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名片,标星“★”“三品美术馆”,不再错过精彩内容
鼓山摩崖石刻,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境内,山上摩崖始刻于北宋,延伸至当代。灵源洞四周悬崖峭璧,刻满了自宋以来的历代题咏,荟集了篆、隶、行、草、楷各体书法。
▲戴定邦「龍」「虎」石刻
书法是传统文化,讲传承,写的字自然要继承古人,就是要有出处。比如我们平时写书法时「畢」字下面少一横,就出自王羲之《兰亭序》的「群賢畢至」。
▲《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局部
裁剪的「裁」字,右边戈的一「丿」,被左边衣字反钩取代了。早在晋代索靖就有如此写法,到明代,文征明、王宠、董其昌便都这么写,因为有了出处自不成问题。
▲明·文徵明《傍市柴门》
那索靖这样的写法有出处吗?恐怕没有,应该是他自创的,他觉得这样写更巧妙,便这样写了,而且也不影响读帖的人认知这个字。
▲晋·索靖《出师颂》
很多书法大家也都说过,写字时与常规有出入,只要不影响识别,是可以允许的。古人写字也许也是遵循这原则,所以会出现同一字古人有不同写法,这些写法后人跟随,便是出处了。
书法的出处主要是要有法度,如果没有法度,乱写一气,就是没有出处。苏东坡谈书画的两句话说得挺到位: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论的虽然是画,但书法同理。
▲戴定邦「龍」
而戴定邦在鼓山所刻的「龍」字,在他之前应该也是没有出处的,他也是觉得这样写更巧妙,便这样写了。据说这个「龍」还包含了「到佛国」三字。但不查史料的话咱们恐怕猜不到这是个「龍」字,五体皆没有此写法。
有人说这「龍」字无出处无根由,就是个自造的艺术字;也有人认为这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书法创新。读者朋友们你们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