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点关注我,精彩不错过!
20240923,一个准备多时,令人期待的日子,我如约来到深圳爱文学校,给孩子们带去我那压箱底的数学魔术课。整个上午连轴转地用不同魔术素材分别给 3个班的孩子讲解了同一个数学主题。简单午饭后,在 Wendy老师的引导下参观了校园,近距离地感受了在这样一个以前对我来说有些神秘的国际学校孩子和老师们真实的工作和学习生活。
满满一天,不虚此行,收获满满。有现实照进当下的印证,又偶尔有些陌生,有恍如隔世的疏离感。当把自己撤出来,再回想儿时的成长和未来孩子的教育,一点点小冲击也在我的脑中不断回响。
有空就来看看我一天的流水账吧!
数学魔术课准备阶段
20240805,在上个月参加完吴如皓老师的研修活动后,经朋友介绍认识了 Wendy,准备来筹办一次在深圳爱文学校给小学三年级孩子的数学魔术课。和往常类似的活动唯一的区别是,这次是在一个国际学校,面对的是我可能没有太多直接接触经验的孩子。有所耳闻这这是一个和公办完全不同的教育系统,也以我有限的认知想象过这里的孩子、教学方式等的区别,仅此而已。不过魔术嘛,全世界的孩子都爱,又有什么担心的呢?
从我的主题库中反复搜寻,也了解了 Wendy原本的教学计划,最终选定了模运算这一主题。一个年级 3个班,每班约 20人,原本打算1h+一起以讲座形式进行。但后续考虑到互动效果的最优,还是打算分3个班,每班 40min,集中一个上午完成。我一边搜寻着素材,发现能和mod扯上关系的魔术,实在太多了,因为这本就是作为排列的扑克牌的诸多操作中,一个最基本的结构,如切牌、位置、距离、周期等等基本状态和过程的描述,都需要用到这个数学工
具。这个连轴转的课时量本就是个体力的挑战,但最后我仍然决定用 3组不同的魔术分别来讲解模运算这一个主题,一次搞透它!
我从历史上各种看过的书中穷举着找遍了所有可能相关的魔术,最后召回定稿了占卜环、6字预言、茫茫人海作为这 3次课的主干魔术和配套拓展,并针对课程需要进行了大量的化简和改良设计。思考的过程是散落无序的,因为生怕漏掉哪个灵感因此有时路径会乱撞,但是我对结果总是满意的,因为我会做到满意为止。这 3个魔术,作为引入 mod运算的基础作用而言都足够经典可用,其魔术效果、使用方式也是各有特色,各个班的孩子们还可以学会了以后互相表演,岂不美哉?
其中课程的秘密探究部分,我这次开始比以往的要求要高、要重视,得益于吴老师分享的探寻过程要比结论更重要的理念的渗透。我沿用了逻辑推理 5步法,并有比较严谨地设计如何从现象,走怎样的思考路径去触达真相,保证每一步的跨度都尽量是小的、孩子可接受的,总步数也控制有限,甚至可能会被提问的弯路也设计在案。因为这是数学魔术课和一般的魔术揭秘最大的不同,我们要把为什么讲清楚,去借助魔术示范到底怎么探究和思考清楚一个问题。
好在,我天然就从小热爱这些主题的内容,也习惯于这么思考,所以虽然繁杂但也自然而没有心理障碍,乐在其中。
最后,我调整好我的魔术表演状态,补上其他最擅长的引流魔术表演,准备上台了。
数学魔术课正式授课
上午深圳下着蒙蒙雨,730清晨的深圳科技园那是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当年在这个城市重新捡起的梦想,陌生的是如今已不是当年,我也几乎没见过此等清晨的雾。
图1 清晨的深圳科技园
此时的精神是远兴奋于我的肉体的,坐了 40min的公交坐得头晕,但一到上场时,无论是上课还是表演,我总能忘掉一切进入状态。学校进门前长这样,还以为走错了路。
图2 深圳桃源智谷
走过一条小道,映入眼帘的是 Avenues的行为准则,没时间多看,Wendy接了我上楼我就准备开课了。
图3 校门口的行为准则
图4 访客证(不认识的单词居然是西班牙语”欢迎“)
这边孩子上课形式有点像大学,是人跟着课的教室和老师走,而不是固定教室老师进来。我看到了梦中数学教室的样子,虽然于我而言觉得有点太麻烦可能没这个耐心布置,但这正是教育中需要的耐心和细心。柜子里摆满了各类数学玩具,墙上贴的从加减乘除,对称图案,直到黎曼 Zeta函数。
第一节课我照着我往常节奏走,一把阴魂不散吸引了目光,接着就互相进入状态了。期间Wendy一直建议让孩子们坐在地摊上直接看表演和学习,而我一开始还习惯式的让他们坐桌子上,好能够写笔记。直到下午参观上课才知道,他们几乎所有的课都是趴着、坐着甚至睡在地上听的,主打一个身体自由,不受一点额外约束。于是到后面两节课就干脆我也不要课桌了,这氛围,主打一个环绕和沉浸,看魔术秀也顶多就这意思了吧!
