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俊亚:我花了25年写了一本关于家乡的书,却被骂得狗血淋头

文化   2024-11-19 07:01   吉林  

世界上没有哪条大河像淮河那样,被一条更大的河流蹂躏了近千年,最后竟被拦腰截去了整个下游;中国没有那个地方像淮北那样,被最高决策者作为“局部利益”,为顾全“大局”而牺牲了数百年;历史上没有哪个群体像淮北人那样,从慷慨悲歌、问鼎逐鹿的社稷栋梁,沦为被人贬讥为啙窳偷生、“泼妇刁民”之辈!


——马俊亚《被牺牲的“局部”》


读马俊亚先生著作《被牺牲的“局部”:淮北社会生态变迁研究(1680—1949)》,三百年来,淮北百姓生活艰难,一字一句, 令人悲恻。
自古暴政都容易被人指出阙失,然而治河和漕运两件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竟然也招致一方百姓数百年无法自拔的贫穷。
说“苛政猛于虎”,善政也会引来洪灾!
作者指出,为了漕运和明代皇陵,刘大夏、潘季驯等一代治水贤臣,居然以淮为壑,让滚滚黄河倾入徐淮平原。
漕运有关北方千万人口的食用,还可以说得过去;所谓“凤阳根本之地”,皇陵之内并无骨骸,寝殿之中也无居人,居然以此为理由,使淮北生态完全改观。“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言念及此,深叹权力两字不可滥用。
自来研究生态变化者,可从种种角度考察其前因后果。真能如 这部著作一样,以绵密证据,找出元凶——错误的政策,如此者, 真不多见。
回顾历史,为了政权不惜工本,以致引发生态巨变者,比比皆是。
汉唐两代,都以关中为畿辅。汉代三选七徙,将关东富户豪杰一次又一次移居关中,长安四周,添了十余个城邑,这些卫星都市的人口,加上长安本身人口,使关中无法负荷,以致光武中兴不得不将首都迁往洛阳。
经过南北朝,长安常为战争之地。但是从北周以关中为基地,大量府兵驻扎关中。盛唐之时,关中人口大增,不仅有政府官员,大量军队,还有西来的番商胡贾,于是关中资源再度衰竭,武则天不得不时常就食洛阳。
更可惜者,关中树木作为柴薪砍伐殆尽,郁郁葱葱的终南山,到中唐时,树木已大不如前。关中植被流失,造成史念海先生所指陈的“河流侵蚀原地”。今天, 八水绕长安的盛况,已完全不可再见。
“周原芜芜”,今日破碎不堪,这个经验,竟不为世人察觉。在今天我们又见到首都人口剧增,调动南北资源只为此一个超大都市的食用和饮水。南水北调是巨大工程,对饮用水还有补充余地,但终究救不了地下水源干枯, 河北平原下陷岂止以尺计!
即使不谈首都面临的困难,中国经济发展,全国处处都有所营建,处处高楼大厦,一片一片水泥地,夺走了农田与植被。缺少了植物覆盖,雨水不再能渗入土壤,而水泥地的反射热,又增加了许多大地暖化的温度。为了这些兴盛的表象,后代将支付无穷的生态代价。
以上所说,只是我们亲眼目及,堪为痛心的一些现象。今天国人的环保意识已比二三十年前提高不少。我想我所指出的问题,都发生在生活之中,我们是不是也对于政策的设计和运作,应当以史为鉴,有所警惕。

这部著作中,提到淮北农家长久没有男耕女织的分工,妇女似乎没有发挥她们从事副业的生产力。这种现象,值得注意。但其中缘故安在,值得推敲。副产品的市场还在,副产品生产者也在, 原料不难取得,而农户生活艰困如此,除农田生产收入外,为何男女都不能在副业中找出路?作者必有很多研究资料,盼望他另有宏文,就此问题,作出分析。


