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亚的某些角落,童婚和近亲联姻仍旧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让我们来看两个历史人物的例子:年轻的圣雄甘地,在13岁时便在父母的安排下与14岁的卡司杜巴·甘地结为夫妇;孟加拉国的创始人拉赫曼,同样在13岁时,遵循祖父的意愿,与自己3岁的表妹结了婚。
这种现象在印度南部的达罗毗荼人社区中尤为显著,他们有一种特殊的婚姻习俗,即女孩的首选配偶通常是她的舅舅。
尽管印度在1955年就通过《婚姻法》禁止了近亲结婚,但这种违反伦理道德和人类繁衍规律的行为仍然屡禁不止。
数据显示,在印度的婚姻中,近亲婚姻的比例高达16%,这是一个全球范围内都较高的数字。这种婚姻在地域上的分布极不均衡,北印度的比例仅为6%,而南印度则高达36%。
在南印度的卡纳塔克邦和喀拉拉邦,尤其是达罗毗荼人聚居的地区,近亲结婚几乎成了一种常态。对于我们来说,这似乎是乱伦的行为,但在当地人看来,这只是日常的一部分,他们还在继续传承这一习俗。
印度政府在这个问题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立法上,由于印度宗教和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很难推行一部统一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律。因此,印度法律对近亲结婚的规定因地区和文化而异。
在印度的婚姻法中,对穆斯林和基督徒只规定了结婚年龄。基督徒男性需满21岁,女性需满18岁;穆斯林男性需满18岁,女性需满15岁。而在穆斯林和基督徒的传统习俗中,表亲结婚并不被禁止,因此印度法律也未作规定。
实际上,印度穆斯林中近亲结婚的比例相对较高,约占所有婚姻的22%,高于印度的平均水平。
1955年的《印度教婚姻法》规定,印度教徒、佛教徒、耆那教徒和锡克教徒不得与三代以内的血亲结婚。这条法律在北印度得到了很好的执行,但在南印度,由于补充条款的存在,即“除非地区习俗允许”,使得法律在南印度许多地区有了灵活解释的空间。
达罗毗荼人就是利用这一补充条款的典型族群。他们的信仰和婚姻制度在现代人看来可能令人难以接受。在他们的语言中,不区分亲兄妹与表兄妹,也不区分母亲和姨妈。因此,在他们的习俗中,同辈堂亲、表亲之间结婚是不被允许的,但差一辈则可以。
这种婚姻制度在当地被称为“Menarikam”,在南印度非常普遍。例如,泰卢固人认为,女人出嫁后,她最小的弟弟有优先权娶她的女儿。而在泰米尔人中,则有叔叔娶侄女的传统。
这种婚俗甚至体现在他们的语言习惯中。例如,一个女孩嫁给了她母亲的弟弟,她就成了自己的舅妈,她的姥姥也就成了自己的婆婆,她应该如何称呼自己的姥姥兼婆婆呢?在泰米尔语中,这种关系的儿媳妇应该称婆婆为“Mamiyar”,这个词既可以表示婆婆、岳母,也可以表示舅妈。
如果你对上述情况感到困惑,那么恭喜你,说明你的道德观念是正常的。
除了法律条款的模糊和执法的灵活性之外,印度近亲结婚普遍的深层原因还在于经济因素。在印度,女性出嫁需要支付高额的彩礼,这对于许多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如果女方家庭无法支付足够的彩礼,女孩就可能嫁不出去,只能孤独地度过余生。
在这种情况下,血亲婚姻几乎成了应对高额彩礼的唯一方式。因为女孩嫁给的是同一家族的亲戚,彩礼金额相对好商量,即使给了,也相当于家族内部的财产转移。
1996年,印度学者在调查了4364个家庭的婚姻状况后得出结论,婚姻中的血亲关系是彩礼的替代品。而且,如果女孩的丈夫是娘家亲戚,那么女孩出嫁后受到家庭暴力的概率也会低很多。
在印度,家庭暴力十分普遍。丈夫打妻子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只要不打死打残,就算好男人了。因为收到彩礼不够或怀疑对方出轨而将老婆打死的事情,层出不穷。
因此,印度的父母自然也会倾向于让女儿嫁给自己的兄弟。这样一来,既能保护家里的财产不被外人分割,也能保障女儿的婚后生活过得相对安全,减少遇到家暴的可能性。
另一个客观原因是印度的种姓制度。虽然印度明面上已经废除了种姓制度,但种姓观念仍然根深蒂固。为了防止上迁婚导致高种姓的扩大,印度社会的潜在观念普遍不允许跨种姓婚姻。这种禁忌在印度不同的地方,程度也不同。
在印度,几乎所有地方的男女都不能跨大种姓结婚;而能否跨小种姓结婚,得看当地习俗。有的是男女双方只要是一个大种姓就好,有的是男方不能娶比自己小种姓高的女人,还有的地方则是跨一个小种姓都不行。
如果违反了当地种姓制度,跨种姓结婚的话,轻则失去原本的种姓被打入贱民阶层。严重的则会被自家人或对方家人,以“捍卫家族名誉”的名义杀死。
如此严苛的种姓观念下,跨种姓结婚是极小概率事件,在南印度更是如此。这就让适婚男女青年在择偶选择面极为狭窄,族内婚姻至少能保证双方在任何标准下都是同一种姓。
由于各种条条框框,在南印度的青年想要自由恋爱是极困难的事情,大多数人婚事都由父母决定。
印度人不以包办婚姻为耻,印度媒体上也经常宣传有哪些宝莱坞明星是包办婚姻的,并且相信包办婚姻比自由恋爱更加幸福。
很多印度女孩从一出生,她的丈夫就已经确定。尤其是在南印度,这些女孩将无可避免地和自己最小的那个舅舅结婚。许多新郎甚至等不到女孩长大成人,在女孩接近青春期的年龄,就让她们辍学去结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表示,南亚是童婚最多的地区。全世界6.5亿在18岁之前结婚的妇女和女孩中,有2.85亿在南亚。
这个数据也得到了印度方面的验证。印度2015-2016年度全国家庭健康调查报告中显示,以卡纳塔克邦贝尔高姆市为例:35.7%的女孩在18岁之前结婚,12%的15-19岁女孩已经为人母。
印度法律明确禁止童婚,但是在强大的旧观念影响下,阻力重重。有时候甚至警察已经赶到婚礼现场,想解救被迫嫁人的女童时,会遭到女方的家人的暴力抗法。
在种姓制度、性别歧视、高额彩礼的作用下,印度的近亲婚姻已经成为难以解决的社会顽疾。
近年来,印度政府在消除种姓意识、普及近亲结合的遗传危害等方面也做出了许多努力,但近亲婚姻的社会基础依然强大,想要彻底杜绝,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