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网络作家行走燕赵写非遗 | 墨迟:摆字龙灯探秘

文化   2024-09-23 10:00   河北  


摆字龙灯探秘

◎ 墨迟


龙的传说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中没见过神仙。水中有没有龙,也不得而知。每每提到龙,大抵都会想到龙王。小时候我见过村里的爷爷奶奶们在大旱之年,头戴柳条枝叶编制的帽子,抬着猪羊祭品,敲锣打鼓耍镲 ,几十人排队浩荡前往龙潭求雨。所谓龙潭就是山谷清泉石上流,无论旱涝都有清澈透明的水源源不断。村人们认为这里就有顶礼膜拜的龙王。有雨无雨,龙王喜怒之间的事儿。烧香祷告,虔诚许愿,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偶尔龙王高兴开恩,半路就下瓢泼大雨,求雨人群淋成落汤鸡也乐得其中。美其名曰,龙王显灵了。这时候就看见厚厚云层相互碰撞,电闪雷鸣,宛若火龙腾云驾雾,喷吐雨水。岂不知这是自然现象,谁见过真龙?
看过西游记里的东海龙王暴怒,云层穿梭,口若倾盆,水淹人间村落,与娜吒对阵斗法,这只是神话。看过民间舞龙表演大会,活灵活现的金色黄龙上下左右翻腾,也只是道具。
对龙的崇拜,始于炎黄二帝争霸,应龙成为关键。应龙是掌管雨雾和雷电的天神,辅佐皇帝征战的大将,击败蚩尤,皇帝骑应龙升天。据《广雅》记载,应龙的特征形象为有翼,象征龙凤图腾相融合。《淮南子》记载,毛犊生应龙,应龙生建马,建马生麒麟。《镡津文集》记载,羽嘉生应龙,应龙生凤凰。根据记载,可知应龙不仅能开辟天地,还是凤凰和麒麟的祖先。《氏族典》中有“祖龙,老龙也。”老龙即应龙。所以,应龙就是龙的始祖。应龙背上长两翼,而有辅翼者,才可以算得上“真龙”。应龙的尾划过的地方,平地出河,两岸成为山峰,应龙等人物出行也无不乘龙。应龙也是远古神话传说中“集创世,造物,灭世”三位一体的巨神,被古人赋予了“创世神”和“造物神”的尊称。应龙给伏羲送河图洛书助伏羲创造八卦图。教化点悟炎帝神农,尝百草种谷物解救苍生。
周易预测文化开始,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形成。东方为青龙属木,南方为朱雀属火,西方为白虎属金,北方为玄武属水,中央为戊己属土,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汉朝,是有文字记载的。据汉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记载,当时在四季祈雨祭祀中,春舞青龙,夏舞赤龙和黄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每条龙都有数丈长,每次五至九条龙同舞。经过近两千年的发展创造,融入了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智慧,民间的舞龙不仅有很好的技巧性,而且表演形式越来越丰富。
新中国成立,有多国领导人在清西陵行宫观看舞龙表演节目,有一条龙舞出摆字龙灯。“天下太平”四个大字依次赫然出现,这是妥妥的满族文化,赢得阵阵喝彩,引起领导人重视。询问得知,这摆字龙灯舞来自于易县忠义村。后来国家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保护,并要传承下去。摆字龙灯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就顺理成章了。
摆字龙灯的神秘底蕴吸引着我的目光,期待有一天近距离观看。恰巧近日接到采访任务,采访易县的摆字龙灯传承人,这真是天赐良机。

