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资本对高职贫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学术   2024-08-12 18:53   美国  

 

本文通过质化研究中的深度访谈法,寻找情感资本对高职贫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路径,从教育社会学角度针对性地提出提升高职贫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应对策略。如果你也感兴趣,请和小编一起阅读本文吧!


蒋思婷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2年第3期

情感资本对高职贫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基于深度访谈的质化研究


摘 要

研究以高职院校的贫困生为对象,通过质化研究中的深度访谈法,探讨高职贫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模型。研究发现:高职贫困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工具理性动因、正向社会关系、积极情感能量、情感管理能力四个主范畴密切相关,且共包含11个变量范畴及27个初始概念。基于情感资本视阈下高职贫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模型,针对性地提出四点策略,以期提升高职贫困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而促进社会流动,激发社会活力。

关键词

情感资本;高职贫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质化研究


引言

适应的实质是保持机体和环境之间的平衡,从而达到同化顺应[1]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个体通过调控自身观念行为及所处环境以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和水平[2]我国关于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中针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呈现出两种趋势:一种是针对大学新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研究,另一种是针对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研究


在研究维度上,主要涉及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测量及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而高职贫困学生作为高校中相对弱势的群体,面对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只有具有较强适应能力才能获得更充分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未来实现较大社会成就的可能性才越大[3]谢爱磊等人从2013年起,对四所高校近2000名学生进行持续的追踪调查的研究结果显示,城乡不同背景的学生在学业成就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在社会成就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并提示对于来自弱势群体的社会成员来说,获取竞争力实现社会流动的难度不断加大[4]提升高职贫困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于促进社会流动,激发社会活力具有重要价值


情感是维持或改变社会现实的能量,虽然人类的许多能量产生于生物的和交易的需要,但情感却牵连到这些社会需要的满足过程中[5]情绪情感是个人获得社会成就的动力来源之一,因此,对于个体来说,情绪情感就是一种资本Gendron提出情感资本(Emotional capital)的概念:情感资本是内含于个体身体内的,由一系列情绪能力所构成的,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资源[6]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看,已有的研究多从情感社会学的角度去探讨情感资本与社会互动情感劳动之间的关系,而从教育社会学视角直接研究情感资本与高职贫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关系的研究暂未可见


布迪厄认为文化资本标志着行动者的社会身份,每个受教育者都基于其原始积累的资本和在社会场域中原有的位次,在此起点上通过系统的学校教育来改变或提升场域位次,实现场域的稳定或场域再生产,即文化资本的再生产[7]高职贫困学生家庭占有的文化资本较少,其实现较高的社会成就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的难度更大


而研究情感资本对其社会适应能力的正向作用能帮助高职贫困学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克服原生家庭在文化资本上的劣势,实现阶层跃迁从情感资本的视阈提出提升高职贫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实路径,对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完成靠社会输血到为社会造血改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质化研究中的深度访谈法,寻找情感资本对高职贫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路径,从教育社会学角度针对性地提出提升高职贫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应对策略


研究文献述评


受到西方理性主义的影响,情感研究在早期的西方学术话语体系中处于边缘地位直到20世纪70年代,情感社会学才成为一门新兴学科出现在西欧和北美在感性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资本理论研究也开始由马克思的古典资本理论逐渐发展出新资本理论,呈现出软性化取向,人们在对资本的物质价值经济功效关注的同时,转向对资本-文化资本-信任资本-情感等涉及到资本方面的软变量进行探讨[8]情感资本就是资本概念泛化后的产物对于大学生来说,情感资本包括外在情感资本内在情感资本[9]外在情感资本主要体现为大学生处理和维持人际关系的能力内在情感资本则是指向于大学生的内心,具体包括大学生的感觉人格价值观等


()外在情感资本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


外在情感资本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是在处理和维持人际关系中体现的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中国社会呈现出明显的差序格局特征,关系被视作为一种社会资源,而情感则成为关系的粘合剂[10]现有研究多采用量化研究方式探讨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之间的相关性Bhattacharga在面向美国南亚移民学生展开研究时发现:不良的人际关系会使学生产生学校适应的困难,并对他们将来的社会适应产生不良影响[11]


AsherWentzel面向青少年学生展开研究发现:同伴关系质量师生关系质量等与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呈明显的正相关[12]情感是伴随着关系产生的,与关系如影随形,但鲜有研究者从情感资本这个维度探讨其与社会适应能力之间的互动机制对于本就在大学生群体中处于弱势地位的高职贫困学生来说,如何运用嵌入关系中的情感资本以提升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是有价值的命题


