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一战:黄仁勋如何在1990年代拯救了英伟达
当时英伟达只剩下一个月的现金流,黄仁勋已经几乎无路可走
对于每个正致力于推出首款产品的初创公司来说,通常面临着两个选项:要么成功,要么耗尽资金然后关门大吉。英伟达的创始人黄仁勋对此深有体会。三十年前,这家芯片制造商在成立仅三年后就几乎耗尽了资金,濒临破产的边缘。
英伟达成立于1993年,并在当年从硅谷顶级风投公司红杉资本(Sequoia)获得了风险投资,而当时英伟达甚至还没有开发出任何产品。据《Crucible Moments》记载,在英伟达创立之前,黄仁勋在芯片公司LSI Logic工作,该公司的时任CEO威尔弗雷德·科里根(Wilfred Corrigan)强烈建议红杉资本投资英伟达。尽管黄仁勋的商业计划很薄弱,但科里根的推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然而到了1996年,英伟达的资金仅能维持一个月。他们将仅剩的资金押注在一款为游戏公司世嘉开发的非传统3D图形芯片上。
当黄仁勋意识到,如果没有外部帮助,这款芯片以及英伟达公司都将失败时,他告诉世嘉的高管入交昭一郎(Irimajiri Shoichiro),英伟达无法交付约定的芯片,并请求对方投资500万美元以维持公司运转。
黄仁勋押注于他所称的“零或十亿美元市场”——一种只要客户看到产品价值就会迅速扩大的市场。他的赌注得到了回报。英伟达的Riva 128设计远超现有的图形芯片,几乎没有直接竞争对手。据《Crucible Moments》报道,在推出后的四个月内,英伟达售出了10万块芯片,为公司1999年上市铺平了道路。
押注此类解决方案是一把双刃剑。好的一面是,如果成功,你将成为一个新兴快速增长市场的领导者,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坏的一面是,如果未能交付让客户争相购买的产品,你的公司将面临破产。
此外,不要让成功冲昏头脑或因此而自满。竞争对手最终会迎头赶上,而你所押注的“零或十亿美元市场”也可能会饱和。2012年,黄仁勋将公司押注于AI芯片,他不仅广泛招聘AI专家并与他们合作,还将公司为开发者打造的GPU优化软件扩展到AI应用领域,以推动其在非电子游戏场景中的应用。
这恰恰说明了伟大的领导者有着与众不同的思考方式。在最黑暗的时刻,他们的决心从未动摇。而当他们取得巨大成功时,他们也不会躺在荣誉簿上止步不前。自满根本不在他们的选项之中。
“零或十亿美元市场”的英文是A zero-billion dollar market:指一种产品或市场,其开发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成功,将成为市场的领导者,且因竞争者稀少,未来前景可达数十亿美元;但如果失败,将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