龙兴之地
在保定市作协的协调下,我联系了易县文旅局工作人员,找到了摆字龙灯舞会的传承人:郑庆坤。通话中郑庆坤说:我们11号有活动,在易县文化馆有预演排练。您可以观看见面,省的来村里跑一趟。他是好意,我思量再三还是决定走访村庄,感知护陵人的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可以深入细致地了解。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字。于是,我踏上带有“龙气”的土地。
秋天的威风扫除了长夏酷暑的湿热。细雨过后的凉爽带来高涨的热情,我欣赏着清西陵的满山松翠。一棵棵苍松或挺拔或弯曲或粗糙或枝杈疏密,顽强的生命力演绎着几百年的生命传奇,散发着醇香气味,林海涛涛,清新空气就是天然氧吧,云雾缭绕如同仙境。蜿蜒起伏的云蒙山被翠绿覆盖,看不到险象环生的山谷,而是让人流连忘返的自然美景。怪不得清朝皇帝选择这里作为陵寝,山前平坦土地被一条河流环绕,经年不息,暴雨山洪也冲不垮牢固的堤坝。从雍正王朝开始,嘉庆帝、道光帝、光绪帝,先后沉睡在这里的陵寝。泰陵昌陵慕陵崇陵还有多名妃子陵墓,形成庞大的陵墓群,肃穆壮严浩大,占地面积800余平方公里。然而,精心堪與的龙兴之地,未能永保大清帝国的兴旺发达。国运日渐衰微,难逃分崩离析厄运,坚固的崇陵也被军阀孙殿英炸毁盗走陪葬文物……末代皇帝溥仪安葬在普通的华陵,与普通百姓一样。幸好新中国政府设立清西陵管理处,有专职人员管理。
今天我采访的忠义村靠近清西陵景区。郑庆坤老人已等候村口了,看他风尘仆仆,高兴地边走边介绍:忠义村距离县城16公里地,隶属西陵镇管辖。忠义村始建于清代,当时为太妃陵内务府,有监造太妃陵的官员驻守。内务府建造了关帝庙一座,颂扬关羽对刘备的忠诚。辛亥革命后,太妃陵内务府改名为忠义村。忠义村村民基本都是满族上三旗(正白、正黄、镶黄)后人,原为满族姓氏,现已改为郑、贾、吴、梅、周等汉族姓氏。
忠义村处在清西陵景区,村内有环陵路通过。北依永宁山的太行山脉,南邻金水河。村东0.5公里与凤凰台村接壤,村西紧邻晓新村,村北1公里处为西大地村,村南0.5公里处为五道河村。忠义村的房屋建造秉承清朝遗风,青砖灰瓦,古朴庄严。街道整洁,古树参天。村民在闲暇时间习练拳术,喜庆节日,郑庆坤和刘宝琪等伙伴就热衷摆字龙灯舞会。
忠义村地理环境优渥,满族文化深厚,帝陵文化鲜明,民风淳朴,为民族文化生长繁荣传承,构成了独有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忠义村有103户,400余口人。土地331亩。山场面积1500亩。村民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多数村民从事古建筑行业,年轻人靠外出打工勤劳致富。

传承人
郑庆坤是退休人员,六十七岁,虽然染发黑色,但头发根部的苍白犹在,遮挡不住衰老,原来从事电工职业。现今开着商店赚取微薄利润,与老伴儿携手安度晚年。郑庆坤每当临近节日,积极组织一众伙伴操练摆字龙灯舞会。
郑庆坤介绍他的摆字龙灯情结很深,他十八岁开始学习,师傅看中他的心灵手巧,传授“龙珠绣球”动作。这个动作是整个摆字龙灯的核心。每个动作都要恰到好处,传达意思准确,不至于让每位伙伴动作失误。从开始学习摆字龙灯舞会组织演出,郑庆坤经历起起伏伏,坎坷不断。由于摆字龙灯一条龙需要14个人,每人一段,龙头至龙尾,各有分工。而且每段必须备好双角色,防止有人有事耽搁时间演出。还有锣鼓铙钹等各种打击乐器,这样一来需要很多人,就有“人荒”问题了。年轻人顾不上文化传承,都拼命赚钱养家糊口,大部分人出外打工了。
在过去有生产队的年代,公费买龙身道具,还有青年人参与,春节欢庆图个热闹。除了本村演出,还接受邻村邀请演出。文革期间摆字龙灯被迫停止表演,一些道具散失殆尽。后来易县人马建民资助郑庆坤和刘宝琪共同购买了道具、打击乐器,摆字龙灯舞会再次活跃起来。现在摆字龙灯一般由村委会负责管理,也没有明确会长是谁。外地需要摆字龙灯表演,村委会就委托郑庆坤、刘宝琪两位省级非遗传承人组织。
为了传承摆字龙灯满族文化,郑庆坤耗费心血不少,与伙伴刘宝琪共同商议人员组织问题,村里的劳动力都忙于打工挣钱,那就利用城市退休人员。在文化广场跳舞唱歌的老年妇女,经过交流,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表示理解支持。她们是有文化有素养的女同志,很快就适应了场地环境,对动作要领掌握也很到位。经过很多次磨合,表演达到了理想效果,甚至出外表演获得荣誉。郑庆坤说,2011年去广西参加全国第十一届舞龙表演,摆字龙灯摆了“龙之梦”三个字,夺得一等奖。那时,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际,“龙之梦”恰逢其时。狼牙山世界旅游节举办摆字龙灯表演,他们摆了“狼牙山欢迎您”,受到鼓励表扬,并给与部分参演人员报酬,纷纷表示,非常愿意为传承摆字龙灯非遗文化奉献一份力量。郑庆坤和刘宝琪终于找到组织人员的好办法,暂时不为演员短缺发愁了。目前,本村的青年人苏军是1987年出生,自2010年开始随郑庆坤、刘宝琪学习舞龙技艺,是年轻人里的骨干力量,主要是舞龙身,他们希望更多的青年人参与进来。

