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的话】
职场上起草的各类文稿,比如,工作总结、领导讲话、调研报告等各类综合性材料,兼具“公文”和“考场作文”双重属性的申论大作文,从来都不是个人的类似随笔、漫谈、吐槽式的那种率性创作,而是站在一个单位、一级组织的立场上“代公立言”“代公发声”,本质上就是“戴着镣铐跳舞”。
——所谓“镣铐”,就是文稿的“点、线、面”;
——所谓“戴着镣铐跳舞”,就是点、线、面之间的联动与贯通,就是“以点控线、以线成面”。
正在写材料岗位上奋笔疾书的同仁们,或者有志于通过公考、选调等渠道投身于这一行业的未来同仁们,无论是日常写稿任务,还是申论紧前备考,可能都需要经过“定点、布线、成面”三大闯关,在镣铐的框架与舞曲的飘荡之中,实现约束与自由、共性与个性、客观与主观之间的走钢丝式的动态平衡与精准拿捏。
按照这个逻辑,我基于多年体制内政企写材料实践,特别是近年来从体制视角“以终为始”研究申论写作的积淀与思考,将该系列分成若干篇,陆续刊出,和大家一起分享、探讨。
确立文旨的“三个要点”
作者:深流
对起草一篇文稿而言,什么是“定点”?
我们可以下一个尽管无据可考、但大致能让人看明白的“山寨版”定义:
——所谓“定点”,就是根据对文稿任务及其所处时代背景、形势任务和组织意图等的理解,先发散,尽可能让思想火花都散发出来;再收敛,定好主题,找准立意,形成一个能够契合意图、能够居高临下、能够“管总”的主旨、标题或主题句。
如果把这篇文稿比作金字塔,那么,塔尖就是我们要定的“点”,棱边就是我们要布的“线”,底座就是我们要成的“面”。塔尖顶点的设定,决定了这篇文章是“巍峨的山岭”,还是“低矮的土丘”。
所以,文稿要定的这个“点”,不是空泛的、虚无的,而是具体的、实在的,有着具体、可拆解的工作抓手,有着可衡量、可操作性的执行标准。
具体而言,就是蕴含意图的关注点、体现立场的站位点、高举高打的立意点。
三点合一,方为“定点”。好比按图行进,要找准前进的主轴、目标和方向。
第一,靠吃透意图来“定向”
差以毫厘、失之千里。文稿所要服务的领导的意图,往往与领导本人的关注点直接关联。对领导意图、对关注点的领会把握,关键在“吃透”。领会意图“跑偏”了,文稿必然“跑偏”。就像一个糊涂的施工队,图纸看反了,结果把要盖一个烟囱挖成了一口井。
一般情况下,领导下达文稿任务时的意图是明确的,但往往有的时候,领导的意图可能是笼统的、意向性的、不完整的,甚至是不断调整变化的;加上和领导之间长期存在的信息不对等,所以要真正把意图吃透,确实很难。揣摩一个人意图之难,堪称“世界级难题”。
再大的难,事在人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想法设法去理解和把握好领导的意图。一是按照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传统做法去正确把握领导意图;二是通过对任务相关联的外部情形和更高层精神的了解,从大的形势、总的意图及全局走向上去正确把握领导意图;三是通过平时对领导思想体系的、思维模式和文风习惯的了解掌握,联系实际创造性地贯彻和体现好领导意图;四是当领导意图发生变化时,应快速做出调整,转好弯子及时跟进,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理解和把握好领导意图;五是起草重要文件且条件允许时,应尽可能与领导直接沟通,必要时通过上报提纲的形式,进一步掌握领导意图。
理解领导意图,既不能照抄照搬,更不能断章取义,要形似、更要神似。据曾经担任毛主席政治秘书的陈伯达回忆,当年写《中国共产党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毛主席的意图就是一句话:“我要张燮林式的,不要庄则栋式的”。这是什么意思?陈伯达不懂乒乓球,赶紧四处请教,后来终于搞懂了。原来张燮林擅长削球,削球是“守”的打法;而庄则栋则是以进攻、速度、气势著称,人称“小老虎”。毛主席的意图,是希望这篇文章像张燮林的削球一样,正面阐述立场,不主动攻击别人。于是,他搜集了毛主席历来关于国际共运的主张,共25条,写成文章。毛主席看后,非常满意。陈伯达说,这是“写的最顺利的一个文件”。
