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网络作家行走燕赵写非遗 | 弄雪天子:中华瑰宝,国术精神——形意拳

文化   2024-10-21 09:30   河北  


中华瑰宝,国术精神——形意拳

◎ 弄雪天子


习武先修德

金风飒飒,霜催树黄,满目秋景,长尾巴的喜鹊轻盈地落于门前树杈上,梳理着自己乌黑发亮的羽毛。隔着窗,百宝阁上的音乐匣子悠然作响,树叶打着旋飘落在五颜六色的宣传画报上——“中国武术,形意拳”的字样在阳光笼罩下仿佛泛着神秘色彩。一幅叠一幅的照片上,练拳的男女老少气势仿佛万马奔腾,又如浊浪排空,眉眼间写着说不出的昂扬自信。我一时心驰神往,伸手拍掉画报表层的一点浮土,忆起自己拿着折扇,小木剑,缠着爸妈假扮武林高手的童年趣事,就不由很想和小女儿分享,女儿却很有些不以为然,她更喜欢跳舞、轮滑,喜欢那些所谓的更华丽的东西,武术在她稚嫩的眼睛里便实在不够“时髦”“迷人”。
我的老父亲肯定是听到了这番母女对谈,当时未曾说话,到了每天晚上的亲子时间,他却丢下没看完的报纸杂志,哄了外孙女过来要给她讲故事。不等他开口,我便猜他是想讲一讲“形意拳”了。这是我家的“传统曲目”,小时候我写作业拖沓,他要讲故事;我吃饭剩下些许,他也要讲一讲“老红军过草地,粮袋里只装一袋草籽,粮食都省给了小红军”。现在终于轮到我的女儿,感受一下家里的传统育儿方式。
父亲讲的是三十几年前,他还年轻时遇到的一桩小事,那时我也才不过四五岁,还不大记事。我父亲带着我骑摩托车回了趟老家,返程时顺路去衡水湖划船游玩。当时的衡水湖还不似如今,不曾修葺过,水草茂盛到略显杂乱,一眼望去不见头尾,湖畔群鸟飞舞,倒是来来往往的打渔船、钓鱼人,为这片宁静的湖面添了几分生机勃勃。父亲带着我租了条小船,划动双桨,循着野鸳鸯和游鱼的踪迹四处漂行,水波荡漾,水鸟也不怕人,时不时便落在船头歇脚,岸边的钓鱼人安安静静,远离了喧嚣,我们父女在温柔的阳光照耀下,不由有些昏然欲睡。父亲都要闭上眼睛,忽听岸边传来一阵快活的叫好声,他向来喜欢凑热闹,忙把船划近了些,隔着雾蒙蒙的水汽看去,有个年轻人正在岸边练拳。他动作并不怎样花哨,但行动间枯草杂树仿佛都随着拳风倾折,远远看,气势竟如海涛波浪,雄浑激荡。父亲几乎看得入迷,钓鱼的也不钓鱼了,齐齐上前围观。或许是看的人太多,叫好声吓到了那个年轻人,他有些害羞,忙停下团团拱手行礼,岸边围观的这才一哄而散。因对岸边这年纪轻轻的小拳师很好奇,我父亲和我的心思一多半心思倒是留在他的身上,连划船戏水也不大走心,连船桨都挂在船头,只随波起伏荡漾,晒太阳说话罢了。不多时,那小伙子好像被农家小馆来招揽生意的大娘吸引住,要了一大份红烧鱼,一份清炒豆芽,主食足要了三份炒饼,还不肯去店里坐,央人家大娘送过来。看他倚着湖边一块树墩坐下,像只嗷嗷待哺的小兽,我父亲一边拍打蜻蜓和蚊虫一边笑起来,还是个孩子呢,饭量足,他二十岁时,脸大的包子也能吃七八个,还不耽误喝汤。
