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高级的无耻,是读书人的专利

文化   2024-11-16 07:03   吉林  


明朝的倒数第二个皇帝天启,史称明熹宗朱由校,是一个始终长不大的孩子。


在他二十几岁的生涯中,有两个特征特别明显,一是一辈子心理上都断不了奶,因此对奶妈客氏极其依恋,无论礼法如何规定,客氏始终不能走。


第二就是喜欢玩,别的都无所谓,只要能玩,玩得精巧,玩出花样,天塌了,都没有关系。


这样的一个人做皇帝,也没有什么奇怪,因为做皇帝这种天大的事,有时选择面相当的窄,可以说没的选择,赶上谁,就是谁,哪怕他是个傻子,疯子,天下人也得忍。


朱由校的爹,明光宗朱常洛命薄,  做了一个月的皇帝,就一命呜呼,而他的长子就是朱由校,当然,按皇朝继承的规矩,朱由校是当然的继承人。


既然朱由校做了皇帝,由于他依恋着奶妈客氏和客氏那对硕大的乳房,而客氏的相好,却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太监魏忠贤,那么魏忠贤的专权,也就顺理成章了。客氏不是宫女,哺乳完了,就该出宫的,但由于皇帝离不开,所以,只能在宫里待着。


住在宫里,正当盛年的客氏,当然也得跟其他有身份的宫女一样,找个顺眼的太监做相好。这样的关系,叫它菜户也罢,对食也好,反正没法有男女之事,无“荤”,只能是菜,没有床上之事,也只好相伴吃饭了。但是,由于宫里生活过于单调无聊,有伴儿聊胜于无,据说这样关系,还相当的铁,彼此感情很深。


当初,客氏原来的相好,是魏朝,魏忠贤的哥儿们。讲身材,说年龄,论地位,都比魏忠贤要优越(当初魏忠贤已经年过半百)。但大概魏朝是年幼入宫,而魏忠贤是结婚生子之后自阉入宫,对于男女之事有过体验,因此对女人更有办法。


后来野史因此而传说,魏忠贤其实没割干净,所以还能人事,因此对客氏格外有吸引力,这当然是想象,没有证据的。


有人感慨道,如果当初客氏没有喜新厌旧,抛弃魏朝选择魏忠贤,那么明朝也许就不会有魏忠贤这样一个危害极大的权宦。其实,如果客氏选择了魏朝,魏朝就是魏忠贤。本质上,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明朝的宦官专权,是空前绝后的。历代都有宦官专权,宦官混到封王的有,甚至操纵换皇帝的也有,但像魏忠贤这样,做代理皇帝,圣旨就是他的旨意,他走到哪儿,  奏章和内阁的票拟就跟到哪儿,人称九千岁,遍地给他建生祠的宦官,还真的就没有过。


不过,魏忠贤并没有三头六臂,也没有韬略深机,甚至智商不过平平。能做到这个份上,除了那个顽童皇帝的无限信任,关键是有人捧臭脚。魏忠贤的党羽,人称“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后来挨整的,差不多将近200人。这些甘愿给一个阉人做干儿干孙子的,绝大多数都是进士出身,几乎都是标准的读书人。


跟多数自幼被阉入宫的太监不同,魏忠贤虽然出身贫苦,但入宫之前,已经接受了乡间的传统教育,所以,一旦大权在握,他其实很想做戏里演的姜子牙、诸葛亮一类人物的,只是不知道怎么做。做不到,就一门心思希望人们说他做到了。


