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励志的城市,天崩开局,用烂牌翻身

乐活   2024-11-03 18:03   广东  

2024年巴黎奥运会不仅让全世界认识了“QUEEN文”,同时也使十堰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重新回到了公众的视野中。

郑钦文以其坚韧的比赛风格和不屈不挠的斗志,与她的家乡十堰形成了一种深刻的共鸣。这座城市经历了诸多变迁,从古代的战略要地到新中国早期的汽车工业重镇,再到如今的新能源发展前沿,十堰一直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前行。 

作为一座兼具古老传统与现代活力的城市,十堰既保留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武当山的自然美景及其深厚的道教文化背景,也成为了中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对于可持续能源的需求增加,十堰抓住机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这种由历史积淀而来的文化底蕴与面向未来的创新精神相结合,使得十堰能够在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回顾十堰的历史发展路径并非一帆风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是对这座城市艰难起步的最佳写照。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九成山地、半分水域以及少量耕地,先民们凭借着顽强拼搏的精神开疆扩土。此外,由于地处多个行政区域交界处,历史上多次成为兵家必争之地,频繁的战争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正是这样一段段充满挑战的经历塑造了十堰人坚韧不拔的性格特质,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向前迈进。 

在战国时期,十堰地区位于秦楚两国的交战地带。由于该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它经常在秦和楚之间易手,因此产生了“朝秦暮楚”的说法。十堰地形多山,耕作条件恶劣,气候多变,居住环境艰苦。

两千年前生活在十堰的人可能在一天之内经历两次“国籍”的变换,这种频繁的权力更迭反映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不稳定。更为严峻的是,十堰不仅地形险峻,而且由于地理特点,常遭受地形雨的影响,高湿度和高温的环境使得当地居民容易患病。因此,早在苦寒的宁古塔之前,十堰就已经是一个流放犯人的地方。

据传,尧帝的儿子丹朱就被流放到了今天十堰的房县地区。作为历史上的“流放之地”,十堰见证了许多皇亲国戚的兴衰。从秦朝的吕不韦家族、嫪毐家族到唐朝被废黜的太子李忠、李显以及李重茂等人,都曾被迫流放到均州、房州一带。根据袁正洪在《中国历代帝王将相特放房陵典籍录》中的研究,共有52位帝王将相及其家属被流放至十堰,这一数字进一步证实了该地区作为“宫廷陪都”的历史地位。 

吕不韦家族曾遭流放至十堰,这一边缘地带虽充满艰辛,却也孕育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在古代,此地远离朝廷纷争,反而成为修行者的圣地,如2500年前尹喜与老子在此归隐修道;600多年前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精髓融入武术,创立了内家拳体系,使得众多追求心灵平静之人纷纷前来寻求精神上的升华,并赋予武当山“天下第一仙山”的美誉。

十堰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南接荆襄、北靠商洛、东临南阳、西依汉中,成为了连接四省的重要交通枢纽。历史上不断有移民涌入这座城市,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民多秦音、俗尚楚歌”,这种融合了不同地域特色的民俗至今仍然保留着,使十堰获得了“中国诗经文化之乡”的称号。 

随着时代变迁,这座曾经辉煌一时的城市如今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发展需求。十堰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意外地成为了其现代工业发展的关键优势。20世纪60年代,面对日益紧张的国际环境,中国启动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众多工矿企业被迁移或新建至中西部地区的偏远山区。

当时,中国的汽车制造能力主要集中在沿海及边疆地区,仅有五家实力雄厚的汽车工厂。为了保障国家汽车工业的安全与发展,建立第二汽车制造厂(简称二汽)的任务被紧急提上日程,选址需遵循“依山、分散、隐蔽”的原则。 

在此标准下,十堰不仅完全符合三线工厂的各项要求,更以其地形特点为厂房布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40余条高差约150米的自然沟壑,既便于生产又具备良好的军事隐蔽性。此外,十堰地处鄂豫陕三省交界处的战略要冲,北可进关中平原,南可退至四川盆地;加之汉江穿城而过,最终汇入长江,这一地理优势使得该地区成为战时物资运输与人员疏散的理想之地。 

在国防特殊需求的推动下,十堰这一原本发展滞后的山区小镇,超越了武汉等地区,成为首选地点。在二汽项目启动之前,十堰仅是一个人口不足百户的小镇,镇上只有一条街和一个打铁铺作为工业基础。然而,随着1969年二汽项目的落地,十堰迅速从小镇升级为地级市。

