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结晶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否则不能进行。
热力学条件。液态金属冷却至理论结晶温度时并没有马上开始结晶,而是要继续冷却至理论结晶温度下某一温度才能结晶,也就是说需要一定的过冷度。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热力学条件决定的。我们从热力学第二定律知道,等温等压条件下,物质系统总是自发地从自由能较高的状态向自由能较低的状态转变。
由此可知,液态金属能否结晶,取决于固态的自由能是否低于液态的自由能。金属结晶的驱动力,是液相金属与固相金属的自由能差。
由热力学知识可知,金属的状态不同,自由能也不一样。
状态的吉布斯自由能公式:G=H-TS=U+pV-TS
式中,H为焓,S为熵,T为热力学温度,U为内能,p为压力,V为体积。
G的全微分为:dG=dU+pdV+Vdp-TdS-SdT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dU=TdS-pdV,代入上式得
dG=Vdp-SdT,常压下,dp=0,则
dG=-SdT,又可写成dG/dT=-S。
熵是表示系统中原子排列混乱程度的物理量。温度升高,原子排列的混乱程度会增加,也就是熵值增加。系统的自由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图1是纯金属的液、固两相自由能随温度变化的示意图。
图 1
从图中可见,液相和固相的自由能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但液相下降得更快,它们的变化曲线相交于Tm温度,即理论结晶温度。
在Tm温度时,固液两相共存,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这就是理论结晶温度。当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时,固态金属的自由能低于液态金属的自由能,液态金属可以自发地结晶形成固体。
如果温度高于Tm时,液态金属的自由能低于固态金属的自由能,固态金属就会自发地熔化成液态。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液态金属要结晶,温度必须低于理论结晶温度,这时固态金属的自由能低于液态金属的自由能,它们的自由能差是金属结晶的驱动力。
可以推导出,液态向固态转变时,单位体积ΔGv与过冷度ΔT的关系为
ΔGv=-ΔH(ΔT/Tm)
可见,要想结晶过程获得所需的驱动力,必须有一定的过冷度,且过冷度越大,结晶速度越快。
结构条件。我们知道,金属的结晶是一个形核和长大的过程,晶核则是由晶胚形成的。
液态金属凝固成固态,体积变化不大,说明液态金属与固态金属的结构类似,原子间距差别不大。
图 2
液态金属的结构示意图见图2。在液态金属中,在小范围内存在紧密的有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称为短程有序,不过从大范围来看,原子是无序排列的。
在晶体中,在大范围内,原子的排列都是规则的、有序的,称为长程有序。
由于液态金属中,原子的运动比较激烈,短程有序排列的原子集团是动态变化的,这种短程有序,存在的时间短,但形成和消失每时每刻都在同时进行。上述变化着的短程有序的原子集团称为结构起伏,或者称为相起伏。
相起伏的最大尺寸受温度影响极大,温度越高,最大相起伏的尺寸越小,温度越低,相起伏的最大相起伏尺寸越大。
如果液态金属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液态金属中较大的相起伏才可能转变为晶核,这种尺寸较大的相起伏就是晶胚。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的晶胚可以转变为晶核,要成为晶核,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后面将会对此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