图5 桌面表演中
图6 看表演的 100种姿势
图7 趴着听讲更利于吸收(刚习惯在柜子上写板书,瞬间写满)
图8 第一个吃螃蟹的表演者
图9 我在观摩表演,有孩子在研究我画图原理图
除了第一节课有点在新环境拘谨了点外,后面就慢慢放飞自我了。一开始一度忘了写板书,后来才发现写墙上就对了,于是就写满了 4个柜子门;中途还接待了一组 4年级孩子来学习,不过人多以后就有点闹哄哄了,好在 Wendy随时控场,用例行规矩约束,真管用;直到最后一节,我讲解完看时间有多,直接进入魔术秀环节,开始即兴发挥,我也慢慢放松了下来。
最后在走廊里碰到孩子们,一调研才发现,最想学的永远是一开场的纯魔术,哎,要不是有碍于数学课的要求,谁乐意变数学魔术呢?下回要不直接上魔术,数学什么的就算了吧?
数学魔术课课后感受
第一节刚上的时候,Wendy就提醒我语速太快了,孩子跟不上,我这才调整到合适的节奏。后来发现是有点小失误了,这些孩子其实也就刚上 3年级开学;另外,他们的数学尤其是计算上,要求的熟练度和难度应该是要低于公立学校孩子的。不过整体还算都挺满意了,多半孩子也都跟得上,魔术的吸引力在孩子身上从未失效过。希望未来能从中挖掘几个真数学和魔术爱好者,我们以后一起探索更多数学魔术!
和以往上公立学校孩子的课对比的话,这些孩子所表现的活泼、自由、天真、有表达欲的特
点,和我想象中的是很接近的。一个班最多不过 20人,确保每个孩子都可以在老师的关照范围内,不用拼命争抢;大家在学校不强制但大多都穿着各式各样的校服,干净整洁又自信,学校卫生也有专人负责,不用家长也不用孩子花费太多心力,但在其他方方面面鼓励着孩子独立自主;大家上课上课基本席地而坐,各种姿势都有。在这样的优越条件下,当然要给与最好的教育条件来培养。曾经在雅礼读书的时候,虽然硬件比不上这个奢华程度,但自由已经给到能给的最多了,那时候上课也是随时可以提问、自己组织参与各种活动等等,上外教课也是席地而坐,老师有时候还坐桌子上。所以我虽然没上过一天国际学校,但这个环境和感觉一点都不怵,只是资源条件有限,一切更多需要自己争夺来。
我也真切地感受到孩子们在这里因受到关怀而饱满的态度、在各种细节处学习互相尊重、爱的表达和集体规则。规则宏观上倒是和公立学校差不多,每个小学老师都有自己的 123口号,大家上下课都是列队前进地进教室。微观上各自自由,但每个时段要思考什么,做什么也是严格要求的,奖惩分明。上午课程结束时,令我感动的是每个班都各自做了一张感谢贺卡,上面有每个人的名字和各有特色的图案。虽然我知道这可能仅是老师的授意和引导,但未来人生的习惯和基础不正是从这些细节的开始处培养的吗?不管外部成就如何,这个底色的行为和思考习惯的注入,我想如果这就是家长期待孩子成为的内心角色的样子,那这些看似有些多余和浮夸的教育内容,就真的在一点点塑造孩子的品性。
图10 孩子们准备的贺卡
图11 其中一张贺卡的特写
想到自己的童年几乎就没有送礼物和收礼物的习惯,倒不是抱怨,只是事实。唯二记得的是小学 4年级有个女孩过生日去他家,我鼓起勇气把自己最爱的 1000块的拼图提了个塑料袋就送过去了;还有就是高中同学送我生日的一套大富翁棋,在上大学时被家长随意拿去当作给朋友的见面礼了。所以我在这个点上完全没有任何感知和经验,甚至会不自在,有一次工作后同事邀请我参加一个别墅轰趴中有一个礼物交换活动,都别扭了自己好几天,这番好意我开心,但也着实让我难受。还小的时候,因为缺乏,也只能给自己强行理解为这都是浮夸,没有价值,对考试没帮助的无聊行为罢了,虽然当时看起来还挺对。