1973年,为了解决二汽员工的后顾之忧,十堰再次升格为省辖市。当时,十堰与二汽几乎融为一体,二汽的厂领导同时也是十堰市的党政领导,直到1982年才分开管理。在二汽的鼎盛时期,十堰和二汽共同书写了“东方底特律”的辉煌篇章。1985年,二汽的产销量和上缴税收均占全国车企的60%以上,撑起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半壁江山。 

随着二汽员工在十堰定居,十堰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化城市,大型购物中心、剧院等设施相继落成。从一个仅有一条街和25盏路灯的小镇,十堰迅速转变为一个功能齐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五堰商圈是十堰城区最早发展且规模较大的商圈之一。 

在1989年,二汽与十堰市共同制定了“双纳入”规划,旨在将双方的发展紧密结合。根据该规划,二汽在进行发展规划时,需优先考虑十堰市的发展需求;同样,十堰市的城市总体建设规划也应以二汽的发展战略为核心这一举措显著提升了双方的合作水平。至1992年,得益于这种紧密合作,十堰在全国小康城市排名中位列第6位,并在城市综合实力评比中荣获第22名,因此获得了“车城”的美誉。 

尽管表面上双方的合作看似天作之合,但实际上已存在潜在的分歧。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国际环境的改善,十堰自身存在的工业基础薄弱、市场辐射范围狭窄及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等劣势逐渐显现出来。而汽车行业作为一个高度依赖资本投入、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和产业链整合的行业,这些不利条件使得十堰与东风汽车(原二汽)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从最初的紧密合作逐步转变为表面上的合作但实质上各行其是的状态。

2003年9月,东风公司将其总部迁至交通更为便捷且市场腹地更深的省会武汉。有当地干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东风公司在搬迁时曾暗示,如果十堰能提供一个连片的300亩土地,企业本不会选择迁离。东风公司的这一举措对十堰造成了显著的影响。 

在搬迁前的一年(2002年),十堰的工业发展态势良好,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1%,GDP增速达到13.9%,创下了地市合并以来的最高增幅。然而,到了2003年,由于主导产业和企业的生产波动,十堰工业增加值下降了4%。200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工业生产仍然处于低位徘徊状态,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9%。

尽管经历了这样的挫折,十堰展现出其历史中的顽强和韧性,逐渐适应并克服困难。经过对东风撤离的深刻反思,十堰在过去十多年里积极调整战略,通过山地整治和用地优化,大力推动老工业区的搬迁、改造与升级。同时,新建了多个工业园区以促进产业转型。交通网络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汉十高速和高铁线路的开通,武当山机场的投入使用,以及设计时速350公里的西十高铁正在建设中,这些都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交通条件。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兴起,十堰抓住机遇重新振兴其汽车制造业。2023年,该市生产了8.2万辆新能源汽车,占全省总产量的20.5%,其中出口6.5万辆,占据了全省出口量的80%。此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配套行业的聚集效应,特别是新型电池产业,在省内逐渐崭露头角。据统计,2022年十堰动力电池产能占全省14.6%,磷酸铁锂电池产能更是高达全省37.6%。 

不仅如此,文化旅游也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曾经被视为偏远落后地区的地方,如今凭借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转变为广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作为拥有众多A级景区的城市,十堰正致力于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胜地。 

十堰市在文旅发展方面持续采取积极措施,自文旅局长亲自上阵利用短视频平台推广本地景观起,其动作不断。2024年,该市围绕武当山实施了36个关键文旅工程,并推出了8条高品质旅游线路。此外,还为新入学的十堰高校学生提供了免费游览等优惠活动。这些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仅上半年,十堰接待游客数量就达到了7076.6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43.5亿元,分别实现了16.8%和18.8%的增长。

站在武当山顶远眺,方圆八百里的美景尽收眼底。历史的机遇似乎再次降临这座曾经被流放的小城。今年夏天,随着郑钦文的成功出圈,更多人开始重新认识这个不愿屈服于命运的城市——从最初的艰难起步到如今成为拥有仙山、秀水及汽车工业基础的魅力之城,十堰凭借对时机的把握与耐心积累,正逐步走向繁荣。

看荐城市
一座城,一个人,一道风景; 一首新词一支曲,一盏香茗一幅画。 走进城市,体会城市,用心讲述别样城市故事。 很高兴在这里遇见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