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的AI行情,蔡浩宇能否打通AI游戏“最后一公里”?

科技   2024-12-02 22:52   湖北  

「 点击上方"GameLook"↑↑↑,订阅微信 」

图片来源:pixabay

2024年,相信所有经历过的人,大多会承认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年,当然除了AI。

在全球经济继续向下水道前进,包括美国、英国、欧盟、日本、中国等经济体PMI指数一度集体跌破50、突破了枯荣线,甚至德国等特定国家和地区该指数一度逼近大萧条的40点的同时,在美股等市场,AI正在推动相关科技巨头的股价交易和估值走向新的高度,以至于马斯克在11月初都超越了专门收割富人阶层的LVMH,成为了全球首富。

根据福布斯的数据,此前全球前三的富人都是AI相关科技大佬(xAI、亚马逊、甲骨文)

魔幻的AI,巨大泡沫:如何真正赚到钱?

不过随着2024年来到尾声,AI继续炒热的资本市场背后的风险和危机也自然显现了出来。

就比如伴随着OpenAI、Meta、Anthropic等公司在开/闭源大模型上的不断迭代,AI这一被视作未来关键生产力工具的技术,其背后的地缘政治风险在如今本就四分五裂的世界大环境中,迅速成为了该产业的核心话题之一。根据路透社的报道,美国国会委员会11月中旬就提出了一项类似曼哈顿计划的倡议,以资助美国开发与人类一样聪明甚至比人类更聪明的人工智能系统,理由当然是“中国正在加速推进AGI开发”。甚至有关AI模型开源的相关政策,都成为了前不久刚刚结束的美国大选两党议论的焦点问题。

而根据The Information的消息,李开复创办和支持的AI公司Rhymes 此前在美国的融资宣传就曾遭遇挫折,原因就是李开复及公司背后的中资背景。

除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会是AI产业背景色的“地缘政治问题”,目前如日中天的AI热潮中,隐隐地AI丧钟其实更多来自如何开拓更多“真实的消费需求”。

当下使用AI聊天工具或者大模型来帮助普通消费者完成一些零碎的工作其实已经相当普遍了。就以GameLook为例,笔者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用到字节的豆包AI来翻译、总结网页和文档,用阿里的SenseVoice大模型转录录音,ChatGPT来辅助我个人的编程学习。

但对于AI企业而言,其越来越高级、功能越来越丰富、同时也越来越贵的大模型,无论是正在消费级市场打AI免费价格战的中国市场,还是早早推行了订阅制的海外AI企业,未来只有toB市场才能买单。

前不久晚点LatePost也在一篇有关中国大模型生存战的文章中写到,「一位大厂高层给出判断,做大模型,一年低消也要 20 亿-30 亿美元,这超出任何一家中国大模型六小龙的总融资额」,以至于目前中国「今年下半年,至少 5 家大模型创业公司出现人员调整」。

作为行业龙头,OpenAI 今年目标收入近 40 亿美元,大部分收入来自个人消费者为 ChatGPT 高级功能付费。根据外媒对于OpeanAI销售主管的采访,该公司“未来增长目标是到 2029 年实现 1000 亿美元收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向企业销售的能力。”

为了争取企业订单,目前OpenAI的销售人员已经达到了300人,占公司的五分之一

不过虽然目前在AI浪潮下,迎合着大企业在AI上增加预算的趋势,一些AI行业的头部公司已经赢得了一些大厂的订单,比如今年OpenAI就赢得了与疫苗制造商 Moderna 和零售商 Lowe’s 等公司的合同,同时还与美国电信公司T-Mobile展开了为其三年,价值1亿美元的合作。

同时为了进一步争夺企业用户,AI龙头们也都在下血本,就比如前不久马斯克就在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市将一座旧家电制造厂飞速改造成了自己xAI的数据中心,微软、Meta、谷歌和亚马逊等公司也在投入巨资建设数据中心。正是各大科技巨头疯狂的资本支出支撑了英伟达高昂的股价。

