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通路联合治疗给心衰患者带来新希望

健康   2024-11-26 19:59   北京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近年的研究发现,中国估计有2.45亿人有心衰风险,2.93亿人处于心衰前期,亟需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减轻负担。



11月26日是第10个“全国心力衰竭日”,为了让更多患者了解心知识、守护心健康,并及时了解心衰治疗相关的创新药物,《生命时报》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力衰竭中心主任医师、心衰重症病房(HFCU)首席专家张健教授接受采访。


 受访专家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心力衰竭中心主任医师

心衰重症病房(HFCU

首席专家

张健



体的心脏犹如一个持续运转的水泵,不断将血液经动脉系统送至全身,并且负责接收来自身体各部分回流至心脏的血液。一旦心脏的泵血功能减弱,输出的血液无法满足身体正常代谢的需求,其他组织和器官的血液也无法顺畅地返回心脏,就会导致瘀血、水肿,还可表现为乏力、运动耐量下降、气促、咳嗽或咳痰等,这一系列症状即被称为心衰。

心衰是一组临床综合征,而不是单一的一种病理诊断,除心脏症状外,还可能伴有颈静脉压升高、肺部啰音和外周水肿等由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的特殊体征。


张健教授介绍,根据心衰的主要发病部位及临床表现,可以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

  • 左心衰是由于左心室的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导致,临床表现为肺循环淤血和心输出量降低,包括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

  • 右心衰是由于右心室的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导致,临床表现为严重低血压、体循环淤血和水肿等。

  • 当同时累及左、右心室时,就会演变为全心衰,同时具有左、右心衰的临床表现,患者通常活动困难,严重者甚至丧失生活和劳动能力。

在国内外众多心衰诊断、治疗和管理指南中,将心衰分为四期。


A期:心衰风险期

这个阶段患者有潜在的心衰风险,但目前或既往无心衰相关症状或体征,也无结构性、功能性心脏疾病或生物学标志物异常。包括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暴露于心脏毒性物质等,以及有心肌病遗传变异或心肌病家族史的人群。


B期:心衰前期

目前或既往无心衰症状或体征,但有以下情况之一:结构性心脏病;有心脏充盈压升高的证据;心脏彩超等影像学检查发现心脏异常和功能改变;有危险因素,且脑利钠肽(BNP)或心肌肌钙蛋白水平升高。患者需要严格控制病情,避免进一步发展成为心衰。


C期:临床心衰期

已存在心衰症状和体征,如呼吸困难、乏力等。治疗重点是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若患者能遵循药物治疗、定期随访复查,认真管理疾病,大部分人预后均良好。


D期:终末期心衰

已经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医学治疗,但心衰症状仍然存在,需接受心脏移植或人工心脏辅助装置植入等。


心衰的治疗目标是积极控制原发疾病,将进展遏制在B期之前,一旦发现心脏异常就要立即控制、抓紧治疗。


“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拖到了C期甚至D期,才到医院就诊。”张健教授表示,当前,心衰患者的治疗后死亡率、再住院率等仍较高。一项覆盖我国52家不同地区医院的研究显示,1/8的心衰住院患者在出院后30天内再次入院,大部分在出院2周内会再次入院。而且,心衰患者出院后前3个月的死亡率和再入院率分别达到15%和30%;慢性心衰患者5年病死率在50%以上。



张健教授表示,当前大众对心衰的认知水平较低,且重视程度严重不足。许多患者完全不了解心衰,连典型症状都无法分辨,例如,将呼吸困难误认为感冒、将活动后气喘当作体力差。另外,部分医务人员还需进一步提高对心衰的认知,减少误诊误治,帮患者做好疾病管理。


目前,我国大量人群处于心衰前期,想要防治心衰、提升治愈率,应充分了解高危因素,做到尽早干预。张健教授介绍,心衰的常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脏瓣膜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部分肿瘤患者使用的免疫点检查抑制剂等药物具有心脏毒性,也会诱发心衰;另外,过度肥胖、慢性肾病、长期吸烟等均是心衰的常见诱因。



心衰的治疗目标是让患者生存期延长、提高生活质量。研究发现,联合不同作用机制的抗心衰药物越多,患者预后越好。

过去常用“金三角”(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和“新四联”(醛固酮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钠葡萄糖共转运受体2抑制剂)等手段治疗,但仍然存在死亡率和再入院率高等问题,说明相应疗法并不能完全满足心衰患者的需求。

张健教授介绍,近年来,多通路早期联合治疗的理念愈发凸显其优势地位,尤其是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刺激剂——维立西呱,有效提高了射血分数降低心衰(HFrEF)的治愈率,为许多心衰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维立西呱可直接干预细胞-信号机制障碍,与一氧化氮结合,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代谢的作用,能够防止心肌纤维化,进一步改善心衰患者预后。














张健教授强调,心衰重在预防:

日常要均衡膳食、规律运动、充足睡眠、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将血压、血糖和血脂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心脏检查;

同时,注意早期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疲乏无力、运动能力下降、下肢或全身水肿等。

对于已确诊心衰的患者来说:
  • 首先要解决体循环和肺循环淤血的问题,限制液体摄入,包括汤、茶、粥、水分多的水果、奶、饮料、水等食物和饮品;管理好尿量,量入为出,存在肺水肿和下肢水肿时,即使服用利尿剂消肿。
  • 其次,控制饮食,宜少盐、少油,清淡,多蔬菜水果;合并超重或肥胖的患者,一餐吃七八成饱即可。
  • 最后,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不过度锻炼,尽量减少对心脏的负担。

发布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电话垂询
转载咨询:010-65363791
业务合作:010-65363765

生命时报
☆人民日报主管,环球时报主办,一家具有国际视野的大众健康媒体。 ☆每天教你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点就通、一用就灵的科普知识,做你值得信赖的“家庭医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