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企业运营复杂度的增加,供应链控制塔已成为许多企业提高效率、响应市场变化的重要工具。建设一个有效的供应链控制塔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到技术、流程和人员等多方面因素。
上次我们说到关于供应链控制塔的定义、特点与应用场景,今天我们将结合案例,详细展开探讨控制塔的建设模式与建设思路。
一
建设模式
我们想先从控制塔的前一阶段产物“供应链驾驶舱”说起。
严格意义上来说,随着数据分析技术和智能商业决策相关技术的发展,驾驶舱其实是有两个等级形态,我们可以称为驾驶舱1.0和驾驶舱2.0。
△ Source: LOG Search
01
供应链驾驶舱1.0
驾驶舱1.0关注数据展现:过去发生了什么,此刻正在发生什么。
传统的BI系统基本都是驾驶舱的1.0形态。
通过数据仓库或集成接口抓取各业务系统、生产设备中的数据,然后结合业务的各类KPI分析、报表展现要求,以图形化表达为核心的数据展现形式。
对于驾驶舱1.0来说,数据结果可以自动从设备/系统中获取,也可以结合一定的手工录入实现。
除此之外,会针对实际和预算/要求值做简单对比,针对超预算或未达标的KPI进行标识和预警。
在某制造型企业案例中,公司将“战略级-运营级-执行级”分层的数据进行收集和集成,并且根据预先定义的KPI结构,从仪表盘中发现一些已发生或即将发生的运营问题,例如库存水位偏高、产能负荷不饱和等。
02
供应链驾驶舱2.0
驾驶舱2.0关注数据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个,根本原因是什么。
在2.0形态中,通常会用到一些简单的统计分析模型或算法模型。
例如时序分析,结合历史趋势判断未来状态,进而提供预测性预警;或者通过下钻或关联,将相关数据的分析结果结合起来,提供有可能的解决思路。
例如,当某企业发现生产供给力不足(即订单按时交付率未达标)时,驾驶舱2.0就可以根据预先定义的分析路径,逐步检查运营数据并根据不同的情景和逻辑路线进行分析,尝试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以及可能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该企业的案例中,由于分析的是时效问题,因此结合了流程挖掘的能力,从节点时效上分析出,关键流程堵点是物料供应时间过长,并准确定位到是哪一种物料核心导致了该问题。
在驾驶舱2.0模式下,在更多技术与工具加持下,分析问题根因、寻找解决方案都变得更加套路化,同时具有实时、真实的业务数据作为支撑,在保证供应链平稳可控的前提下提升业务运营效率。
03
供应链控制塔
到了控制塔阶段,“控制”成为核心关键词(L3控制)。
数据流变成“双向奔赴”,简而言之,不仅要看到、想到,还要能做到,不仅要“辅助”决策,还要“执行”决策。
因此,供应链控制塔的建设,往往会结合数字孪生、仿真建模等技术予以实现。
也就是说,在分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之后,将方案转换为操作,并将指令下达至各业务域;并在此过程中,循环往复,持续改进。
前述企业在L2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未来该物料模拟齐套率的运算,得出决策:调整该物料采购周期,并短期内追加下单。
同时,将该决策转换成指令向相关业务部门(采购部、生产制造部等)下达业务指令,经业务评审确认后,控制塔可自动触发业务系统(例如ERP\SRM等),进行下单操作,并与相关业务责任人进行任务事项的绑定,以确保后续执行的闭环监控。
当然,在业务系统尚未完全成熟,或业务管理规则尚无完全量化之前,也可通过人为操作完成该业务指令,而非完全依靠控制塔的自动触发。
二
建设思路
提到供应链控制塔的建设,很多人会马上想到甚至将其等同于供应链域的信息系统建设。
这确实是控制塔建设中的重要任务,是控制塔最直观和具象化的表现形式,但并不是供应链控制塔的根本或全部。
供应链控制塔的建设包含组织、人员、系统三个层面:
01
组织层面
组织的转型是实现高效供应链控制塔的关键,这不仅是改变组织结构,还需要改变思维方式。
就像其他业务领域的数字化变革一样,供应链控制塔作为数字化系统、工具与新型思维、业务习惯结合的产物,组织需要先对其定位、作用、价值乃至局限产生正确的认知,才有可能达到最终的全面接受和执行。
- 逐步深化认知、强化意愿:绝大部分组织最初对供应链控制塔的概念都不甚了解。通过组织研讨会、成功案例研究和PoC演示等方式,组织逐步认识到控制塔可以如何通过加强实时数据和洞察力来改善决策过程,已经建立供应链控制塔的组织一般经历了没有意识>有意识>理解>相信>准备采取行动的意愿改变过程。
- 识别挑战并设定清晰的愿景:组织对于建立供应链控制塔的意愿逐渐加强的同时,对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也逐渐清晰,如跨部门协作的障碍和技术整合问题。对这些挑战的认识会引导组织共同制定一个清晰的愿景,定义供应链控制塔实施的目标和预期成果。
战略规划与执行:基于设定的愿景,组织将制定具体的实施路线,包括技术升级、流程再造以及部分业务模式的改变。按照实时路线执行时,需要持续地沟通和调整以确保各单位/部门、各子项目按照计划有序、可控地推进工作。
02
人员层面
人员是供应链控制塔成功实施的核心。在人员层面上的关键任务是确保有正确的人在正确的位置上,具备必要的技能,并能够在新的供应链环境中有效地工作。
- 关键角色与职能:供应链控制塔的成功非常有赖于三个关键角色——供应链经理、业务流程优化专家、技术专家。
• 供应链经理:负责监控整个供应链的运作,作出业务决策,并处理高层次的复杂问题。
• 业务流程优化专家:专注于识别和实施流程改进措施,以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响应能力。
• 技术专家:负责设计和维护数据分析工具,支持数据驱动的决策制定,确保技术解决方案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 人才发展策略:组织需要通过培训和专业发展计划来保证这些关键角色的技能,否则花费巨大投入建立的控制塔体系依旧不能运转如意。组织可以从提升技能、学习新技能、招募新员工这三个方向上进行布局。
03
系统建设层面
在系统建设层面,重点是创建一个支撑供应链控制塔的强大技术基础。这包括必要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以及确保这些技术资源可以集成并且有效运行。
• 平台集成与AI技术:构建一个集成的应用架构,整合ERP、SCM、APS等关键系统/平台,以支持供应链的实时监控和分析。此外,AI技术如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引入,可以进一步提高操作效率和决策质量。
• 数据治理与运营:通过数据治理保证控制塔能够使用满足质量要求的数据,制定KPIs体系,预先定义分析路径,确保系统能够处理大量数据并提供实时洞察,帮助管理层做出更快和更准确的决策。
• 技术适应性与未来准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系统建设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适应新技术,这包括对4IR新兴技术如IoT和区块链的评估与集成,以进一步挖掘供应链控制塔的潜在效能。
三
总结
无论是从组织、人员还是系统建设层面,所有这些努力都指向一个共同目标:创建一个高度响应、透明且具有效率的供应链环境。
通过精心设计的组织结构、精心培养的人才队伍和强大的技术支持,供应链控制塔能够提供必要的视角和工具,使企业能够迅速适应市场变化、优化运营效率并减少风险。
构建一个成功的供应链控制塔要求企业领导者展现前瞻性思维、跨部门合作和不断地技术创新。正是这些元素共同作用,使得供应链控制塔能够成为推动企业向更高效、更适应未来挑战的强大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