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计分析
(一)报刊转载量排名
2023年《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英语教与学》(以下简称《小学英语教与学》)共转载论文171篇,被全文转载的报刊有30种,其中《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英语学习》《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教学设计》《教学与管理》《教学月刊(小学版)》《小学教学研究》的转载量排在前5位(有并列排名),占转载论文数量的65.5%。
(二)作者单位、地域分布情况统计
以转载论文第一作者来源单位统计,53.22%来自中小学,21.05%来自高校,其他作者来自教研室、教科院、教师进修学院等教育科研单位。
高校中,北京教育学院(4篇)、南京师范大学(3篇)、北京师范大学(2篇)、首都师范大学(2篇)、浙江师范大学(2篇)、江苏师范大学(2篇)、浙江外国语学院(2篇)是作者较为集中的单位。
教育科研部门中,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各转载3篇,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省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各转载2篇,其余皆为1篇。
从地域分布看,2023年《小学英语教与学》所转载英语教育论文的第一作者分布于中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见表1)。江苏省依然独占鳌头,其他省份与其有明显差距。
(三)基金项目文章统计
2023年《小学英语教与学》转载的171篇文章中,有72篇属于基金项目课题研究成果,占总量的42.11%,相较2022年的48篇,数量上有显著的提高。但国家级课题成果只有1篇,省部级课题成果32篇,高级别的基金项目论文依然较少。
(四)研究领域分布
2023年《小学英语教与学》具体转载栏目设置及数据见表2所示。由表2可知,除去每期转载的专题文章外,教学领域的文章最多,凸显了教学实践的重要地位;评价领域(13篇)、课程领域(13篇)、学科领域(12篇)分别位于二、三位;教师领域(9篇)、学生领域(9篇)文章稍显薄弱。
二、热点与重点问题
(一)课程
1.教材解读
教材是英语教学的核心资源。2023年关于教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材元素解读、教材板块研究和教材使用总体建议三方面。
教材元素解读。教材元素主要涉及插图、对话、文化要素等。如吴洪菲指出,现阶段小学英语教学中图片资源使用存在表层化,使用方式单一和使用随意、指向不明等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深度解读、分布探究和建立联结来挖掘图片资源,提升使用效果(《小学英语教与学》2023年第2期,后文凡引自该刊的文章仅标注期数)。陈双、刘敏统计分析了人教版和沪教版小学英语教材,并就教材图像设计与实施中出现的部分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2期)。姜伊凡、李祖祥分析了译林版教科书,指出少数插图需加强完整性、丰富表现性(3期)。周敏结合案例,巧用教材插图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8期);杨晓娜建议教师使用描述式、对话式、想象式和综合式读图策略发展小学生英语思维能力(11期)。周红辉、曾文琦对教材对话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小学英语教材的语用性提供了参考(7期)。石娟、万梦莎解读了人教版新起点小学英语教科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并对未来小学英语教科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内容的编排提出了具体建议(8期)。
教材板块研究。研究者对现行教材中各模块进行了重点探究。张萍、彭梅对四套中外小学英语教材中童谣板块的数量、分布和编写设计特点进行了对比,既肯定了它们年段特征明显、重视童谣促学功能、强调与活动的融合等优点,也指出了教材中部分童谣内容枯燥,缺乏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提升意识,童谣呈现便利性不足等问题(1期)。研究者对教材各板块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张丹燕从教材解读、目标定位、文本补充、情感体验、思维培养等角度出发,探索了人教版教材中Recycle板块的复习教学实施路径(2期);马天明则针对译林版《英语》探讨了综合板块的整体教学策略,力求教学更具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5期);惠瑜、周永英对人教版三至六年级小学英语教材词汇表进行了量化分析,解析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教材改编(6期);卢军坪同样以教材词汇教学活动为切入点,从形式、意义和使用三方面对比中外小学英语教材词汇教学活动的设计情况(12期)。
教材使用总体建议。鲁子问提出从课程标准把握教材内涵,用新课标核心素养分析可能的学习目标和分析旧教材内容,从学生视角设计教材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课标的新旧交融(4期)。李中正等以湖北省7129名小学英语教师为样本进行了教材使用策略调查,发现小学英语教师的教材使用观已初步转变,但仍存在考试导向和局限教参的误区(7期)。在教材语篇的研读方面,敖娜仁图雅等点明了小学英语口语语篇研读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优化模式(8期);林婧认为,小学英语教材中的简短语篇可以采用解析语篇丰富内容—转化语篇内化内容—迁移语篇拓展内容的教学方法(9期)。
