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楼那夕阳

文摘   历史   2023-10-07 21:36   中国香港  
久违的享受!和着丝丝凉风,在土楼中央围桌而坐的我们,一边欣赏落日、满天的霞光和袅袅升起的炊烟,一边品着老乡的陈年清明茶,心都陶醉了……
还是这山这楼!我的家乡霞阳楼坐落在乌山山脉诏安官陂镇段的山脚下,是一个有着三百余年历史的圆型土楼,至今保存完好。2016年6月,霞阳楼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土楼上下错落,依山而建,大小瓦屋共三十六间,两层结构。随着人口的增加,土楼也在向外扩展,如水面上荡起的一层一层涟漪。楼内左边有一口古井,又大又深;楼门前的月眉形池塘,波光粼粼,不时有鱼儿掀起波澜。土楼周围挖有一米宽的水沟,两头与流经村庄的水道相连,可将大水及时排到楼外。为了防止山洪的肆虐,先人又在楼背山的半山腰拉了一条大沟,将洪水引到村前小溪里并加修防洪堤。当中有个入水口,是过村水道的接口。它既灌溉了农田,又方便了女人浣洗衣物,还能排涝,一举多得,整个设计颇为巧妙周全。土楼虽历经清朝、民国,但至今仍安然无恙,这应与完备的水利密不可分。

在外人的眼里,土楼略显古老神秘,但对祖祖辈辈生于厮长于厮的我们客家人来说,却是另一番感受。还清楚地记得一家七口祖孙三代同挤一个屋檐下的局促,而且楼下还养着猪和牛,楼梯下搭着鸡窝鸭窝,人畜混住。有一年家里养了一头四百多斤重的大猪,壮硕的身子几乎把门厅都占满了,以至于要转个身都颇费周折,得先回到栏里再出来。因圆楼的房子都是前窄后宽,入家门如进里弄似的格外窄。最怕的是台风天瓦盖被掀翻,大雨如注,害得大人们整晚没睡觉!虽早已时过境迁,但我仍依稀记得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情景。

土楼其实是我们儿时的天堂。月明之夜,常在铺着鹅卵石的大坪上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或坐在长长的台阶上讲古唱民谣;月初晚上就躺在草席上仰望天空找银河数星星。听说谁家要娶媳妇了,我们简直比主人还高兴,大家又可以尝到又香又酥的喜糖了。“大粄加喜糖,新娘配好郎!”“新娘入家门,子孙传一群。”为了向新娘多要些喜糖,我们开始学说些诸如此类的吉利话。为追求新意与笑果,有时还向前辈请教呢。最盼望的是过年,那是我们的狂欢节,平日喂鸡放牛的事全都可以不用管!那些天几乎顿顿大鱼大肉,和爱吃的香肠。除了吃,放鞭炮、打着灯笼巡游、数着压岁钱买鸡蛋饼、看电影、逛庙会,哪一个不让长在缺衣少食年代里的孩童念想?

改革开放以后,年轻人大都南下广东赚钱去了,曾经热闹的土楼已难得一见。楼外新房不断冒出来,越来越多的人从老房子搬了出去,有些还在城里落户。如今土楼里的住户屈指可数,且大多是老人。好在村民并没有喜新厌旧把祖屋抛弃;相反大都还把老房子修葺一新,将猪圈鸡舍搬到偏远一点的村外,并减少了散养。现如今土楼整洁卫生,宁静舒适,俨然成了世外桃园。别说外人,自己都有恍如隔世之感。
夕阳在下山前给墙体泛黄剥落的土楼和连绵起伏的群山抹上最后一道粉红氤氲的色彩,土楼人家的灯火也次第亮了起来。我们意犹未尽,仍在兴奋地谈论着家乡人这些年在外打拼的故事……

还是那山那楼那夕阳,只是人不同。曾经的楼主,渐渐的也成了访客,徘徊在自家的门口……

欢迎关注公众号 :官陂客家源流文化研究会

公众号上更新文研会公告,活动,研究成果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客家源流文化研究会的原创文章,版权为我会所有,

欲转摘者,需征得我会同意方可,否则视为侵权。

热忱欢迎张廖氏宗亲提供相关资料素材。

邮箱:gbkjylwhyjh@qq.com

或直接联系管理员

管理员联系方式:18759650003

点击左下方原文链接获取更多文章

官陂客家源流文化研究会
官陂客家历史源流研究,搭建与客家团体之间的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