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以后》14.知青岁月(3)

文摘   2024-10-06 08:19   北京  
长篇小说连载《六十以后》14.知青岁月(3

萧长安说:“我们那时对下乡充满着理想主义,真是不忘上山下乡的初心,感到自己在农村大有可为。我们常常在田间休息、农民叫‘歇伙’的时候,神圣地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报纸给农民读报、读毛主席语录。现在还能记起那时农民听我们读报时表情木然的样子,听了没有任何反应。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觉得这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我们在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杨奶奶想起因为陕北离北京远,头一年过年大家都回不去,选择在农村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经过“文革”的“破四旧、立四新(破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立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运动,那时的年味非常淡薄了,跟平常的日子似乎没有什么区别。所谓“革命化”的春节,无非就是那天照常“抓革命、促生产”罢了。

常大姐也想起来了,说:“1969年除夕,我们刚到陕北才一个月,过春节的时候村里农民都把我们知青接到家里跟他们一起过。记得炖一大锅羊肉,吃羊肉泡馍、炸油馍馍、蒸年糕。喝的是农民用黄米自酿的米糊一样的稠酒,喝起来甜酸可口。因为好喝,就喝多了,感到头脑昏沉沉的天旋地转,头痛欲裂。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喝醉酒呢!”

老陈头笑了,说:“那次我也喝多了,从此还喜欢上陕北稠酒了。做稠酒是陕北婆姨们厨艺的绝活,做得好了甜,做得不好了酸。现在北京也有卖的了,真空包装,稠酒的浓郁酒香已经飘出了黄土地,香溢四方了。”

“回想起知青岁月,虽然吃了不少苦,但苦难何尝不是人生的一种精神财富呢!”萧长安望着眼前刻着上千个北京知青名字的知青墙,感慨地说,“从这里走出了多少杰出的作家、教授、学者和各级党和政府领导干部。”

老陈头更是感慨地说:“我们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也是从这里走出的呢!”

萧长安说:“真正到了农村,才能体会到农村生活的艰辛和农民劳作的不易。可是农民兄弟却非常乐观地生活其中,并且热心地接纳了我们这些外来的小青年,真心实意手把手地教给我们许多许多以前不懂的东西,对中国农村、农民、农业有了初浅的认知和了解,我们也才知道如何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粮食安全问题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社会风尚作出重要批示。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批示‘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网刷屏,引起强烈反应。”

萧长安一行参观了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住过的窑洞,当年带领村民修建的第一口沼气池。如今梁家河早已旧貌换新颜,村里先后通电、通自来水、柏油路、电话,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全国各地许多干部群众慕名而来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家园革命圣地延安,必到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梁家河踏寻知青足迹,追忆峥嵘岁月,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补足精神之钙,激励和鼓舞干部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从梁家河参观回来,萧长安一行人在延安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和王家坪、枣园、杨家岭等革命旧址。北京知青都有一种浓浓的“陕北情结”,都把陕北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这次重回延安,大家感到再一次深受革命理想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高呼值了!

返程自驾游一行没有按原路返回,改走南线,沿途又游览了黄帝陵、西安大雁塔、临潼兵马俑、洛阳龙门石窟、登封少林寺、郑州文庙等景点,安全返回北京。宋剑返程的时候因为要帮乔俏搬东西,就没有跟大家一起走。大家约定把这次出来一路照的好照片都整理整理,在老年大学摄影班办个摄影展,好风景一定要和大家分享。还约定,下次什么时候再来一次说走就走的自驾游!

往期回顾:

我的往事(98):大胆放炮

我的往事(96):人生不顺

我的往事(93):还念晓晴

我的往事(88):小说获奖

我的往事(48):少不更事

我的往事(104):一段影评

我的往事(101):对质对质

我的往事(93):还念晓晴

我的往事(77):学开火车

我的往事(69):险铸大错

我的往事(102):宠物有病

我的往事(94):梦回巴山


康平文稿
康平文稿只发李康平原创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