来龙去脉
我问,摆字龙灯从哪个年代开始的?郑庆坤说,从乾隆年间。雍正帝在位,没有在清东陵建陵墓,而是委托堪舆大师全国寻找风水宝地,选中易县城西的云蒙山。所建陵墓气势磅礴,目之所及处有一座馒头似的山头。阳光明媚,朗日晴空,预示帝业稳固,如日中天。雍正驾崩如愿安睡陵寝。他的巨大雕像如同真人正视前方,恰好目视馒头似的山头。为了保护皇陵免受侵扰,皇帝挑选忠心的满族人,携家眷迁徙至陵墓附近,建立村庄,担当看护皇陵重任,由清朝政府部门供给粮食钱财。
每当雍正祭日,或者过年时,乾隆就来祭拜父皇,在专门供皇帝休息的行宫落脚。周围村庄的汉族人家新年鞭炮声声,秧歌队哈哈腔锣鼓喧天,热闹非常。而看护清西陵的村庄安安静静的没有喜庆气氛,特别缺少满族文化。当时清朝在唐山遵化建设规模庞大的清东陵,祭祀场面宏伟。有两条金色黄龙舞会,一条是武龙,一条是文龙。乾隆下达旨意,宫里将清东陵的文龙调来清西陵。经由东西王府,华北村设立慕陵礼部,随后落于龙泉庄的慕陵内务府,最终在光绪年间在忠义村设立泰妃园寝内务府。舞的龙最初是一条整龙,为纪念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特意将龙身断成十三节,节节断开且用细绳和三个竹环相连。还有一层意思,即每年十二个月,一个闰月,加起来是十三个月,寓意风调雨顺、年景美好。
从乾隆年间到民国初年,摆字龙灯是清西陵守陵衙门之间拜年时的花会表演。一般在每年腊月初八起会,从守陵人员中挑选身强力壮,反映敏捷的青年男子担当舞者。有老一代传授队形、字谱和必要的基本功。正月初四正式出会,首先给太妃陵衙门的官员拜年,再有官员率领到泰陵衙门拜年,依次到各陵衙门拜年。拜年时先摆出“正大光明”“立(利)见大人”,接着摆其他恭维官员的字样。民国初年还在沿袭习俗,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守护皇陵机构解散,守陵人员转为农民,摆字龙灯才真正成为一种民间舞会。民国至新中国时期,摆字龙灯一直是忠义村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逢年过节村里都要舞龙,喜悦气氛很浓。
2004年10月,摆字龙灯被特邀参加中央电视台第七套“金土地”节目演出,声誉进一步扩大。2008年6月,忠义村的摆字龙灯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种民间艺术又焕发出新的生机。郑庆坤、刘宝琪作为省级非遗文化传承人,被河北大学邀请,讲述国家非遗文化传承项目摆字龙灯相关艺术,引起学子们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兴趣。

神秘色彩
摆字龙灯的精彩表演道具,由13节龙身和一个龙珠绣球组成,每节龙身(又称龙节)长1.2米,直径约0.5米,节中央固定一个把手,每节龙身内设三环套月式蜡烛签3个,龙身外罩绘有龙鳞、龙爪的龙衣。
摆字龙灯表演时,有鼓、钹、铙等打击乐器伴奏,其声响类似当地的哨子会。一般在村里或到外村出会时,舞龙队伍先要在村里做踩街,表演者在打击乐的热闹声响中,一边走一边做出龙的活跃扭动。到演出场地后打击乐先要打“头通”,表演者稍微休息片刻后,打击乐再打“二通”,摆字龙灯固定场地的表演就此开始。打击乐的“二通”声响始终贯穿固定场地的表演。锣是指挥性的信号乐器,所有的表演花样,如龙摆尾、地卧龙、天卧鱼、龙塔垛、跑八字,及开场、摆字、拆字、收场等都要听从锣的信号。固定场地的表演通常以“龙盘柱”的造型结束表演。
表演时,由持蜘(蜘蛛)者一人和持龙身者13人协同舞动。一般龙舞多表现为龙戏珠,而忠义村的摆字龙灯则表现为龙扑珠,加入了驱邪的内涵。表演摆字龙灯要掌握“圆场”、摆字形等技能。每节龙身由细绳和竹环相连,身断形不断,与传统舞龙有明显区分。该龙舞依靠变化队形,摆出13笔画内的汉字,通常会组成“天下太平”等四个字的吉祥祝福词组,以营造出喜庆和谐的氛围。
过去摆字龙灯活动带有明显的祭祀性质,如出会前要搭盖神棚,祭拜神灵,先做娱神表演,然后才到本村和外村表演。每到一村,只要有庙宇,就先做拜庙表演,无庙就先沿街游舞。在游舞过程中,凡遇牌楼或大的树木均做“龙盘柱”表演,用意体现龙的威严。
郑庆坤老人讲到这里似乎意犹未尽,拉着我的手说:“11号我们预演活动,咱们在易县文化馆大院相见……”

