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职场上起草的各类文稿,比如,工作总结、领导讲话、调研报告等各类综合性材料,兼具“公文”和“考场作文”双重属性的申论大作文,从来都不是个人的类似随笔、漫谈、吐槽式的那种率性创作,而是站在一个单位、一级组织的立场上“代公立言”“代公发声”,本质上就是“戴着镣铐跳舞”。
——所谓“镣铐”,就是文稿的“点、线、面”;
——所谓“戴着镣铐跳舞”,就是点、线、面之间的联动与贯通,就是“以点控线、以线成面”。
正在写材料岗位上奋笔疾书的同仁们,或者有志于通过公考、选调等渠道投身于这一行业的未来同仁们,无论是日常写稿任务,还是申论紧前备考,可能都需要经过“定点、布线、成面”三大闯关,在镣铐的框架与舞曲的飘荡之中,实现约束与自由、共性与个性、客观与主观之间的走钢丝式的动态平衡与精准拿捏。
按照这个逻辑,我基于多年体制内政企写材料实践,特别是近年来从体制视角“以终为始”研究申论写作的积淀与思考,将该系列分成“定点篇”、“布线篇”和“成面篇”三大篇,每篇若干集,和大家一起分享、探讨。
本文为该系列第二篇,主要讲“布线”。
“以点控线”的“四大功能”
——职场写作“定点、布线、成面”系列之二
作者:深流
“线”是“点”与“面”之间的衔接。我们起草一篇文稿,先定点、后布线,遵循“以点控线”的原则。一个“控”字,道尽了酝酿文稿时要布设的“线”,既源自于“点”、又受制于“点”,并不是随心所欲、天马行空。
那么,什么是“布线”?简单地说,就是根据所要起草文稿的主旨、标题或主题句,从不同维度设计出结构和若干观点,来承接立意、呼应主题,以此形成文章的脉络架构、核心观点和逻辑思想。
如果把起草文稿比作发起一场战役,那么“定点”就是首脑机关的战略构想和决心意图,“布线”就是对落实战略意图、打好这场战役的排兵布阵和整体设计。比如,陆海空天电各作战力量如何编组?从哪个方向发起?谁主攻、谁助攻?各作战力量之间如何协同?等等。这是事关战争胜负的关键环节。只有把这些问题想周全、想清楚了,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因此,文稿起草一定要重视“布线”,通过精心设计的条线框架,来明确结构、呈现逻辑、体现思想。这直接关系文稿起草能否按既定设想推进,关系最终形成文稿质量的高低。
正如清朝戏剧理论家李笠翁说:“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布线的过程,就是“袖手”苦思、酝酿细化、分解落地的过程,就是用逻辑来塑造结构、用观点来承接主题、用音调来衔接情境、用洞见来体现思想,进而呈现文章“精气神”的过程。
在“布线”过程中,我们要精雕细刻、语语中的、出奇制胜,致力于实现“四大功能”。当然,这“四大功能”也没有必要追求在一篇文章上同时实现,应当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和行文要求有所侧重、因地制宜。
“布线”功能之一:
对架构逻辑的“形成塑造”
结构是文稿的第一道工序。这就好比画圆,先定好了圆心这个“点”,接下来就要确定“一中同长”的轨道,才能把圆画出来、画得好。对于文稿而言,圆心就是主题,轨道就是准备采用结构,并以此来展开。这样形成的文章结构,就有了主线、主心骨,才会是一体的、贯通的。就好像是一个人的脊柱,起到的是贯通上下、连接左右、支撑主干的作用。
文章的常用结构有三种:纵向结构、横向结构、复合结构。无论什么结构,都有着共同的内在逻辑要求。比如,文章的各部分,都要是围绕中心主题的必要组成部分;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要强,要能构成有机的整体;各部分及其内部相互并列的问题,要处在同一个层次,辈分清晰、逻辑舒畅,不能有大有小,等等。这些要求,都要通过一根根的“线”来体现。而多条“线”的组合编排,就直接体现文章的主题和脉络层次,塑造文章的逻辑,形成文章的架构。
【案例】曾经写过一篇某教育集团纪念20周年创业的专题文章,采用的就是纵向结构。正文三个部分:
一、不忘办学初心,始终铭记“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从白手起家的创业艰辛中走来
——我们从育人成才的办学实践中走来
——我们从回报社会的使命担当中走来
二、胸怀远大理想,始终铭记“我们到哪里去”
——我们要闯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道路
——我们要调制一副独具特色的育人配方
——我们要探索一套独具特色的商业模式
三、扬起创业风帆,始终铭记“我们该如何去”
——我们要推行管理变革,增强组织活力