【案例】我在某教育集团工作的时候,有一次参与当地“M办学校举办者的担当与情怀”征文,给董事长写署名文章《坚守办学初心,成就学生梦想》。初稿写得很顺利,董事长看了,比较满意,但是觉得“办学难”这个意思没写出来,因为办学难,更显得“坚守”可贵。然后交代意图,原话是“要写办学怎么难,再难我们都是,嗯!搞!”做了个握拳的手势,去写吧!这就难为我了,毕竟那个过程我没有经历,信息缺失。
没办法,我问了一圈老员工和相关领导,当初办学、包括现在办学,“难”在什么地方,也是见仁见智:什么胡同发传单,被城管追着跑;发不出工资,人都要跑光了,还免费给下岗工作培训技能;办学没场地到处搬家;政策不支持,为突破政策千方百计堵领导,等等。综合这些信息,写了好几版,董事长对其他地方都很满意,就对“办学难”这个“豆腐块”,死活通不过,味道没出来。最后董事长亲自操刀,这样写:
回想一路走来,为办学筹款,家里卖掉了唯一的住房,至今见了数百个投资人,每年奔波数十万公里,遭受了不少冷遇甚至是嘲笑;为建设新校舍积劳成疾,晕倒在工地上,因严重伤寒引发肠穿孔住院两个多月,差点丢了性命。尽管如此,面对一个又一个难关,我们一直咬牙坚持、负重前行,始终心无旁骛、痴心坚守。
当时我看到这里时,对董事长意图一下子就“顿悟”了。我们员工认为的那些“难”,站位太低,对有大志向的创业者来说,这些难都不算什么。为办学,唯一的房子卖掉了;但为办学筹钱到处跑,遭冷遇吃白眼,看似外表光鲜、身份显赫、呼风唤雨,内心委屈有谁知道;为建校舍,命差点丢了。这些才是董事长眼中的“难”。当然这个意图交代得有点“粗暴”、“概略”了。领会这个意图,确实首先要有高站位;同时更要知情,要有对等信息,要有对董事长经历的纵深把握和深刻理解。否则就是“无米之炊”,没法写了。
【案例】来看一道申论大作文,出自我近期新出的申论大作文案例全景复盘(第一季,可从下图扫码进课程)。题目这样设计:
近期“45度青年”(指既无法“90度内卷”又不甘“0度躺平”的青年群体)一词流行网络,引发舆论关注。针对这一现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政论文。
分析题目,给出的关键词“青年”,出现了一个定语“45度”。这个定语非常重要,蕴藏着出题者想要传递、答题者必须正确领会才可能写出高分文章的信息。什么是“45度”青年?题目解释了,既无法“90度”内卷又不甘“0度躺平”的青年群体。
因此,我们就可以做出这样的推断,45度,就是介于内卷与躺平,想奋斗又怕卷,想躺平又做不到。往深一步讲,其实反映的当下青年人的一种纠结、困惑、迷茫。
问题摆出来,还只是“破”;我们要再前进一步,要帮助青年群体走出困境、解决问题,也就是“立”。因此案例中这样来起标题:昂扬“45度青年”的奋斗高姿态。注意关键词,昂扬、奋斗、高姿态,这些词组合起来,和“45度青年”所隐含的躺平、内卷、无奈、消极,形成了鲜明对比,具有一定的冲击力。
基于这个标题,正文在引子部分进行了进一步打开阐述:
如果说“0度”意味着彻底躺平,“90度”代表着拼尽全力加入内卷竞争,那么“45度”则意味着年轻人“半卷不卷、半躺不躺”状态,事实上反映的是当前年轻人生存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困惑。对此要高度重视,加强引导支持,给他们更加公平、广阔、包容的发展空间和更为坚实的保障,帮助他们焕发奋斗激情,创造精彩人生。
应该说,经过上述分析所形成的标题和主题句,与题目“45度年”所蕴含的意思就是高度契合、高度匹配的。
第二,靠站稳立场来“定位”
站位点,这是一个决定行文方向和立场的根本性问题,是若干“0”之前的那个“1”。毛主席曾经有过形象的说法,“把屁股坐过来!”屁股决定脑袋,进而决定站位点。
因此,站位说到底就是两个问题,“站哪头”和“站多高”。
——“站哪头”是原则性问题。最根本、也最重要,大是大非的问题,要端正立场、坐正屁股,首先解决给谁起草、为谁服务的问题,往大了说就是政治立场、人民情怀、核心价值,往小了说就是代表自己所在单位、部门的组织利益。说得直白一些就是,你是哪一伙的?站在哪一头?