2.义教新课标解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是实施课程的纲领性文件,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理念、目标、内容、实施建议等有效推动着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教育工作者开展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关于《义教新课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课标目标、课标内容、课改实践路径。如程晓堂厘清了《义教新课标》中“总体目标”“总目标”“分级目标”“学段目标”的涵义,并鼓励一线教师在领会英语课程标准精神与要求的基础上,关注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并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创新(1期)。陈力结合课改要求,指出教师学习课标需要明确新方向、理解新目标、把握新内容、探索新路径,并就如何保证学习效果提出了7点建议(1期)。杨志红、万素冰基于对《义教新课标》主题语境性的解读,结合基于内容的语言教学模式的优点和弊端,提出了帮助学生理解学科内容的教师支架策略和循环教学策略(7期)。林平珠聚焦《义教新课标》的文化意识建构,认为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途径应该是全方位、多靶向、立体化的,教师应“聚焦主题,拓展文化内涵;始于生活,重在文化体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10期)。
(二)教学实施
1.课内外融合
课内外融合鼓励教师突破教材的制约,充分挖掘教材以外的资源,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树立运用多种课外资源的意识,在读前、读中、读后环节均可进行教材与课外资源的有效融合,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育核心素养(李卿楹、薛峰,3期;吉桂凤、史明娟,4期)。钱希洁指出了英语课内外融合教学课程化建构的必要性和规划策略,旨在解决缺乏整体规划、融合度有待提高、时间安排不灵活等实践问题(4期)。袁峥以译林版《英语》为例阐述了课内外融合教学“五关注”:关注教学的常态化、教学要求的人性化、教学内容的适切化、教学目标的层次化以及教学方式的多样化(4期)。鲁利玲以区评优课为例展示了英语教材融入课外资源的课堂教学实践,指出了常见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4期)。
绘本是实施课内外融合的常用资源。苏春花阐述了绘本与主教材融合的必要性,基于教学实践探讨了两者有效融合的原则并通过课例阐明了如何运用绘本开展衔接式教学(9期)。沈国锋(9期)、李英(11期)从研读教学内容、挖掘融合要素、制定教学目标、设计融合活动、立足教材主题与现实问题等方面阐述了不同领域绘本与教材融合的实践与思考。王晓青对教材与绘本融合教学的研究进行了述评,发现现阶段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英语教材与绘本融合教学的意义、原则、策略、课型和路径等,并做了未来研究展望(12期)。
2.绘本阅读
绘本故事配图生动,情节跌宕,寓意丰富,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参与感强,合理的绘本阅读设计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落实和提升。2023年针对绘本教学研究转载的文章大致围绕以下主题展开:(1)绘本教学模式探究。于波以大概念为引领,提出深度学习视角下小学英语绘本WHERE阅读模式(2期);胡迪围绕READ绘本阅读教学模式,通过解图预测,解疑探究,解声赏析,解码升华逐步泛读、精读、品读、悟读文本(5期);“KWL”策略在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能充分发挥绘本阅读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白云,7期);在全息阅读教学理念指导下,绘本教学可以成为前延后伸、内部互动、目标整合、多元发展的阅读教学项目(管蔚琪,9期)。(2)思维品质培养与绘本教学。思维品质是核心素养的组成要素,而绘本阅读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教师需关注绘本教学提问,通过提问促成学生思维品质与语言能力双向发展(张爱芳,7期;赵佳怡、牟金江,12期)。庄艳传围绕思维品质三维度进行了绘本教学活动设计(10期)。(3)绘本教学困境与改进措施。阮青林、程岭针对绘本教学的“遗忘困境”,提出在身体现象学视野下进行绘本教学(6期);贺明华、郭红梅认为绘本教学应推进教材与绘本之间的有效融合,开展绘本与绘本之间的互文教学,合理运用多模态绘本教学,加强绘本读写结合的互文教学(12期);丁建宁从多元读写教学角度对绘本教学提出了建议(11期)。(4)课堂互动与评价反馈。从课堂互动视角看,小学英语绘本课堂存在预测文本话题、分析文章结构、理解细节信息和概括所学内容四种互动类型(倪赞文、兰良平,10期);从评价视角看,绘本阅读链式评价的实施能够有效解决评什么、何时评和怎么评的问题(叶培,9期)。
3.单元整体教学