——我们要聚焦工作重点,确保战略落地
——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创造教育价值
——我们要打造团队精神,长期艰苦奋斗
这三个板块,就是典型的纵向结构,以时间为主轴。先说“从哪里来”,“艰辛创业”、“办学实践”、“使命担当”三个角度,既是回顾过去,也是阐述当前成就;再说“到哪里去”,从“闯出道路”、“调制配方”、“探索模式”三个层面,站在当前看未来;最后“该如何去”,从“管理变革”、“聚焦重点”、“创新驱动”、“团队精神”四个方面,阐述下一步该怎么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该如何去”,就像单行道、流水席,沿着特定方向,一层一层,前推递进。即便没有成稿,仅研读这三个大观点及其下的十个分观点,就能“一眼看出结构,一扫知道逻辑”。
【案例】来看一道申论大作文。本案例出自我新出的“申论大作文备考热点与原创范文24篇”(长按下图二维码获取,编号02“以水为师”),也是一道申论真题。题目是:
“只要我们能静下心来向水学习,我们的智慧和情操就一定能得到提高”。请深入理解这句话,联系实际,写一篇1000-1200字的文章。
通过审题我们将标题确定为:以水为师,勇做时代弄潮儿。很显然,接下来要布的“线”,就是围绕“以水为师”这个“点”来展开。我们从三个维度去思考、去提炼:
第一个维度,“志向”。水的志向是什么?就是海啊,“大江入海流”。李白有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个志向很远大,而且是一种长途跋涉、一种百折不挠。这样一挖,我们的“以水为师”就言之有物了。由此提炼出第一个观点:以水为师,胸怀“奔流到海、百折不挠”的远大志向。
第二个维度,“情怀”。水是生命之源。所以水的情怀,就是养育万物生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离不开水,都要靠水来滋养、来孕育,有了水就有了生命、有了生机。水的情怀,为的是万物;我们的情怀,为的是人民、是老百姓。从这个维度,就形成了第二个观点:以水为师,厚植“达济天下、滋养万物”的为民情怀。
第三个维度,“执着”。有句话讲,“水滴石穿”。一滴水的力量很小,但架不住天天一直在滴水,最后把石头穿透了,这就是坚持、就是执着。一个国家、一个单位、一个团队、一个人,都需要这种长期坚持的精神。从这个维度,就形成了第三个观点:以水为师,学习“水滴石穿、坚持不懈”的执着精神。
对刚才的三个维度的分析,我们概括出三个观点:
——以水为师,胸怀“奔流到海、百折不挠”的远大志向
——以水为师,厚植“达济天下、滋养万物”的为民情怀
——以水为师,学习“水滴石穿、坚持不懈”的执着精神
每个观点的第一句都是“以水为师”;第二句就有了变化,学习水的志向、情怀和执着。要注意引号的关键词,奔流到海、达济天下、水滴石穿,这些都是和水有关的画面描述,这样观点表述才鲜明,有质感、有力量。
通过这个布线,形成一个典型的横向结构,围绕“以水为师”主题词,分别从志向、情怀、执着三个维度扁平化铺开,实现对“以水为师”这个点的合围态势。
“布线”功能之二:
对主题主旨的“承接呼应”
上一篇讲了,主题主旨是文章的“定点”。这个确定的“点”决定了文章的站位、视野和高度,决定了文章所要表达内容的辐射面,这就必然需要布设的一根一根“线”来承接、来呼应。对主题立意,如果没有各级观点,也就是没有这一条条的“线”来承接、支撑,或者做得不好,主题再犀利、立意再高远,都是空的、虚的。
正如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所说,“空袋子是立不起来的”。在布线时,要坚持“以点控线、向上聚焦、相互策应”,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中,形成对主题立意的强承接、强呼应。
【案例】还举例我在某教育集团工作的例子。一次集团参加当地教育部门“办学者的担当与情怀”主题征文,要写一篇文章,题目是“坚守办学初心,成就学生梦想”。我当时刚去不久,围绕这个主题主旨,我从一大堆素材中分别提炼出三句话,从三个维度支撑主题主旨:
——坚守办学初心,就是把握“低分”变为“高能”的育人目标。该部分从目标定位维度来阐述。大意:集团培养的是高考下“中等考分学生”。尖子生、高分生,这是精英,但毕竟是少数,是名牌大学的事;但中等考分学生这个群体很大,把这些孩子培养“大国工匠”。如何培养成才,集团还专门立项,出了研究成果。
