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荐 | 洞悉机关运行的机关,掌握协调办事的艺术(研讨会发言)

文摘   职场   2024-08-11 11:02   北京  

洞悉机关运行的机关
掌握协调办事的艺术
——在机关业务建设研讨会上的发言
文/深流

所谓协调,一般认为,是指基于一定目的、运用恰当手段,对影响工作的相关因素所进行的调适和磋商,以消除内耗、化解矛盾、汇聚合力,求得最佳效益、实现共同目标。可见,协调是办事的手段,办事则是协调的目的。对机关而言,协调办事作为其职责所系,是日常工作的常态和重要方式,无论哪级机关这一工作量都占到了70%以上;也是工作人员的基本功,“三分能力、七分协调”,犹如阳光、水和空气一样,片刻也不能离开。当前,随着单位调整改革向纵深推进,新旧体制加快进入转换期、磨合期,客观上不可避免带来一些矛盾和问题。正如一辆新购的越野跑车,动力非常强劲,但各零件部位磨合还不够,运转起来还略显滞涩
这就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协调工作,通过有力有效的沟通协调来增加润滑度,减小阻尼系数,化解矛盾问题,提高运行效率。我体会,关键就是要立足恰当的站位定位,运用恰当的方法策略,把握恰当的节奏力度,拿捏恰当的尺度火候,区分特点、把握规律、综合施策,从而达成办成事、办好事的目的。

一、立足恰当的站位定位
在机关工作,首要是选准参照系、找准定位点,但似乎很难用一个直观量化的标准来精确衡量。机关之所以称之为机关,我理解:
一是纵通与横贯的汇聚点。一个单位,无论架子大小、级别高低,机关总是上接各级首长和机关、下通基层单位和官兵、外联军地兄弟单位的桥梁和纽带,可谓“横贯纵通、多点交汇”。对一个单位而言,机关各职能部门分别担负着不同方面的业务工作,有的负责协助单位领导统筹安排大项活动,有的负责组织开展日常业务工作,有的负责组织参加重大专项任务,有的专门对口军地有关部门,协调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医疗服务、基础建设等大量工作。这就决定了机关工作必须吃透上头、摸清下头、知道里头、了解外头,在此基础上统筹安排工作。
二是承前与启后的枢纽点。作为部队的首脑机构、神经中枢,机关承担着辅助党委首长决策、协调机关运转、服务部队建设的重要职责,历来就是搞建设的中坚、抓落实的主体,在引领单位发展、推动工作建设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当前,部队转型不断向纵深挺进,涉及面越来越广、工作要求越来越高,身处机关要顺应大势、登高望远、苦练内功,努力提高自身谋划、指导和抓落实的能力,不断增强谋划工作的预见性、指导工作的针对性、落实工作的有效性
三是共性与特色的结合点。机关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要找准上情与下情的结合点,紧贴单位自身实际,把上级的共性要求个性化、实际化、具体化,使之接地气、可操作。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正是机关之所以存在的最大价值,也是履行职能的重要体现。机关工作的同志一定有这样的体会,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往往都是用在领会、沟通和吃透上级首长、机关的指示要求,拿出细化深化落实的意见建议,确保能够执行下去、向前推进。反过来说,如果只当那种“来了文件就上送、有了批示就下传”的收发员、传令兵,搞上下一般粗,那就是没有尽到责,甚至是失职了。
四是助推与迟滞的临界点。大家都知道著名的“蝴蝶效应”。仅仅是一只远在巴西扇动翅膀的蝴蝶,就有可能引起远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更不用说身处机关要位、把持枢纽环节的机关参谋人员了。对一个单位而言,机关工作是尽心尽责还是敷衍塞责,是积极进取还是消极被动,是严谨细致还是凑合应付,也许仅仅是个人的所作所为,从长期效应看却往往是整个事业发展兴与衰、快与慢的区别。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的历史洪流滚滚向前,不进则退、缓进也是退。这一历史进程,机关人员对自己所处的位置、所起的作用,更要有深刻的认识、深切的把握。