后来回想那时场景,他总感觉湖里摆尾的鲤鱼都带着一股禅意,饭馆大娘脸上的皱纹,提菜过来的模样也颇有几分人间烟火气,一切都显得与众不同。当然,真正身处那日,他可没这般感触,那就是再寻常不过的一天,船一摇一晃,太阳晒得胳膊都有些刺痛,我父亲摘了片大叶子给我扇风。隐约听有人窃窃私语,似有些骚动,我们看过去,只见有个人晃着膀子走近那练拳的小伙子,伸手端起树墩上刚摆好的红烧鱼,直接倚着石头坐下,拎起一瓶白酒,用牙磕开瓶盖,一口酒一口菜,吃得不亦乐乎。我父亲愣了愣,半晌才惊觉这人并不是人家小伙子的亲戚朋友,纯粹来捣乱的。这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他简直气笑了:“你这人——”一声还没吼完,那小伙子却冲忙站起身摆手,笑道:“没事,碰见就是缘分,我请客。”说着,招呼大娘又要了一份鱼。人家苦主不介意,我父亲就忍下气没吭声,说白了,也不过是一盘菜。大娘手脚麻利,没多久,鱼再次送上来,香喷喷,油汪汪,一条虽不大,可起码也有两斤半,菜刚放下来,众目睽睽之下,那家伙伸长胳膊一捞,又给捞走了。这下,所有人瞠目结舌,小年轻也有点迟疑,挠了挠头笑道:“哥们,两盘你也不见得能吃完,今天咱们拼个桌,一起吃行不行?”这人脑袋慢吞吞地一抬,眼珠子斜看过来,“呸”地一声,啐了口吐沫,他穿了身黑夹克,一脸的痘痕,膀大腰圆,肌肉都横着长,真有几分凶相。小伙儿抿了抿嘴唇,皱着眉头没吭声,我父亲却热血上涌,堵得难受,蹭一下起身,沉下脸道:“你叫什么,干什么的,拿了几级的伤残证?”话音未落,“黑夹克”就冷笑了声,忽然起身用力一脚,踹在身前的石头上,一声闷响,石头滚落入水,正擦中我们小船的侧翼,小船一下荡起来,跌跌撞撞地转圈,我吓得哇哇大哭,那“黑夹克”却还不依不饶,抡起酒瓶就要冲我们扔,旁边钓鱼的老人惊呼,连忙去拦,练拳的小伙子,动作却比他更快,一脚蹬地,眨眼飞扑过去,只听见咔嚓一声,酒瓶碎片飞溅,浓郁的酒香爆出,我父亲用力抱着我,只看见小伙子两拳捶在“黑夹克”胸前,刹那,“黑夹克”一趔趄退出两三米栽在地上,张着嘴直哈气,身体蜷缩,宛如煮熟了的虾。小年轻放倒了那人,却是把外套一脱,跳下水一路游到我们小船边,推着船探头笑起来,露出一排雪白的牙。这时我父亲才发现刚才小船晃动时,船桨居然落了湖,他吐出口气,砰砰的心跳声震耳欲聋,也不知是后怕还是激动,脑子里仿佛有无数杂声嗡嗡作响,气血一阵阵向上顶,连围观者的欢呼叫好都变得遥远缥缈。