但目前AI对于企业用户而言,除了用聊天机器人代替一些基础的客服岗位,其大部分生产力愿景,比如AI生成音乐、视频甚至美术资源,在主流企业的生产管线中,其实还是处于“画大饼”的实验阶段。换而言之,目前AI的幻觉等问题就决定了它很难在企业业务中大规模替代一些中高级,甚至基础的创作型或生产岗位。

这也是为什么目前AI在算力方面的军事竞赛如此激烈,除了在技术方面减少幻觉的发生,通过算力提高AI的效率降低幻觉和错误的成本,也是一条相当吸引人且注定有回报的道路。

而如果无法解决当下AI大模型成本和企业需求之间的一系列难题,据英国研究公司Capital Economics此前的预测,本轮由人工智能推动的股市泡沫将在2026年破裂。

马斯克和蔡浩宇:谁是AI游戏时代的钢铁侠

回到标题本身,随着AI对企业市场需求的迫切增加,除了主动通过算力、模型迭代等满足企业需求,越来越多AI公司其实也主动实践,探索在实际生产环节中,如何更好地利用AI同时消除新技术落地时的障碍。而在一些系列创业公司当中,游戏再度异军突起,成为了AI企业市场瞄准的目标。

前不久,中国大模型六小龙之一的零一万物,据报道就将拆分出独立的AI游戏公司,将大模型技术运用到搭建游戏等方向。当然对于传统游戏玩家而言,更重磅的消息当数近日米哈游创始人蔡浩宇以及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二人,纷纷投入“AI X 游戏”的行业。

其中蔡浩宇国内读者应该更为熟悉,其之前就曾被曝在硅谷创立了一个名为Anuttacon的AI公司,而在公司的官网上,也赫然写着该企业的愿景:“创造一个创新、智能且沉浸的虚拟世界体验和通用型人工智能产品,享受AI技术的全面潜力,”该公司也吸引了包括前微软全球研究合伙人、图形学大佬童欣,前B站副总裁直播负责人王宇阳等华人大佬加入团队。

当然,当时蔡浩宇更出圈的是他对AI淘汰游戏从业者的发言:

“AIGC 已经彻底改变了游戏开发;只不过这一现象还需要时间来完全在大众眼中展开。未来,理论上只有两类人在游戏创作领域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1)顶尖的0.0001%——最有洞察力的天才,拥有最深刻的理解和卓越的设计能力,能组成精英团队,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东西。

2)99%的爱好者,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一个游戏,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想法。

对于从普通到专业这个范围内的游戏开发者来说,我们不妨考虑转行。”

近日,疑似Anuttacon公司的新产品「Project Star」也在海外举办了线下测试,“极客群体成员安吉拉和她的公司 Anuttacon将为他们即将推出的游戏进行试玩活动。据她所说,这是一个互动式的太空生存故事,你的选择可能会拯救主角的生命…… 或者结束它。美食和交通将由他们提供,但人数有限!”

目前国内外对于该产品的猜测大多认为游戏应该类似于AI版的《底特律:变人》。

而作为OpenAI前期金主的马斯克在收购了Twitter之后,也迅速基于该平台,推出了自己的AI公司xAI,此次声称将建立AI游戏工作室,便是在Twitter上与网友口嗨,反对游戏行业“觉醒”运动时的发言。虽然目前对于马斯克的AI游戏公司外界一无所知(估计马斯克自己也知道得不多),但作为本轮AI热潮的早期大佬,以及知名游戏玩家(《暗黑5》全球天梯榜Top20),马斯克却也成功一石激起千层浪。

甚至打出了Make Game Great Again !的口号

毕竟就AI领域,马斯克的热情是可以看见的,就比如xAI成立后,他便迅速改变了Twitter的平台政策,开始用平台的用户数据和发布的内容训练自家AI。之前提到马斯克在美国田纳西加急建设的数据中心,也为了支撑xAI的运作。

