秦安地名系列之十六:吊湾,“神仙”秦系采药之处

文摘   2024-09-01 22:11   甘肃  

点击上方第二组蓝字,关注成纪广林


成纪广林,讲述古成纪秦安的历史文化

吊湾,原写作“窎湾”,最早出现于清道光《秦安县志•建置志》:

郭嘉镇领庄三十有八:……杨李窎湾……

清道光时期,秦安县辖八大镇,杨李窎湾为郭嘉镇38个领庄之一。“窎湾”前冠以姓氏,因该村庄杨、李姓居多之故。杨李窎湾今分为两个村庄,即吊湾村和杨家湾。关于“窎”字,汉许慎《说文解字》曰:

窎,窎窅,深也。

《汉典》释曰:

窎,深远,遥远。

吊湾村远眺

可见,窎湾因其地形狭长,望之深远,处于神仙梁之湾而得名。窎读diào,因笔画繁多,后世遂用同音字“吊”代替。此种写法,失去了“窎”字应有的本义。

1965年4月,秦安县将全县52个公社调整为20个。鸳鸯、河滩2个公社合并为吊湾公社,公社驻地吊湾村。1983年12月,吊湾公社改设吊湾乡。2004年1月,撤销吊湾乡,其下辖的20个村庄分别划归魏店乡和郭嘉镇。吊湾作为乡镇级地名,共存39年。

原吊湾公社行政区划图

原吊湾乡位于秦安县城西北30公里,大神仙岭在境内绵亘数十里。神仙岭因唐代秦系在此采药,世人目之为神仙而得名。清光绪《通渭县新志》称为秦仙山,俗呼神仙岭,记云:

石峰秀峻,下有洞,前有独木桥,即秦系采药处,今无考。其山绵亘七十里,中分二支,一支至秦安四癸山,为大神仙岭;一支迤南至秦安郭家镇,为小神仙岭。

大神仙岭自郭嘉镇寺咀村向西北延伸至魏店镇,北纳神川(魏店川),东瞰元川和阳兀川,主峰高圪垯梁,海拔1863.4米,有寺(咀)魏(店)公路沿仙岭而过。

明代,大神仙岭一带地广人稀,水草丰茂,植被良好,适宜畜牧。嘉靖《秦安志》云:

西北四十里曰神仙山。其山自阳兀川以至闭门关(编者按:今通渭县碧玉镇),沿岭低昂约六十里,故亦曰神仙岭。其上草木荟蔚,冈峦辽廓,居民虽少,然其地宜畜牧。

在如此花草丛生、郁郁葱葱的生态环境中,肯定不乏鸟儿们的身影。据嘉靖《秦安志》,县境内有鸳鸯等鸟兽。虽未明确记载鸳鸯产于县境何处,但结合大神仙岭一带的地名,可确认吊湾就是鸳鸯的栖息之地。

吊湾村以北数里,有村庄名曰“鸳鸯坡”。相传,从前此地有一对鸳鸯,朝夕相伴,形影不离。一日,雌鸳鸯被老鹰啄死,雄鸳鸯守护尸体,不食不动,悲鸣不已,居数日而死。居民哀其贞节,葬二鸟于山坡,故名鸳鸯坡。

原吊湾乡境有秦安名山—八龙山,又名把龙山,今有村名曰“把龙”。明嘉靖《秦安志•地理志》:

西北六十里曰八龙山。其山八阜,回合如龙,其龙如羁如御,故又曰把龙山……八龙之麓,古有寺,因名寺嘴,今废。

明嘉靖《秦安志•地理志》

八条“回合如龙”的山峰“如羁如御”,牢牢把守着秦安的北大门。八龙之“八”,取谐音“把”,亦名实其归。

把龙村远眺

行文至此,不得不说原吊湾乡的另外两处地名。吊湾之“吊”应写作“窎”,村名“月阳”应为“鸳鸯”。如此,才能恢复其历史本来的面目。

成纪广林
甘肃秦安档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