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品寻美丨持恒广涉——彭双龙习书之路
美,是因人而彰,物我合一的意象世界。《三品寻美》我们又见面了。今天我们请到了著名书法家彭双龙老师到三品做客,欢迎您。
我了解到彭老师本科是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还获得了法学与管理学双学士学位。那在我们看来,法学和管理学与书法这是毫不相关的两个专业。是什么机缘巧合让您走上了书法这条道路?
好的,谢谢。其实人生本来应该有很多种选择,至于能够有幸的走上了艺术之旅,其实得益于很多因素,包括你成长的环境、你的兴趣,以及师长和前辈们的一个指引。我很有幸在艺术之旅上得到了很多师长的指导,也得益于家乡浓郁的文化氛围的影响。
我的家乡自古便有着“文风甲中州”的这种美誉,我从小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也受到了很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读书的时候,为了考大学,所以选择了法律专业,而且到工作以后又渐渐的回归到艺术的行业当中,现在变成一个艺术工作者。回过头看,好像当时读书的专业跟现在没有太大的一个直接的联系。但是仔细一想,你每走过的每一步都会影响你后面的发展的。
那我当时(学)法律专业,实际上我觉得他培养了我严谨的思维,以及对自由的一种追求。法学的最高境界也是自由、是善良、是公平。那我们在书法的最高境界,恰恰也是从有法到无法的一个追求,最终达到一种自由的真善美的一种境界。
像林散之先生讲的:“写到灵魂最深处,不知有我更无人”。这种境界就达到一种自由的浪漫的,但是前提是你要有一个写到灵魂最深处,要能够打动别人。所以我觉得专业的影响也好,书法的影响也好,最终会对这一个人的潜移默化的成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那我们都知道彭老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获奖专业户,荣获过兰亭奖、全国奖、鲁迅文艺奖、中国书法院奖等多项重要奖项。那老师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您一些印象深刻的获奖经历吗?
说到印象深刻的一次展览,应该来说是十几年前了。大概14年左右首届中国书法院奖,奖项跟一般的我们所谓的奖不太一样。因为是从最开始征稿以及到初评,后来又到网络评审,以及最终的现场面试,它增加了很多环节,大概有大半年的时间,特别是在现场面试环节让我记忆犹新。因为他面试环节,跟其他的展览不一样,一般的展览,就是你投稿了,最后评审,然后结果就公布了。
但这个展览是现场面试,他要经过几轮考核。一个是他给你命题的创作,原作的复写以及还有现场文化的考核。文化的考核实际上是让你写一篇文章或者是现场做一首诗,并且用毛笔写出来。
这实际上就考验一个书家在那种特定现场环境中的综合素养的表达了,所以我也是从这个展览受到很大的一个启发,就是我们还是要不断的积累素养的问题,综合素养要全面。因为书法毕竟是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的。
那么另外一个就是跟它时间比较近的,当时是五届兰亭奖。所以这两次的活动实际上到现在来说,我觉得对我书法学习道路有一个指引性的作用。就是书家不仅仅是要表达你的技术,最终还是要回到传统文化的土壤当中,才能够把你的书法丰富起来。
书法不是一个孤立的艺术,所以我们需要从整个宏观的社会层面,包括传统文化的层面来理解它,来深入它。最终他是还要回到传统的文化的文心层面,然后才能够把书法表达出既具有传统意义又具有当代神采这么样一件亦古亦今的状态。
彭老师除了个人的艺术成就之外还经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比如说举办公益讲座,策划专业展览,然后开展书法教学。那可以说是跟我们三品美术馆是非常契合的,我们也为书画艺术的美育事业做出了很多的努力,那您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这当中的心得与感悟吗?
