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聚焦LNG消费结构:发展条件判然不同 各区域差异化显著

企业   2025-01-26 17:00   山东  

导语

在LNG市场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尽管国内整体已形成稳定的以交通用气为主的消费结构,但具体而言,受气源条件、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LNG消费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西北、西南、华北交通用气突出,华东、华南以工业用气见长,而华中、东北更多LNG资源流向了城燃用气领域。

长期以来,中国LNG市场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以交通用气为主的消费局面,据卓创资讯统计,2024年,中国LNG消费市场中,交通用气占比约为49.59%,工业燃料占比约为25.76%,城市燃气占比约为23.11%,发电用气占比约为1.54%,各领域消费量市场份额的同比变动幅度均不足3个百分点。但具体来看,各地区消费市场却因气源分布、经济发展等市场情况而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多重因素利好车用需求 西北、华北、西南交通用气突出

西北、华北、西南是国内LNG车用市场的重点发展区域,许多省份交通用气量在当地LNG市场中占据绝对优势。由于陕西、青海、甘肃、宁夏、新疆LNG车用需求占比均达到了85%以上,故整体来看,交通用气在西北LNG终端领域中所占据的比例高达92%,这也是当前国内交通用气市场份额最大的区域。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华北省份亦将车用作为LNG市场的发展重心,各省交通用气占比大多处于49%-80%之间,故总体上,华北地区LNG市场中交通用气占比约为59%,远高于市场份额处于20%上下的城燃用气和工业用气。就西南区域而言,四川、重庆LNG车用市场起步较早且发展成效显著,而云南、贵州将更多LNG资源优先作为了点供用户的供应保障,但即便如此,目前在西南LNG市场中,交通用气占比仍达到了58%,高于位居第二位的工业用气近28个百分点。

首先,气源是LNG车用市场得以发展的重要先决条件,加气站通常也会选择靠近气源或有供应保障的地区进行布局。一方面,稳定的供应能够使LNG重卡车辆密集地进入市场并实现持续周转,另一方面,靠近气源地的特征有助于造就相对低廉的气价水平,以更大的价格优势刺激重卡等车辆的LNG消费。

我国天然气资源存在一定的区域分布不均衡情况,且其与LNG交通用气的分布密切关联,气田、气井密集分布地区正是车用需求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地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目前我国天然气产量仍稳定地集中于西北、西南、华北地区,此三个地区的产量在我国天然气总产量中的占比已达87.25%;在2024年全国天然气产量排名前十位的省级行政区中,70%的省级行政区属于华北、西北及西南。相对丰富的气源供应给当地LNG工厂的布局提供了稳定保障,这也是其LNG产量同样名列前茅的主要原因。据卓创资讯统计,2024年,华北依然是全国LNG产量水平最高的区域,其在全国总产量中的占比达到了42.28%,西北、西南分别以36.36%与11.47%的占比紧随其后。正因如此,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及卓创资讯统计,各大区LNG交通用气在当地的市场份额与天然气产量区域分布之间的相关性约为0.88,为强相关。在西北、华北、西南区域内许多重卡运输主干道上,LNG加气站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尤其是四川、新疆、陕西LNG交通用气占比均达到了91%以上。

此外,由于供应水平较高且自产供应稳定性较强,此部分区域LNG通常具备一定的价格优势。通过各区域重点省份LNG地区成交价的对比不难看出,2024年,西北、西南、华北地区LNG年均价大多处于4300元/吨以下,部分省份甚至接近4050元/吨,远低于4517.17元/吨的全国LNG地区成交均价水平;而其他区域LNG价格明显偏高,尤其是在进口成本的支撑下,许多沿海省份LNG地区成交年均价仍位于4500元/吨附近。

其次,基于靠近气源的地理优势,西北、华北、西南区域内许多省份屡次出台引领当地加气站行业发展的规划或实施方案,政策的推动也是刺激LNG车用市场规模扩大的关键因素。以四川省为例,早在2015年,四川省发改委即印发了《四川省高速公路服务区液化天然气汽车加气站布局方案(2015年—2018年)》,该方案明确了拓宽天然气汽车应用对于发展绿色交通的重要性,并制定了“到2018年,规划建设153座LNG加气站”的整体目标;2021年,四川省发改委、四川省能源局再次颁布《四川省天然气汽车加气站布局方案(2021-2025年)》,在存量车用市场规模的基础上及“双碳”趋势的进一步推动下,此次方案进一步提升了目标,提出到2025年,要规划新建LNG加气站401座、L-CNG加气站8座、CNG/LNG合建站76座。除此之外,近几年,四川省也在《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四川省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等其他文件中继续强调要加快加气站等设施的建设并推广LNG重卡。

此外,部分省份的特定需求也进一步刺激了LNG车用市场的发展。以华北地区为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位于华北地区的内蒙古与山西原煤产量分别位居国内首位与次位,这也是目前我国仅有的两个原煤产量达100000万吨级的省级行政区。基于庞大的煤炭市场,拉煤车的密集周转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交通用气规模的扩大。

