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榜YOUNG丨他们荣获中国铁建“十杰”“十佳”

企业   2024-11-19 19:42   湖北  


日前
中国铁建第十一届
“十杰”“十佳”表彰出炉 
四院青年
何应道荣获
“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
费亮荣获
“十佳青年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让我们走近他们
了解他们
汲取力量

        十大杰出青年

何应道:穿江越海的追光者

从负笈入蜀,到来汉打拼,不知不觉中,何应道已在隧道领域深耕了二十二载。
当年意气风发的“小何”,几经磨砺淬炼,终于成为了今天成熟稳重的“何总”。
在四十不惑这个重要的人生节点,驻足回望,何应道几乎将自己的青春全部奉献给隧道事业。
01

初出茅庐  挑战未知


每当问起何应道,职业生涯这么长,真正的起点从哪里算起,是进入大学求学的那一刻?还是迈进铁四院开始工作的那一天?每次何应道的回答都不是这两个日子。

对于志在穿江越海的人而言,只身涉水并非开始,险滩挑战才是起步,而何应道面临的首个挑战则是武汉长江公铁隧道,那也被他视作职业生涯真正的开端。


何应道(中)与同事在现场讨论方案

面对未知与挑战,何应道没有退缩迟疑,越是艰险越向前。多少次深入思考,多少次精密计算,其间承受着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与迷茫,又享受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幸福与激动……

何应道始终相信,唯有突破桎梏,主动创新,才能在未知领域闯出一片新天地!2018年10月,这条超大直径公轨合建隧道安全优质通车,“小何”也由此一战成名,开始了独当一面的职业生涯。

这位新上任的项目总体还不知道,他即将告别熟悉的南方生活,踏上鲜少涉足的北方大地,去感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壮阔河山。



02

水下仗剑  征服黄河


蜿蜒万里、九曲绵延的母亲河——黄河,自古以来就塑造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形态,面对黄河对城市发展的割裂与阻碍,何应道给出了穿越黄河的“新途径”,主持设计了黄河首座公轨合建盾构隧道——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

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

面对大直径盾构隧道首次穿越地上悬河,“大冲淤超大直径悬河隧道运营安全保障”“悬河微扰动高效掘进”“公铁复合交通隧道绿色建造三大难题摆在眼前。何应道不避艰难,苦心研究“水下盾构”国之重器,确保“万里黄河第一隧”于2021年9月顺利通车。

何应道认真研究穿黄方案

何应道对于济南有着特殊的感情,如果说成都承载着他的梦想,武汉打开了他的职业视野,那么济南,则是他展现人生才华的舞台,也正是在这里,“小何”成为了“何总”。
从2017年到2023年,在济南常驻的六年,何应道先后担任三个穿黄隧道项目总体设计负责人,把个人的才智全部贡献给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将“小我”融入“大我”,把“小爱”化作“大爱”。
如今看着“携河北跨”的济南城,看着奔流不息的黄河水,不善表露感情的何总也会感叹一句“逝者如斯夫”……

03

刚柔并济  内外兼修


何应道(中)与团队研讨北京东六环项目技术难题
何应道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为人相处始终低调谦和,像是济南的泰山石,外有峥嵘,内藏温润。他的棱角都在工作中,在图纸上,他的平和却都在为人里,在处世间,颇有古君子之风。
当徒弟时他虚心求教,做师傅时他倾囊相授,凡是和他合作过的同事对他的评价都是两个词:认真、靠谱。

何应道(左)与团队讨论方案
奋斗历程艰辛,天道从来酬勤。何应道先后荣获国际隧协青年隧道工程师提名奖(该年度国内唯一入选人),第二届全国盾构工匠;获得2020年度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参编专著1部,授权专利20余项,发表论文十余篇。
04

点亮明灯  引领突破



何应道(左)与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肖明清
第九届中国铁建十大杰出青年”彭长胜(右)
现场解决工程难题
从大江大河,到蔚蓝深海,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肖明清的带领下,何应道和水下隧道团队聚焦于“精”,一次次创新与突破像一把把神奇的雕刻刀,精心雕琢出了水下隧道这张铁四院当之无愧的闪亮名片,为推进水下隧道的技术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十佳青年技术能手

费   亮 智绘勘测的弄潮儿


把大好河山装回家需要几步?
北斗、无人机低空遥感、倾斜摄影测量、激光雷达……在这些新技术和装备的加持下,智能勘测真正成为了“千里眼”和“顺风耳”,轻松实现把整个地球“”进电脑。
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今天的主角:铁四院勘察院数智化所总工程师、铁路北斗与智能测绘青创先锋工作室负责人费亮。
工作时,大家叫他——费博士;
玩闹起来,私下会叫他——费怼怼。
因为他性格耿直,遇事较真,讨论问题喜欢“一言定乾坤”,“怼”到大家没脾气。
但更多时候,费亮是那个玩转无人机,并将各项新技术应用到智能勘察设计中的“攻城狮”。

