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书摸起来手感特别好?

文化   文化   2024-11-18 12:05   福建  


前段时间,一位买了《黑塞书信集》的读者在小红薯上给我留言,说觉得纸张特别好,拿在手里很舒服,想问问我们出的书里,还有没有别的书也用了相同的纸张。


嗯??奇了怪了,这本书内文用的胶版纸,其实是比较常见的,我们大部分书也都是用的这种纸,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舒服的感觉呢?又想起之前做《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的时候,也有读者说这本书“很温柔”,那这种温柔的气质又是从何而来的?


琢磨了一会儿,越想越有意思。



从锁线装订开始


我第一次用锁线装订工艺是《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这是诗人里尔克写给后辈的信件。里尔克不仅谈诗艺,也谈人生的种种艰难和回应的方法,冯至先生的译笔也温柔敦厚。读稿子的时候,感觉就是诗人在耳畔低语,春风和煦,心里被轻轻吹拂。


当时一个强烈的念头告诉我,这书应该用裸脊锁线,让书页完整平摊开,带来阅读信札的复古感,也有一种“推心置腹”的坦诚。后来读者反响很好,所以做《黑塞书信集》时,我决定继续用锁线工艺。


裸脊锁线,书页可以完全打开


设计师山川是个完美主义者,他同意锁线,但提出锁线会把书脊露出来,不太美观,于是又在锁线的基础上加了空脊,即用内封把书脊包裹起来,但内封不粘合书脊只粘合前后衬页,这样又能达到平摊的效果,外表也很优雅。


设想很完美,操作很崩溃。难为印厂捣鼓了半天,收到样书一看,果然还是把书脊粘在了一起……好在他们事先送来样书,我们还有拦截核弹的机会,否则简直无法想象所有书都已粘好乖巧等待发货的大规模杀伤性场面。


空脊效果


顺纹和胶水


一本书是否好打开太重要了。我看书的时候最怕遇到那种很难翻的书,拿在手里感觉装订得很紧,尤其大拇指和食指始终要对抗压力,拿久了简直要得肌腱炎,好像我是什么外来侵略者,整本书都在拼命抵抗我的阅读。


而为什么有的书没有这种吃力感,轻轻一翻就可以打开?为此我专门去请教了印务大哥,这种舒适度主要是由纸张纹理和胶水决定的。


纸张纤维都有排列方向,装订时,如果纸纹的方向平行于书脊,书就比较好打开,这在装帧中称为“顺纹”。既然顺纹这么好,为什么大家都不顺起来呢?理论上,如果和纸张供应商提前沟通、完美协调,让纸张应用于不同的开本,这个操作并不会额外花钱,但调度总是会有碰到各种实际困难,很多情况下要保证顺纹就会降低对纸张的利用率,导致成本造价上升。


《瘟疫之夜》单手平摊毫无压力


另外,并不是所有书都适合裸脊锁线,胶装还是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装订方式,这时候粘合印张的胶水就特别重要。如果胶水好就容易打开,胶水质量不行,凝固之后就会发硬,用力拉扯,搞不好书脊“咔嚓”一声当场骨折。


说到这里,印务大哥让我单手平摊了一下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的《瘟疫之夜》。这本书将近600页,但依然非常好翻开,因为顺纹且胶水比较柔韧。最近两年出的这个平装新版系列我非常喜欢。没什么花哨的装帧工艺,就是把最基础的材料用好,摸起来柔软、简单、踏实。封面都是帕慕克本人创作或推荐的画作,朴素之外又有一种纯真的趣味。



纸张质感和版式设计


纸张的质感也是为内容服务的,需要和书的气质贴合。黑塞的行文风格娓娓而谈,封面就找了一种不带涂层、色彩还原度高的纸,摸起来有细腻的棉感,内封用了简洁优雅的黑色卡纸,两种纸都不是很厚,整本书摸上去就是软软的、朴素的。


对于有图片的书,纸张质感和显色效果更不可忽视。比如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书里有很多图片,内文用了一种艺术纸,这种纸比较薄,没有厚重感,视觉上淡雅舒展,纤毫毕现,仔细一看,连海面上的波光似乎都在纸页间粼粼闪动,而且固色效果非常好,摸一摸,手指上也不会沾墨。


《伊斯坦布尔》波光粼粼的水面


字行的舒适则需要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讲究,文字排布不能太疏,也不能太密,要让读者舒服、不紧张,一直盯着也不觉得哪里不对劲。刚刚入行的时候,一个老前辈跟我说,文字排布是很考验装帧设计师功力的。我当时还有点不理解,排个字有什么难的?现在却越来越有感触了,一个夺人眼球的设计,或许一时的灵感就可以完成,但简单的排字却非朝夕之功,类似五星酒店大厨做西红柿炒鸡蛋,就是那个刚刚好,要做到很不容易。


回到开头那个问题,当书的各个部件:封面、内文、装订、版式都和内容浑然一体,大概就会产生一种温柔舒适的感觉。


碰撞的可能


《黑塞书信集》是去年上半年做的,当时我觉得,每本书都有个性,里尔克和黑塞的书信适合温柔的表达,而像陀思妥耶夫斯基这种一路狂奔甚至有点狂魔疯癫的风格可能就不太搭。但后来看过新版《2666》后,我的想法更新了。


波拉尼奥生前的愿望是把全书的五部分册出版,设计师陆智昌老师于是选了五册平装+函套的装帧方式。(隔壁工位的)编辑小伙伴把成书递给我们看时,我有点惊讶,竟然如此温柔:小巧的开本、素雅的莫兰迪色、轻盈的手感——《2666》有磅礴的气势、如影随形的暴力、倾注生命的书写热情,此前的平装版是一个大部头,那种视觉震撼力似乎才是与内容相当的。


分册版《2666》


但很快我发现这种温柔其实绵里藏针,在第四册,即罗列女性被害案件“警方报告”的封面,是一个殷红的葫芦形图案,全书唯一的浓郁色调,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紧紧包裹住沉默的尖叫。而这里暴力的表达和其他地方的“温柔”之间又产生了一种令人震撼的张力,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之间碰撞出危险而锋利的视觉语言。我忍不住反复摸着那几本小书频频感叹,妙啊……

 

一本做工好的书,它的物质形体所带来的感觉:封面的冲击力、纸张的纤维、拿在手心的触感、眼睛的舒适、淡淡的纸页芬芳……所有这些因素创造出的独特氛围,将阅读的人包裹其中。我相信可怜的人类永远需要这样的安慰。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做書
记录书背后的故事,和编辑站在一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