《义教新课标》倡导教师加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2023年针对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单元主题意义的内涵、问题和建议梳理。如左小玉阐明了单元主题意义与单元话题、单元主题的关联和区别,阐释了单元主题意义的内涵及其特点,分析了小学英语单元主题意义理解和建构中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1期)。(2)单元整体教学实施案例。为落实单元整体“教—学—评”设计,研究者结合具体案例,从大概念和逆向设计(李长健,2期)、多模态(蔡艳莲,2期)、真实性学习(王素云,6期)、认知发展(孙大静,7期)、深度学习(沈茜等,10期)、核心素养(王如美、宗翠,11期)和文本解读(雷婷,11期)等视角解读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与实施路径,进一步明晰教、学、评三者之间的关系(刘明、张常娥,11期)。(3)单元作业设计。作业应联结课内课外、联结生活、联结学科,具备情境性、多样性、差异性、思维性,体现综合性和延展性(樊波、胡珂,1期)。教师在实施单元整体作业设计时,可以遵循解读单元主题意义—梳理单元教学目标—制定单元作业目标—精准设计单元作业—科学进行作业评价的路径(陈丽娟,1期;李悠悠、高翔,4期)。卜晓宇指出单元作业设计的四大原则:整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创新性原则(1期);肖悦等呈现了基于单元整体视角的小学英语作业设计实例(5期);李春、李静强调单元作业设计要以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为目标,通过不同类型和梯度的作业落实核心素养(10期)。
4.主题意义探究
主题具有联结和统领其他课程内容要素的作用,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语境范畴。教学设计与实施要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2023年转载的主题意义探究类文章以问题与对策和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实践为主。如王春晖等指出当下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误读主题核心概念、曲解主题内容发生场景、混淆主题划分范畴与层级、忽视主题所基于的文化习俗和舍弃主题蕴含的深刻寓意等问题,教师需领会课程育人主旨、参透语篇要义、强化活动方法,提高主题意义探究质量(3期);同时教师要厘清“话题”与“主题”二者的区别,注意纠正主题意义探究中的“强加、拔高”(王春晖、王晓飞,9期)。卜皎对单元主题意义引领下的故事教学有效路径进行了探索(7期)。陈赛赛针对小学英语词汇教学问题描绘了“立足单元整体,定位主题意义;活用教学资源,探究主题意义;注重情感体验,内化主题意义”的词汇教学方法(3期)。陈剑聚焦复习课,规划了透析单元教材确定主题意义,基于板块内容构建意义语境和丰富活动形式实现意义探究的设计策略(3期)。徐进霞采用“前置性补偿”策略,在主题意义、学习活动、课后作业等方面给予学生积极的教学介入和补偿以提升复习课教学效能(7期)。陈婷认为,基于单元主题意义的小学英语结构化情境教学能帮助教师在复习课中将相对零散的教学内容、步骤等用完整、连续、有脉络的情境联系起来(12期)。顾玲意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阐述了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结构化教学的建构路径(9期)。
5.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实践
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有效落实新时期英语课程目标的教学主张与重要途径。分层研读语篇是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基础,分层确定目标是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导向,分层设计活动是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根本(李建东,12期)。教师应创设丰富的主题语境,设计多元的实践类活动,开展综合的拓展类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毋思远,5期)。在设计应用实践类活动时,避免活动类型混乱、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开展不及时、活动参与度低等问题(林红、敖娜仁图雅,11期)。另外,潘志琴从同课异构的对比中提炼了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和基于课程内容的教学改进(12期);凌顺诗、何颖讨论了如何应用英语学习活动观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12期)。
6.综合实践活动
秉持“学用结合、课内外融合、学科融合”的原则,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应运而生。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设计与开发应遵循兴趣为先、深度联结、任务驱动的原则(郑醉榴,2期)。教师首先要深入领会学科课程标准,做好背景分析,而后制定合理的活动目标,科学设计活动内容,精心组织实施过程,全面实施活动评价(闫赤兵,1期;任伟、徐凤英,6期),以凸显该课型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和整合性等特点(盛桂娟,6期)。郭琪琪、高菲菲依托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落实学科育人的实践探究,以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10期)。
7.教育戏剧
