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义将军故里——神秘的下井城

文摘   社会   2024-10-20 10:17   广东  
我的家乡在下井(原名为“霞井”),我在此生活了31年。一直以来,我都汲取着下井那清冽甘甜的井水。那井水,仿佛带着大地的温情与岁月的沉淀,每一口都滋润着我的心田。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如同深深的烙印,铭刻在我的心底,成为我生命中难以磨灭的印记。今天,就请您随我一同走进郭义将军的故里——这座既美丽迷人又神秘莫测的下井城,探寻它的独特魅力。

在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官陂镇光亮村,坐落着一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城堡——下井城。有人说它是围屋,也有人说它是土楼,其规模甚至比大边村的“在田楼”更为宏大,只是其大门上方未曾题写楼名。然而,依照诏安客家人“一门为楼、二门为寨、三门为堡、四门为城”的传统说法,称其为“城堡”似乎更为恰当。
下井自然村古井众多、祠堂林立。它地处官陂镇,此地距离诏安县县城46公里,与漳州市中心约相距109.3公里,距官陂服务区/福诏高速(出入口)2.2公里。甬莞高速公路、309省道纵贯镇境,交通较为便利。

下井城建筑外圈长轴(直径)达578.71米、短轴(直径)487.56米,拥有91开间,占地面积12611.53平方米。城堡内的大小房屋总计178间,形状宛如鹅卵形,又恰似一朵绚丽绽放的花朵,别具一格,壮美非凡。城堡地处北纬24.009°,东经117.073°,海拔118.5米。城堡始建于明朝,其建筑结构独具匠心,布局巧妙新奇。城墙高达6.8米,厚1米,墙体由粗砂、小石子、糯米泥以及红糖搅拌构筑而成,历经岁月洗礼,依旧坚固如初。门板厚达16厘米,设置了三个大门闩,再加上一根海碗般粗细的横杠,由两根粗壮的大石柱支撑,真可谓是固若金汤。东门相对较小,西门出入的人较多,南门则为正门。 
据城内的一位老教师说,以前城堡的三个大门各建有一两层的碉堡哨楼,每个哨楼配有两门大炮和三条枪,碉堡外露三面墙各有枪眼两个,围墙每面一枪眼,火力交叉,使得攻城者难以靠近。当地居民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曾经有一伙悍匪妄图攻打下井城,却被这坚固的防御和严密的火力吓得屁滚尿流,落荒而逃。
据说在古代,下井城堡四周挖掘了深一丈、宽15米的壕沟(如今此处早已建成两排房子,且这两排房子至今仍被称作壕沟),壕沟中放水并设置竹丁以防盗,仅留一座石板桥供进出。一旦遭遇贼寇进攻,家丁们只需断桥坚守城楼即可。但如今城堡东门、西门外均已改造成了宽阔的广场,西门侧面有一口半月形的池塘,城内的雨水、污水通过护城壕沟汇入南门的四口池塘。小时候,我常在城堡南门的涵洞玩捉迷藏游戏,那欢乐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如今一想起往昔,似乎又回到了当年孩提时欢乐无忧的美好时光。
据说在清代初期,郭义将军(1617-1685)在被任命为广西南宁镇总兵官加宫保的次年(1662年),向蔡禄提督(漳浦人)提及要在原有基础上重建并扩建下井城楼,蔡提督等人大力支持。于是,下井城堡门前的池塘被别出心裁地设计成太极鲤鱼图形的风水池,池中的半岛犹如两条游动的锦鲤,蕴含着“塘之蓄水,足以荫地脉,养真气”的深邃内涵。此“池塘”具有滋养族人、广进财源、孕育人才的祥瑞寓意。郭义将军在城楼南门前精心规划了4口池塘,分别为门口塘、锅底塘、养鱼塘和莲花塘,这四口池塘相互连通,紧密相依,象征着族人能够财运亨通、人才辈出。
在下井城堡尙未建完之时,郭义将军突发奇想,打算建围城(建城),蔡提督、廖立庵(1647-1713)、蔡元、颜助等人纷纷表示赞同。因此,专门派人请来国师勘察风水。这位国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堪舆师,到达下井后,他精准判断出下井这个地方并非郭姓人士的长久宜居之所,于是为郭将军精心规划出“以下井为据点,直至官陂农械厂”这一建围城的最佳居住环境,可惜围城未建完。据相关考证,官陂农械厂一带至今还保留着郭义将军建城时留下的墙垣。
下井南门的门口塘边屹立着一座“石佛爷”,宛如一位沉默的守护者,静静地护佑着这方百姓,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进而造就了这片钟灵毓秀、人才辈出的风水宝地。当地居民口口相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年,遭遇了罕见的大旱,周边其它地方的水源纷纷干涸,然而唯独下井城的这4口池塘依旧水量充沛,源源不断地为居民提供着宝贵的生活用水。自那以后,人们对这四口池塘充满了敬畏与感激之情。每逢重要节日,人们都会前往池塘边的“石佛爷”祭祀祈福,以表达对这片神奇池塘的感恩与敬意。