我父亲后来说,他总感觉周围都成了黑白色,之后好几天都还觉得背后发凉,偏心里又像点了一把火。其实这年轻的拳师当时具体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时间太久,我父亲已经没多少印象,只记得他说自己是深县人,从小跟家里长辈练形意拳,就是乡下把式,这次是来衡水走亲戚。他看见赶到的派出所民警,面上还带出些稚气和局促,说话也很谦虚,被围观的群众一夸,小伙子脸上像染了胭脂一样红。那之后,我父亲一次又一次回忆那天发生的一切,耳畔回响着的风声,水声,群鸟飞舞,鱼群游动的场景,小船飘飘荡荡,惊慌失措嚎哭的孩子……这年轻人的身形好似越来越高大,顶天立地,过去几十年,当时的情形已经像旧的照片一样黯淡,我父亲却依然记得自己一瞬间的心潮澎湃,和围观者刹那间爆发出的,恐怕只有国人才能理解的,对这年轻人显露出的一手好拳术发自内心的赞叹。
 老人家年轻时话不多,年纪大了却平添了爱讲古的毛病,家里人其实也喜欢听他讲古,毕竟他有满肚子的故事在,我女儿听这个故事,依然听得满眼满脸的好奇,仿佛有十万个为什么要问,却分明还弄不懂她姥爷的真意。我不禁笑起来,劝慰老爷子,孩子还小,这会儿听故事也只是听个新鲜,留个印记,等她读到李白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王维的“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陶渊明的“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便感动落泪时,等她开始学习我中华文化,五千年历史,开始了解形意拳大师,半步崩拳打天下的郭云深,五十三岁上阵杀外敌的李存义,探求民国“国术救国”始末,她自然就会明白国术的魅力,形意拳的魅力所在。
在我父亲讲的故事里,我觉得最迷人的部分,还不是主人公的拳法高超,正义得以伸张,恶人得到惩戒,而是他的德行。他的拳很出色,但他性情内敛,为人谦逊,并不恃强凌弱,义无反顾地救助旁人,看到他,不会有人怕他的拳头,只会感到很安心。父亲和大家的赞叹,是给这年轻人的,但更触动人心者,是他身上代表的国术精神,这精神在中国人的血脉中流淌,一代又一代传承至今,他这样的具有中华尚武精神的形意拳师,才能真正展现出形意拳的美。
形意拳与太极拳、八卦掌并称中国三大内家拳法,也是中国四大名拳之一,是由清朝直隶深州窦王庄李老能,带艺投师山西戴家,学戴家的心意拳后,自己改革创立的,后世子孙皆尊李老能为形意拳祖师。形意拳历史悠久,兴盛于民国,那时中国武术被誉为国术,而形意拳更是普及范围极广的拳术之一。先辈们努力练拳,皆为救亡图存,无数拳师前赴后继,为抗击侵略,洗刷百年耻辱,流血牺牲。形意拳传承至今,身为中国人即便只是提及名字,胸腔中也不免热血沸腾,迸发出浓烈的情感。它是我国枝繁叶茂的传统文化中一棵不老长青树,一颗璀璨的明珠。

