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古融己——王道国草书创作方向(第一百四十二期)

文摘   文化   2024-07-04 11:35   广东  

三品寻美丨汲古融己——王道国草书创作方向

道国老师,我们之前跟大家分享了一下古代的一些书法名家的书法美学。这期我想就道国老师自己的创作体会,当今你在创作中的一些经验之谈也好,或者是取得的一些心得。


现在百分之五六十的人,比较庞大的一个队伍,是在行草书这一块儿。行草书前面是楷书,后边是草书,草书这一块,如果没有一个专业的、大时间的介入的话,那么这个行草书的创作实际上是不完美的。


王道国作品


我讲这两个书体,一个是古文字,一个是草书。古文字指的就是篆书,篆书是要我们对古文字有一个相当的理解,一个系统的学习,从字源、认读到最后的创作。那么草书也是一样,草书难在哪里呢?


王道国作品


有这么几点:一个是草法,不是说简化字的楷书,我们把它写快、写潦草,连起来就算是草书了;也不是说拿个字典、用个工具把它查一下,用个工具把它弄成草书或某个书体,这就叫草书了。


出书的,他仅是把这个资料提供、编到数据里边。至于怎么样来选择、用哪一个,那要靠书家有这个甄别能力,如果没有这个能力,那处处都是陷阱,出笑话。所以在草法这一关,我认为学草书是必须要过的这一关;


王道国作品


第二个草书的难在哪里呢?难在它符号化以后,从一个静态的变成动态的,变成完全都是用使转来表达,用符号来表达节奏,稍微有点变化,它就成另外一个字了,所以它难在这。


而且草书最后表达性情,每个人、每个时候、每幅作品都不一样,所以也没有一个完全的评判标准。于右任先生曾经做过标准草书的一个推动运动。


千字文。


到目前还有标准草书协会,也在试图把草书标准化,然后让大众都能接受,这也是非常好的一个举措。


于右任《千字文》局部


但是可想而知怎么可能标准呢,对不对?既有标准,当创作的时候,这又是一个非常富于变化的。


我觉得标准草书《千字文》,它是让大家知道一个字的基本结构,大家容易认字,但不能说非要按照这个写法,只要认识这个字是这样的,一个书家抒发的时候,他可以把比例拉得有所改变,才符合他当下创作的整幅的状态。


于右任《千字文局部


早年我看你的从《圣教序》的笔法到跟二王的结合,到现在近些年来专注于草书的创作。


王道国作品


你的草书,既保留了形质,一些点画的形态,既有米的,也有王的,形质有存在,但是在使转方面,就增加了很多你自己的理解,可能没有那么夸张,像狂草其它的一些,有些人现在呢,就很夸张地去转转转、绕绕绕但是在里面,就少了他自己本身内在的一些想表达的情感,或者是呈现给大家一种形质。



确实是,作为一种艺术,无论是书法也好、音乐也好,诗词也好,艺术首先是要有一个视觉上形质的美,但更重要的是抒发情感的美。


那在书法上,形质美呢,我们各种书体都有它形质的状态存在,但是真正要抒发情感的话,那必须草书才是最佳的书法方式,所以以草为上,古人一直这么说。


以草为上的话,草书以使转为主这个过程,那里面涉及的笔法肯定就跟其他书体的笔法是不一样。

历代不同的大家给我们提供了不同的可能。孙过庭在《书谱》里边讲的,一个是点画,一个是使转,就草书来讲必须具备。



首先使转有要求,草书的要求;第二个里边还有点画、形质的要求,点画为性情,使转为形质。使转只要对了,这个形质,草法是对的。


但是没有点画,随便弄出来那些东西,或者说没有出处,这个草书看起来就是没有情感。钢笔写出来的线条跟毛笔写出来的,它表达的是不一样,这跟楷书刚好是相反的。


王道国作品


所以一幅草书,要具备使转,刚才我讲了,使,是直使;转,两个方向的转,这两个结合。实际上无非就是这些组成的一些约定俗成的、草书的语言符号,最后组成了草书的结构。刚才讲的这些环绕也好,实际上是章法上面的一些变奏吧。


我们现在因为是展厅时代,大家都想夺人眼球,第一时间吸引眼睛,往往就是把这个功夫下在字外,字内大家关注的少,或者说字内功夫不足,写的线条不够精到等,然后用外在的一些形式,用蘸墨、用大的节奏、不敢写的我就这么写,大的空间、用一些西方的理论,做出来确实有一些空间和时间上的强烈对比,猛一看很刺激。


就注重视觉冲击力。


对。仔细一品读,就缺乏文雅之气。毕竟这个草书留下来这些个大家在古代,不说识读方面,他给人的(感觉)文气还是很足的。


所以我主张的还是那些元素要有,当你书写的内容、书写的形质、在什么场合用、你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形式、用到什么程度,这个很重要。


