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赞誉与传承
2006 年 11 月,余秋雨先生携夫人马兰来到象山考察。在德和根艺美术馆,余秋雨夫妇被一件件精美的竹根雕艺术品吸引,盛赞象山不愧是中国竹根雕之乡,并题写了 “雕镂造化万象,镌刻华夏神韵”。这一句赞誉,让象山的竹根雕艺术家们备受鼓舞,也让更多人了解到象山在竹根雕艺术方面的卓越成就。对于象山的竹根雕艺人来说,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表扬,更是对他们多年来坚守和传承竹根雕技艺的肯定。如张德和等艺术家,他们默默耕耘多年,余秋雨的题词让他们的作品和技艺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激励着更多年轻人投身于竹根雕艺术的学习和传承中。
旅游的推广与发展
余秋雨在参观石浦渔港古城时,称之为 “活的古镇”。他说,石浦渔港古城完整地保留着人类活动的高贵产物,渔文化、海防文化、海商文化形成了完整的生态文化,散发着浓郁的海洋文明特色。他还提到象山从纯粹开发自然风光到全面开发滨海休闲旅游的发展步伐迈得很好,发展观光旅游业很有发展前途1。这一评价如同一颗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石浦渔港古城本就有着独特的魅力,但余秋雨的推荐让它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许多游客因为余秋雨的评价慕名而来,感受这座 “活的古镇” 的独特韵味。当地的渔民们也开始意识到,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不仅仅是捕鱼的港湾,更是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的旅游胜地。一些原本以捕鱼为生的渔民,开始转型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工作,如开民宿、经营海鲜餐馆、当导游等,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富足。
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余秋雨指出,象山的文化产业具有一种个体、民间特色,政府通过支持建造根艺美术馆,有效地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一观点为象山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象山的文化产业从业者们开始更加积极地探索个体与民间特色在文化产业中的作用,政府也更加注重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和引导。此后,象山陆续举办了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和展览,吸引了更多的艺术家和文化企业入驻,进一步丰富了象山的文化产业生态。
城市精神的凝聚与提升
余秋雨的到来,让象山人民对自己家乡的文化和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和自豪感。这种自豪感转化为一种城市精神的凝聚力,让象山人民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中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更加注重保护和传承本地的文化遗产,自觉维护城市的环境和形象。同时,余秋雨的文化影响力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才来到象山,为象山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人才带来了新的观念和技术,与象山的本土文化相互交融,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经济成果。
余秋雨的象山之行,虽然短暂,但却给象山带来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他的赞誉、建议和文化影响力,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象山这片土地,让象山在文化、旅游、经济和城市精神等方面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