下井城不仅建筑独特,自创乡500多年以来,还孕育了众多杰出人才,郭义将军便是其中之一。乾隆时期,殿前将军廖明威(生于下井,后代移居台湾)曾代天子祭江(海),获帝赐“一朝天子”御匾。原有的御匾、石刻碑记、谱牒等诸多物件,于文革时均被毁坏,仅存坟碑一块(见《官陂乡土大观》P111页。据张泉水说,廖明威将军的坟墓在下井下塘尾处)。据老一辈讲,他祭祀时仪态威严庄重,言辞恳切诚挚,令皇帝龙颜大悦。清朝镇守湖南省南县的总兵左都督廖立庵(生于塘下楼,后移居下井生活),治军严谨有方,策略精妙得当,守护一方安宁,深受百姓尊崇与爱戴。光绪帝殿前的蓝翎侍卫廖锦华(1865-1922),武艺超群,忠心耿耿,多次护驾,功勋卓著。据廖锦华后代口传,他力大无穷,单手便能举起数百斤的重物。此外,廖锦华曾资助清代状元吴鲁30两银钱作盘缠,助其去陕西赴任,吴鲁则在纸扇上题诗回赠以表答谢。下井城西门“大夫家庙”门前的一对石狮子,见证了廖锦华的英勇风姿和卓越功勋。  

近现代,江西省军区原顾问、享受少将待遇的副军级干部张荣华,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中英勇无畏,屡立赫赫战功;在北京总参谋部任职、拥有大校军衔的张金日,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为国家的国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曾任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的张从龙,执法公正廉明,断案精准如神;诏安县公安局原政委张金静,于1999年发起重修张氏大宗“禋成堂”。此外,原解放军第二十军五十八师一七二团三营七连的张大搓,在抗日战争中一腔热血,毅然投身报国,最终壮烈牺牲于异地他乡。再者,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西藏战役等,荣获近20个军勋章的张文木,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无畏,为国家和人民立下了不朽的汗马功劳……  

解放后,此地更是人才辈出,中共党员达100余人,处级以上干部6人,科级干部与取得高级职称者数十人。通过国家统考取得全日制博士学位的有3人,获得硕士学位及本科、专科学历的超百人。这片钟灵毓秀之地,孕育出独特且璀璨的人文风貌。那一个个拼搏奋进的身影,如同灿烂的星辰,照亮下井的发展之路。
城堡内分布着18座祠堂、三口古井以及三个大门,分别是东门、西门、南门。尽管三个大门上方均未题字,但民间流传着“东门街,西门市,南门阿邦牵丫依(牵丫依指演奏潮州音乐的二弦、椰胡和二胡等)”这样生动形象的顺口溜,将各个大门的特色描绘得淋漓尽致。
从东门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世世奥公祖祠、六世天赋公祠“上德堂”。东门有一口圆形古井,井口的石纹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西门有一口方圆形古井,井水清澈透明,仿佛一面镜子,映照出岁月的变迁。城堡的中心位置也有一口古井,井水冬暖夏凉,给人们带来无尽的便利。城堡内现存的三口水井,每口都能满足三四百人的使用需求,水源丰沛,永不枯竭,至今仍在源源不断地供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下井人。
西门大夫家庙的“余庆堂”祖祠,承载着悠悠岁月的记忆,气势恢宏壮观。“余庆堂”坐乙辛兼辰戌,是张廖氏十四世义彬公祖祠,始建于嘉庆癸酉年(1813年),公元丁亥年(2007年)十一月得以重修。祖祠砖木结构,建筑面积达100平方米,占地面积200平方米。门前一对石狮子威风凛凛。踏入祠内,石柱上“金鹅幸栖光亮宝地;嬉水善聚八方财源”的楹联首先映入眼帘,揭示了“余庆堂”祖祠呈鹅形。瞧!那雕梁画栋美轮美奂,抱龙石柱尽显工艺精湛。琉璃瓦屋顶上,双龙戏珠图案栩栩如生,还有众多精美的纹饰,尽显祖祠的庄严与华丽。
当地的老人们回忆往昔,每逢重大节日,族人们都会在这座祠堂举行庄重且热闹非凡的祭祀活动。新婚的夫妇也都会前来祭拜自家的祖祠,祈求家族的庇佑和幸福的未来。从西门进入,还能看到与“余庆堂”相邻的“衍庆堂”,其坐寅向申,为张廖氏十四世宸枢公祖祠。而南门的九世子栈公(字文岳)祠“嗣兴堂”,是下井城内现存占地面积最大的祠堂,只是部分已坍塌。

