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品寻美丨永不停息—万迪龙对艺术创新的理解
《三品寻美》我们又见面了。三品美术馆一直主张传统传承与时代创新并重。今天,我要跟万迪龙老师,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欢迎你来。
谢谢。
首先我们从你的一张作品开始。这张作品是你的创作,很明显能看到二王的影子,但是在疏密还有浓淡方面,做了一些更夸张一点的变化,所以感觉到很气韵生动,而且在视觉上会有浓淡对比,其实艺术就是对比,浓与淡、疏与密等等,包括色彩的对比,在对比上面,这张作品表现的非常好,你的创作体会,包括为什么要这样做,是怎么形成的,可以跟大家说一下。
嗯,谢谢。首先写对联有一个特点,跟写其他作品不一样,需要保持左右对称,保持整个左右协调,因为就是两行。其实我写这个作品创作时候就有我自己的理解,我不想写平。
万迪龙作品
清代到民国的对联,一个个都是笔墨非常一致,以厚重平正为主;到当今的社会、时代、环境,大家可能以笔墨当随时代,要有变化,要有跳跃,我写这个从紧密到松到枯涩到粗细,我都想去表现,但是更重要的就是有这些东西以后,还要有一个书写感,要书写自然,上联我就用了两笔,过渡到下联,因为蘸了两笔,又对称了,多蘸了一些,当然我写这个,就加强疏密关系,因为有枯涩必须就要有松有紧、有大有小、有扁有方、有长,这种对比变化。
就是每一种的对比关系。
你看下面雨跟风的变化,联跟抄的变化,这种必须要有墨色的对比,中国书法的魅力还在于讲究墨韵味道,笔墨落下去以后,墨是往外涨的感觉。我用的是红星宣,很好的宣纸来表现。
除了宣纸,纸墨相发,笔也要好。
对,笔也要好,不能拿一支坏笔,当然坏笔有坏的写法,如果你要写的干净,写得起收到位,那必须笔要坚挺。这个笔是用兼毫写的,羊毫写不出来,因为羊毫写不出这种。
转折。
对,转折、干净程度、起收都非常清晰。
对联我们都知道,是平仄相对,语性也要相同,从书法表现上,它也是一种对比关系,比如说上联“深”字跟下联“曲”子,就有一个浓淡的对比,而且它的寻求变化,合起来看互相要有对比性。
对,它左右还有互相关系,这就是说写字不是一个一个字独立,这样就死板,又要把亮点亮出来,又要能把沉下去的东西稳得住,这样就显得你把控能做到相对完整。
我认为除了学习书法,很多人会这个会那个,但是如果能把它揉在一起,完胜且不简单,这是最好的。
之前第一期也是关于传统传承问题,那副作品是一个大的篇幅,大篇幅讲究整个块面的对比关系,但对联是既对又要联,它有相对的地方,但是也有互相联合、关联的地方,所以这副对联的创作,我觉得你做的非常好。
万迪龙作品
嗯,其实更难,对联更难写;因为这么少的字要对比、还要变化、还要和谐,矛盾中产生和谐,就更难了,很多人喜欢写,现在很多人就写的平均化。
说到这里,我联想到前面你也说过通过综合融合之后,把平正的地方创作一些比较有对比性的东西,就是传统传承要与时代创新相结合,最近网上有一个观点说所有传统的东西已经到了一个完美的阶段,没有创新的必要,这个老先生说的话,你认为怎么样?
其实每个人理解不一样,笔墨当随时代,我们现在的特点是什么,我们要找自己,还要找这个时代,我觉得玩这个东西的人不单简单的看自己,还要看这个时代的特征;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表现手法、表现特征、表现自己的追求方向。
里面有个观点说,古代创造了五体,现在再创一个新体是不可能的。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而传,但是现在(都是)展厅效应,没有往这方面去深究怎么去创新。
其实中国文字发展到今天已经很成熟了,在书法行内没有人讲我再创造一个第六体,但是每一个书法人都责无旁贷。其实我对现在创新的人很敬畏,敢这样去做,有胆量这样做,有勇气这样做,很了不起的。
创新不简单,我觉得我们要鼓励创新的人,我有跟一部分人去交流,有一批非常可贵的人在做在研究这些,他们不在名、不在利,在于这个时代做的价值跟意义。
也就是跟您一样的,为社会做了这么多。当今社会对美的一种欣赏,还是教育的偏少,所以《寻美》是非常了不起的,而且很专业。有感受做这个事的人,是有深度的;现在创新出现一个什么问题呢?
大家能力基础不够,笔画的理解、应用、掌控没有相关的能力就创新,那可能就怪了。
所以创新,必须在传统吃透了,吃满了的基础上,溢出来那部分才是创新。
是。自然就创新了,我听到一个老师讲的他说你不要去想什么创新,你自然就会创新。
当你身上的传统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有感而发的时候,就会创新。
会自然变的,根据每个人的心性不一样。
所以历史上虽然很完美,但是没有绝对的完美,还是有发展的空间,虽然空间越来越少,我们也感觉越来越难,比如画画,傅抱石能创一个抱石皴出来;那书法呢,林散之能以画入书,又创了一种不一样的草书,这些都是在不断创新之中,是有人能够创造出来的,所以创新我觉得前面永远都有路走。
傅抱石作品
对,你讲的特别好,一个人寿命有限,精力有限,但是它发展出来,后面会有更多的完善,比如清代的碑体。难道在清末民国时候,碑帖就做完整了吗?现在给我们大量的机会完善它。有那么多高人去做,碑贴结合我觉得是未来的一个最大的空间。
永远没有止境。所以不创新那是不可能的,比如其他艺术,像京剧,视频号里面白燕升说的,他说京剧已经发展的很完美,比如梅兰芳梅派等等,你只能在这一派上去学的更好,找出自己的风格,但是梅兰芳也是创新,相对古人来说。任何一门艺术,它今后必然有更广的创新空间,靠我们去发掘。
林散之作品
我觉得你讲的太好了,其实凡是艺术,每个时代永远在路上,时间是一个非常好的见证,也要看时代的条件,因为环境创造人。随着现在的科技发展会产生一种新的思路变化。
林散之作品
我们中国完成书法的人很多,也不缺乏有很多视角跟思路上非常敏锐的人,首先要扎实,老老实实去写,写得好再创新。至于后面的发展是随着一个知识的积累,慢慢的一层层垫起来,就很自然的,当然这个也要靠天赋,还要靠大环境,还要靠个人的视野高度跟格局高度,这就会使他路子更宽。
我相信,通过书法人的努力,我们一定会创造出比前人更进一步的书法,谢谢你的光临。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