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喜欢放假,但是讨厌调休。
你好呀,我是秦尹。
放假本该是轻松愉快的,但调休的出现让这一切成了甜蜜的负担,不禁让人想起茨威格在《断头王后》里的那句经典名言:
“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不知从何时起,对假期越来越无感,甚至心生厌烦,我们只想过一个无忧无虑的假期,这并不是奢求,而是劳动者最基本的权益。
但各种条条框框的出现,让假期从生活的点缀,变成了生活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果所有的假期都要以调休的方式获得,这样的假期,我们宁愿不要。
除了制度原因,我们对放假的心态,也决定了我们是否能真正能从假期生活中发现生活的美好,总结我们的假期生活,无非就这种。
01、出门旅游
有人说,旅游就是从自己活腻了的地方跑到别人活腻了的地方,去花掉自己的钱,让别人富起来,然后满身疲惫,口袋空空,再回到自己活腻了的地方,继续顽强的活下去。
而且因为假期大家扎堆出门,各个景点都是人山人海,与其说是出门观景,不如说是出门看人。
熬过高速路上的堵车,好不容易到了景点,结果发现到处都是人,几百米的路程,走上几个小时是常有的事。
这还不算,很多人旅游完回来,会经历很严重的“戒断反应”,那种巨大的落差反应,就像是做了一场绚丽而虚幻的梦,各种回忆总会在某一时间突然涌现,即使整理千万遍,依然平复不了失落的情绪。
花了时间花了钱,最后得到是身体的疲惫和心灵的空虚,这让很多人对假期旅游是又爱又恨。
02、走亲访友
许久未见亲朋好友,在假期终于可以一聚,见面之前满心期待,肚子里攒了一大堆话,可是等见了面之后往往发现无话可说。
酒桌之上推杯换盏,聊的无外乎是家庭工作,吹牛的吹牛,抱怨的抱怨,等待意兴阑珊宴席散去,早已喝得五迷三道,或在路边或在家里哇哇大吐。
关系拉近了多少不知道,身体的损害是倒是实打实的。
对于一些没有结婚生育的朋友来说,假期更是一种折磨,七大姑八大姨聚在一起升堂开会,劝完买房劝结婚,劝完结婚劝生孩子。
调子一个比一个起得高,说出的话一个比一个危言耸听,一谈到实际帮助,就是分文没有。
中国式的人情世故,在这些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03、宅在家里
这也是一些人会选择的度假方式,但实话实说,很多人假期宅在家里,生活反而过得一团糟。
突然从朝九晚五的规律生活中跳脱出来,面对一大段属于自己的时间,不少人会显得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做什么好。
我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只要一放假,我基本上就宅在家里做这三件事:睡觉、刷剧、点外卖。
睡觉睡到天昏地暗,刷剧刷到头昏脑胀,吃外卖吃到恶心反胃,到头来一合计,还不如上班。
其实想想,假期宅家只适合那些自律性很高,或者秩序感很强的人,他们即便宅在家里,也能把生活得井井有条,充实有趣。
04、继续上班
假期依然坚守岗位,这是很多打工人的痛点,但相比以上三种,我反倒更喜欢这种,前提有三倍工资。
我是个秩序感很弱的人,因而特别讨厌生活的节奏被突然打断,假期接着上班,会让我有种不被影响和打扰的安稳感。
而且我清楚的知道,人总是会美化自己未曾体验的生活。
所以我深知即便放假了,无论选择旅游、访友、还是宅家,其实都比上班好不到哪里去,而且还要承受收假后调休的痛苦。
既然如此,还不如干脆一直上班。
写在结尾:
以上四种假期生活,大都针对打工人而言,其实不光打工人,老人和孩子也不见得多喜欢放假。
对于老人而言,还没放假就开始牵挂子女能不能回来团聚,要是能回来还好,回来不了就是空欢喜一场。
对于孩子而言,假期并不意味着可以尽情地玩耍,而是各种课外班辅导班纷至沓来,学习的负担比不放假似乎更重。
我们这个社会太卷了,卷到即便有不用调休的假期,我们也不懂得怎么享受生活。
我们每个人就像一辆停不下来的高速列车,哪怕偶尔靠站停歇,心里想的依然是能不能在规定时间到达下一站。
真希望我们有不用调休的假期,更希望我们能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心态,二者共存,我们才能真正享受生活,而非过着苦涩的生活。
假如都没有,那就干脆别放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