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
《新法治报》刊文
《构建少年审判工作“全链条”》
报道安源区法院前中后
三端施策保障“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
近年来,萍乡市安源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安源法院)秉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从前中后三个端口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取得良好工作成效。2023年,该院少年审判团队获评“江西省青年文明号”,入选“2023—2024年度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创建单位名单”。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嘹亮的歌声回荡在黄静源烈士陵园。
安源,一块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安源法院组织了一场红色引领的法治研学营活动,这也是安源法院今年开展的第三场红色法治教育活动。
活动现场,孩子们认真聆听志愿者讲解安源儿童团的红色历史;来到法院初心文化基地,孩子们沉浸式感受安源裁判委员会的司法初心;在安源法院,少年法庭法官邹小蓉为孩子们讲解与其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培养孩子们正确的法治观念。
“安源的孩子们从小听过许多革命故事,因此我们创新打造‘红色文化教育+普法宣传’模式,引导孩子们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法治意识。”邹小蓉表示。
近年来,安源法院充分挖掘本地红色资源,依托“法院初心文化基地”,深入开展“法治进校园”“红领巾进法院”等多种形式的法治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零距离”接受红色法治教育。今年以来,安源法院累计举办红色法治教育活动4场,辐射辖区未成年人200余人次,举办红色法治教育公开课19次,覆盖辖区9所学校2300余名学生。
近日,安源法院成功调解了一起未成年人玩火引发的财产损害责任纠纷案件。
据悉,4名未成年人被告在原告某建筑公司承租的露天仓库内烧木材烤火导致仓库内的PVC管材烧毁,因赔偿事宜未果,原告向该法院提起诉讼。安源法院收案后,及时联系双方进行调解,并积极向未成年人被告的法定监护人释法明理,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但在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邹小蓉发现案涉未成年人被告的监护人在日常生活中怠于履行监护责任及家庭教育责任,为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邹小蓉依法发出4份《家庭教育指导令》,并组织监护人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一方面,安源法院邀请专员现场进行安全知识讲解,帮助未成年人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法官主动延伸司法审判职能,组织各监护人签署了《家庭教育责任承诺书》,督促其认真履行家庭教育责任,守护孩子茁壮成长。
今年以来,安源法院依托“法之光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室”与“家庭教育引航站”,整合各方力量,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90场次,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8份,不断推进立体化家庭教育指导,营造健康有利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环境。
“谢谢法官,我已经开始上班了!”近日,在回访被告人小武(化名)时,他开朗地告诉法官这个好消息。
2021年,未成年人小武伙同他人多次在商店盗抢香烟,并受人邀集在公共场所持械殴打他人,最终其被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但在审理案件时,承办法官邹小蓉了解到小武的父母忙于生计、疏于陪伴,导致小武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最终,小武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惩戒不是目的,让犯错的孩子们重新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才是我们的职责。”邹小蓉认为。因此在小武服刑完毕后,邹小蓉主动开展判后回访,鼓励小武学习知识,同时她联合团委帮助他找准职业定位、规划就业道路、开展技能培训。如今,小武已走出旧日阴影并顺利参加工作。
近年来,安源法院积极探索,加强联动协作,在原有的跟踪回访、结对帮扶等工作基础上,增加心理咨询、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服务,真正担负起“教育、感化、挽救”迷途孩子的责任,为涉罪未成年人回归保驾护航。
今年以来,安源法院已对8名未成年被告人进行跟踪回访12次,为涉刑未成年人进行心理疏导3人6次,接通处理各类未成年人求助电话20余人次。
来源:《新法治报》
文/图:周飒 陈小佳 龚迪雅
编辑:政治部
审核:汤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