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楼位于诏安县官陂镇大边村在田楼东侧,二者毗邻而居。玉田楼倚龙伞岽,望尖峰山,龙脉雄峻,面山隽秀,风光绮丽,人杰地灵。
据载此楼建于清康熙年间即1682年间,由十一世祖益桓公传下之大房基圣公、三房德宽公、五房德佑公子孙合力兴建并平均分配居住,玉峰楼围绕在玉田楼外围,由三房独立兴建,仅供三房派下居住。相传大、三、五房商讨兴建玉田楼时,三房媳妇钟氏在旁边听到了只言片语,误以为三房权益会受到损害,因此连夜在玉田楼预留地外再围出一座土楼范围。该楼为闽南典型之圆土楼,主楼36间,围楼(玉峰楼)36间,寓36洞天,72福地之义,喻居此者皆是有福之人。该楼为单元式内外双圈土楼,结构独特,为少有的带围楼的圆形土楼。内楼玉田楼直径约52米,外楼玉峰楼直径约88米,高2层,占地面积约6600平方米。
大门设在内楼,朝向南偏东24°,置“玉田楼”牌匾及1副楼门对联,楼前有半月形池塘,内楼左东设一口饮水井,中厅在大门正对面,计2开间,设为祖祠“燕翼堂”,供奉上述三房传人神牌,为祭祀、庆典、议事之公共场所。外楼36间分为3段,每段各12间,分布在西、北、东三面,中间隔断部分设西北、东北2个楼门,分别置“玉峰楼”牌匾。北面围楼处设一口饮水井,东北楼门阁楼上设“舍辉堂”,供奉观音娘娘、关帝圣君和靖天大帝。
楼名取“玉田”,据说玉田楼因祖先挖地基时发现大玉宝藏而得名,亦源于雒阳晋人杨伯雍于无终山,为父母守孝,为行人施“义浆”(食物茶水)感动神仙,赠石子播种收获玉璧之故事,训诫子孙处世立身要积德行善,乐助好施,好心方有好报。
围楼“玉峰”二字,同样有个典故,即道教七十二福地的第五十六福地。所谓“福地”,即“相传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处游憩之地。世人以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咸怀仰慕”。也就是说,这“玉峰楼”也是仙人居住的“福地”,住在“福地”的是有福人家。这也道出了居住在此地村民们的美好愿望。
楼门对联:玉出坤光添景色,兄弟一二同居;田中庆丰喜收获,莲心二六荣基。“兄弟一二同居”:“一二”即三,指齐心建造此楼的大房基圣公、三房德宽公、五房德佑公三兄弟;“同居”暗示既然同居,就应当兄弟齐心、敦亲睦族。“莲心二六荣基”:“莲心”比喻兄弟就像一朵莲花的几个花瓣,应当互相照应、美美与共;“二六荣基”,“二六”十二,记载着十二世祖兄弟三人兴建土楼的辉煌业绩。恰好嵌入“玉田”楼名,教诲宗亲共居于此,当和睦相处,互助友爱,同心同德,自强不息,就能让蓝田生玉,沃野铺金,喜获丰收,硕果累累,永世繁荣昌盛,幸福美满。
后世族人关于玉田楼、玉峰楼建造传说颇具传奇。祖先挖到宝藏概率实际上很小,类似的传说更多是子孙对祖先不可思议地创下功业而进行的美好解释。玉峰楼连夜围出地界的传说,背后反映了宗族社会发展的一个历史事实:由于各种原因,宗族房支分蘖不可避免地出现强房弱支,人多财旺的房支有需求与能力增建更多的土楼。所以,对于客家人而言,土楼不仅是家族居住生活的空间实体,还是宗族延续兴盛的精神象征。
欢迎关注公众号 :官陂客家源流文化研究会
公众号上更新文研会公告,活动,研究成果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客家源流文化研究会的原创文章,版权为我会所有,
欲转摘者,需征得我会同意方可,否则视为侵权。
热忱欢迎张廖氏宗亲提供相关资料素材。
邮箱:gbkjylwhyjh@qq.com
或直接联系管理员
管理员联系方式:18759650003
点击左下方原文链接获取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