明朝的体制,没有宰相,皇帝自己做宰相,但需要内阁来帮忙。所以,公文的批阅,得内阁先出意见,夹在奏章里,呈给皇帝,叫做票拟。然后由皇帝看过,修改定夺,用朱笔抄出来,这叫做批朱。而后来的批朱,都是秉笔太监代劳,在魏忠贤时代,就是魏忠贤说了算。既然魏忠贤有喜欢人家夸他的爱好,内阁的阁老们,尽管在明代有宰相之誉,地位很高,但也不能不顺着这个爱好来表现。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不止是宫里的美女,男人也一样。话又说回来,凡是不顺着魏忠贤的阁老,都在内阁待不住的。所以,内阁的票拟,凡是涉及魏忠贤,都是一片的马屁之声,什么词儿好说什么,什么词儿大说什么。把过去拍皇帝马屁的那些话,都一股脑儿用在了这个目不识丁的太监头上。这样的话,等发下来,就等于是皇帝的话。


从来没有一个朝代,皇帝会对伺候自己的一个阉人,几乎每天都这样的恭维。这样的奇迹,只能在魏忠贤时代才有,也就真的有了。在魏忠贤得势之时,各地为他建的生祠,一共92座,如果明熹宗晚死几年,估计生祠得遍及全国。各地生祠建成,文武大员帅众官员跪迎魏忠贤偶像,五拜三叩首,仅仅次于拜皇帝。跪拜时,口中喃喃,称能够执掌某事,全凭九千岁扶植。


有的时候,拍马屁光用形容词已经不够了,还得动点高规格的。这个对于文人,一点都不难,有人说他,“伟略高伊吕,雄才压管商”,见识比古之贤相伊尹和吕尚,即姜子牙,还要高一头,比春秋战国的两个大能人管仲和商鞅还有才。这样夸人,在古代,已经是顶天了,没有什么人能承受得起,诸葛亮也无非自比管乐而已。


可这样肉麻的马屁,魏忠贤居然帖然接受。还有国子监的监生,上疏请以魏忠贤配祀孔子,因为说魏忠贤重光圣学,其功不在孟子之下。他听了之后,也非常高兴。如果假以时日,他掌权的时间再长一点,还真的有这个可能,那些马屁精会把各地孔庙里的孟子换成魏忠贤的。孔夫子地下有知,情何以堪?


自打有了阉人,尤其是有了宦官专权这回事以来,士大夫对于这些缺少男人关键零件的人,一向充满了鄙夷。


别人干坏事也就罢了,没了那话的阉人也干,尤其是凭借皇帝的信任,干得一样热火朝天,真让人受不了。


所以,历朝历代,虽然宦官经常得势,但作为士大夫公然拍宦官的马屁,多少还是有心理障碍,别的不说,自己圈里的说长道短,就让人受不了。说起来,明代是个特别讲究气节的朝代,程朱理学,已经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但偏是这个朝代,士大夫之无耻,也创了纪录。


其实,人之为人,什么都有尺度,马屁没有。什么都有底,无耻没有。但是,高级的马屁,非读书人办不来的,高级的无耻,也是读书人的专利。只要权力能福人祸人,围绕着权力者,就肯定会有马屁。如果权力者偏好这口,那马屁就会升级。


有些人读的书,学到的文才,也就有了用武之地,尽管让人肉麻,浑身掉鸡皮疙瘩,但拍的人,脸不变色心不跳,功夫了得。显然,在无限的权力面前,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讲礼义廉耻的。如果拍马屁成了升官发财的必备前提,拍马屁,就成了官员的义务。


好在,明末的读书人中,有依附魏忠贤阉党,也有就不买账的东林党人,东林党人固然有点矫情,有点唯道德主义,但毕竟在大是大非面前,骨气还有,庶几没让读书人把脸丢尽。


如果一个时代,只有阉党而没有东林党,那才叫尴尬呢。



张鸣老师的敢言,是出了名的,当年身在人大教书,他为政治学被冷落而哀“鸣”,为大学的官僚化而愤“鸣”。这几年,张鸣老师明显地露面少了,却打趣说:“没有判刑,却被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他自己说:“已经有好几年了,我的书一本也出不了,新书不能出,再版没有戏,到了版署,就泥牛入海。连已经出的书,各个出版社也不敢加印。”