AI创业和游戏公司:工具齐全只待拼图

这里有必要说清楚的是,其实熟悉游戏产业历史的读者应该了解,游戏产业对于AI技术一直都相当包容,也是其技术进步的关键贡献者之一。在本轮AI热潮中,GameLook之前也报道过,目前包括AppLovin等营销公司早就用上了AI技术提升了营销的效果;海内外也出现了一些专注于某一方向的AI企业,比如智能NPC等;行业内也一直有传闻,某些正式上线的产品,在研发和内容产出的过程中使用了AI进行降本增效。

但问题在于之前AI与游戏行业的融合,生产方面没有和现在主流游戏公司的生产管线融合并对其带来改变,商业和产品上也没有推动游戏行业产出绝无仅有的新游戏、新玩法。

而2024年的末尾,东西方AI领域的最激进的“信徒”之二,马斯克和蔡浩宇,决定下注“AI X 游戏”,GameLook愿意相信,它们是有心改变目前AI与游戏浅尝辄止的融合,用AI彻底革新游戏的生产或玩法,同时允许AI技术在企业市场承担起相比客服更重要、更有利可图的作用。

马斯克的xAI

毕竟如果只是在游戏中加几个AI驱动的对话NPC或者是在美术等环节用AI降本增效,这种走前人老路的办法,是没办法改变AI和游戏行业任意一方目前存在的疑难杂症的。谁能更早走完最后一公里,实现AI与游戏的有机融合,谁就将成为AI游戏时代的“钢铁侠”。

对于GameLook而言,我们自然是更加期待看到蔡浩宇能够实现自己团队的愿景,成功走完游戏与AI融合的最后一公里。

抛开地缘政治的风险不谈,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国内AI游戏创业公司相较于海外,拿得出手的相对较少。并且考虑到目前国内AI领域开始长线烧钱的价格战,需要投资人救济的AI创业公司正在飞速祛魅,如果没有成功的AI游戏创业公司先例,未来AI游戏领域,中国游戏公司就很容易陷入被动,而蔡浩宇无疑是该领域最前排冲锋的选手。

另一方面更何况想要系统性地让AI加入游戏,或让游戏吸收AI,推动行业创作和生态变革,对于游戏的专注性在GameLook看来其实相当重要。

目前国内其实已经有了不少游戏技术相关的AI创业公司,大部分AI游戏的探索,都是由大模型公司自己拓展出一块新的业务,兼职来做的,就比如MiniMax或者昆仑万维的天工大模型。而这也让游戏技术方向上,不同AI朝向各自优势领域的发展是相对碎片化,再加上目前AI技术上大家依旧在飞速地迭代,你追我赶,其实让国内AI游戏相关的工作进入了一种独特的状态,从零开始造轮子已经不可能了,现在需要解决的其实是类似搭积木的工程问题。

简单来说,开发一款AI游戏,它要的是一个完善的功能游戏体验,而这就会涉及到非常细枝末节的开发开发工具,开发工具链怎么样搭建,甚至哪些工具需要自己研发,其他环节怎么跟AI的大模型结合等,而这就要求在相关领域冲锋陷阵的团队既要懂游戏,也要懂AI大模型嗯,还要懂各个环节的工具链怎样实现等。只有当AI真正融入到了游戏生产的各个环节,形成了成熟的管线之后,创新性地由AI驱动核心玩法的游戏自然也会水到渠成地出现。

而蔡浩宇,其自身的游戏基因自然不用过多质疑。而他米哈游的出身,不仅证明了他在“搭积木”方面的实力,毕竟米家的产品很多都是将行业一些现有的玩法和模式搭配起来,创造出特殊的化学效果;同时蔡浩宇的知名度也保证了,一旦Anuttacon创业成功,长线是否会淘汰大量游戏创作人员GameLook不清楚,至少短线会刺激国内涌现出一批新的AI游戏创业公司,以抓住该领域的新机会,就和米哈游带动国内二次元游戏公司迎来了一轮的爆发类似。

