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中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中,已有25个省份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尚未公布数据的省份包括新疆、青海、陕西、贵州、黑龙江和山西。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在已经披露数据的25个省市自治区中,有16个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国家平均水平4.8%,而另外9个地区的增速则低于这一水平。
四大直辖市的表现尤为值得关注,其中重庆市以持续四个季度超过6%的增长率领先于其他直辖市。值得注意的是,河南省尽管其GDP增量目前处于较低位置,但已实现由负转正的增长态势。2023年河南省实现GDP总额约为59132.39亿元,相比上一年度下降了约2212.7亿元;实际增长率为4.1%,名义上则呈现出-3.6%的收缩。
尽管如此,相较于去年同期而言,河南省经济状况有所改善,显示出一定的复苏迹象。至于是否会成为全国范围内增长最缓慢的省份之一,还需等待山西等尚未发布最新统计数据的地方进一步确认。
在最近的经济数据中,本年度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相较于去年同期出现了203.63亿元的减少,尽管按实际价值计算增长了4.7%,但名义上却下降了1.36%。进一步观察今年上半年的数据,GDP同比减少了94.56亿元,实际增长率为4.9%,而名义增长率则略微下滑至-0.3%。
值得关注的是江苏省在经济领域的显著进步,其增量继续领跑全国,且与广东省的差距大幅缩小,引发了关于中国经济领先省份地位可能更替的讨论。
具体来看,前三季度江苏省的GDP增量达到了4564.3亿元,不仅稳居全国首位,而且其5.7%的增长速度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广东省的增长速度仅为3.4%,低于全国平均增速1.4个百分点,尽管其前三季度的GDP规模接近10万亿元大关。
江苏省对广东省长达35年的经济领先地位发起挑战,这一竞争态势值得持续关注。广东与江苏两大经济强省在数十年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其中广东省自20世纪90年代起逐渐确立了其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领先地位,并持续保持至今。
尽管江苏省曾依靠苏南模式一度成为全国GDP排名第一的省份,但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实施以及珠三角地区特别是广州和深圳两市的快速崛起,广东省于1989年正式超越江苏省,自此之后一直稳居全国首位。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长达33年的时间段内,除了少数几个年份外,广东省与江苏省之间的经济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例如,1989年时两省之间的GDP差额仅为59.54亿元人民币;而到了2019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至惊人的9330.1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这表明广东省不仅巩固了自己的龙头地位,而且进一步拉大了与紧随其后的江苏省之间的经济差距。
根据广东和江苏统计局的数据,从2020年开始,两省之间的GDP差距逐步缩小。去年,这一差距降至6242.98亿元,相较于2019年下降了大约三分之一。自2021年至2023年,两省的经济差距保持在7400亿元左右。
在今年上半年,江苏省以增量第一的成绩进一步将经济差距缩减至不到2000亿元,具体为1916.2亿元,显示其强劲的发展势头。然而,截至前三季度,尽管江苏省的增量依然超过广东省,两省间的经济差距再次突破2000亿元,达到2194.88亿元。
对于两个GDP规模均接近13万亿元的经济大省而言,2000亿元的差距相对较小。回顾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这是自进入21世纪以来,江苏省与广东省之间最接近的一次。详细分析前三季度的数据表明,江苏省在多个经济指标上的增速都超过了广东省。
广东与江苏在关键经济指标上呈现出不同的增长态势。具体而言,广东省的工业增加值实现了4.7%的增长,而江苏省则达到了7.9%。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两省表现迥异:广东下降了3.4%,相比之下,江苏则增长了2.4%。此外,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广东仅微增0.7%,而江苏则有较为显著的4.5%增幅。
值得注意的是,在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内,广东省的下滑主要归因于房地产投资的大幅减少。尽管江苏省也面临类似挑战,但通过对比发现,广东省对房地产市场调整更为严格,其房地产投资额降幅几乎是江苏省的两倍。
据统计,前三季度期间,广东省房地产开发总投资额为8700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7.2%,其中住宅类项目的投资额下降了19.5%。进一步细分来看,珠三角地区的房地产投资额降低了15.8%,而其他地区(包括粤东、粤西及粤北)合计下降了26.1%。与此同时,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缩减了27.4%。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江苏省以及上海市在该阶段的表现相对较好,显示出两地市场活力依旧强劲。江苏省和上海市尚未公布其前三季度房地产相关数据,但国家统计局官网提供了1至8月的数据分析。数据显示,江苏1至8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了8.7%,其中住宅投资下降幅度为9.4%,住宅销售面积减少了11.6%。然而,广东省在出口方面表现突出,成为一大亮点。
根据统计数据,广东省前三季度出口总额达到4.4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同比增长9.1%。相比之下,江苏省的出口总额为2.65万亿元,增长率为7.8%。值得注意的是,广东省的外贸增长主要得益于深圳市的强劲表现。深圳海关发布的数据显示,深圳市前三季度的出口规模达到2.1388万亿元,占广东省出口总规模的48.6%,且出口增速高达19.7%,表现出色。