也想着等考试结束了随时就能改,高考完了应该马上就会待人接物了,马上就能挑有审美的衣服了,就能在各种朋友局中表现游刃有余。但事实是没有,这玩意没有啥难度,但就和学英语一样,习惯了就自然,不习惯就怎么也不利索。而有着不同底色孩子之间,刨去社会位置外,内心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也很难说个绝对的好坏,就看自己的认同了。他们顶多能相互理解,尊重,但谁也替代不了个体真实的感受,帮不了对方。
至于数学本身的理解力,包括对魔术的掌握能力来看,倒是和以往的孩子没有明显的区别。每个班也都有小天才,也都有没那么敏感的孩子。这也要去魅,学校提供的是一个教育水平的分布,是和孩子、家庭共同合作构建的一个目标和梦想。唯一要的是步调一致,不做甩手掌柜,这才能真的完成一套完整的基于孩子自身特点的长期教育合作,自己决定自己是分布中朝向哪一侧的值。
就先说这么多,期待以后还有机会再来见到这些孩子们,等他们再长大点,我能带来更多的奇迹!
爱文访校
上午课程任务完成后,终于放松下来。Wendy带我下楼吃了午饭,咖喱牛肉+芝士鸡肉+贝贝南瓜+青菜,看着还挺中西结合,孩子和老师们也是混坐在一起吃着一样的东西。他们没有午休,上午一直上到下午 4点放学。于是我们扒拉吃完后,就在Wendy引导下开始了参访之旅。
爱文学校从 2岁的幼儿园前到 18岁高中以前的全阶段的孩子都有,因此我也能随时穿越在各个年龄层仿佛看到时间跨越的样子。下面就跟随我随手拍下的照片来感受下这些孩子们的日常吧!
图12 骆驼祥子思维导图
国际学校的中文课也不能少,主打一个自主实践。
图13 不准说话?
图14 哈姆雷特学习成果
想起了当年雅礼戏剧社等社团搞的那些名堂,这些高成本、大制作我想在内容推进上是很慢,但要的不就是合作做项目的过程体验,学的不就是这个吗?如果能不用筛选,一定要学和背那么多统一的内容干什么?这些对老师的要求也很高的,业务要熟练,还要有耐心。
图15 透视画作学习
图16 对比阅读 Wenn图,文理兼并
哎,实话说,我从来不习惯这些花里胡哨,儿时好在有别的东西伴我成长。但对于一个全新的孩子,如果有条件,为什么要剥夺他体验的机会呢?
图17 嗯,你懂的
图18 白话文运动研习
这可不就是一次微缩版的课题研究,习惯这些方式,可不就和未来大学学习的形式内容上无缝衔接,甚至从中碰撞思考出一生的追求?
图19 一次工作事故的调研,压箱底的玩具都用上了
图20 本地特色化学习
这一点也不幼稚,以后参加模拟联合国、真成为联合国发言人的孩子,可能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图21 图书墙
图22 辩论赛
图23 脑子的研究
图24 常规项目学习展示
图25 数学教室装潢(忘记拍 Wendy班了,下次补)
图26 语言不是用来伤人的
孩子的教育就得按孩子接纳的方式进行,至于内容的选择,真就是每个家庭自己的偏好选择后再与学校合作的结果。我相信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有可控的因果的,虽然我不否定基因和环境带来的各种异常,那就姑且认为是对半开吧。
图27 语言不是用来伤人的
他们的班名都是濒危动物,有意思吧,爱护动物的教育目标有千百种方式实现,为什么不能有联系和情感投入一点?