——坚守办学初心,就是践行“供给”衔接“产业”的教学理念。该部分从办学理念维度来阐述。大意:集团坚持走高等职业教育道路,课程设置与产业、与就业结合得非常紧密,非常接地气,也就是“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这方面,成就非常显著,就业率达到98%,用人单位评价很好。
——坚守办学初心,就是扛起“扶智”拔除“穷根”的社会责任。该部分从社会责任维度来阐述。大意:从办学所在地都是在边疆民族地区,比较穷,教育资源不足,孩子接受职业教育,有了技能、有了工作、有了收入,那么家庭就容易脱贫。社会对此赞誉很高,创始人还荣获了全国性的脱贫攻坚奖项。
这三句话,就作为文章的三个分观点。集团领导在审阅这三句话的时候,很满意,认为写得像,讲到了点子上,是那么回事。就是通过研究业务素材,整理归纳,得出结论,提炼观点。这样这篇文章的主题主旨就有了“干货”支撑,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让人认可、使人信服。
【案例】来看一道关于年轻干部成长的申论大作文。本案例出自我新出的“申论大作文备考热点与原创范文24篇”(长按下图二维码获取)之编号08“干部成长”。题目是这样:
“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请根据对这句话的理解,以“年轻干部成长”为主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
通过分析题意,我们确定了这样的标题:让“墩苗”助力年轻干部成长。接下来,就要围绕这个点,通过将年轻干部成长与“墩苗”的共性规律进行关联。我们从三个维度来分解、提炼。
第一个维度:将“墩苗”与“扎根基层”进行关联。墩苗,简单地说,就是把根往土里扎,就是让根多接地,接受大地的滋养,水、营养、阳光。大地滋养了你,你就得反哺大地。大地是谁?就是人民群众啊。扎根基层、厚植土壤,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甘共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由此形成第一个观点:在墩苗中扎根基层,厚植心系百姓、竭诚为民的群众观念。
第二个维度:将“墩苗”与“接受淬炼”进行关联。墩苗,其实也就是为了成长,但这个成长,不是那种违背规律的“拔苗助长”,而是那种踏踏实实的、经受多重锻炼的成长,看似慢了一些,但实际上因为墩苗,历练得更多,能力提升得更快,成长得更强壮。由此形成第二个观点:在墩苗中接受淬炼,增长攻坚克难、堪当大用的能力才干。
第三个维度:将“墩苗”与“严格管理”进行关联。墩苗要干什么?要修剪枝叶,要去病除害,这样才能成长得更好、更健康。映射到年轻干部,如果不墩苗、不加强管理,年轻干部不遵纪守法、不自律,可能在刚“上位”时,就系错了仕途的“第一颗纽扣”,走上了歪路、邪路。现实中这样的教训很多。由此第三个观点:在墩苗中严格管理,培养遵纪守规、高度自律的品行作风。
对刚才的三个维度的分析,概括出三个观点:
——在墩苗中扎根基层,厚植心系百姓、竭诚为民的群众观念
——在墩苗中接受淬炼,增长攻坚克难、堪当大用的能力才干
——在墩苗中严格管理,培养遵纪守规、高度自律的品行作风
三个观点,是并行并列的关系,其结构都是两句话,第一句话都是墩苗的功能作用,扎根、淬炼、管理;第二句话都是墩苗对年轻干部成长在群众观念、能力才干、品行作风方面带来的效果。这样的“布线”,就与标题“让‘墩苗’助力年轻干部成长”形成呼应,形成具体的承接。
“布线”功能之三:
对语境情境的“调音定调”
不同场景下的文章,有着不同的情境和语境要求。比如,要前出执行某项任务了,动员大会的发言,就是大战临近、跨枪上马,要有一种豪情;欢迎新入职员工的演说,就要热情洋溢,还要有一些鼓励、期望和期待;领导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致辞,要多说高兴的事、鼓劲的话,要喜庆、欢快,有年味,等等。
我们要布的每一根“线”,就好像是歌咏比赛中每首歌的“起头”“领唱”,每个领唱的开头一定要调好音、定准调,这样接下来的合唱才能顺势而成,才不会“跑偏”。
【案例】某年轻领导到某地任职,在宣布任命大会上的演讲稿,围绕“接力棒”这个关键词,用“四个沉甸甸、四个必须”作为基调,布设了“四条线”。这样写:
——“接力棒”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必须永葆忠诚、坚定立场。大意:要深学细悟新战略新思想,努力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时刻遵循追随,主动对标对表,坚持把工作放到全国全省大格局中思考谋划,更好地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省级谋划,坚实走好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的赶考之路。