而对于这本《历史的坏脾气: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能出增订版,张鸣老师“打死也没想到”,这本书也恰是张鸣老师随笔集中“名气最大的”。本书写的是晚清民国人物的另类故事,不仅故事精彩,而且有种读历史也是读现实的感觉,文中处处都是作者对中国制度乃至人性的另类观察。


本书此次再版,重新设计了装帧样式,更补了原书中的内容。可以说,本书集结了一位脾气倔强、正直敢言的历史学者对历史和现实不合时宜的思考,在集体失声的当下,更显珍贵。本书再版数量有限,曾一度售罄,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


学者陈行之曾说:既读懂历史又读懂现实的人,才堪称思想者,吴思是中国最深刻的思想者之一。

如果说黄仁宇的历史是把水烧到了80℃,吴思老师的这本书则把历史这盆水烧到了100℃。他是一位非常具有创见的历史写作家,因此他的书也被誉为是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以来最富创见的历史著作。

◎全程高能,没有废话,精彩绝伦:无论是对历史潜规则的揭露,还对历史规律的深度解析,吴思的著作都没有半句废话,精简而到位。没有拐弯抹角,没有文人黑话,读者可直接领会主旨内涵,汲取吴老师几十年的思考精华。拨开层层迷雾,看清历史的本质与真相,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即可洞穿历史的内核。

◎不为写历史而写,只为解决真问题:吴思老师本是一位半路出家研究历史的,所以,与那些专业的历史学家不同,他不是为了完成什么课题项目,纯粹是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不断困惑,不断收获一些喜悦。按照他的说法,是一不小心“陷进去”。

◎在历史中,感受悲天悯人的力量:吴老师的书将尘封的历史复活,在历史人物命运及日常生活细节中,让读者感受一种独有的、来自历史本身的悲天悯人的巨大力量——这也正是历史本来应该具有的、但一直以来很少能有的力量。

为此,诚挚推荐吴思老师两本签名作品《潜规则》《我想重新解释历史》。读吴思老师的书,既看到知识,也能汲取智慧。先知书店深知本书作品价值,有幸邀请到吴思老师为书友亲笔签名+钤印,数量有限,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

“泛权力”是张程的首创概念,堪比吴思老师提出的“潜规则”。两千年来,普通百姓生活在各种权力编织的大网之中,如无相当智慧,焉能跳出牢笼。“泛权力”概念是洞察衙门玄机和猫腻的独门钥匙,想彻底了解古今官场的运作秘奥,这把钥匙非配一把不可。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张程《衙门口:中国古代官场图鉴》《顽固与脆弱:古代历史上的泛权力》。我们有幸获得张程老师亲笔签名+钤印,数量有限。感兴趣的书友,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还可在规格中选择吴思老师作品集《潜规则》《我想重新解释历史》)。


数不尽的阴谋、阳谋,说不尽的暗流汹涌,千百年来在皇权下沉默。时势变换,曾经的“说不得”,终于可以再见天日,撕下历史的封条,看清王朝的真相。

诚挚推荐张鸣说历史系列(四册)

“朝堂上的戏法+重说中国国民性+重说中国古代史+角落里的民国”

感兴趣的书友,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杨奎松 | 历史系新生推荐阅读书目
近代史最容易忽视的四个视角
激荡二十年 | 两千年帝制的终结
从辛丑到辛亥:晚清最后十年
杨天石:“竭泽而渔”的秘档追踪者
民国的三枚切片:幻象、表象、真相
本书堪称“断货王”,有位书友已陆续送给朋友多本珍藏
张宏杰:看着秦晖老师远去的背影,我为清华的学生感到惋惜
重建历史的公信力,需要杨奎松、沈志华这样的史学家
多数人选择站在赢的一边,而他选择站在常识和良知一边
跳出传统的革命叙事和政争视角,重看1944-1950的中国命运
 超越意识形态,揭示历史真相:“惟有他才能写出这样有深度、有内幕的书”


历史学参考
专注于推送历史文化类优秀文章,尤其注重中国近现代史内容,纵横历史现实,品评时代人物,关注时政焦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