教育戏剧是指运用戏剧的理念、手段和方法来指导教育过程,以实现预期教育目的的一种方法或方式。2023年关于戏剧教育实践的研究体现在教育戏剧课程建设和教育戏剧实施路径。如张宏丽指出,教育戏剧课程在缩小城乡学业质量差距、发挥师生主观能动性、更新教师课程观、外化学生核心素养综合表现等方面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其“学、排、演、观、评”五阶段具有情境性、对话性、体验性,相比纸笔测试更能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6期)。李彬等以北京史家教育集团的英语教育戏剧课程建设为例,介绍了该校的英语教育戏剧课程群以及针对不同年级的教学流程(7期)。在实施路径方面,史余萍、韦永琼厘清了教育戏剧本土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策略(7期);张彩虹以剧本Little Red Riding Hood为例,探讨了小学英语戏剧教学的方法及其可行性(7期);徐国辉、尹彧剖析了读者剧场内涵意蕴及育人价值,并围绕剧本选材、剧本改编、示范讲解、语言准备、角色分工、音效及动作指导、反思评价等关键问题阐述了实践策略(7期);胡晓璇将戏剧教育与英语学习活动观相结合,探究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开展“演学”活动的实施策略(11期)。
(三)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有效实施英语课程的关键,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全面促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2023年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主要呈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教师发展现状调研。谢萍、王露霖通过对杭州市1141名英语新手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发现新手教师的学历学位提升较快,培养模式多样;师范生比例正在下降;教师入职动机多元化,入职准备度较高;参与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对其教学有较大影响;影响专业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2期)。张莉、何锋围绕了解程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对江苏基础教育英语教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情况进行了网络调研,并对后续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四点建议(4期)。此外,陈力指出,教师学习课程标准要明确新方向、理解新目标、把握新内容、探索新途径;为用而学,常学常新,调用策略,深入理解,把握内涵,学用结合,同时重视家长的作用(1期)。
其次,教师成长研究。古海波等采用叙事探究方法探究一位研究型英语特级教师的成长经历,发现其发展受所处工作环境、重要他人和专业竞赛影响,其发展历程是基于问题情境的反思性实践过程,由环境激发下的发展意识推进,在学术写作等实践活动中实现,具有借鉴意义。这启示教育部门和学校重视新教师的成长,启发教师充分利用中介资源,鼓励教师参加专业竞赛和发表论文,多组织教研活动(3期)。丁晓蔚、田心仪关注四名小学英语教师在生存期和新手—熟手转型期间与不同互动对象打交道时独特的情绪劳动策略及变化并概述其整体特征。据此,该研究指出小学英语教师应及时采取适当的情绪劳动策略解决导致情绪波动的根本问题;师范教育课程和教师入职培训体系应增加教师情绪理论相关内容;学校教学和教师管理部门应定期调查教师的情绪劳动现状并及时调整相关政策内容和实施方式(11期)。
最后,教研教培研究。杜意妹构建了“一轴双线三级联动一体化”教研体系,并指出可以通过“建立联合式机制,构建教研共同体;建立混合式教研机制,打造智慧教研平台;立足教学行动研究,谋划新时代教研工作路径”的方式优化教研工作(4期)。曹伟华梳理了教师教研论文写作的困境,针对写作价值探寻不清、写作基石构建不实、写作技能掌握不够等问题追根溯源,提出了对应的解困之策(6期)。王筱晶、方帆以TKT培训为例,分析了10位小学英语教师在培训中面临的主要困境、产生原因和应对策略,指出建立长期且有针对性的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机制、构建多元化的培训体系和保障制度,同时丰富培训内容和考核模式,可以有效促进教师形成积极的内驱力,在教学与培训过程中不断推动自身成长发展(9期)。
(四)评价研究
评价与考试能有效评测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2023年转载的关于评价领域的文章中,形成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作业评价、写作能力评价等备受关注。陈雅静透析了目前小学英语课堂评价存在的评价目标、评价标准、评价形式和评价语言问题并提出了四条改进策略(5期)。王建平、黄艳阐述了如何在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中设计与应用形成性评价量表(11期)。同时,戴海燕在教学中进行了SOS行为表现评价模式探索,在真实生活情境任务中以评促学(10期)。杨靓制定单元表现性评价规则并将表现性评价嵌入单元活动来进行表现性评价(1期)。陈福秋探讨了如何利用评价阅读单来提取信息、运用策略和发展多元思维(10期)。杨素霞通过解析CSE写作能力量表的内部结构,帮助一线教师建立小学英语写作能力目标的纵、横体系(8期)。杨靓则从大单元作业设计切入,设计了单元个性化作业的作业评价路径(8期)。
此外,“教—学—评”一体化成为研究热点。以“教—学—评”一致性指导大单元教学,张宏丽指出教师应从整体出发聚焦单元、基于核心素养融合制订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单元评价任务和评价量规(11期)。同时,“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课堂评价应更加凸显评价的目标性、主体性(赵霞、金万芝,8期)和多元性,并将其贯穿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教学中(张倩,8期);评价不但要注重学习结果,更要强调学习过程,关注学生活动效益、语用能力和英语表现(范文艳,8期)。