更何况一旦探索初见成效,远的不说,游戏公司打通流程和模式之后,在说服其他游戏公司跟进、加入这一方面的说服力,应该远比大模型公司的销售更有说服力。

Demo和研究:揭开未来AI游戏面纱

而说完了AI游戏商业化探索的重要性,我们不妨简单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目前包括科研机构以及其他海外AI公司,在AI方面的研究和探索。这或许能够帮助我们窥探AI游戏的未来,同时也可以帮助大家了解一下,目前业内有哪些“积木”,可以被选择并运用到AI游戏当中。

  • Nvidia Ace:AI版2077

在2023年,英伟达就为所有人展示了一项名为Nvidia Ace for Games游戏定制化AI方案的Demo,该AI工具旨在为开发者提供一个强大且灵活的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和图形渲染技术,创造出更为逼真和沉浸式的虚拟角色交互体验。在官方的演示中,Nvidia展示了Ace如何通过AI驱动的角色行为和自然语言处理,实现虚拟角色与玩家的实时互动。通过高精度的面部捕捉、语音识别和动态表情生成,Ace能够为玩家提供个性化且富有深度的游戏体验。

 从技术原理来看,Nvidia Ace融合了深度学习、实时渲染技术和强化学习算法。它通过分析玩家的输入(如语音、动作等),动态生成虚拟角色的响应,并根据游戏环境作出适当的反应。这种自适应的交互方式,让虚拟角色更加“聪明”,并能更自然地融入到游戏世界中,打破了传统游戏中的僵硬角色行为。

该技术在GameLook看来,其实更像是英伟达在向所有人,特别是它的游戏客户们展示,AI驱动游戏,变革用户的交互模式和游戏的反馈机制时可行的。当然考虑到英伟达近几年一直在精心打造Omniverse,一个承载着英伟达在图形、AI等技术方面积累的聚合平台和虚拟世界,不难猜测这同时也是老黄在为自家的显卡和平台打广告。

至于游戏行业方面,GameLook也可以预见,对于游戏开发者而言,这项技术能够大幅提高游戏的沉浸感,提升玩家与虚拟角色的互动质量,甚至可能成为下一代游戏的标准交互方式。此外,Ace也可以拓展到电影、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多个领域,推动内容创作的自动化和个性化,进而开启新的商业模式和增长机会。

  • 谷歌联手斯坦福:Revirie—AI驱动的虚拟小镇

2023年,谷歌联手斯坦福的AI科学家搭建了一个由25个大语言模型驱动的AI组成的AI实例。每名AI角色都被赋予了独特的背景故事、性格特征、人际关系等人物特征。例如,“Mei Lin是一名大学教授,他的儿子Eddy Lin是一名音乐学生,丈夫John Lin很爱他的家庭,并且和邻居夫妇二人十分相熟,已经有了多年的友谊……”这些角色被放置在一个设施完备的小城镇中,镇上酒吧、学校、药店等生活设施应有尽有,角色的家中也安置了卫浴、卧室、花园、炉灶等生活模块。

目前该项目仍在持续运行

而在短时间的研究当中,AI之间就产生了涌现性的社交行为,其具体表现为信息交换,社交关系记忆,人际合作三大方面。换句话说,AI之间通过大模型的涌现现象产生了信息的传递,并建立起了基本的人际关系。从理论上,如果观察的时间足够长,或是进行外部信息的输入,我们或许还可以看到AI进行谈恋爱、约会活动等更加复杂的人际交互。

这一研究的重要性在于,这可能是智能NPC取代真人在虚拟空间为人类提供真实社交需求的雏形。要知道目前很多在游戏中设置了AI驱动NPC的游戏,其体验与真人社交目前还有着天壤之别,更像是进行一种特殊形式的你问我答。