张廖十三世祖福公(1692-1739),字居五,谥号勤烈,乃鼎悻公的四子。当年,勤烈公毅然携着家眷,从平和县鸟叫凹自然村长途跋涉,迁徙至下井。为了在此处安身立命,他本人及其后代向颜、郭、李、蔡、罗等人家购置了现下井自然村的屋场,由此开启了在下井开枝散叶、充满艰辛的创业之路。
勤烈公之子义彬公(1735-1813),于下井南门兴建学堂,设立书斋“霞山斋”,其位置就在今下井学堂巷;在下井西门设立武馆“兴技馆”,即现今下井西门张金争等人的住所。“霞山斋”和“兴技馆”培养出许多人才,进士如廖瑞香(1830-1910)、廖瑞临(1835-1882)、廖彭年(1848-1910);举人有廖荣德(1851-1910);还有光绪十二年丙戌科武进士廖锦华等等。至今,当地村民对“文有华章霞山书斋秀;武多壮志兴技会馆雄”这一楹联仍能倒背如流,那豪迈的语句仿佛还在耳边回响。义彬公为家乡发展倾尽全力、耗尽家财,他这种励志奋斗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勤奋好学、积极进取,为建设美好家园而不懈努力。如今,每逢春节,文人雅士总会在城堡的三个大门张贴充满诗意与遐想的楹联,比如“霞辉耀东门笔架呈瑞;井畔依村庙田面蕴福”“霞披霞井西门坪中喧闹;井润龙岽余庆堂内福长”“霞舞霞井南门文风昌盛;井连四口池畔雅韵悠长”等等。那一幅幅楹联,如同一串串耀眼的明珠,点缀着下井城的节日氛围。

下井城至今仍传承着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这得益于义彬公创立的“霞天香”福会(下设霞山斋和兴技馆)。福会成员包含如今的下井、塘背、上禾坪这三个自然村。在解放前,塘背和上禾坪都隶属于下井自然村,福会成员的子女都可以在“霞山斋”和“兴技馆”习文学武。据塘背的张子平(主任医师、副教授)所言,他父亲张武早(诏安县人事局原副局长)曾在“霞山斋”和“兴技馆”学习过。
每年正月初二或初三举行的“扛关帝爷”巡城活动,场面热闹非凡。瞧!全村(包含下井、塘背、上禾坪)高考成绩最为出色者高擎龙伞,其后的青少年则肩扛“霞天香”缎旗,手举一面面绚丽的缎镖旗。相传古代的镖旗可当作武器,这一神秘的说法为其增添了独特的传奇色彩。

这些镖旗做工精细,色彩艳丽夺目,绣有象征吉祥如意的精美图案以及包含美好寓意的文字。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下井城堡的古老传说以及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热切向往。镖旗上的丝线闪烁着光芒,那是岁月的沉淀以及人们对传统的执着坚守。当人们仰望这些镖旗,心中便充满了对崇文尚武的敬畏与期望。它们不仅是福会的华丽装饰,更是下井城堡精神的显著象征,承载着祖祖辈辈的祝福与祈愿。