许倬云 谨序 
2008年6月24日


本文为许倬云为《被牺牲的“局部”》一书所写的前言。这本书是区域社会经济史的经典著作,许倬云先生说,读此书,“三百年来,淮北百姓生活艰难,一字一句, 令人悲恻”。
作者马俊亚笔下的“淮北”在唐宋时代可是“鱼米之乡”,为何会演变为今天的“穷乡僻壤”?这是一个令域外人懵懂、本地人不忍的追问的问题,背后的真相,往往被“贫穷”“愚昧”“穷山恶水出刁民”之类的地域刻板印象所掩盖。
许多人都从种种角度考察过这一生态变化的前因后果。但是真能如《被牺牲的“局部”》一样,以绵密证据,找出元凶的著作极为罕见:
◎从权力所塑造的人祸中,揭示政府行为和官僚意志对底层社会的影响
作者马俊亚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多年来所做的田野调查,着重考察淮北地区人类活动,特别是政府行为和官僚意志怎样影响了淮北社会生态的变迁。分别从漕运、盐业、农业、民生等面描述了淮北社会在政府基于政治权力的实际运作下,如何从唐宋时代的鱼米之乡演变为后来的穷乡瘠壤。
◎从“局部”中看见以往看不见的真实中国社会
为了政权不惜工本,以致引发生态巨变者,比比皆是。《被牺牲的“局部”》书写的淮北极具代表性,让读者从“局部”中看见300年来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可谓“以小见大”。正如作者所说:
世界上没有哪条大河像淮河那样,被一条更大的河流蹂躏了近千年,最后竟被拦腰截去了整个下游;中国没有那个地方像淮北那样,被最高决策者作为“局部利益”,为顾全“大局”而牺牲了数百年;历史上没有哪个群体像淮北人那样,从慷慨悲歌、问鼎逐鹿的社稷栋梁,沦为被人贬讥为啙窳偷生、“泼妇刁民”之辈!
◎一本不可多得的区域社会史佳作,宜提早收藏
本书论证了清至民国前期,政府在“顾全大局”的政治思维下所制定的政策,对淮北地区的造成了那些巨大的、破坏性的影响。它书写的是1949年之前的历史,却让我们可以看到,1949年之后的那场悲剧,其实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
总之,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区域社会史佳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今次作者全面修订,在以往的基础上又多加考证、爬疏,使所用材料更加准确与丰富。宜提早入手珍藏。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还可在规格中一并选购“解剖中国社会”十书)

推荐许倬云文明三书:《我们去向何方》《世界何以至此》《三千年文明大变局》,站在历史的角度,理解中国,理解世界。

三本书收录许倬云先生全新演讲,举重若轻,以简驭繁,秉承了许先生一贯的“大历史观”,穿越千年,洞彻东西文明变局,透视当前全球格局。许先生这几部作品都是立足于现实危机,以“大历史”的视野,反思中国与世界明。

张维迎:“读许先生的书有助于我们学会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看待世界,破除狭隘的种族偏见,以积极的态度拥抱全球化。”

许倬云是一套密码,需要保存,需要不断书写。他的智慧,能帮助我们思考,中国从何处来,中国文化从何处来,又要向何处去。先知书店深知“许倬云文明三书”价值,特别适宜收藏。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还可在页面一并选购许倬云其他著作)

张维迎教授指出:“读许先生的书有助于我们学会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看待世界,破除狭隘的种族偏见,以积极的态度拥抱全球化。”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还在给学生的录取通知书中附赠了许倬云先生的书,并叮嘱新生们完成阅读。他希望清华学子们能够学习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学会开放与包容,以更加开阔的胸怀和视野传承过去、把握未来。”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许倬云三部曲”。

 杨奎松 | 历史系新生推荐阅读书目
近代史最容易忽视的四个视角
激荡二十年 | 两千年帝制的终结
从辛丑到辛亥:晚清最后十年
杨天石:“竭泽而渔”的秘档追踪者
民国的三枚切片:幻象、表象、真相
本书堪称“断货王”,有位书友已陆续送给朋友多本珍藏
张宏杰:看着秦晖老师远去的背影,我为清华的学生感到惋惜
重建历史的公信力,需要杨奎松、沈志华这样的史学家
多数人选择站在赢的一边,而他选择站在常识和良知一边
跳出传统的革命叙事和政争视角,重看1944-1950的中国命运
 超越意识形态,揭示历史真相:“惟有他才能写出这样有深度、有内幕的书”

历史学参考
专注于推送历史文化类优秀文章,尤其注重中国近现代史内容,纵横历史现实,品评时代人物,关注时政焦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