而值得一提的是,有外媒报道称,目前谷歌和斯坦福正在大幅升级Revirie实验的NPC规模,由原先的25人提升到百人级别。要知道根据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的研究,普通人类能够维持稳定的社交关系的人数,最多也就150人。

  • Inworld、CharacterAI……:专业的情感伴侣/杀手

除了上述两个目前GameLook看到的颇具前瞻性的演示和实验,目前市面上给消费者带来“未来交互体验”、或者面向电子游戏赋能的AI工具,最多的其实还是各种智能NPC软件和工具。

就比如Inworld AI,它们所打造的服务被官方称为“角色引擎”。通过为角色背景故事等一系列设定并进行针对性地训练,Inworld AI可以制作出能够按照自身设定自由行动,具备“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NPC角色。而作为一家植根于游戏领域的公司,Inworld AI针对游戏开发场景进行优化,并使得该公司的编辑器可以与Unity、Unreal乃至《我的世界》等商业引擎或开发工具兼容。Kylan Gibbs说:“我们想成为一个通用的创作者工具,我们并不想成为游戏公司或是外包工作室。我们的理想是让其他人免于从零开始打造智能NPC。我们会和3A游戏厂商通力合作。”

该公司联合创始人Kylan Gibbs曾表示:“像OpenAI这样的公司正在搭建具有广泛应用潜力的超级模型,但我们想要做的是专注于游戏的模型。”

至于AI伴侣类平台,目前全球范围内更是多如牛毛,甚至如果放宽界定,OpenAI此前发布的可语音交互的ChatGPT也能算作这一类情感伴侣、智能NPC产品。

而其中一些头部平台已经出现了显示真人社交平台此前才会面对的危机,比如Character.AI此前曾被起诉平台上的AI NPC疑似引导用户自杀等。

结语:

简单地总结一下,AI游戏领域的最后一公里,GameLook认为主要包括四件事:AI在哪?用什么AI?AI可以驱动的核心玩法长啥样?AI游戏的制作管线、团队、商业模式等长啥样?

其中前两个问题,随着AI大模型的成本水涨船高、AI创业公司的目标开始从成为下一个OpenAI,转向为垂直领域提供解决方案,一切其实都会水到渠成地解决。留给马斯克、蔡浩宇的最大难题,其实是后面两项。

就比如GameLook上述三个案例和雏形,稍微整合一下就可以拼成一个需要开发者做好风险规避、卖角色的AI版《星露谷物语》。但具体玩法该如何调整、画风如何选择、商业模式该如何设计、产品后端的算力如何保证海量玩家的高并发流畅体验、训练数据如何选择、以及既然都引入了AI和智能NPC、是否可以开放UGC内容、UGC风险如何控制等。

而如何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除了考验团队在传统AI和游戏领域的经验积累,整个向前的探索也是游戏公司积累经验、核心技术、下一代游戏开发理念的过程。

考虑到如果真的有公司成功创建了一个可供玩家游玩、由AI驱动的NPC可以社交的虚拟空间或平台,其商业前景和全球影响力不可估量,GameLook当然希望是国内游戏公司能够在下一代游戏开发的探索过程中拔得头筹。

····· End ·····



GameLook每日游戏产业报道

全球视野 / 深度有料

爆料 / 交流 / 合作:请加主编微信 igamelook

广告投放 : 请加 微信:Amyly588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订阅微信公众号

····· 更多内容请访问 www.gamelook.com.cn ·····

Copyright © GameLook® 2009-2024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 

GameLook
揭秘游戏圈:聚焦爆款,热点,趋势。GameLook是中国领先的游戏产业研究媒体,为游戏开发者、投资者、玩家提供高价值的全球游戏业资讯、原创评论与分析、行业数据与技术前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