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活着”的六个层面

文化   2024-11-18 07:01   吉林  



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

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是为了房子、车子、票子?还是为了父母、老婆、孩子?对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有人已经确信找到了答案,有人还在继续苦苦找寻。

中国当代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认为,爱与被爱,构成了活着最基本的意义,一切其他意义都是在这一意义上生长出来。在他的最新著作《人活着》这本杂文集中,他把活着分为六个层面,虽是一家之言,却能让我们明白,人生不止于眼前。


-1-

就是活着

人不能像动物一样活着。动物只有感觉,而人有感受;动物只有思维,而人有思想。当一个人思考“人活着为什么”时,便已经超越了动物式的“活着”,完成了对自身命运的一种叩问。


-2-

有尊严地活着
怎样才能有尊严地活着?梁晓声认为:一方面是制度,尊重人权的民主制度与合乎情理的法律法规,可以确保人最基本的尊严;另一方面在于自身,要有尊严,就要敢于说真话,要诚实守信,还要有敬畏之心。


-3-

体面地活着

体面不是名车代步、靓女相陪,体面的关键其实在于修养,也就是要多读书、多思考,要爱憎分明,要懂得感恩,要在乎心灵的质量,要理解道理、接近事实,追求真理。


-4-

幸福地活着

梁晓声把不幸、不幸福和幸福,称为人生的“三原色”,三者调和之下,人生都是“五味杂陈”。他认为,唯有善于理性地把握自己的人生,一步步走在实处,方能获得某一部分的人生的幸福。




-5-

优雅地活着

“优雅的生活,需要文艺的熏陶。”“文艺作品的精神、情怀、思想品德会影响受众。这也是人类的审美需要——正是这审美需求,才使人类在精神状态上产生飞跃,人类的情怀也因而提升,人类也就文明起来。”


-6-

明白地活着
活着已属不易,明白地活着则更难。这要求必须明白何为丑陋、何为崇高,何为虚幻、何为真实;最重要的,还是要摆脱身上的“奴性”,做一个“立体的人”。梁晓声说:“我愿我们未来的中国,‘单面人’少一些,再少一些;‘立体人’多一些,再多一些。”

······



以上内容只是对梁晓声《人活着》这本书的一种简单总结,要想获得更多启发,理解更多生活之道,最佳方式还是阅读梁晓声原作。
《人活着》既是哲学的基本命题,也是现实生活的根本问题,它是《人世间》的延续,给出了最新的思考和答案;豆瓣评分高达9.5分,是一本非常值得读的好书。
先知书店有幸获得梁晓声老师亲笔签名,更增加一份珍藏价值。签名版数量有限,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还可在规格中一并选购“何为良好生活”四书):

他生于1949,共和国同龄人。他写了50后、60后,不但吸引了70后、80后,而且打动了90后、00后。他是梁晓声,文坛上的“平民代言人”。
太多人喜爱梁晓声的人品和作品:有人喜爱他不讲官话、套话、装腔作势话;有人喜爱他作品里的公义情结;同龄人喜爱他真实描写那个时代的艰难,唤起难忘的记忆;非同龄人喜爱他真诚记录每个普通人悲欢冷暖,带来跨越时代的强烈共鸣……
· 他写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聚焦中国社会热点问题、中国社会生存规则,20年来加印50次,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动容。
· 他写的《人世间》,获得中国文学最高成就奖——茅盾文学奖,被誉为“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一部50年中国百姓生活史”。
· 他写的《父父子子》,不唯苦难,不唯悲情,而有大气节、大义勇,白描民族奋斗,为铁血儿女列传,为历史作证,为善良辩护。
凤凰网:与共和国同龄,他用文字见证时代变迁。悲悯底层命运,他笔指官僚权贵秉持道义。现实无奈前行,他辛辣依旧苍劲力。
龙应台:知识分子有矫正社会、唤醒民众的使命,在这一点上,作家梁晓声先生令人尊敬。
先知书店几经周折,集齐各具意义的梁晓声三书《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人世间》+《父父子子》(签名版),且获得作者亲笔签名。数量有限,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

 杨奎松 | 历史系新生推荐阅读书目
近代史最容易忽视的四个视角
激荡二十年 | 两千年帝制的终结
从辛丑到辛亥:晚清最后十年
杨天石:“竭泽而渔”的秘档追踪者
民国的三枚切片:幻象、表象、真相
本书堪称“断货王”,有位书友已陆续送给朋友多本珍藏
张宏杰:看着秦晖老师远去的背影,我为清华的学生感到惋惜
重建历史的公信力,需要杨奎松、沈志华这样的史学家
多数人选择站在赢的一边,而他选择站在常识和良知一边
跳出传统的革命叙事和政争视角,重看1944-1950的中国命运
 超越意识形态,揭示历史真相:“惟有他才能写出这样有深度、有内幕的书”

历史学参考
专注于推送历史文化类优秀文章,尤其注重中国近现代史内容,纵横历史现实,品评时代人物,关注时政焦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