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广福楼

文摘   社会   2024-03-20 19:50   广东  

“广福山光秀 ,湖里水色清”。

诏安县首届“客韵官陂 多彩土楼”征文、摄影大赛,征稿内容里列有几个重点征集土楼的有关风光景点、民俗风情文章、摄影作品。“广福楼”名列其中,位居第二,这是官方主导的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说明了广福楼人文底蕴厚重,也体现官方重视发掘地方文化,为文旅产业作规划布局。

“客韵官陂,多彩土楼”征稿内容,广福楼名居第二。
广福楼在哪里?估计现在“二都”人乃至范围小一点的官陂镇65岁以下的人群都不太清楚。广福楼就是今官陂镇光亮村湖里自然村,有人口近三千人,为官陂镇现存近二百个自然村中人口最多的自然村庄。

官水公路湖里自然村村口标志
《诏安县地名志》(1993年版)第209页里介绍:“湖里,位于官陂镇政府驻地南部,直距0.6公里。东邻莲塘里,西至下井上禾坪,北接杨屋,南连坳坑瓦寮。地处丘陵,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聚落依田边不规则块状。耕地419亩,其中水田396亩”。
广福楼的名字一直与湖里自然村并存三百多年。湖里,村前有一大片属湖洋(沼泽)水地,因称“湖堀里”,又因地理象戽斗形格局,古谱有记为“戽堀里”。明崇祯年间张廖十世祖廖秉卿公创乡建土堡,起堡名为“广福楼”。广福楼的名称在道士作法事祭祀时唱词里得到体现。几百来年道士是这样唱:“中华国诏安县二都官陂社龙秀保广福楼弟子× × ×全家及亲朋好友合众人等,诚心拜请众神光临就座!”之类云云。
广福楼,我的故乡,这里滋养了我成长。三十载岁月,我在此度过,汲取着村庄井水的甘甜,领悟着人生的智慧与处世的哲学。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房,我如数家珍,充满感情。上辈人讲的村庄每个创业励志的故事,使我激情澎湃,充满力量,我听得如痴如醉。每到春节,广福楼楼大门总有文人用红纸书写一幅对联帖大门两旁,如“广福千家烟外月;湖山十里镜中人” 湖里通海观龙变;广福来山听鹿鸣” “湖里烟霞入诗卷;广福云树开画图”。等等楹联,充满想象,充满诗情。

原“广福楼”大石门遗址
广福楼的大门两边原为生土夯实的土墙,高三米宽一点五米,延伸各长几百米,半椭圆形布局,连接土墙两边各有房屋百余间。大门坐东南朝西北,座巽向乾,承接大芹山脉龙伞岽祖山之来龙。大门口外有一口十余亩大池塘,此池塘名唤“环埔塘”,为建村时地理堪舆师预见百年内有人会在此开垦造塘的先机玄妙之杰作(总兵官廖国亮公及林氏夫人建蓝田楼在此处取生土而成塘)。环埔塘往前是一片长六百米宽三百米的百亩绿苍苍的荔枝林,这片百年老荔枝树是以前本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也是漳州市罐头厂生产荔枝罐头主要原产地之一。

原“广福楼”大石门外“环埔塘”现景观。
广福楼整个村庄为坐西北向东南布局,我们习惯称广福楼大门朝向为村后,朝东南向称为村前。村后背靠大芹山脉延伸而来的犂璧石山、大岭头山、陂头山、鸡笼山、吴坑山、龙伞岽山重重山峦为叠嶂,以龙伞岽祖山来龙入广福楼门为村中轴线。村庄前面是一片金黄色近四百亩的稻田,视野开阔,风景优美。面向笔架山、尖峰山、大岽山、天面山。
而广福楼原始设计规划,是楼中有楼,楼中有巷,楼中有小市场,适宜居住,特点明显。进入楼门内整个村庄有四座各有二十多间的土楼及几十条村巷、一口池塘、两间旧私塾、三座祖祠(分别是积庆堂、世德堂、联辉堂)、六口公用水井。村庄左砂手有一棵百年大榕树,目前是二都区域最大的一个古榕树,五个成年人手牵手合围周长。榕树下是一座伯公庙,守护着一方生灵;右砂手是一条人造五米宽的小山脉伸出,种有几棵大龙眼树;村前面是一口月泮池塘,此月泮池塘水源来自村前一口水井常年不涸的天然泉水,水井很浅,小孩儿的手可触及;两条来自泥陂拦截河坝东溪人造小水渠与一条来自陂头山脉的人造小水渠在月泮池塘流出的水合聚,众来水交汇于村中轴线水渠后从埮墩头出东溪河而汇入南海。村前面逆水而来的水渠按巽水以七星布局人设三个小积水潭,这是明末著名地理师廖弼或者是其亲传弟子设计的杰作→“三潭印月”。

广福楼内四个土楼之一“新屋楼”大门新观。


“广福楼”大榕树与伯公庙

村前水井俗称“老井”,这个水井是村前月池塘水源,长年不枯,创乡时就存在。湖里村衰落时,房屋田地都卖完了,唯独听风水先生言:“此井不可卖,本村就有复兴之望”。前几年重修,原石井栏等文物也不知放在哪里了。

