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以后》16.断舍离兮(2)

文摘   2024-10-11 07:28   北京  
长篇小说连载《六十以后》16.断舍离兮(2

林惠茹的旧书摊刚摆以小区中心广场一角,就有在小区收废品的前来问:“您这旧书是卖废品吗?”

“不卖,不卖,是送人的。”

“那就送我呗。”

“送你就当废品,全化纸浆了。我这都是有用的书,是送人读书学习的。”

听说林惠茹在中心广场摆书摊送人书,一下招来了小区许多爱书人,也勾起许多老人对书的往事回忆。

“我们小时候街上有许多小人书摊呢!人行道上一本本摊开一大片。那时哪有钱买书看,都是到书摊上看,2分钱看1本,5分钱看3本,一看就半天。”

“那小人书摊都是给小孩子看的,哪有林老师这书高大上,都是大学问、高档次。”

“小时候还有个不要钱看书的地方……”

“新华书店!是的,到新华书店装作买书的样子,拿起想看的书蹲在一个角落里尽管看,看不完记住页码下次再来。书店的人也不赶你走,让你尽管看。”

“小时候生活困难,想找大人要钱买书,大人说,给你多少钱是个够啊?你还能把书店都买回来吗?”

“小时候我‘欠债’最多的就是书债,总被人逼着还书。”

“书债是怎么回事?”有年轻人不明白就问。

“就是拿自己的书跟同学伙伴交换着看,一交换就是好几本。我先看完了,又把人家的书跟另外的同学交换。等人家也看完了来找你还书,你早把人家的书交换到别的同学手里了。于是总被同学逼着还书,就跟逼债一样天天逼,逼得你没办法,只好天天躲。”

“哈哈哈!同感,同感!”

有个学生模样的孩子挑了一本书爱不释手,问:“阿姨,您这本书多少钱?”

“啊?误会了,误会了!”林惠茹笑着说,“你喜欢就拿去,不要钱!”

“真的吗?不要钱?”

“我这是断舍离呢!把家里不要的书整理整理,当废纸卖可惜了,也卖不了几个钱,不如摆出来看谁喜欢拿去看,书也是有生命力的,我给我曾经喜爱的这些书找个好主人,也是物尽其用嘛!不要钱,不要钱。”

大家明白了林惠茹摆书出来的用意,便踊跃上前来挑选自己喜欢的书。会做针线活儿的挑走了衣服剪裁的书,会做饭的挑走了教厨艺的书,喜欢读小说的挑走了小说、文学杂志,学生则挑走了林奶奶当老师时的教辅书和课外读物。小孩子直接把挑好的书拿走,许多大人还是放下五块十块的钱就走,还说只当买便宜二手书了,值!林惠茹追都追不回来,也只好收下了。

萧长安也是爱书之人。“成大事者,往往是终身阅读的践行者。”这是他在单位劝他的秘书、部下多读书时常说的一句话。他常举例说,比尔·盖茨每年读50本书,不仅自己读而且喜欢开书单;当被问到成功秘诀,巴菲特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读书。萧长安尤其崇拜毛泽东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是学识渊博的学问家,毛泽东一生都在孜孜不息地读书。他引用毛泽东在延安时号召干部学习时说过的话说:“毛泽东说过,我如果再过10年死了,那么就要学9年零359天。在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战火纷飞的长征路上,毛泽东还坚持读了十几本马列的书。我们今天在和平环境下,不是更加应当好好读书吗?”他读过一篇读书资料,从此就记住了毛泽东最早读马列著作的时间是1920年,读的第一本著作是《共产党宣言》。毛泽东读的最后一本书《容斋随笔》,最后一次读书是1976年的98550分,在医生抢救的情况下还读了7分钟。毛泽东以他的读书实践实现了生命不息、读书不止的诺言。 

往期回顾:

我的往事(62):新兵训练

我的往事(59):再忆神中

我的往事(53):同学印象

我的往事(46):同学相聚

我的往事(38):再当民工

我的往事(27):上山下乡

我的往事(25):险些毙命

我的往事(57):校园恋情

我的往事(53):同学印象

我的往事(50):神河印象

我的往事(41):学样板戏

我的往事(32):饥不择食

我的往事(27):上山下乡

我的往事(21):动乱开始

康平文稿
康平文稿只发李康平原创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