坚持与希望
11日上午8点,我和郑庆坤如约而至,还有刘宝琪这位77岁的老人。刘宝琪虽然戴着帽子,头发依然明显苍白。两位省级非遗传承人为了组织摆字龙灯,呕心沥血,每一次演出,都会为了荣誉一丝不苟精心排练,力求达到完美无缺。
郑庆坤声情并茂动员参演人员,鼓舞士气,说:这次是易县文旅局组织的“和美乡村”活动,保定市春晚的预演,大家要重视,甚至有可能上省级电视节目,上中央电视春晚……。刘宝琪讲述动作要领,字得尽快成形,每个字最多15秒,电视台要求7秒……
参演者大多是退休的妇女,举着7斤重的龙身在舞场转动,摆字时不能露面,在每一节龙身后半蹲半立,膝盖胀痛,她们咬牙坚持。最重的是龙头,30斤,必须是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才可以举得起,而青年人多出外打工,刘宝琪就让弟弟刘宝军参演。刘宝军在工地从事木工钢筋工,请假回来帮忙。刘宝军58岁了,举着龙头走弯曲龙形三四趟,摆字时高举,每一个字演练中就出一身透汗。还有举着龙尾的妇女,看似一只龙尾轻松,她跑的路最多,也是字形的最后一笔,是蹲在字的后面。参演人员必须腿脚灵便、头脑灵活。
一个字的成形需要很多遍的苦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确如此。每一笔画连接上下左右,横平竖直,高低远近错落有致,得体匀称,赫然醒目。需要十四名参演者精神高度集中,配合默契,熟悉每个字的笔画结构,牢记在心。比如“和美乡村”四个字,龙头是上面的一撇,龙尾是寸字的小勾,一点是绣球龙珠,整个字要上面高下面低,缓慢斜坡。这就要求整体字面笔画衔接准确无误,需要对文字的结构理解深刻,烂熟于心,动作入神。特别是乡村的乡,这个字摆起来棘手,多次动作失败,总是不好看,表演者的腰腿胳膊都是酸痛的。还有蚊虫叮咬,他们没一个有怨言要放弃,都顶着烈日咬牙坚持最后。当查阅手机“乡”字的字形结构后,他们心领神会,摆出的字形“带劲儿”多了。带队负责人说头一次看到这么好看的“乡”,要拍照保存起来……
我采访了几位妇女,她们说退休无事做,参加摆字龙灯活动有意思,挣钱多少不重要,锻炼身体,还可以传承国家非遗文化,意义大呀……采访到刘宝军,他的“虎头”早已冒出汗水。我问累不累?他憨厚地说庄稼人苦活干多了,这点苦不要紧,可以坚持住。他说自己是特意从工地请假回来参演,这次活动本来就缺人手,他更应该主动些……我问:你的儿女喜欢摆字龙灯吗?他说都喜欢,只是他们成家立业,有自己的事业,等老了退休来再回来传承非遗文化。郑庆坤、刘宝琪迫切地呼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共同关心非遗文化,能有更多资金支持,吸引青年人踏下心来传承非遗文化。
郑庆坤、刘宝琪要带着队伍奔赴舞台,在锣鼓等打击乐器中,展示摆字龙灯的精彩内容“和美乡村”,精湛艺术深厚的功底,饱满热情的精神风貌,必将赢得掌声,为中国新时代乡村奉献一组和谐的音符、一幅精美画卷!




作 者 简 介

闫增连,笔名墨迟,保定市易县人。河北省网络作协会员。著有长篇小说《红石穿空》《仙医降妖记》《村道》《涿州纪》。作品《红石穿空》入选中国作协庆祝建国七十周年和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红色抗战题材优秀作品联展。短篇小说《龙哥煲仔饭》荣获第八届荷花淀文学奖。


河北文学院
河北文学院(河北省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1991年由河北省委、省政府批准建立,在河北省作家协会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2017年省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并入河北文学院。其主要职责为组织全省优秀中青年作家进行纸面及网络文学创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