关于命题研究,纸笔测评因其时效性强、覆盖面广且易操作,目前仍是一线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评价方式,邹艳探讨了应用ECD模式进行纸笔测评的有效做法(2期)。熊玉红探寻了如何在期末纸笔测试中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6期)。陈丽曼分析了我国香港地区TSA全港性系统评估英语听力测试试题中会话语篇的话轮特点(3期)。赵春义则聚焦非纸笔测试,探讨了其实施价值、内容设置原则、常见类型、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4期)。邹宝玲对情境立意视域下的小学英语测试进行了探索,呼吁命题者从生活情境、文化情境、问题情境和学科情境四个维度,探究依托情境进行命题(7期)。
三、未来研究展望
关于小学英语教学的实施,可持续关注课内外阅读融合、主题意义探究、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评”一体化、读写结合教学、教育戏剧实践等。关于学生的研究,可加大对学生思维品质、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等方面的研究力度与研究深度。另外2022年综述中提及的多模态资源的利用与实践、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学业质量标准的实施与测试、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教学实践、新课程背景下的教研模式创新都应成为小学英语教育研究的前沿主题。接下来提几个比较具体的问题,希望引起广大研究者的注意。
(一)学科育人背景下的语言学习
学科育人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方式。《义教新课标》也强化了课程育人的导向,指出英语学科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学科一样共同承担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研究者有必要关注小学英语学科育人的独特性,如文化的比较和互鉴,强化对小学英语学科育人内涵、切入点及实践路径的研究。
(二)跨学科主题学习
不同于其他学科,《义教新课标》并未在“课程内容”部分明确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而是在不同学段,比如在小学学段(二级)和初中学段(三级)的“教学提示”中分别对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语言能力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以此为教师组织和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提供了指导和建议。研究者需要着重思考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所具有的跨学科特性,对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及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内涵、培养目标、设计路径,及二者的关系等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期引导广大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三)新版义务教育教材的解读与使用
新版义务教育教材将于2024年9月投入使用,如何利用新版义务教育教材落实《义教新课标》中的相关要求,是小学英语教师即将面临的挑战。研究者可重点聚焦新教材的解读与应用,其中关于新教材的解析、新旧教材的对比、新教材的使用建议等都将会是关注的热点。
(四)语篇研读
在此罗列“语篇研读”这一主题,是为了突出强调语篇在“传递文化意涵,引领价值取向,促进思维发展,服务语言学习、意义理解与表达”的重要作用。研究者可针对语篇研读的困惑、重点、技巧与促学意义展开谈论,从语篇分析方法、主题意义探究、语篇配图研究等方面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
(五)儿童英语学习心理特点和规律
强调儿童英语学习心理特点和规律,是因为现阶段小学英语教学中仍存在教学活动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规律不符,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因此研究者不仅要关注课堂外部因素,还应深入探究小学生英语学习的感知、记忆、注意、思维等特征,依据不同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学原则和模式的探究。例如,根据儿童英语学习心理特点和规律进行情境教学、游戏教学、故事教学、兴趣教学等。
(六)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
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如何“推动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大势所趋。研究者需进一步深思英语课程教与学方式的改革,探究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融合的实践路径,开展利用在线教学平台,音频、视频、数码等多模态资源,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服务英语教学的应用研究,力求依托技术融合优化教学活动,助力个性化学习,促进教育均衡。
详见人大复印资料《小学英语教与学》2024年第4期
览众刊之胜
展教育之魅
人大基础教育期刊社
长按二维码关注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