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宗教”之争,源自无知者的误解

文化   2024-11-27 07:01   吉林  


人们生活中充满着各种争论,如自由与平等之争,东方与西方之争,男人与女人之争。

在这些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中,唯“科学”与“宗教”之争,可能最为深刻、严峻。事实上这些争论,都源自无知者的误解。科学与宗教更是如此。

没有科学与宗教,就没有现代文明。因此,澄清“科学与宗教的三大误解”,无论是对于无神论者,还是有神论者,乃至每一个现代文明人,都意义深远。


误解一

科学与宗教水火不容

支持“日心说”科学家布鲁诺,被罗马教廷烧死在广场;伽利略、达尔文也都受到过宗教学家的批判。于是很多人就认为,科学与宗教自古就水火不容,无法并存。

但其实,最早为布鲁诺、伽利略等人辩护的,都是神学家。


回顾科学史,还可以发现——世界第一所大学,起源于欧洲的基督教会学校和神学院;当代的天文学和医学、都是由中世纪神学发展而来;人类历史上的诸多科学巨擘,如牛顿、法拉第,都是虔诚的宗教徒。他们将所有的科学成果归功于上帝。著名科学史家吴国盛就断言,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科学。


反过来,当下的科学新进展,比如相对论、量子力学等令人匪夷所思的结论,很难说不是为古老的宗教提供了新证据,以至于现代物理学家汤姆逊说:“科学的每一点进步,都验证了上帝的伟大。”由此可知,科学与宗教从古至今一直深入关联,相互推动。
认为科学与宗教水火不容,是对其关系的第一大误解。



误解二
科学与宗教殊途同归

既然宗教与科学之间深入交缠,无法切割。于是很多人就认为,二者殊途同归、万法归一。“科学的尽头是宗教;当科学家攀上高峰时,神学家早已等候多时”。


事实上,这种说法也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科学与宗教在理论起点、目的追求和逻辑演绎上,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径。例如宗教赋予了人们“平等”、“正义”、“公平”等普遍价值和生命意义。这些价值信念,无法通过科学证明。


另一方面,现代科学对宗教的论证方式,整体是否定的。比如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道金森用一本《上帝的错觉》就从理性、逻辑、心理学、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对“上帝存在”发出了最新的系统性质疑。


哲学家罗素在《宗教与科学》一书中也认为二者差异很大。宗教提供了统一的价值假设,不容置疑;而科学则基于不同的事实理论,不断去推翻原有假设,反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即便科学与宗教有互通之处,说到底还是属于不同的范畴。


认为科学与宗教殊途同归,是对其关系的第二大误解。



误解三

科学与宗教互不相干


既然科学与宗教之间既不对立,也不统一。于是就还有人认为,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牛顿的也就归牛顿。科学负责真,宗教负责善,二者各自独立、互不相干。


但其实,这种说法也过于理想化。彼得·哈里森在《科学与宗教的领地》一书中发现,“科学”与“宗教”是19世纪以后才出现的概念,才有了矛盾、对立与区分。在此之前,两个观念和他们的所指,并不明确,常常混为一体。


例如在古中国和古埃及的宗教中,“巫师”不仅是神的使者,也是治疗疾病的医者,还是不断从昼夜变化中总结经验的星象学者。他们既是宗教人士,也是科学人士。

中国著名民俗学家张紫晨也认为,宗教与医药、天文等技术应用,自古就难分彼此,对现代习俗与科学思维的影响也无可替代。


从这个意义上看,科学与宗教最初本为一体。此外,现代科学也验证了很多宗教理论的真实性。比如祷告、打坐的宗教神秘体验,得到了脑神经科学的验证。所以说,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其实错综复杂。过分强调宗教与科学的互不相干,是对其关系的第三大误解。

爱因斯坦说;“没有宗教的科学是瘸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现代文明秩序的发端、扩散和维系,几乎全赖于科学与宗教之间的紧张平衡。一个清醒的现代人,无论他是否信仰宗教,是否是科学主义者,都必须以智识清明的眼光去审视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不要因知识缺乏,而陷入无知的敌对。


为此,店长荐书诚挚推荐“读懂科学与宗教四书”:

《科学与宗教的领地》:颠覆了对科学与宗教关系的简单认知,是两大领域关系最新研究成果的代表作;

《宗教与科学》:著名哲学家罗素历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科学与宗教的冲突和斗争;

《上帝的错觉》(独家):当今最雄辩的启蒙思想家道金斯经典畅销书,让无神论者读懂理性,让有神论者检视信仰,让不可知论者磨练质疑。

《科学与宗教:不可能的对话》:从全新角度重新理解科学与宗教,简明不失力量,正经又不失趣味。


四本书皆出自大师之手,各自从不同视角认清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发展与关联,构成一套理清该领域的绝佳套装。感兴趣的书友,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杨奎松 | 历史系新生推荐阅读书目
近代史最容易忽视的四个视角
激荡二十年 | 两千年帝制的终结
从辛丑到辛亥:晚清最后十年
杨天石:“竭泽而渔”的秘档追踪者
民国的三枚切片:幻象、表象、真相
本书堪称“断货王”,有位书友已陆续送给朋友多本珍藏
张宏杰:看着秦晖老师远去的背影,我为清华的学生感到惋惜
重建历史的公信力,需要杨奎松、沈志华这样的史学家
多数人选择站在赢的一边,而他选择站在常识和良知一边
跳出传统的革命叙事和政争视角,重看1944-1950的中国命运
 超越意识形态,揭示历史真相:“惟有他才能写出这样有深度、有内幕的书”

历史学参考
专注于推送历史文化类优秀文章,尤其注重中国近现代史内容,纵横历史现实,品评时代人物,关注时政焦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