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就是心脏疾病吗?还有可能是……

健康   健康   2024-10-06 08:30   北京  


点击蓝字  关注“人卫健康”微信公众号 


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夜深人静时,躺在床上突然感觉心脏“咯噔”一下;喝浓咖啡、熬夜时,感觉心率加快,像“跳跳糖”一样跳动,还有点心慌;见到严厉的上级或长辈时,突然感觉心率加快,越紧张跳得越快,仿佛心脏快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了……

种种症状都让你感觉自己得了某种严重的心脏疾病,遂至医院就诊,一系列检查做下来,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肌酶谱等的结果都显示正常,心脏没有任何器质性问题。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些都是心悸的表现

什么是心悸

《说文解字》中提到“悸,心动也”。心悸就是患者自觉心率加快、心慌,有时候还伴有胸闷的症状,多在心率加快、加强、减慢或心脏不规则搏动时产生;临床上多呈发作性,多在情绪波动、劳累过度、饮食不节制或身体虚弱时发生;这既是一种症状,又是一种疾病。

心悸的原因有哪些

各种心律失常   如快速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等。

器质性心脏病   如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高血压心脏病(简称高心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等。

高动力循环状态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贫血、低血糖、嗜铬细胞瘤、发热等。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如更年期综合征、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生理性因素   包括剧烈运动及大量烟、酒、茶的刺激等。

心理因素   焦虑、抑郁、躯体化障碍等。

心悸不一定是心脏疾病

如果你出现心悸,不要急着对号入座,觉得自己得了某种严重疾病,心悸不等于心脏疾病,应尽快至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心悸的伴发症状和相关检查结果判断发病原因。

心悸可能是心理问题的躯体化表现

有研究表明,焦虑、抑郁、躯体化障碍是常见的与心悸有关的心理疾病。比如,焦虑可促进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增强个体对心律失常的感知,易促进心悸、心慌的症状。

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和环境等外在因素,均可导致焦虑和抑郁,促使心悸、气短、失眠发生。

躯体疾病长期不能治愈,也易导致焦虑和抑郁,就是所谓的因病致郁。比如,患者脑卒中后出现了面瘫、肢体偏瘫等症状,长期的躯体功能障碍影响了日常生活,导致患者心理平衡失调,容易导致焦虑、抑郁发生,患者在心理上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钝、兴趣减少、自责自罪、社交恐惧症等,在身体上则表现为头疼、头晕、心悸、失眠、胸闷等,影响康复和预后。

长期的心理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发展为某种躯体疾病,就是所谓的因郁致病。比如,某患者因为小时候有被困电梯的经历,之后便开始惧怕密闭的环境,不敢进电梯、不敢乘地铁等,心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后来逐渐发展到出现躯体症状,刚开始是进房间不敢关门,再后来进房间必须开门、开窗,如果不开窗就会觉得胸闷透不过气来,甚至某次开会时看到同事关窗,突然觉得胸闷、心慌、喘不上气、心率加快、大汗淋漓、浑身无力,并晕了过去……同事及时将他送到医院,医师给他做了检查,心电图、心肌酶谱等各项检查指标都显示正常。医生为他做了全面评估后,诊断为惊恐发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药物治疗后,他的身心逐渐恢复正常。这就是典型的“病在身,根在心”,是心理疾病的躯体化表现。

精神因素引起的心悸,可通过合理的心理疏导、缓解压力、调节情志等方法来改善。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镇静药或抗焦虑药、抗抑郁药

所以,若您出现心悸,先不要害怕,应到医院就诊,让医生结合您心悸发作时的伴发症状和相关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评估,确定病因后才能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


内容来源: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心脏使用说明书》

本书著者: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  崔松

注意:本文封面图片和文内图片均来自版权图库,转载时请注意,避免侵权。

期待您的“分享 点赞 在看”

人卫健康
人卫社坚持“根植卫生健康,服务健康中国”的发展理念,弘扬“传递医学信息、传授医学知识、传播医学文化、传承医学文明”的服务宗旨,致力于服务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和大众健康教育促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