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个人:TA总是小心翼翼,过分地礼貌甚至刻意热情,即使受到委屈也把“不好意思”“都怪我”挂在嘴边,从不会说出TA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如果有,那大概率是你遇到了「讨好型性格的人」(People-Pleaser)。
「讨好型性格」并不是经典人格理论提出的人格类型,它来源于萨提亚沟通方式理论,由讨好型沟通方式拓展出来的一种个性特征。
家庭治疗专家萨提亚提出,我们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时,通常有五种基本的沟通交流方式,分别是指责型、讨好型、超理智型、打岔和表里一致型。
萨提亚认为,父母与孩子从小建立的紧密关系会影响孩子长大后的交流方式,并且会影响儿童的生存姿态,形成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的主要特征是隐藏自己的情绪、非常害怕冲突,因此他们会压制自己的需求。他们既害怕被拒绝,又害怕失败,极度忽视自己,内在价值感较低。
他们的言语中经常透露出“这都是我的错”,“我想让你开心”等话语。他们的行为过于友善,习惯于道歉和乞求怜悯。
按理说,与「讨好型性格的人」相处,不会吃亏,因为他们总是优先考虑我们的需求,从来不会主动与我们翻脸。但真实生活中,很多人会特别讨厌「讨好型性格的人」。
因为和讨好型的人相处,我们很难找到对方的心理边界,不知道自己的言行有没有越界,不知道对方的真实想法到底是怎样。所以对方越是好,我们心里越是没底。
同时,对方的过分讨好,对我们而言,其实是一种无形的越界行为。它会让我们失去原本需要为自己承担的机会,让我们放弃主动,某种程度上默认讨好者的安排。
说白了,我们不害怕面对一个真实的坏人,但很害怕面对一个虚伪的好人。
其实,真实感受到对方的“讨好”时,我们可以再仔细一点去体会自己的感觉,深入一点去体会内心细微的感受。
有时候,可能不是真的讨厌,而是同情、悲哀和恐惧交织的一种复杂感觉。
她明明那么温柔、温暖、安静、顺从和优雅,可我就是对他喜欢不起来。
她明明很想要,却那么大大方方地就把自己的那份给了别人,还要补充一句“我有我不喜欢”;
她明明最委屈,却笑着安慰我们没关系;
她笑着,是因为大家都在笑;
她哭着,是因为有人在哭;
她甚至在一个没什么人说话的群里发消息,都小心翼翼地试图照顾到每个人的情绪;
她好像始终关心着所有人的事,唯独没有说过她自己;
而你,会一眼穿她的渴望,
她其实希望每个人都对她好,你她对待别人那样对待她。
她特别害怕别人说她不好,对她不好,怕被忽视、冷落和孤立;
她害怕只剩下她一个人。
她宁愿长久站在门外被冻得瑟瑟发抖,也不去按下门铃,她说怕打扰里面人午睡,
其实她是渴望里面人能主动打开门,热情地把她迎进去。
她其实不是在讨好,是迂回地请求、委婉地呼喊、无声地渴望。
你不懂还好,这样痛苦的只有她一个人。
可是你看懂了,所以会觉得累。
讨好型的人,对上敏感但内在不够强大的人,将是一场无休止的内耗。
她的每一点讨好,都是一次进攻和施压。
相处越久,你会越有一种难以言说的亏欠感。
感受到了不舒服,却不知道该怎么苛责她,因为她时时处处都在为你着想。
人与人的相处,只有旗鼓相当时是最舒服。
一旦处于相互不对等的状态,结局要么一败涂地,要么两败俱伤。
一段关系能否持久,取决于这段关系中的每个人,对安全感的感知。
怎么说呢?
当你面对一个实实在在的坏人,他坏得明明白白,你非常清楚哪里是安全区,哪里不可碰触;
当你面对一个总是在讨好的人,她好得让人不敢说一句不是,
你觉得哪里都不对,你又说不出来到底哪里不对。
不知道彼此的边界在哪里,相处最让人害怕。
所以讨厌她,是我们自我保护的本能。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遇到「讨好型性格的人」,即使并不是讨好我们,但我们还是会莫名地讨厌。我们内心本能地对那种委曲求全的卑微姿态避之不及,极有可能是一种内心深层次的恐惧。
因为没由来地就讨厌一个人,很有可能是我们从她身上,看到了曾经同样不堪的自己。
敬唯老师的22期
《归属·爱自我探索冰山对话营》4.0版
一起去看见自我、探索自我;一起去穿越阻碍,找到归属;一起去联结渴望,重新绽放生命力!
主办机构
西安家和爱心理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成都心智美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