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源区法院运用“执前督促”+“信用修复”机制,督促并激励义务人主动履行给付义务,成功化解27起劳动争议系列纠纷案件,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对涉案企业的影响,让双方当事人感受到司法温情。
潘某某于2022年2月入职江西某科技公司,因该公司拖欠劳动报酬,双方产生争议。经仲裁委员会裁决,江西某科技公司需向潘某某支付工资差额9.1万元。后江西某科技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经法院主持调解,依法作出民事调解书,江西某科技公司向潘某某支付7.8万元。因江西某科技公司支付6.8万元后未再履行,潘某某向安源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阶段,执行法官通过前期调查发现,除了已申请执行的潘某某外,还有26名劳动者向该公司“讨薪”无果,准备向法院申请执行;江西某科技公司除生产设备外,未发现其他可供执行财产,如对公司的机器设备直接进行拍卖处置,可能导致设备被“贱卖”,直接影响公司经营生产。
了解到实际情况后,一方面,执行法官立即启动“执前督促”程序,多次前往江西某科技公司,向该公司法定代表人陈某某、股东朱某某释明司法拍卖等执行强制措施可能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并告知若公司履行还款义务后,法院将主动采取“信用修复”举措,以此督促激励被执行人积极筹措资金,主动履行法律义务。另一方面,执行法官多次与27名劳动者沟通协调,为江西某科技公司争取了一个月筹措期。
最终,江西某科技公司两名股东主动垫资,如期将潘某某等27名劳动者的薪资11.2万元汇入安源区法院执行专户。至此,27名劳动者的烦“薪”事顺利化解,案件全部执行完毕。
安源区法院将持续推进执前督促履行工作,不断健全信用修复机制,督促义务人积极主动履行法定义务,兑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用心描绘执前解纷好“枫”景。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李磊磊
编辑:政治部
审核:汤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