——“站多高”是匹配度问题。有人喜欢把材料拔得高高的,好像拔得越高水平越高,其实不然。中央、省、市、县、乡、村,这么多层级,每一级的高度是相对固定的,一级有一级的视野,一级有一级的风景。“身在兵位、胸为帅谋”。站位并非越高越好,应当与领导层级“精准匹配”,落在各自的区间内。不能让村级的材料去写省级的话,太高了,既写不准、也撑不住。就像国内某知名媒体人,参加国际会议,年轻气盛,自告奋勇,说“代表亚洲人”、“代表全世界”,向某大国总统提问,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帽子太大,站得太高,撑不住。当然,站位也不能太低,本来是为单位写的,但写出来怎么看都是自己的、或自己那个部门的,那样就有点低了。
对“站位点”而言,“站哪头”是第一步,“站多高”是第二步。只有先把“站哪头”搞对了,再去谈“站多高”,才是有意义的。国内一家研究机构有位研究美国问题的博士,曾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写过一篇文章,论述了一下当时美国全球战略之“合理性”。用现在的场景说,相当于论述美国政府发动针对我的贸易战之“合理性”,那就太荒唐,简直吃里扒外。单位领导看了后就和她开了个玩笑:“当今世界上只有两个人给美国总统说好话,一个是英国首相布莱尔,还有一个就是你了。”这里普及一下英国的首相这个“哏”,在国际上被人讽刺为“犹如美国国总统的外交部长”。
很显然,这就是站位上犯了严重错误,屁股坐到对方那头去了。这是一个根本性、决定性的错误,任凭学富五车、妙笔生花,也无法弥补。
【案例】我党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四老帅务虚会”。1969年,四位元帅,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领受到一项特殊的重要任务:研究国际战略形势。后来我们知道了,就是研究打开中美关系的可能性。这个任务很不简单,要知道,当时的九大对国际形势已经有了定论,从文字里根本看不到打开中美关系缓和的迹象。对四老帅来说,如果照搬,就不叫研究;如果出新,很可能会被某些势力认为“唱反调”。当时,四老帅因为所谓的“二月逆流”,都已经靠边站了。
尽管如此,四老帅坚持实事求是,不怕扣帽子,看似“不合时宜”、实则实事求是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这就是著名的《对战争形势的初步估计》。报告对中、美、苏三大力量之间的斗争做了精彩分析,判定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美苏矛盾大于中苏矛盾,勾画出刚刚形成并延续十余年的国家战略格局,为化解中国面临国际危机、打开中美关系提供了依据。
理解这个案例,就有一个站位问题。是站在已经有定论的“本本”的高度,还是要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站在与时俱进的高度、国家利益的高度?显然,应当是后者。
【案例】某职能机关牵头起草6个关于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配套文件。其中有一个易地交流干部和挂职干部保障办法,涉及住房、交通、探亲等待遇。这都得是真金白银,是实打实的干货。
起草这类文件,最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站位点问题。起草的人,是不是站在这种易地交流干部这头?是不是真心实意地体恤这个特殊群体的困难?是不是真心实意地想为大家解决困难?如果这个站位点找准了,文件的含金量,可以预期;如果没有找准,哪怕文字能力再强、哪怕业务能力再强,含金量都会打折扣。
幸运的是,牵头起草的负责人有过易地交流经历,对易地交流之艰辛有着深切体会,下决心要用好用足政策,最大程度保障干部利益。有了这样的站位和立场,文件起草组认真研究政策,充分用好用足政策,拿出了有含金量的初稿。该单位常委会会议审时,评价这是“积德之举”“做了一件大好事”。这样的好政策、好文件,确保了交流干部政策红利的应享尽享。
反观我们现实中,为什么有一些文件出台之后,出发点是好的,却被广为诟病,个人认为,首先就是站位点出现了问题,坐在办公室拍脑袋空想,没有“真正把自己摆进去”。
第三,靠高举高打来“定调”
刘伯承元帅曾经讲过,写文章要“凤头、猪腹、貂尾”,其中第一点讲的“凤头”就是立意要高。《岳阳楼记》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所以能够流传天下,不仅在于诗人的文采,最重要的在于其广博的胸襟、高远的立意。
那么什么是立意高、多高才算高?这是一个比较抽象也很难量化的东西。总体上讲是一个“适”字:适合身份、适应时势、适度上纲、适当拓展。