躬耕于桃园的形意大师

在我们家的亲子故事时间之前,我就接到了约稿电话,写一写这发源于深州的中华文化瑰宝——形意拳,遂与形意拳名家张华老师,约好于武术之乡深州会面,我对此十分期待,心情颇为激动,只是这场采风之旅的开场,却略带了些无伤大雅的,戏剧性的兵荒马乱。
九月十九日,星期四,多云,微风穿过铁轨吹在我的眼睛里,带着一股湿漉漉的,黏腻的气息,天已微亮,我顺利上了火车。一坐下完全顾不上左右乘客们好奇的,诧异的目光,我赶紧翻出湿巾小心翼翼地擦脸,擦了两遍揽镜自照,镜中人还是妆厚如水泥糊墙,乍一看凶神恶煞,细细看鸠形皓面,我不由叹息。就在我要奔赴深州采风的前一天,突发意外,不得已需临时带几个孩子参加一场汉服文化秀,当时认为这活动不会影响第二天的采风,可世事难料,偏逢意外,先是客车抛锚,活动推迟,散场时更人挤人,场面混乱,没地方卸妆,我还弄丢了采访提纲和一套“十二形”图案的茶具,那是一位形意拳爱好者朋友托我送给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玉林先生的礼物。于是,此时此刻,我便只能带着对形意拳满腔的好奇,顶着一张狼狈的脸,踏上了探秘形意拳的路。
一切的不顺,都被甩在了奔腾的火车之外。河北深州,一座被“形意拳”画上了深刻印记的小城市,街头巷尾,文化广场,几乎到处都是“形意拳”的宣传牌和广告牌,就连出租车师傅听我说是想去拜访一位形意拳大师时,都笑呵呵地问:“您是要拜访张玉林先生,还是张华先生?”可见深州这片土地上,形意拳并非只被置放于小众爱好者的掌心,而是走进了千家万户,融入人们的生活中。
下了出租车,首先入目的是花墙编织的“月亮门”,虽是秋日,花却开得五彩缤纷,仿佛群蝶落于枝头,低头弯腰才能穿行过去,过了“花墙”是条泥泞小道,有几位师傅在修路,远远能见古老的砖墙小巷,杂树丛生,我一时分辨不清方向,很有种唐代施肩吾“路绝空林无处问,幽奇山水不知名。松门拾得一片屐,知是高人向此行”之感。幸而并不是“寻隐者不遇”,我不光见到了张华老师,也见到了张玉林先生。先生与我的想象大不一样,我想象中的形意拳大师,应该鹰扬虎视,气宇轩昂,但他缓缓从屋子里出来,一身略显古旧的深蓝色衬衫,浅色的裤子,眉眼十分寻常,说话略带乡音,与在街头巷尾下象棋的老爷子们也没什么不同。但只片刻工夫我就惊觉,张玉林先生这行走步态和常人真有点不一样,举步徐行间十分有规矩,脊梁骨笔直笔直的,身体特别正,肩膀不塌,不晃,腰腹间好像有一股劲,腿脚显得轻灵而松弛,从头到脚都是从容不迫。
张玉林先生说话做事也慢条斯理,用轻松的诙谐幽默的语气,跟我讲了他的习武经历。他的家乡在河北深州的羊窝村,毗邻形意拳祖师--李老能的故乡窦王村,李老能,姓李名能,字能然,自号飞羽,因为深州附近的习俗,是将德高望重,有能力之人尊称为“老”,所以他老人家便被尊为“神拳李老能”。李老能创形意拳后,广开门户,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造就了多位武学大师,如其子李太和,深州郭云深,刘奇兰等。张玉林先生的师父名为张魁进,张魁进师从李太和次子李喜顺,应该算他们这一系的第四代形意拳传人,他拳法高超,颇具生活情趣,很有修养,除了习武练拳,还酷爱下象棋和说书,像《聊斋》《三侠五义》等书,他都通读过。张玉林先生一开始随张魁进习练形意拳,也是被师父口中形形色色的侠义人物,侠义故事所吸引。每到夜幕降临,小小少年就踩着猪圈,爬上围墙,偷偷去找师父学习,日日勤练不辍,很快就掌握了要领。从此,张玉林先生六十年来再没离开过形意拳,一生都在为形意拳的发展做贡献。2008年,深州形意拳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张玉林先生便被指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意拳代表性传承人,几十年来,他积极联络,在深州举办了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多次出国与各国形意拳爱好者交流,深州形意拳在国际上知名度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美国、韩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地区的很多团体都和深州形意拳建立了联系。