()内在情感资本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


国内外有许多研究者面向感觉人格价值观等因素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而感觉人格价值观等是内在情感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Charlotte N. Markey对美国处于青春期的女生调查发现,在人格的宜人性及严谨性两个维度上评分低的女生更加容易出现不好的社会适应行为[13]聂衍刚在分析青少年社会适应和人格的关系中发现,人格维度中的严谨性宜人性外倾性开放性和多数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神经质和多数好的社会适应行为是显著负相关[14]王晓峰等研究者针对价值观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展开研究,发现价值观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主要集中于同伴评价的社会能力亲社会行为和同伴偏好三个方面[15]由此可见,人格价值观等内在情感资本要素对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引入情感资本的概念到高职贫困学生的教育机制中,有助于提高高职贫困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情感资本对高职贫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的不足


关于外在情感资本和内在情感资本影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体现了情感资本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之间的多维联系但从研究现状来看,研究者们多采用量化研究方法探讨单个因素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之间的关系,尚未有串联情感资本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关系的理论框架在研究程度上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情感资本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还处于描述和因素探索阶段,从宏观角度对二者的关系进行解释和理论建构还比较少第二,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和大学生群体,针对高职贫困学生这一特定群体开展的相关研究比较少第三,已有研究多采用量化研究方法探索孤立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无法揭示情感资本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内在互动机制


基于此,通过质化研究中的深度访谈法以探讨情感资本对高职贫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联系路径,并尝试归纳出能较好阐释两者关系的理论框架具体而言,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高职贫困学生的情感资本(包括内在情感资本和外在情感资本)如何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第二,如何帮助高职贫困学生积极利用情感资本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


研究问题与研究设计


()研究对象


本文以针对浙江省某高职院校贫困生所做的一项调查问卷中筛选出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个体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高职贫困学生在社会关系中如何投入运用情感资本筛选出的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见表1

()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采用混合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和扎根理论两个部分问卷调查部分旨在了解高职贫困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情况问卷采用方从慧编制的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适应问卷,问卷涉及学习适应、未来适应、心理适应、环境适应和人际适应5个维度,由23个项目构成。所有题目均采用5点计分,“1”表示“完全不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总量表的一致性系数α是0.86,因素内部信度都在0.6以上,适合作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测量工具。


扎根理论方法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建构相关的社会理论[16]。每次深度访谈结束后,研究者将录音转化成文字,形成Word文本,按照访谈顺序对文本进行编号,把所有文本导入NVivo软件,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筛选、分析,对与研究相关的资料按照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的顺序进行三级编码[17]。质化研究专家JaberF.Gubrium建议,“线性主题(Liner-topic)的深度访谈(In-Depth interview)样本数在28~40为宜,这样可以保证研究的集中度和有效性(Concentration and effectiveness)”[18]。


因此,调查问卷针高职院校879名贫困生展开,选取社会适应能力数据位于前4%的高职贫困学生作为访谈对象,最终筛选出35名社会适应能力指标较好的个体展开访谈研究。访谈以访谈提纲为依据进行开放式访谈,个案时间在2小时左右,旨在寻求情感资本对高职贫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机制的解释。访谈研究针对社会适应能力指标较好的高职学生展开,更利于以结果为导向分析情感资本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内在互动机制。


资料分析与研究发现


(一)编码策略

1.开放式编码(一级编码)


开放式编码(open coding)是将原始访谈资料打散开来、分别赋予概念,再以新的方式组合起来的操作过程,其主要目的在于发展概念和提炼范畴[19]。


本研究将35名研究对象的访谈文本资料逐句进行编码、归纳,再根据编码情况重新予以归类,从而提炼出27个初始概念。在此基础上,针对存在交叉的初始概念进一步进行整合,最终压缩为11个初始范畴,即情感回报认知、物质回报认知、正向家庭关系、正向同伴关系、正向师生关系、平和的心态、宽容的态度、乐观的心境、主动的作为、感知情绪情感、调节情绪情感。表2所示的11个初始范畴即为情感资本视阈下高职贫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


2.主轴编码(二级编码)


主轴编码(Axial coding)是在开放式编码基础上对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其主要任务是分辨出主范畴和副范畴,发现并建立各范畴之间的联系[20]。将开放式编码所得的11个范畴进行整合归类,最后形成4个主范畴,分别为工具理性动因、正向社会关系、积极情感能量、情感管理能力,具体请参见表3。

3.选择性编码(三级编码)


主范畴工具理性动因正向社会关系积极情感能量情感管理能力选择性编码(selective coding)是在主轴编码基础上的进一步精炼和整合,即从主副范畴中发展出“核心范畴”。相比其他范畴,核心范畴具有统领性,能将大部分研究结果囊括在一个比较宽泛的理论范围之内[21]。

根据上述开放式编码和主轴编码的结果,通过对工具理性动因、正向社会关系、积极情感能量、情感管理能力四个主范畴之间关系进行反复分析、考察,从主副范畴中发展出核心范畴:情感资本视阈下高职贫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主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请参见图1。