  平日里,锣鼓队的张光浪队长秉承张金湧(又名廖丁波)道士的遗志,训练从未中断。那激昂的锣鼓声仿佛能够穿越悠悠岁月,长久地回荡在人们的耳畔。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不仅有戏团,张永宗的父亲张大贤更是才华横溢,编剧、作词、作曲皆能独当一面;还有张元庆、张仁周等人曾出任武师,教导本村的青少年学习“四门子”“将军夺印”“双门武术”等武术基本功,以备“扛关帝爷”之用,充分彰显了忠贞之气、强身健体、精诚团结、侠肝义胆和热爱家乡的优良传统。据当地居民张永宗回忆,他新婚的次年正月初二参与“扛关帝爷”的活动中,天空突然降下倾盆大雨,但人们的热情丝毫未减,依然坚持完成了“关帝巡城”整个仪式,大家都坚信这是关帝爷的考验和庇佑。那坚定的信念、顽强的精神,令人动容。
城堡内有一座公祠,据《诏安县志》记载:三姓公祠,位于官陂镇光亮村。始建于清代,前座已遭拆除,仅留存后厅,宽4.7米,深5.4米,面积25平方米,为硬山顶式建筑。内设有三座土殿,奉祀的郭义将军神像已毁,中座放置着香炉,壁上的匾额嵌书“三姓公祠”。“三姓公祠”供奉着颜李郭的牌位,其中所祀奉的伯公,据说乃是郭义将军背来的。

下井城堡外围矗立着一座重兴庙(俗称庵子),与光亮村部相距106米。在2023年和2024年的春节期间,重兴庙的大坪上,呈现出气势豪迈、气氛热烈的潮汕英歌舞,令人热血沸腾。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重兴庙前热闹非凡。白天,这里会开展锣鼓训练、猜谜语、猜拳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夜晚,则会举行绚烂夺目的烟花爆竹燃放活动。那五彩斑斓的烟花、欢乐的笑声,交织成一幅喜庆的画面。

重兴庙的建筑面积不算大,屋顶铺盖着熠熠生辉的琉璃瓦。庙的左边有一棵古老的榕树,它宛如一位沉默的见证者,悄然见证着下井的漫长历史变迁。重兴庙重建于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迄今已有245年的悠久历史。瞧那“同井铭功”碑,便能看出往昔的下井是杂姓人士的聚居之地,而重兴庙更是群仙云集之所。从碑上刻有郭熙从裔孙的名字来推断,在清乾隆年间(1736-1796年),下井城仍有郭姓人家在此居住。再看正厅,左边祭祀伯公,中间祭祀开漳圣王陈元光,右边祭祀娘娘,两边还分别供奉着关帝、赵子龙,以及靖天大帝、三山国王和从北坑引香而来的玉帝爷等等,而且关帝和赵子龙据说也是从下井城挂香而来。重兴庙终年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始终旺盛。那袅袅的香烟,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期冀与祈愿。  

笔端不经意间把谜一样的下井城浓缩为一首词来表达:

《清平乐·下井城》

下井如梦,古韵深藏弄。
旧筑残垣遗风涌,史海钩沉谁懂?
井畔祠宇重重,岁月无声匆匆。
静待知音吟诵,解读千古情浓。

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下井城,既有古老的建筑,又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可供探究。它就像一本厚重的史书,等待着人们去翻阅、去解读。

撰稿:张传镇

一审:张金掌 张传权 张振良

二审:张永宗 张能炮 张志康

排版:张楷雄

特别鸣谢:

本文作者历经一百余天精心调查并创作了《郭义将军故里——神秘的下井城》。在调查创作期间,承蒙张永宗、张金掌、张传权、张能炮、张振良、张学进、张嘉浩、张泉水、张志康、张光浪、张传军、张传隆等人的全力支持。在此,一并向他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然而,因作者收集材料存在局限,文中或有错漏之处,在所难免,诚望大家不吝赐教,本人将不胜感激。  


    

    欢迎关注公众号 :官陂客家源流文化研究会

    公众号上更新文研会公告,活动,研究成果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客家源流文化研究会的原创文章,版权为我会所有,

    欲转摘者,需征得我会同意方可,否则视为侵权。

    热忱欢迎张廖氏宗亲提供相关资料素材。

    邮箱:gbkjylwhyjh@qq.com

    或直接联系管理员

    管理员联系方式:18759650003

官陂客家源流文化研究会
官陂客家历史源流研究,搭建与客家团体之间的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