最后呈现出来这个作品的风格,既要有技法上面的彰显、技法的运用,又要体现出这个作者在技法背后文人的一个品位,而不是单纯的追求这种视觉上的、外在的一些东西


王道国作品


这也是我们目前看到很多投稿作品、展览作品里边儿,先声夺人的也好,或者说一些机构,训练的也好,设计的一些套路也好,就是说看多了以后就很容易引人不适吧,另外就感觉到比较肤浅啊。


初学的时候可以作为一个拐杖、作为一个模板引导,但是这不是一个长久之计,也不是我们创作的一个最终目的。


嗯,所以书法,更多的是文化含量。它从中国艺术之中,除了视觉艺术之外,还有一个整个过程中像音乐一样的节奏感,在书写过程中要有节奏感,让大家看的时候一直顺着这个节奏带动他内心的一种合拍。


没错。


更一个,它还从视觉上,不是要太夸张,而是要看出一种计白当黑,  留白与线条之间。如果不注重这个空间的切割呢,它也没有那么多的视觉美。

没错。

确实是,这里面每一幅的状态都不一样,能写好一幅没有遗憾、没有缺点的草书作品,我估计就......


不可能,不可能。


不是难,是不可能。那你在创作中,废纸三千,在什么状态下才能够相对的心手双畅一点呢?

其实孙过庭在《书谱》里边都讲了,我们这个创作状态:五乖五合,讲的非常有道理。


王道国作品


像刚才讲的那幅中堂作品,如果我要是面对投稿创作跟特邀作品创作,跟我平时自己一个展览创作肯定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创作的目的。五乖五合的五合,其实这是一项,包括一时而书......


纸墨相发。


对,首先满足这个,但是就我来讲,我们创作之前肯定还是要做好胸有成竹,充分的准备,尤其是写草书。古人讲匆匆不暇草书,就是说它的难,难在哪里?

首先把草书里边的草法要精准,内容各方面要有一个盘算,当你写的时候就要下笔,就要准、就要狠、就要流畅起来,不能在写的时候还想这想那,那基本上写不成。

写静态的字没有关系,停下来可以,写草书,我还是主张这种书写性,字里的气脉,人、笔、纸、墨,所有的环境都相称相合的时候,它自然会流畅。

突然间一打断,再来接,或者说写到这想不起来了,这里肯定就板滞了,就会出现节奏上面的不流畅,这是外在的一些东西。当然从这个字本身,从点画到结体,到大章法,一个章节的章法到通篇的章法往前推进的,要胸有成竹,事先要有所谋划。

王道国作品(局部)


我一般创作,首先文本写好了以后,要去做一些功课。草书也是这样,我自己熟悉的,我以某种风格来创作;我要展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质,表现的风格是什么样,给人感受是一个什么样的风格、品格,然后就要把这个字所有的写法、有关于这个字的一些草法要搞清楚,而且这个时代、这个风格的写法要搞清楚,过去像有些大型展览如果去做的话,那最少提前半年时间要去做功课,就要这样。

一幅作品,大的东西框架定了以后,先写草,后边可能去逐渐的去改,改的跟原来肯定是误差比较大,就逐渐的丰富自己,要理性的去分析用什么东西来补充,大量的去寻找营养因素,寻找这种临帖,缺什么去补什么,当然这个是很理性的,就指导我的主线不变。

王道国作品


比方说保证七分的原创、七分的正规血统,那剩下的这三分可能我就要去考虑,可以嫁接的,或者自我表现的东西要融到这里边儿,那么这样就符合我们当代创作审美上面的一个对作品的要求,要植根传统、鼓励创新、风格多样,里边儿要有出处,出于某一家、某一派,或者某一个脉络,很清晰的传承。

另外你有高度的融合能力,是从古人来的,而且是广博,为你所用。最主要是你艺术的原创性,要有自我,如果没有自我,完全是古人,那都还不叫创变。

我们现在往往做的大部分都停留在第二个阶段,机制、融合,就像我们买了个福特的车底盘,上面这个房车都是自己拼凑的。

组装的。


嗯,组装的。组装的肯定都是名牌,比他这个还好,也能跑,但是叫不出名字,不是个人所有。


我们可能很多都在做这个方面,往往就是说我们对古人(的东西)过于(执著)的话,就把自己挤的没有位置了。


所以我们现在临帖到了一个阶段以后,开始要求大家是要精准临摹。学会古人并走进去,最后要走出来,在一个帖里边提取你所需要的精气神,留有自己的展现空间,这个很重要。往往在最终进入终评或者说评奖的时候,评委会比较看重的是,这个有没有才情,有没有他自己的一些想法,很重要。


非常感谢王道国老师,跟大家分享了他的创作经验,而且对当今的一些书法创作,也提出了一些很中肯的意见,感谢你的光临。


谢谢三品,谢谢黄校长。






三品美术馆
坚持传统书画东方艺术理念,观照古典当代西方艺术观念,探索现代书画美学创新方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