——“接力棒”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使命,必须争先领跑、铁肩担当。大意: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带着不进则退的危机感、怀着夜不能寐的紧迫感,主动认领最难的事项、挂钩最重的任务,领着干、创新做、跑着拼,当好“头号攻坚手”“第一突击员”,上下同欲、合力攻坚,努力交出优异答卷。
——“接力棒”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必须践行宗旨、造福百姓。大意: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万家忧乐在心头”的挂念、“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聚焦“共同富裕”目标,全面落实民生工作“八个更”要求,以汗水和心血浇灌民生成果,努力赢得群众的认可和信赖。
——“接力棒”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敬畏,必须正风肃纪、涵养生态。大意: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自觉接受大家监督,落实“严管厚爱”方针,真正以自身的“好作风”换去当地的“大发展”、人民的“好日子”。
任职表态材料不管怎么写,其间的语境和蕴含的情感,应当是共性的、通用的,感谢组织培养,表态要好好干。这四个观点,从四个维度来表述“接力棒”,赋予“四个沉甸甸、四个必须”的基调,引出对信任、使命、责任、敬畏的阐述,就是通过一根一根“线”的设置,调音定调、派生内容,表达自己的谦卑、感恩和决心。
【案例】来看一个关于躺平内卷的申论大作文,出自我新出的“申论大作文备考热点与原创范文24篇”(长按下图二维码获取文档)编号10之“躺平内卷”)。题目是这样:
近期“45度青年”一词(指既无法“90度内卷”又不甘“0度躺平”的青年群体)流行网络,引发舆论关注。针对这一现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政论文。
通过分析题意,我们确定了这样的标题:昂扬“45度青年”的奋斗高姿态。接下来,从不同维度分析形成分观点来承接。
第一个维度,从表象上就事论事分析。题目中讲了,“45度”反映青年群体又不能内卷、又不能躺平。我们直接抄作业,“卷躺两难”。面对“两难”,对“躺平”的,怎么办?“内卷”的,怎么办?我们想到这个词,“两手都要抓”,或者说,“两头发力”,不能只顾一头。由此形成第一个观点:“45度青年”折射“卷躺两难”,护航青年群体要两头发力、避免极端。
第二个维度,从现实上进一步分析。“45度”,又不能卷、又不能躺,往深处想,其实是青年人面对现实,很纠结、很无奈,甚至自我否定。工作不好找,收入不好、房子买不起,一种不甘心、一种无奈。针对这种心态,怎么办?显然,社会要提供帮助,要准确把握青年人的需求、困境,来破解、帮扶。由此形成第二个观点:“45度青年”反映“纠结无奈”,护航青年群体要精准施策、提供帮扶。
第三个维度,跳出常规,从另一个角度分析。青年人“45度”,一定很糟糕吗?一定不好吗?压力大,偶尔调节一下,原来是80度、70度,姿态调低一些,45度,让自己休息一下、放松一下,有问题吗?有必要被贴个标签吗?有必要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吗?从这个角度分析,对这些青年来说,可能也需要理解、包容,适当引导就可以了,不要动不动就说“这一届年轻人不行了”。由此形成第三个观点:“45度青年”隐含“渴望理解”,护航青年群体要宽容包容、积极引导。
对刚才的三个维度的分析,我们概括出三个观点:
——“45度青年”折射“卷躺两难”,护航青年群体要两头发力、避免极端
——“45度青年”反映“纠结无奈”,护航青年群体要精准施策、提供帮扶
——“45度青年”隐含“渴望理解”,护航青年群体要宽容包容、积极引导
文章的标题是“昂扬‘45度青年’的奋斗高姿态”,注意“昂扬、奋斗、高姿态”,这些词汇都是积极的、向上的、正能量的。所形成的三个观点,有分析、有理解、有共情、有对策,从基调、情感、语势上形成了很好的承接。
“布线”功能之四:
对思想洞见的“尖端放电”