尽管江苏省与广东省的经济差距已缩小至历史最小值,但广东省仍展示出巨大的潜力和韧性。因此,江苏省在未来几年内是否能超越广东省,目前尚难以定论。当前,广东经济经过房地产的调整和暂时的“下蹲”后,通过进一步优化结构、积蓄发展动能,预期将实现新一轮且更为强劲的增长。
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广东在自主调整能力方面展现出了较江苏更明显的优势,尤其是珠三角地区通常率先启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进而引领全省乃至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因此,江苏是否能够超越广东,仍存在不确定性。
广东之所以能保持其坚实的经济基础,难以被轻易动摇,源于多个关键指标的支撑。近年来,江苏之所以能够逐步缩小与广东的差距,一方面是因为广东的部分城市如东莞、佛山遭遇了一定的挑战;另一方面,江苏采取的均衡发展策略在大环境下显示出比广东的中心化模式更强的韧性和适应性。尽管如此,深圳作为广东的重要引擎,依旧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
2023年全国GDP增长率为5.2%。在江苏省内,苏州和南京的经济增速略低于这一平均水平,分别为4.6%;而无锡、南通、常州则表现更佳,分别实现了6%、5.8%和6.8%的增长率。
在广东省内,广州、佛山及东莞的经济增长表现落后于整体水平,而深圳则实现了超越平均的增长。相比之下,江苏省的13个城市普遍展现出强劲的经济活力,被赞誉为“十三太保”。这些城市之间的实力差距呈现出递减的趋势。
广东的经济架构看似拥有双重核心(深圳和广州),辅以佛山和东莞两个支撑点。然而,从宏观视角分析,其发展模式实际上倾向于单一中心,整个珠三角地区可视为一个统一经济体。在全球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江苏的多中心发展战略显然更能有效分散风险。
这一结论可通过对比两省各城市的GDP增长率得到验证。2023年数据显示,江苏省内有11个城市的GDP增速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即便是增速最低的苏州和南京也达到了4.6%。相反,在广东省的21个城市中,仅有6个城市实现了高于平均水平的增长,其余15个城市均未达到预期,其中东莞的增长速度仅为2.6%。
广东的经济表现在过去几年中出现了一些波动,尤其是东莞和佛山这两个重要城市。去年,东莞的经济增长放缓,而今年佛山也出现了负增长,一季度GDP增量为负,名义增速为负数,实际增速在万亿城市中垫底。上半年虽然有所回升,但增量仅为52.12亿元,无论是增量、名义增速还是实际增速,在万亿城市中均处于较低水平。
从这些数据来看,江苏在GDP层面上似乎有可能超越广东。然而,网络上对于江苏GDP的真实性存在一定争议。除了GDP之外的关键数据显示,江苏与广东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
2023年,广东的国内税收收入达到21637.7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其国内税收与GDP的比例为15.95%,也位居全国第二,这意味着每百元GDP能够创造15.95元的税收。相比之下,去年江苏的国内税收收入为15586.8亿元,仅相当于广东的72%。
从个人所得税的视角分析,广东在去年的个人所得税收入达到了2365.3亿元,位居全国首位。相较之下,江苏省的个税收入仅为1262.5亿元,相当于广东省的53.38%。
在资金总量方面(包括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广东同样领先全国,去年的资金总量为350888亿元。而江苏省的资金总量则为245919亿元,仅为广东省的70%。从工业实力的角度来看,广东省去年规模以上工业的营收达到了18.58万亿元,而江苏省为16.85万亿元,相当于广东省的90.6%。
出口数据也显示出广东省的优势。去年,广东省的出口总额为5.44万亿元,而江苏省为3.37万亿元,仅占广东省的62%。在财政预算方面,2023年江苏省一般预算内收入为9930.2亿元,而广东省为13851.3亿元,江苏省的收入仅为广东省的71.7%。
最为关键的养老贡献方面,虽然具体数据未提及,但可以推测,广东省在此方面的贡献也显著大于江苏省。无论是从个人所得税、资金总量、工业实力、出口还是财政预算等多个维度来看,广东省的经济表现均优于江苏省。在2023年度,广东省提交的养老金数额显著高于全国其他地区,其总额达到了1158.14亿元。这一数字不仅远超排名第二的北京市(后者为前者的约31.8%),也大大超过了江苏省(为其6.54倍)。
此数据显示出广东对国家养老保险基金的巨大贡献,其缴纳量足以支持中国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口的养老需求。相较之下,尽管江苏省的GDP接近广东省,但在多个关键经济指标上与广东存在显著差距。这种差异引发了外界对于江苏GDP数据准确性的质疑。江苏省的经济规模实际上大约只有广东省的70%至75%,两者之间的差距颇为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许多省市都在进行GDP数据的调整,以剔除非实质性增长部分,江苏省也在此列。中国的GDP统计每年进行两次核算:年初的初步估算和年末的最终核实,这两个数据通常会有所差异。通过对过去几年部分省市GDP核实情况的分析发现,除了广东、浙江和海南三地的年度调整持续增加之外,其他多数地区都经历了下调。
经过调整,广东、浙江和海南的GDP数据被认为低估。而四川、湖北、河南、福建、安徽、天津、黑龙江及辽宁自2019年起持续进行数据下调;山东与河北也进行了相似的调整,其中山东省在第四次经济普查时一次性核减了2018年的GDP达9821亿元,这一数值超过了当年济南市GDP的1.25倍。湖南省、北京市、吉林省以及甘肃省自2020年起亦不断调低其官方统计数据。江苏省在过去四年中有两年实施了数据修正。
此类下调主要出于两种考虑:首先,在新年度数据发布前降低前一年的基数以提升增长率;其次,针对历史数据中存在的过高估计部分主动进行“挤水”。据统计,从2019年至2022年间,河南省累计减少GDP达5220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首位,相当于消除了一个地级市(如济宁)的经济规模。从2019年至2022年期间,湖北、湖南和安徽三省的经济下调累计量均保持在约1500亿元的水平。
相较之下,江苏省在同一时期的累计经济下调量为644.1亿元,尽管这一数值相对较低,但它表明江苏省在主动采取措施减少经济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