01

新兵上阵  最强“机长


2018年元旦,刚办完入职手续,费亮就接到任务——汕汕铁路危岩落石调查。没来得及熟悉新安排的工位,他就和同事扛起仪器奔赴现场。
白天,扛着沉重的设备翻山越岭,在山头间跋涉,披星戴月回到住所,第一件事是赶紧整理测量数据。稍作休息,又马不停蹄开始三维实景模型制作。
就这样夜以继日,历时一个多月,费亮和团队完成了全部33处危岩落石调查,为灾害定量防治提供了精准资料。
费亮(中)与团队进行智能勘测无人机航飞作业

接下来是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项目,不断地开机,升空,盘旋……入职第一年,费亮带领无人机低空遥感小组平均外业时间超过200天,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无人机飞手,让智能勘测手段“飞”入铁四院勘察院的“武器库”。


02
智能勘测  驰骋四方


2019年,铁四院大规模推行智能勘测,费亮奔向更大舞台。
铁路设计、勘测先行,在宜万联络线现场,他提出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进行实景模型重建的方案,成功获取高差800米山壁峡谷的完整地貌数据,解决了困扰现场人员的最大难题。
同时他还首次将无人激光雷达技术引入铁路勘察设计中,复杂地形这块曾经地面测绘的“硬骨头”被从空中降维解决,为虚拟踏勘、方案论证、三维选线等提供第一手资料。

费亮铁路北斗与智能测绘青年突击队

2021年,在执行全年项目的重中之重——长赣铁路定测任务时,为实现内业打线设想,费亮统筹规划了长赣五个测段的基础资料质检,组织各测段测绘技术组长交流学习,并提供技术支持,保证全线勘察设计成果质量和技术手段的一致性。
针对各专业反馈断面成果提交慢的问题,费亮提出“DEM粗切断面+人工精切”相结合的解决方案,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在经历了瑞梅、襄荆、合武、长赣等铁路试点后,费亮带领的青年突击队成功助力智能勘测在铁四院铁路勘察设计全面推广。


03
编程大牛  效率攀升


有人爱读书,有人爱追剧,而费亮爱编程。

每次同事向他求助工作困难,都会得到一模一样的答复:你这个简单,编个程就解决了!费亮爱思考,他总结形成了一整套无人机大比例尺测图解决方案,让无人机技术真正变成了生产力。

无人机影像像幅小、数目多,他利用闲置磁盘阵列捣腾出来的集群方案,帮助大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费亮(右)与团队进行既有线测量试验

随着技术进步,航测外业单日像控点资料整理的工作量大幅增加。
白天奔波了一整天,晚上回到宾馆后,等待着他们的,还有长达几小时的资料整理。
一次例会中,外业同事们又一次吐槽数据整理的苦。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费亮用短短3天便开发出航测点之记自动整理工具,实现一键完成。
工具发挥大作用,小伙伴们又一次得到“大满足”。


04

智慧北斗  四院方案


作为铁路北斗与智能测绘青创工作室负责人,费亮主持并参与国家、省部级等科研课题20余项,带领团队研发北斗接收机、北斗融合多传感器测量平台、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等,攻克铁路领域北斗测量关键技术,为实现行业北斗国产化替代GPS贡献“四院力量”。

费亮(中)与团队开展北斗星地增强建站工作


宜涪铁路山峦叠嶂、山路崎岖,费亮带领团队跋涉上千公里,完成了北斗星地一体化基准站的建设,率先打响铁路测绘北斗规模化应用第一枪。

2023年11月,费亮带领团队成功申报“陆路交通北斗智能测绘技术与装备”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奠定了铁四院交通领域“北斗领跑者”的地位。


费亮(右)与团队探讨智能勘测定测方案


湖北省“荆楚工匠”、武汉“黄鹤英才”,是激励也是责任。

6年,从职场新秀到项目负责人,从初出茅庐到运筹帷幄,费亮已成为我国铁路智能勘测领域“英才”。

在智能勘测的道路上,费亮正小步快跑,去深耕,去创造,为中国高铁智能勘测提供“四院方案”。



来源城地院  勘察院
作者王泽军  熊逸凡  李蔚琳
复核夏   季  梁春阳
责任编辑张启山

喝彩四院
这里有最新鲜的四院资讯,有最真挚的四院感悟,有最鲜活的四院影像,在这里,我们与您一同述说四院家事,分享精彩生活。这里,是大四院的小天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