秋风吹拂,但天气还是有些燥热,在张玉林先生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河北省王家井镇羊窝村,这是个古老的村落,沿着村道前行,“形意拳”的痕迹处处可见,墙上形意十二形的画作遍布,道边树立了各类带有形意拳文化元素的牌匾和雕塑。一路寻觅,经过错落的屋舍,走上一条古老的街道。张玉林先生介绍说,以前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刘奇兰等人,每次去窦王村拜见师父老能先生,都会从这条街上经过,在此处栓上马匹牲口,整理衣冠,沐浴更衣,再前去拜望。这条街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金槐匝巷”,一棵古槐树在此地扎根,见证了它七百多年的历史,“金槐”二字大概也是由此得名。站在古槐之下,举头眺望,虽则处处斑痕虫洞,可槐树依旧枝繁叶茂,秋日已至,树叶仍翠绿得生机勃然。我与张玉林先生站在堪做“祖宗”的老槐之下,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百余年前的画面,形意名家们途径此处,会不会在这老槐下歇歇脚,喝口水,谈一谈国术,聊一聊家国?相传老能先生骑驴外出,他的弟子,“半步崩拳打天下”的郭云深会随侍左右,那这头驴,是不是也曾被拴在老槐树之下,顶着郁郁苍苍的树冠,慢悠悠吃草?师徒二人是否也曾在此练拳?我与张玉林先生站在这里聊形意,好像与那些先辈们离得更近了些。或许形意拳先辈们的精神犹在,他们仍在庇护后世子孙,因为形意拳的推广,小小的羊窝村泥泞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还建起了饭店、民宿,就连早废弃的小学也重新建设,投入使用。如今的羊窝完小,窗明几净,学生众多,每一个学生都学习形意拳,他们在体育课上结伴练拳,朝气蓬勃,动作流畅而有力,气势更是磅礴浩大,肉眼可见的精神奋发。羊窝村里男女老少,大部分村民都是形意拳迷,说起拳来如数家珍。张玉林先生曾言道,他这一生最大的事业便是“形意拳”,多年来,他筹资建设了形意拳文化园,祖师纪念馆,祭祖堂,形意大学,形意拳体验基地等建筑。形意拳文化园第一工程更是占地八千多平米,早已对外开放,成为各地形意拳爱好者认祖归宗的家园,形意弟子的“形意圣地”,内还建有为诸位形意拳名家树立的石碑,上面铭刻了许多许多典故,为将来我们的后人继续研究形意拳的历史,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料。
就在文化园内,张玉林先生为我介绍了深州形意拳的诸般特点和练法。形意拳法,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模拟了十二种动物的特长和技能,远取诸物,近取诸身。集儒、道、医、拳、兵等优秀传统文化于一身,内外兼修,技道并重,是既能健身强体,实战也极强的中国传统拳术。练了几十年拳,张玉林先生经常叮嘱弟子们练拳不能间断,要认真,练对练正确,对自己便大有好处。形意拳练的不只是拳,而是整体,心肝脾肺肾,无不要练到,最要紧的是要练三层呼吸,练得多了,若有呼吸系统,心肺方面的病症,自能大为改善,久练令人上瘾。在防身上,形意拳更是独树一帜,没有丝毫花招花架子,招式简洁明快。张华老师就在老家的老宅院里,展示了演练了形意拳十二形的动作,果然是快如疾风,缓如飘絮,折如弯弓射日,转如飞轮离地,起跳敏捷矫健,落地又轻又稳。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带小女现场观摩,以免她再说出属于我们中国人的形意拳不够迷人之类的荒唐话。 
采风之旅结束,我又忍不住去游览了形意拳文化园,高大的石碑矗立四周,李老能祖师纪念碑记,布学宽纪念碑,郭云深纪念碑……一座又一座,遥遥一望,就能清晰地看到形意拳传承不绝。看着纪念碑上字字清晰的“祭祖师词”“门规大统”。我想,形意拳该传承下去的,绝不只是拳法招式,更是它的精神。中国人灵魂深处始终钟爱国术,所钟爱的,应该是国术所代表的自强不息,勇敢拼搏的精神,是正义,是侠气,是李白的《侠客行》,是辛弃疾的《水龙吟》,是自古以来,我中华民族五千年绵延不绝的文化传承。


作 者 简 介

洛杨清,笔名弄雪天子,河北省衡水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重生之军嫂》《娴医》《门楣》《婚聘》《药师》《悠闲在清朝》《若华的小时空直播间》等。


河北文学院
河北文学院(河北省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1991年由河北省委、省政府批准建立,在河北省作家协会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2017年省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并入河北文学院。其主要职责为组织全省优秀中青年作家进行纸面及网络文学创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