我们常说,文章要出思想。如果说文章是思想的载体,那么我们所布的“线”,就是“思想的思想”,体现文章思想性的那些主张、认识、分析、判断,首先就是存在于一根根“线”之中。要精心打磨,真正用布线来凝练思想、形成洞见,让布的“线”变成“高光之地”“尖端放电”,体现思想的密度和力度。
达成这种思想和洞见,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要求写作者本身的观察眼光和思维触角,具有很强的穿透力、抽象力、思考力,善于抓实质、抓关键、抓问题,更要抓问题背后的问题,“见人所不能见,言人所未曾言”。在“布线”时,要灵活运用批判辩证思考、反向求异思考、正面延伸思考、个性感悟思考等,力图分析问题切中要害,批判错误一针见血,表达观点入木三分。
【案例】一篇研究自然灾害预警防范的文章,其中有个板块,论述新形势下做好灾害预报工作要做到“精准高效”,对具体的目标要求,就是凝练成三个观点:
——不能满足于“抢报”,要力争“预报”。事前预报的意义远远大于事后抢报,对重大灾害动向哪怕提前一分钟预报,都能为部门决策和防范准备赢得先机。
——不能满足于“有报”,要力争“准报”。准确是预警预报的生命,情况预报的真功夫不在于说有,而在于说准。既不能为争头功盲目上报,也不能不加印证随意上报。
——不能满足于“多报”,要力争“精报”。要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信息不在多贵则精。要准确把握各地区各层级的灾害防范需求,增强情况预报的针对性、有效性。
这三个观点,都是大白话,乍一看很平淡,细细品读,会感觉“很有料”。灾害预报,应该怎么报?不在于抢报、有报、多报,更在于预报、准报、精报,这才是“精准高效”,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灾害预报。这样的观点,就体现了对业务本质的深刻洞察,这就不是单纯的文字了,更多的是思想、是升华、是境界。
【案例】来看一个关于讲钉钉子精神的申论大作文,出自我新出的“申论大作文备考热点与原创范文24篇”(长按下图二维码获取)之编号11“钉钉子精神”。题目是这样:
日常生活中,钉钉子是有门道和技巧的,比如,用什么锤子钉,往哪里用力,用多大力,怎样用力高效,等等。请结合钉钉子现象,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政论文。
在体制内语境中,“钉钉子”就是贯彻落实。因此我们将题目定为:发扬“钉钉子”精神,提升贯彻执行力。题意理解起来并不难,难的是,如何通过分解钉钉子这个现象,来与现实进行关联,形成观点和论述,并且言之有物、自圆其说。我们从三个维度来进行关联:
第一个维度:精准。一个工匠,要钉一个钉子,首先解决的是,这个钉子钉在哪里?往哪个方向用力去敲?选准地方,用力的方向是准的,钉钉子才不会无功而返。方向不由东,累死也无功。同样,我们抓贯彻执行,无论是解决问题还是推进工作,方向准是第一位的,要找准矛盾、找准重点,找准能够起带动作用的关键环节、关键领域,以关键点的突破来带动整体发展。由此提炼出第一个观点:以“精准”为首要,把握矛盾重点“钉得准”。
第二个维度:坚韧。找准了地方,开始用力钉了,一下两下就钉好了吗?远远不够。需要在作业点上,一锤子接着一锤子,接连不断地发力,考验的是坚韧、执着。我们抓贯彻落实也是这样,要执着,坚韧,要锲而不舍,保持思路的连续性、措施的连续性,锚定目标任务,一茬接着一茬干,不达目的不罢休。由此形成第二个观点:以“坚韧”为根本,保持锲而不舍“接续钉”。
第三个维度:到底。钉钉子,怎么样才算是完成?有个标准,就是“到底”。钉子到底了,就说明钉到位了,就说明牢固了。以前讲,把牢底坐穿,革命到底。我们抓贯彻执行,也要到底。怎样才是到底了?如果是问题,突破了难点、把问题解决,才算是到底;如果是抓工作,抓住关键点,带动了整体发展,取得了预期成效,才算是到底。以点的穿透带动面的提升,就是这个道理。由此提炼出第三个观点:以“到底”为标准,确保贯穿贯通“钉得牢”。
对刚才的三个维度的分析,我们概括出三个观点:
——以“精准”为首要,把握矛盾重点“钉得准”
——以“坚韧”为根本,保持锲而不舍“接续钉”
——以“到底”为标准,确保贯穿贯通“钉得牢”
三个观点,既是并列,也是递进。对钉钉子现象进行了三个维度的拆解,钉得准、接续钉、钉得牢;映射到我们的工作中,就是我们对贯彻执行的三个要求,把握矛盾重点、保持锲而不舍、确保贯穿贯通。
通过这样的拆解,就把钉钉子现象与我们现实中怎么抓工作进行了强关联,所形成的观点和标题“发扬‘钉钉子’精神,提升贯彻执行力”形成呼应和承接。
(本篇完)
领取深流老师汇编的“申论大作文备考热点与原创范文”,可从下图二维码进:
您的鼓励是深流原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