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四大理念,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文化   2024-11-22 07:04   吉林  


在中国历代思想家中,谁的贡献可以名列第一?毫无疑问,就是孔子。


明代学者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近代学者梁漱溟也认为,以前的中国文化,都集中在孔子手里,以后的中国文化,差不多都从孔子那里得来。


孔子不仅是中国人的“至圣先师”,他的思想影响了整个东亚,形成了儒教文化圈。儒教也因此与三大宗教并列,成为人类文明的四大思想之一。


其实西方国家对孔子的推崇,甚至远超东方。联合国将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门楣上,孔子与摩西、梭伦的雕像并列,被尊为人类文明的立法者。法国思想家魁奈甚至说,一部《论语》胜过希腊的七圣之言。



在孔子丰富的思想中,至少有四大理念,历久弥新、跨越时空,是全人类共有的财富。



-1-

名曰守成,实为开创的奠基性文化


在孔子以前,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成体系,更没有教化作用,文化学术散乱不堪。孔子整理了所有的圣王之道、先王之说,是传承上古华夏思想遗产的第一人。


他删注六经,注入自己的思辨和证悟,编著成一套学说。经过孔子整理、阐述和传播后,六经成为后世经学史的源头,中国文化之根本。



他整理删定《诗经》,成文三百零五篇,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其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是中国文学史上开创新篇章的第一人。


他作《易传》将《易》的“筮占”的迷信功能,转变成“德义”的道德哲学,其中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观念,已成为中国人“求变向上”的思想基础。


他编撰《春秋》记载鲁国历史,开修史之先河。这部书仅仅一万余字,却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言简意丰,寓褒贬于其中,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史学理念。


“中国史学之父”不是司马迁,而是孔子。司马迁在写《史记》时,也是自比孔子。表面上孔子“述而不作”、没有创新,但其实他是先秦文化集大成者、后世文化的开创者。



-2-

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


在孔子之前,教育资源被官府和贵族垄断,平民子弟没有受教育的资格。


孔子率先打破了教育的等级差别,主张“有教无类”。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有影响力的民办学校。在他的门下,学生不分种族、氏族、贫富和贵贱,只要虚心向学,都能受到悉心教育。



他践行的平民教育,比西方早了上千年,成为公平教育的先驱,因此被后世尊为“万圣师表”。


孔子还反对被动的“注入式”教学,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第一位采用“启发式”教育的教育家,早于苏格拉底“助产士”的理念。


这种“有教无类”、“自由学习”的公平教育理念,推动了许多民间学术团体出走向成熟。中国历史上的每一次文化繁荣,都是以复兴孔子等诸子百家的思想为标志。



-3-

以人为本的道德哲学


在中国历史的早期时期,人们尊“天命”,信“鬼神”,生活日常被祭祀占卜占据,人们活在人与神的世界里。



孔子说,仁者,爱人也。他继承周公的“礼乐文明”,不言神秘的“天命”“鬼神”,是发扬“以人为本”价值观的古今第一人。


在孔子看来,人是世界的主体,人死为鬼,圣贤死为神。因此,他将外在的“天命威慑”转为内在的”道德自省“,将“尊礼敬德”融入到日常言行中。


这种人文主义的观念,让中国人更注重现实的世俗生活、人际关系和人格修养,发展出“仁、义、礼、智、信、忠、孝、勤、公、省”等道德伦理。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甚至杰斐逊、富兰克林等美国国父都盛赞,是孔子奠定的伦理标准,塑造了传统中国勤俭、尚德的性格和价值观。可以说,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道德先师。



-4-

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


自汉武帝之后,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将儒家列为治国正统。于是很多人认为,孔子的思想迎合了专制政治的需要。


但其实,孔子的最终政治理想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也就是平等与正义。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主张,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统治者之所以受人尊敬,不是因为他的权力,而是德行。


因此,他提倡“仁政”“德治”,即国君治国应顾念民众的利益、听从民众建议;而君主与贵族之间应该权责对等,这与中国西周和西方中世纪的“分封建制”,如出一辙。


而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是法家思想。历朝历代抨击法家和秦制最激烈的,一直是儒家。比如在清朝末年,劳乃宣等开明官员,最早主张学习西方的文化制度,就是将西方社会类比成孔子最向往的“三代之治”。


▲劳乃宣

孔子还提出“疑则赦之”“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等法律、政治理念,与现代法治的诸多原则高度契合。


总之,孔子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仍然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宝贵遗产。无论当代如何看待孔子,我们都必须承认,他的思想和精神,仍然活在中国人的每个文化细胞里。


不理解孔子,就不可能理解中国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中西价值观激烈碰撞的当下,每个中国人都无法抛弃孔子这一“文化名片”。




遗憾的是在当今世界,绝大多数人无论赞赏孔子,还是抨击孔子,都普遍了陷入臆造想象、人云亦云,甚至歪曲利用的陷阱。因此还原一个真实、立体、鲜活的孔子,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读懂孔子六书”:


钱穆《孔子传》、鲍鹏山《孔子传》:分别以近代和现代的眼光,重新理解孔子,可与司马迁《孔子世家》对照阅读;


《孔子大历史:初民、贵族与寡头们的早期华夏》:李硕回到孔子年代,从大历史、文化社会史角度还原孔子及其时代;


《论语集释》:唯一记录孔子言行、代表孔子最本源理念的孔子代表作《论语》注释集;


钱穆的论语释读《论语新解》,还有儒学思想的通识读物《中国儒学三千年:3000年中国政治和文化的密码》


这六本书跨越古今,囊括学说体系和人物传记,构成一套读懂孔子的绝佳套装。感兴趣的书友,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杨奎松 | 历史系新生推荐阅读书目
近代史最容易忽视的四个视角
激荡二十年 | 两千年帝制的终结
从辛丑到辛亥:晚清最后十年
杨天石:“竭泽而渔”的秘档追踪者
民国的三枚切片:幻象、表象、真相
本书堪称“断货王”,有位书友已陆续送给朋友多本珍藏
张宏杰:看着秦晖老师远去的背影,我为清华的学生感到惋惜
重建历史的公信力,需要杨奎松、沈志华这样的史学家
多数人选择站在赢的一边,而他选择站在常识和良知一边
跳出传统的革命叙事和政争视角,重看1944-1950的中国命运
 超越意识形态,揭示历史真相:“惟有他才能写出这样有深度、有内幕的书”

历史学参考
专注于推送历史文化类优秀文章,尤其注重中国近现代史内容,纵横历史现实,品评时代人物,关注时政焦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