综合来看,截至2024年底,华北、西北、西南三区域LNG重卡保有量在全国的占比约为75%,区域内部分省份保有量已处于10万辆以上水平。也正是在此部分车用市场强劲发展势头的支撑下,全国LNG多年维持以交通用气为主的消费局面,且交通用气的市场份额仍有继续上升之势。

经济发展活跃 华东、华南以工业用气见长

与国内整体以交通用气为主的LNG消费结构不同,华东、华南地区LNG市场形成了以工业用气为主的消费特征。据卓创资讯统计,2024年,华东地区LNG市场中工业用气占比约为36%,华南地区应用于工业领域的LNG市场份额更是占到了43%;而与之相比,交通用气并未在当地市场呈现出显著占有率,尤其是华南交通用气占比仅为10%,远不及工业领域。整体来看,坚实的经济发展基础及“煤改气”的有序推进是工业用气规模得以持续扩大的重要原因。

与其他多数地区相比,华东、华南地区经济发展明显较快且更为活跃,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在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前十的省级行政区中,50%的省级行政区属于华东地区;同时,位于华南区域的广东省以135673.2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水平在国内位居首位,遥遥领先于其他省份。稳定的经济实力和庞大的工业规模为工业用气的增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终端企业降能耗等绿色发展路径的贯彻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几年,在相关政策及低碳、减碳等能源利用趋势的引导下,广东、江苏等省大量工业企业有序完成了天然气置换,当地工业领域LNG消费规模的扩大也因此取得了显著成效。以陶瓷企业为例,据统计,截至2022年,在全国使用天然气的陶瓷企业中,华东地区企业数量占比达到了43.36%,华南地区企业数量占比达到了23.42%,此两区域在全国的市场份额已达到65%以上,其中,福建、广东是仅有的两个使用天然气陶瓷企业数量超过100家的省份;与此同时,华东及华南地区陶瓷行业的天然气使用率均达60%以上,该指标在国内各区域中亦明显处于偏高水平。

气源有限 东北、华中城燃用气占据主流

与上述区域不同,东北、华中地区LNG市场仍保持着以城燃用气为主的特征,其中,2024年城燃用气在东北LNG市场中的消费占比约为34%,在华中LNG市场中的消费占比约为39%,究其原因,偏低的气源供应水平对此现状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具体来看,一方面,华中地区天然气资源非常有限,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该区域天然气产量仅为6.6亿立方米,位居各区域之末位,且为国内唯一产量不足10亿立方米的区域,而东北局地尽管有气田分布,但由于稳产难度较大,故目前其整体天然气产量水平亦无法跻身国内前列。另一方面,受地理条件限制,华中地区尚无已投产LNG接收站的分布,而东北地区仅拥有1座接收站,该两区域市场很难获得大量进口资源的补充。相对有限的气源供应水平对LNG供应规模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故目前东北及华北仍稳定处于国内LNG供应末两位,据卓创资讯统计,2024年,东北地区LNG供应量为89.88万吨,在全国LNG供应市场中的份额约为2.25%,华中地区LNG供应量为116.36万吨,在全国LNG供应中的占比约为2.92%。

偏弱的LNG供应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价格优势的欠缺抑制了工业用户进入LNG市场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LNG加气站的布局。尤其是供暖季期间,地理位置偏弱的东北市场大量LNG资源通常会优先保障采暖调峰需求的满足。

总结

综合来看,尽管能源利用清洁化趋势及“煤改气”等方向目标的持续推进对各区域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受气源条件、经济条件甚至地理位置等固有因素差异的影响,国内不同地区LNG市场消费结构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且也正因如此,未来一段时间,这样的情况还将持续存在。一方面,各区域消费结构的差异化特征或可维持,尤其是西北、华北等某一消费领域拥有绝对优势的区域料将进一步发挥优势,扩大重点领域的消费规模;另一方面,整体上,我国LNG市场亦将巩固以交通用气为主的消费局面,在管道气供应稳定性逐步增强、气价水平回归常态化的趋势下,更多城燃及点供用户或将其需求重心放在管道气上,交通用气占比或存在继续提升的空间。

业务咨询、媒体采访

文章转载及建议敬请拨打

卓创资讯客服热线:400-811-5599

◆◆◆

任何依据卓创资讯数据和信息

而进行的投资、买卖、运营等行为

所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

及法律后果均应当自行承担,与卓创资讯无关

◆◆◆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卓创资讯能源观察


微信号SCI99-Energy

聚焦热点事件

解析产业动态

预测行业走势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精品资讯

卓创资讯能源观察
卓创资讯是值得信赖的中国大宗商品市场专家,恪守“中立、专业、专注”的原则,为客户提供大宗商品资讯、数智、咨询、会展等服务。卓创资讯能源观察将助您了解全球能源圈内的大事小事,洞悉市场起伏走势,把握行业发展风向,助力商业决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