八月十五夜月光照到三潭后月影反射至月泮池塘再反射至开基祖祠神主牌上,时间只有几秒,这是一个巧妙设计,其玄机奥妙百年来令人叹奇,至今无人能解。
三潭、村前一月泮池塘、村中一塘、村后一“环埔塘”、加上村西张氏大宗祠一月泮池塘(也是地理师预见布局,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共七口水池塘构成北斗七星地理格局,这风水局经百余年默默契合而成却无人知晓,近年有名师通过航拍发现。
创乡三百八十多年来,广福楼英才辈出,武有清初帝赐“安南王”一匾的征安南将军廖刚毅,其子廖忠亦授将军职。与光绪十二年丙戌科武进士廖锦华同为武庠生的廖达文,一支百斤大刀舞得出神入化,虎虎生风;练武石足有三百多斤至今还在,光绪十一年与廖锦华一同赴乡试,因误吃变质食物而致病,不能参加乡试而错过为国出力。还有抗日战争烈士张钦九,也是热血男儿,一心报效国家致身死他乡。解放后有中共党员处级以上干部五人,科级干部与取得高级职称几十人。取得全日制博士学位五人、经国家统考取得硕士学位及本科、专科学历的近百人。钟灵毓秀的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独特人文。
湖里开基祖张廖十世祖秉卿公,讳心佐,行从五,国学生。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1610年)正月初十日辰时,为乡宾子相公长子。崇祯年间(1628~1643),年轻的秉卿公从胡姓、李姓、刘姓等人家购得现湖里自然村屋场,携妻带子从坎下寨自然村搬迁于斯地开基创业。在此期间,建设了当时东溪流域最大水利工程“泥陂”,使千亩荒地变成良田,是当时二都境内最大良仓。为这个水利工程,张廖家族与钟姓居民打了近百年的官司。秉卿公为公益事业耗尽家财,但先祖的励志奋斗精神激励一代代后人努力开拓、图强进取,为建设美好家园生生不息。
南明隆武元年(即顺治二年,乙酉年,公元1645年)十月廿四日下午五点,时值国家多难之秋,秉卿公在大岭头墟场上接福建巡抚之诏,为国家战略筹谋粮草任务职。廖秉卿连家来不及回,只把脚指甲与头发用布包好,托人送回家给妻儿,就走马上任去了。此去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壮士探虎穴入蛟宫,仰天呼气成白虹的慷慨悲歌,为国难义无反顾的精神,也成了后人宝贵精神财富。廖秉卿一去,再无音讯。后人作《广福楼谱记》:“从五公,顺治乙酉年十月廿四亥时卒,寿三十六。”。把其赴国难效忠取义之时当忌日,这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后人也引以为傲。
廖秉卿传二子,长男为生公字刚毅,年轻带兵赴越南打仗,因作战勇敢,军功卓著,威望服众,镇守一方,清帝赐“安南王”一匾,在祖祠“积庆堂”悬挂,”文革”间被废。刚毅公有子廖忠,奉父神主回家乡入祖祠并带回一块青石作为纪念,至今青石犹存。忠公再赴越南为国效忠,今有后人居越南。秉卿公次男为烈公字衍武,生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辛巳年)六月十七日辰时,卒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庚辰年)八月廿五日酉时。传四子十九孙八十三曾孙。长房朝英公字世俊,建祠坎下屋“树德堂”。次房朝雄公字世杰,建祠“世德堂”,后裔居湖里。三房朝波公字曲溁,建祠大屋,后裔居官墟。四房朝沛公字胜羽,渡台发展,今后裔人丁兴旺。

开基祖祠“积庆堂”
广福楼,这座历史悠久的村落,在民国时期之前曾三度迎来千余居民。然而,战乱与瘟疫的肆虐,令其人口急剧减少。土地改革时期,湖里村的人口为566人,尽管如此,它依然是官陂镇人口最多的自然村。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湖里村作为官陂镇同一家族的聚居地,达到了近三千人的规模,七代同堂共享天伦之乐。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许多湖里村人外出创业,他们在深圳、广州、厦门等地生根发芽。尽管他们现在生活在不同的城市,从事着不同的职业,但他们始终铭记着故乡的恩泽,对家乡的建设充满关切,永远记得自己是广福楼的一员。
广福楼外出创业回村建住所之一

2023年10月25日

欢迎关注公众号 :官陂客家源流文化研究会

公众号上更新文研会公告,活动,研究成果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客家源流文化研究会的原创文章,版权为我会所有,

欲转摘者,需征得我会同意方可,否则视为侵权。

热忱欢迎张廖氏宗亲提供相关资料素材。

邮箱:gbkjylwhyjh@qq.com

或直接联系管理员

管理员联系方式:18759650003

官陂客家源流文化研究会
官陂客家历史源流研究,搭建与客家团体之间的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