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在奥氏体与铁素体中的溶解度为何差别极大?

文摘   2024-10-27 00:00   湖北  

氢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很大,但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较小。

炼钢时,高温铁水使原料中的氢溶解进钢水中。

钢水冷却至奥氏体相时,氢原子则溶解在奥氏体中。

继续冷却,奥氏体转变为铁素体类组织,氢原子溶解度大幅减少。多余的氢原子除表层可以扩散到大气中外,大多数只能偏聚于缺陷部位,如空位、位错、晶界、夹杂物界面、偏析部位等等。

那么,为什么氢原子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呢?

这要从奥氏体和铁素体的原子排列说起。

氢原子在钢中是以间隙固溶体的形式存在,因为氢原子的直径很小,只有大约0.046nm。

先看看体心立方晶格间隙。大家知道,铁素体的原子排列是体心立方,这种晶格存在两种间隙,八面体间隙和四面体间隙,为氢原子的固溶提供可能。体心立方晶格间隙模型见图1。

   

图1 体心立方晶格间隙

八面体间隙见图1(a),由六个原子围成。设晶格常数为a,则八面体上下顶点的原子中心至间隙中心的距离为a/2,八面体四个角的原子中心至间隙中心的距离为a ,可见八面体不对称,间隙半径取较小者,即八面体顶点原子至间隙中心的距离减去原子半径,也就是:

a - a ≈ 0.067a        

 

间隙中心位于立方体各面的中心以及各棱边的中点。见图1中各白点处。原子半径根据图2堆垛模型可以计算出为a。

         

 

图2

四面体间隙见图1(b),由四个原子围成,也是不对称间隙。原子中心到间隙中心的距离均为a,故间隙半径为a-a ≈ 0.126a。

显然,四面体间隙远大于八面体间隙。

再说面心立方晶格同样存在八面体间隙和四面体间隙两种。

 

图3 面心立方晶格间隙

同样可以计算出,八面体间隙半径为a-a ≈ 0.146a;四面体间隙半径为a-a ≈ 0.06a。

面心立方晶格八面体间隙比四面体间隙大得多。

面心立方的八面体间隙也比体心立方的四面体间隙大。

所以氢在面心立方晶格的溶解度远大于其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而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材料科学分析
材料科学分析、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