4.理论饱和度检验


参照吉尔·J·费兰西斯(Jill J. Francis)等人的研究,采用理论饱和度指标检验样本数据的信度和效度[22]。通过继续访谈35名研究对象来验证上文建构的理论模型是否饱和。编码结果表明,未出现新的概念和范畴,因此,上文建构的理论模型是饱和的。


(二)模型构建


围绕“情感资本视阈下高职贫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这一核心范畴,情感资本视阈下的工具理性动因、正向社会关系、积极情感能量、情感管理能力这四个主范畴对高职贫困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显著影响。由正向家庭关系、正向同伴关系、正向师生关系构成正向社会关系和由平和的心态、宽容的态度、乐观的心境、主动的作为构成的积极情感能量两个因素,共同反映了个体所处的内外环境既影响了高职贫困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又影响了个体的认知与能力。

由情感回报认知、物质回报认知构成的工具理性动因和由感知情绪情感、调节情绪情感构成的情感管理能力两个因素共同构成了个体的认知与能力。高职贫困学生的认知与能力直接影响了高职贫困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据此,构建情感资本视阈下高职贫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模型,见图2。


讨论与启示


根据情感资本视阈下高职贫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模型可得:工具理性动因、正向社会关系、积极情感能量、情感管理能力这四个主范畴下的11个变量范畴及27个初始概念与高职贫困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密切相关。这不仅丰富了影响高职贫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因素的相关理论,更为针对性提出提升高职院校贫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实路径提供方向。


(一)加强高职贫困学生对情感资本的认知


凯文·汤姆森于1998年在《情感资本》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情感资本”的概念,认为情感资本是由感觉、信念、认知和价值观等隐性资源所构成[23]。在高职贫困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过程中,情感资本是指存在于高职贫困学生身上所有能激发其积极行动的有价值的资源,是能够实现能力增值的情感方面的价值存量。


情感作为存在于高职贫困学生内心的一种资本存量,探索其最优使用方式有助于高职贫困学生获得物质的和情感的回报。情感资本不是额外增加的资本,它是赋予人力资本及社会资本活力、能量的催化剂[24]。高职院校应当在情感资本理论的指导下,充分挖掘高职贫困学生非生理性的需求,鼓励其尝试通过调动自身的情感资本获得社会性需求的满足,并在此互动过程中体验情感资本转化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深化高职贫困学生对情感资本的认知。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要警惕情感资本与物质回报之间的互动过程,最大程度上避免情感与权利交易、情感与金钱交易等不良社会现象的产生。


(二)建构高职贫困学生的关心型社会关系关怀


伦理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关系,强调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关心和情感的纽带,以人们之间的相互关心来弥补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裂变[25]。情感资本必须在社会关系中才能发挥其作为资本的价值。根据理论模型可得,正向的社会关系有助于高职贫困学生在面对不同困境时充分调动自身的情感资本,化解自身与外在困境之间的矛盾,其社会适应能力进而增强。以关心伦理学的视角来建构高职贫困学生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家庭关系对于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有重要价值。从这个层面来说,高职院校应通过教师教育、学生活动、家校沟通等多种渠道促进关心型社会关系的形成。


(三)汇聚起高职贫困学生积极的情感能量


平和的心态、宽容的态度、乐观的心境、主动的作为等积极情感能量对于高职贫困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具有促进作用。高职院校的教育者要善于汇聚高职贫困学生积极的情感能量,主动化解学生的负面情绪,使之变成一种可转化的、能够使其获得良好发展的正向因素。此外,高职贫困学生相较于其他学生往往面临更大的社会压力,但正因为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比较多,其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也较强。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贫困学生这方面的优势,引导高职贫困学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外界,以宽容的态度面对矛盾,以乐观的心境面对困难,以主动的作为迎接挑战。


(四)提升高职贫困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


情绪情感管理能力作为一种非认知能力,对个体自身的内在幸福感体验与外在关系处理都密切相关[26]。高职贫困学生情感管理能力越高,越能正确感知自我与他人的情绪情感,越能合理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情感,进而能有效运用情绪情感适应不同的环境。Gross认为情绪情感调节是“个体对具有什么样的情绪情感,情绪情感什么时候发生,如何进行情绪情感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而最常用和有价值的情绪情感调节策略有两种:即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27]。高职院校首先要通过开设情绪情感管理公共必修课或者选修课,可以教会学生使用认知重评策略及科学的情绪管理方法,培养其情绪管理能力。其次,要提高贫困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就要增加负责资助工作教师关于社会情感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在资助工作开展过程中加强共情,为学生树立正面的榜样。最后,班主任、辅导员应以关键事件为契机,加强介入教育,引导高职贫困学生正确认知、调节、评价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详细了解请点击阅读原文~


公众号推荐

量化研究方法
用量化思想认识世界
这里提供
量化相关理论、案例、
课程、书籍等内容
点击关注可获取更多量化文章

质化研究
每天一篇质化研究文章,助您提升学术研究能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