——要有“关门当领导”的意识。要搞清楚文章的服务对象、受众对象,解决为谁写、给谁看的问题。这里需要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把自己当作领导,来看问题、想事情。有些材料写不好,很重要的原因是站立点低了,没有从更大范围、更加全局的高度来观察和思考问题,显得“小家子气”。
——要有“安静踱方步”的定力。有一种超常于同龄人“早熟”意识,强迫自己沉下心来、静下心来,及时地了解掌握全面情况,多从领导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安安静静地研究一些理论、思考一些问题。
——要有“一览众山小”的胸怀。善于突破本系统、本单位惯有的思维定势和认识局限,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深的思想认识、更广的大局观,形成高屋建瓴的强大势能,解决好辐射面的问题。
事实上,这样的思考和积淀多了,一旦来了材料任务,就能很快地切换语境,上挂下联、“上纲上线”,在更高层面找到合适的、恰当的“挂靠点”,找到破题立意、统帅全稿、征服人心的“金句”。“师出有名”才能“下笔千言”。
一句话,立意重在“意”而不在“形”,不是单靠文字就能拔高的,更多的是靠意境、靠灵感,是“想”出来、“悟”出来的。掌握不好这个度,单靠文字去拔高只能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案例】曾经参加过一次以新时代做好网络舆论工作为主题的座谈会,对一篇非常出彩的发言材料印象非常深刻。尤其是题目,更是让人过目不忘:
建好舆论新媒体,抢占网络“上甘岭”。
这期间,某超级大国发动对我的贸易战,步步紧逼、来势汹汹,而我则毫无畏惧、坚决反击,坚决捍卫国家利益,“上甘岭”一度成为官媒和网络热词,央视还专门播放电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稿标题借用“上甘岭”的特定内涵,巧妙移植到网络舆论阵地,这样就把文章要讲的内容,拔到了一个恰当的高度。细细品味,这样的标题不仅有思想性,更是“不怒自威”,非常有警示力、冲击力、爆发力,让人“触目惊心”。
【案例】某研究院领导要面向全体员工作一个“发扬优良传统、开启强院征程”为主的主题报告,讲稿材料就突破了传统的口号式标题,定为:科研工作要用好一面镜子、一张图。
文中对“一面镜子”这样阐述:
一面镜子,就是老一辈创业者创造、一代代科研人传承的优良传统,是照亮强院兴研征程的历史明镜,要从研究院优良传统这面镜子中寻找启示。
对“一张图”这样阐述:
一张图,就是把新形势下强国目标图变成科研创新的施工图,统筹做好现实、未来、基础研究三篇大文章,进一步提高科研工作质量。
“一面镜子、一张图”,这样的立意,表述简洁,但内涵非常丰富,意境非常深远,既有历史的穿透力,又有现实的厚重感。
【案例】再来看一道申论大作文,出自我近期新出申论大作文案例全景复盘(第一季,文末扫码进课程)。题目这样设计:
“你们尽管想象,我们负责实现”。前不久,某央企“喊话”《流浪地球2》,亮出硬核科技,引发网友关注。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政论文。
题目的“喊话”,“你们尽管想象,我们负责实现”。这个喊话,太牛了,很霸气。什么是“你们尽管想象”?其实就是需求啊,有什么需求,尽管提。什么是“我们负责实现”?言下之意,不需要外援,靠自己就能搞定。这是什么?显然,就是自立自强。
题目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信息,电影《流浪地球》。如果大家没看过,没关系,还有另一个重要信息,央企、硬核科技。把这两方面的信息串起来,我们很容易想到,题目讲的是科技上的自立自强。
当然,如果只停留在这个层面,是不够的,需要再拔高一下,拔高到什么程度?我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上升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高度。标题这样写:强自立自强之基,固民族复兴之本。套用成语“强基固本”,稍微改造了一下,把自立自强、民族复兴装进去了,这样标题显得整齐、简洁、有力。
基于这个立意,正文中引子部分这样展开论述:
央企“国家队”致力于将科幻变成现实,反映了对自身硬核科技的高度自信,背后是我国科技长足发展的硬实力,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志气和底气。当前,面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强劲筋骨”支撑民族复兴伟业。
这样,我们就由题意给出的“科技自立自强”,拔高到“民族复兴”的高度。细细品味,这个立意,就是一个在更高层面的比较合适的、恰当的“挂靠点”。
(本集完)
您的鼓励是深流原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