二、运用恰当的方法策略
方法是协调的密码、办事的钥匙。方法得当,则一马平川、事半功倍,再棘手的事情也能解套破局;方法不当,则步履蹒跚、磕磕碰碰,即便好办的事情都可能搞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一是合理打牌子。领导的决策意图和指示要求,是协调矛盾、解决问题的基本依据,也是融汇各方意见、形成最大共识的一张“王牌”。对机关人员而言,在自己的职权范围框架内,秉承领导指示意图,协调处理各方关切,督促推进工作落实,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内敛而低调“挟天子以令诸侯”。遇到棘手的矛盾和问题,各方谈不拢、僵持着的时候,要善于在适当的时机、用适当的方式,打好领导授权这张牌,通过亮出“尚方宝剑”,达到化解矛盾分歧、推动工作进程的目的。必须指出的是,这不是庸俗的耍权摆谱,而是正当的职责所系,名正言顺、理直气壮
二是学会换位子。从字面上拆解,协调就是“用心去办、言语周到”,这也正是协调的精髓。协调总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所有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都必须基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协调,这是唯一、根本的方法路径。要时刻铭记“用心去办、言语周到”,学会站在被协调方的立场看问题、想事情,坦诚交换意见,寻找共识点,缩小分歧点,注意保持理性和耐心,充分听取并采纳他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通过这样的换位思考,既可以赢得对方的支持,又可以摸清和理解对方的条件和底线,从中找到解决之策。
三是敢于碰钉子。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协调亦不总是和风细雨。在对外协调、争取利益的时候,协调着的双方总是一对永恒的矛盾体,每一方都有各自不同的立场,代表不同部门、单位的集体利益,由此常常引发一些工作层面的矛盾和冲突。特别是对于涉及职能任务切割、重大利益调整的协调协商,如果没有敢碰钉子、敢啃硬骨头的精神,就很难达到目的。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一条还是在于坚持,非原则问题可以商量,但原则问题决不让步。工作中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往往自己感觉压力很大、快要顶不住的时候,也是对方精疲力竭、即将让步的时候,咬紧牙关再坚持一阵,很可能胜利就会向你招手
四是切忌摆架子。在机关工作,站位要高,但不意味着架子要大。罗荣桓曾经说过:不要以为你高,你高是因为你骑的马高,下了马该多高还是多高。由于机关工作的特殊性,机关人员往往容易被其他各方摆到对立面,如果忘记自身应有的定位,动辄乱打旗号、狐假虎威、颐指气使,很容易四面树敌、引发被动,致使上下内外处处受阻。比如,有的地方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不是关口前移、主动化解、及时发声,而是打官腔、说谎话、放空炮,在舆论引导上经常“用一个谎言去弥补另一个谎言”反而欲盖弥彰、弄巧成拙,造成更为严重、恶劣的影响和后果,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三、把握恰当的节奏力度
机关各项事务性工作繁多,且各自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急办与缓办的,公办与私办的,易办与难办的,不一而足。机关工作人员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根据任务轻重和时限长短,来分清主次缓急,科学调配工作精力。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忙于应付、疲于奔命。在诸多事务性工作中
一是大事要细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机关人员在承办重大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心细如发、一丝不苟、确保周全。要始终关注大事中的一切细节问题,始终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精神态度,不能有半点的大意,防止因1%的疏忽造成100%的失败。
二是轻事要重办。机关无小事,即便是小事也是连着大事,办不好就可能变成牵扯全局的大事。一次会议开得很顺利,就是因为主席台座次没排好,或者有个领导的材料没送到位;一篇材料写得很好,就是因为出了几个错别字,造成了不必要的影响。机关工作中类似这样的深刻教训很多。因此,再小的事都要举轻若重、慎重处理,切不可掉以轻心。越是领导关注不到的环节,越是容易被忽视的细微之处,机关工作人员越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该亲眼看的要到现场,该直接沟通的要直接沟通,该自己上手的要自己上手,一丝一毫都不能大意
三是熟事要生办。机关工作不少是常识性的、比较简单的,年复一年、周而复始。许多事实证明,越是自己很熟悉的事情,越容易产生麻痹和侥幸心理,反而把很熟的事情办出了纰漏。再熟悉的事情也不能自以为是、掉以轻心,只有用老老实实的态度,视熟悉的事情为“熟悉的陌生人”,当作不熟悉的事情来办,才能把每一件事办好。
四是缓事要快办。机关工作多数是程序性的工作,有些事情只有大致阶段划分,没有严格的时间要求,早一天晚一天完成,问题都不大,但这不是放慢工作节奏、领导不过问就不干、不到最后期限不干的理由。相反,越是不急的事情,越是要抓紧时间办,一方面,早办完早见成效;另一方面,早晚都得办,早办完早解脱,有助于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其他方面。不能因为事情不急就一拖再拖,甚至把缓事拖成急事、特急事,甚至最后都拖忘了,造成更大的被动。
五是急事要稳办。大凡急事,突发性和时效性强都很强,要求处置果断、准确、快速、稳妥,按部就班、不紧不慢就可能误事。越是在紧急情况下,越是要稳住心态,保持一种“每逢大事有静气”的胸襟和气度,不能遇事急躁、处事毛糙,自乱章法、自慌手脚。要在短时间内尽量把与事情相关的各方面情况了解清楚,作出正确判断,采取果断措施,追求办事的一次性成功率,把急事办稳妥。

