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

健康   2024-11-21 20:00   北京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随着之而来的则是各种老年病发病率以及死亡率的攀升。


其中,心力衰竭更是老年疾病中不容忽视的一种,据《2023年中国抗心力衰竭药物分类、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分析》显示,我国目前约有890万余名心衰患者,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年龄为67±14岁,心力衰竭患者中瓣膜性心脏病的占比逐年下降,高血压、冠心病是目前中国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病因。


那么对于老年人而言,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患上心衰?心衰又有哪些症状呢?




心衰的症状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心脏就像一个“水泵”,不停地通过动脉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同时接受静脉从周围组织脏器输送回心脏的血液。


心脏泵血功能衰退,输出血量不能满足身体代谢需要(射血功能下降);器官和组织中的血液也不能顺利回流到心脏,导致身体其他组织淤血肿胀,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心衰表现。


根据心脏射血能力(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不同,可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衰(HFmrEF)和射血分数改善的心衰(HFimpEF)。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


中医上并没有关于心力衰竭的诊断,心衰在中医上一般属于胸痹的范畴,是指因心病日久、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气滞血瘀、心脉不畅、血瘀水停所致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喘息心悸、不能平卧、咳吐痰涎、水肿、少尿等病症,心衰一般是由心痹、肺心病、胸痹等病证所诱发。

当身体出现以下症状时,需要警惕心衰,如呼吸困难、乏力、运动能力下降、下肢水肿、咳嗽和咳痰、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痛、失眠、心慌等不特异的症状。



心衰患者的个人管理



心衰患者还需要改变生活方式,戒除不良嗜好,包括吸烟、饮酒、药物依赖等。定期回到门诊随访,向医生陈述近期的自我感觉变化。严重心衰患者摄入液体量限制在每天1.5~2.0升,有助于减轻症状并缓解肺淤血。心衰加重期患者应该卧床休息,可在床上做下肢被动运动以预防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心衰患者要做好个人管理,包括坚持服药、改善生活习惯、定期复诊、避免可能加重心衰的因素等。如出现短期内体重增加,水肿、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一定要尽早就诊,不可延误病情,以免引起更加严重的后果。



心衰患者的用药指南



近期,国内权威心力衰竭指南重磅发布,指南推荐针对心衰患者需要长期规范化用药,以RASS系统抑制剂(ACEI/ARB/ARN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四种药物作为基础治疗药物。其中对于指南推荐在标准化用药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可以改善6min步行距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在临床证据和基础研究的支持下,其得到多个指南和专家共识的认可,目前已被《国家心力衰竭指南2023》《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中国心力衰竭基层诊断与治疗指南(2024年)》《中成药治疗心力衰竭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1)》等指南共识推荐应用于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


其组方为君药黄芪、臣药丹参、佐药三七、佐使药降香。黄芪补气;丹参和三七活血,改善微循环;降香镇静、改善内皮弹性。


总而言之,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病情复杂,预后不良,成为重大的健康问题。对于心力衰竭的预防,改善生活习惯是零次预防;避免患上心脏病是第一次预防;避免患上心衰是第二次预防;避免心衰的二次发作是第三次预防。

特别策划


生命时报
☆人民日报主管,环球时报主办,一家具有国际视野的大众健康媒体。 ☆每天教你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点就通、一用就灵的科普知识,做你值得信赖的“家庭医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