其实任何一个人的成长,他都跟社会的大环境息息相关。一旦我们通过文化、通过书法,然后在社会中的活动联系起来,我们会发现他真的是非常有这方面的一些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那么我一直觉得一个艺术家应该有一些情怀。
这个情怀往大了说可以说是叫家国情怀,因为这是一个文化的传统,古代的先哲们都有这样的一个经历。往小了说,实际上艺术的创作来源于什么?来源于生活。所以生活中实际上它给我们提供了丰富养分创作的素材。我们知道美术的画家他们要写生、要采风,要深入到各个地方,跟各地的人民打交道,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
那么很多人认为书法不需要写生采风,但是恰恰我们古人讲叫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他也是要师天地造化的。只是这种写生,古人讲叫卧游,或者叫壮游,外出了,在名山大川中观览,叫壮游。躺在家里通过诗文书画,它叫卧游,实际上通过这些方式,其实是在理念上和气质上,在改变自己,丰富自己,在增加自己创作的一些元素。
中国古代书论中一直讲叫做横像千里阵云,它都是通过自然万象来的,怀素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他看到夏天云彩的变化,他师法这个。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所以古人对天地万物的这种观察,他把它引入了书法创作当中。出现了什么屋漏痕、印印泥呀,然后包括很多方面,其实都是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
所以我觉得就是说我们当下能够做一些书法教育也好,书法讲座或者策划一些展览。其实就通过这些活动让我们人跟社会产生一个互动,进而让这些社会上的方方面面能够进入到我们的内心,让我们的心能够跟时代呼吸,能感受时代的这种跳动,感受聆听历史的声音。
实际上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艺术家在感恩时代,也是在通过这种感恩时代过程,然后汲取创作养分的一种双向的互动。所以我是这么一个看法。
可以看出彭老师对书法教育方面是非常的有经验的。那关注我们《三品寻美》节目的粉丝朋友们,都是一群很广大的书法爱好者。你可以给他们分享一些学书法的建议吗?
近年来,我被聘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的导师,然后也跟全国各地的书法爱好者朋友们有一些交流。其实在交流的过程中,我是尽量的毫无保留的把我所了解的对书法的理解,跟大家做了一些交流。
要具体要来说的话,大概有这么几个方向。那第一个其实就是我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要保持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兴趣的话,学习书法来说他会觉得是枯燥无味的,但是兴趣是需要培养和保持的。
那你在书法的过程中,怎么样去发现美,寻找美,而且感受到美带给你的那种感动,以致一个达到像古人所说的废寝忘食的境界,这是最好的。你像汉代的赵壹有一篇书论叫《非草书》。他实际上是对当事人迷恋于草书这种创作,而忘了学习儒家传统现象,他有所批判的。说当时他说到写草书,纸呀手指里面全是墨,脸上也是墨,然后写起来废寝忘食的,达到这种境界。我觉得我们学习书法,要有这股子热爱劲儿,要能够感受到书法所带给你的美,不要把它当成任务。
那么第二个,我觉得就是说要找对方向。因为你如果方向偏了,你可能以前所花费的时间恰恰是在帮你往错误的道路上推进。所以一定方向要准。
那方向的选择就涉及到每一个人了。所以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到因人而异,每一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他的经历、他的喜好,还有他的性格特点。那通过反映出来他在书法的学习过程中,对碑帖的选择,他对审美样式的一种选择,实际上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教学当中有这么一个个性化的、因人而异的一个方法。
然后第三个我觉得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要日积月累。因为毕竟书法学习他不是发明,也不是创造,书法学习是要长期的日积月累,然后通过长期的积累,你会发现不知不觉中就会得到一些提升。但是日积月累的前提我刚才说了,就得益于前面所讲的准确的方法和持续的兴趣保证,然后你才能够做到日积月累。
那么最后一点,我想说的就是在我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要做到什么?就是能够科学学习,科学的研究。因为你方向对了,然后兴趣也有了,然后也能做到坚持了。
一颗炽热的心、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日积月累的练习、科学的方法,才能像彭老师一样取得今日的成就。那感谢彭老师的经验之谈,《三品寻美》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