四、拿捏恰当的尺度火候
在机关工作,真理与谬误的距离往往一步之遥,精准把握协调办事的“度”非常重要,也最考验机关工作人员的智慧与功力。好比油炸花生米,八成熟才是最佳的出锅时机,早了晚了都不行。这就要求我们做到:
一是讲原则而不失灵活。讲原则是协调的前提,必须把原则性摆在首位,吃透政策、把握依据,划出红线、守住底线,确保协调而成各项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但事情又是具体而复杂的,不是所有的具体问题都是原则性问题,如果没有一定的灵活性,以硬碰硬,有时就会把事情办砸。当然,这种灵活不是无原则的油滑钻营,而是在坚持原则的大前提下,张弛有度地追求灵活性,将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讲原则不失灵活、讲灵活不丢原则”。
二是择时机而不误实效。办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强调时机的作用。事情能否办成,与政策导向的重合度工作重点的重合度领导思路的重合度有直接关系,重合度越高,也就意味着时机越好,事情就越容易办成。从这个角度讲,时机就是一种力量。机关有些工作,不一定是越快越好,时机不对往往欲速不达,必须善于审时度势、保持定力,“让子弹多飞一会儿”,发现和捕捉有利时机,借力东风、顺水推舟,往往能够达到势如破竹、事半功倍的奇效。
三是走正道而不沾市侩。现在有种观点,认为善于协调就是有能耐、会来事,游走于各级领导和机关,穿梭于权力要害部门,办妥利益相关的大事小事,办成棘手复杂的急事难事,使得“协调”似乎就是走捷径,等同于请送、公关,成了排忧解难的“制胜法宝”、包治百病的“万能药方”。这种情况不足为取。我们所追求的机关协调能力,是讲原则、走正道的协调,是各尽其责、各司其职的协调,是出于公心、服从公理的协调,决不能沾染庸俗市侩之风,损害单位的良好风气和健康的人际关系。
四是做到位而不越过界。有人用“点、线、圆”来形容机关的工作,“定好点、走好线、画好圆”。对协调办事而言,所谓“定好点”,就是要准确定位、掂身量言,开展各项工作都要到位而不越位,决不能自以为是、自抬身份、自加筹码;所谓“走好线”,就是要理顺协调办事的方法路子,坚持按制度来、按程序走、按规矩办,尽可能把工作做细做实做稳,力求动机和效果的统一;所谓“画好圆”,就是要周密计划部署,主动报告进展,及时请示汇报,搞好信息反馈,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确保按时高质实现领导的指示和决心意图,确保有效履行机关协调办事的重要职能。
(本文系深流2017年在单位内部的交流发言稿。略有删改)

喜欢本文请【点赞+分享+在看】

您的鼓励是深流原创的动力!

职场写作
交流写作理念,传递写作技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