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以后》13.重回延安(2)

文摘   2024-10-01 09:04   北京  
长篇小说连载《六十以后》13.重回延安(2

宋剑和乔俏经过反复几番商议,两个人决定在青春恋情开始的地方—--延安知青插队点结婚,结婚后把家安在北京。乔俏的孩子已经在延安成家,乔俏也该随宋剑叶老归根了。

要安家北京,乔俏在延安总有些七零八碎的个人物品要搬回来。于是两个人商量由宋剑自驾车回一趟延安,两个人一起到当年插队的地方故地重游,办完婚事之后再拉上乔俏的行李一起回北京。

这是个好主意!当年一起去陕北延安插队的老知青早就想再回当年插队的地方走走看看。

想当年,宋剑、乔俏他们风华正茂的北京知青才156岁的年龄,怀揣着对祖国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踏上了延安这片黄土地。他们告别了繁华的都市,来到了条件艰苦的乡村,用青春的汗水浇灌着希望的田野。

初到延安,贫瘠的黄土高坡,简陋的窑洞草房,风沙下农民牵牛拉犁艰难地辛勤劳作,眼前的景象与他们这些从小在北京长大的孩子所熟悉的高楼大厦繁华生活形成强烈的反差,让他们感到强烈的震撼。然而,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迎接挑战。他们住进土窑洞,与农民一起下地劳动,耕地、播种、收割,每天迎着朝阳出工,顶着烈日劳作,体验着农民的艰辛与不易。在艰苦的劳动中,他们学会了坚韧与担当。他们的双手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脸庞被晒得黝黑。但他们从不抱怨,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青春的价值,在黄土地上书写着壮丽的篇章。

在与农民的相处中,北京知青收获了真挚的友谊和宝贵的人生经验。当地农民的淳朴、善良和勤劳深深地感染了他们。他们一起分享着生活的喜怒哀乐,共同面对困难与挑战。在农民的指导下,他们学会了许多农业生产技能,也了解了农村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这些经历让他们变得更加成熟、自信,也让他们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当年北京知青在延安插队的岁月,不仅是一段艰苦的历程,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他们在这片黄土地上,找到了人生的方向,锤炼了意志品质,培养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的故事,如同一首激昂的青春之歌,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宋剑在社区老友群里发了条微信问询有谁愿意同行回延安,得到老知青的热烈响应:

“我报名!再不去看看,老了更走不动了。”

“是啊!60岁以前上班走不开,70岁以后老了走不动。60以后到70以前是人生的黄金10年。就是要出去走走看看,全国转转。”

“人一老,就怀旧。现在特别怀念当年延安插队的日子,早就想回去看看了。”

“过去家里最值钱的三大件是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后来三大件升级成彩电、录音机、照相机,现在小汽车都成了家庭标配,你们数数现在谁家没有小汽车,有的还不止一辆。”

“是啊,要不是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们哪能开上自家的私家车,哪里还能自驾游啊?想都不敢想哩!”

“就是,特别是自己开车去,一路走,一路游,多自由自在啊。”

萧长安也在微信群里报了名要参加。徐慧英怀疑他的开车技术:“你行不行啊?这可是开长途自驾游,不是家门口转转,郊区走走。”

“没问题,年轻时我又不是没开过车,最近我再好好练练,没问题。”

“那好吧,我舍命陪君子,跟你一起去,车上帮你盯着点。”

“哈哈哈,有你保驾护航,那就更没问题了。”

往期回顾:

我的往事(98):大胆放炮

我的往事(96):人生不顺

我的往事(93):还念晓晴

我的往事(88):小说获奖

我的往事(48):少不更事

我的往事(104):一段影评

我的往事(101):对质对质

我的往事(93):还念晓晴

我的往事(77):学开火车

我的往事(69):险铸大错

我的往事(102):宠物有病

我的往事(94):梦回巴山


康平文稿
康平文稿只发李康平原创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