图28 数的拆分
想到了数感星球里有个类似泡泡龙的游戏,哈哈。
图29 正宗的双语学习
图30 图文并茂
图31 时间规划从娃娃抓起
图32 上啥课都是席地而坐
图33 班规班纪
图34 语文墙
图35 图书馆阅览室
真舒服呀,在良好的环境里,应该天然就能激发孩子想好好学的动力吧?
图36 你懂的
图37 爱文校训汉化版
图38 爱文教育理念周期表
这些图片大部分展示的是走廊上一些静态的学习成果,中间我们也随机走进了几个正在上课的教室,不方便拍摄我就直接描述了。小学部分的风格都还挺统一的,自由散漫中又有规则和秩序,无论中教外教,都让我想起了当年在雅礼读书的场景,那种并不对学习有所抵触而是真的和老师(尤其是外教)一起学习和游戏的感觉;初中偶遇了数学课,内容确实也相对简单;高中部分则完全不见排排坐的刷题孩子,而是散落在各个教室里,在做着 ppt,展示讨论项目等等。在这里和我想象的一样,丝毫见不到任何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压抑,但孩子们也大多看起来都积极努力而自信,是边探索边努力的那种满足感和堆积起来的,让人羡慕的学习生活状态。
哎,如果是当年的我,可能还早就被institutionalized以后,不完全适应这种方式了。甚至会不时地感到空虚和迷茫,感到每天没有再多学一些知识点和进步了。好在我运气好趟出来了, 可重来一遍的话,我一点把握都没有。
结语
上午当了半天老师,下午学习如何当老师,“在国际学校当老师的一天”很快就过去了。依稀记得 2010年,我在大学寝室里看着耶鲁大学宣传片里的场景嚎啕大哭,久不能平静;时至今日,社会大学已读 10年有余,没有了抑制不住的波澜,但也让我着实开始冷静地思考这不同的教育和未来选择。
我通过上午的课和下午的参观走访观察到,这里的老师应该是非常注重关注到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合作竞争而不是纯粹内卷,感受到爱护,用我们的语境说就是以人为本了。比如,我在表演时,会注意提醒每个孩子都要站好位置不要太靠前防止有任何一个人被挡住看不到;食堂吃饭老师学生也是共餐的,大家的关系就像朋友,而实际上老师们应该是带着对教育的热爱以及真实的对人的关怀去关心每一个孩子的,不论背后她是为了养家糊口而已,还是真的有所谓大爱。这和我们从小习惯的厮杀来获取资源的方式完全不一样,其学习过程体验感的总体期望一定是更高,让更多孩子受益的。
不过无论选择哪种教育,这倒都是相应大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构成的客观条件的状态总和下,对每个孩子最不坏的选择了。一个孩子的成长,后天的教育投入占一部分,天赋本身的作用更不可忽视。在每个状态下,都有其适合的最优解,其他人的路也都羡慕不来。比如我就在想,每年三十万的价格,来购买这一个班不超过20人,全方位为孩子考虑的教育服务,在教室卫生都不用做的舒服的空间里学习生活 15年,性价比到底如何?如果他从小就浸润在这种探究式、项目制的学习中,和未来的大学、工作一脉相承,与先高考,再凭借个人禀赋去适应大学和后面的工作,这其中的区别究竟有多大?成才概率几何?值不值得?
这个评估,我想我会记在心里,不断地修缮和定型。
但这个选择背后,还有两个我确认的点。其一是,孩子个人的和家庭的底色影响应该还是占据影响未来及其重要的因素,不能把这些都抛给学校教育,那不过是一项公共的社会或商业的公开服务而已;另外,这完全取决于每个家长自己心中的教育目标函数而不是单一的01目标,即每种成长方案,到底在心中掂量为几何,以及还取决于其他客观状态值的限定,来给这个所谓性价比一个实际的划定。
我开始逐步更切近地准备思考这些问题,过渡为一个真正关心教育的爸爸,这些应该是这次近距离感受爱文学校的最大的收获吧。
朋友们,下回见!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