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进博会:心血管百年力量,持续护航CVD患者

文摘   2024-11-09 20:02   湖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近日,在上海国际会展中心拜耳展区,葛均波院士和周京敏教授从心衰药物治疗出发,畅谈助力我国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下降的诸多举措。




心衰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导致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是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疾病负担严重。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近年已有多款心衰治疗突破性药物问世。2024年11月6日,在上海国际会展中心拜耳展区主会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周京敏教授就心衰领域的突破性药物、心血管疾病防治等话题进行了观点分享。本文整理部分内容,希望对读者的临床实践有所裨益。


心衰治疗的进展与挑战

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冠心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的上升,我国心衰患病率呈持续升高趋势。据统计,我国心衰标准化患病率为1.1%,估算25岁及以上心衰患者达1250万,且每年新增297万[1,2]。心衰是心血管疾病最后的战场,由于目前心衰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其有效防治仍是巨大的挑战。药物治疗是心衰诊治非常重要的一环,周京敏教授表示,虽然近几年来心衰药物治疗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接受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及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新四联”治疗后,于一年之内发生再住院,甚至心血管死亡。这表明,在心衰药物治疗领域,我们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改进空间。


葛均波院士回顾了临床上心衰药物治疗的历史进程。葛均波院士指出,心衰药物治疗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从最初的以洋地黄为代表的启蒙阶段,到利尿药改善心脏负荷的觉醒阶段,再到扩血管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标志着我们对心衰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治疗手段的进步。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20年,迎来了心衰治疗划时代的变革,由于我们对心衰神经内分泌激活机制的新认识,出现了心衰药物治疗的“金三角”,极大地降低了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而2020年以后,随着心衰治疗药物迭出,心衰治疗进入了新的阶段。

对于心衰治疗的未来,葛均波院士表示,我们对心衰的认识还在不断深化中,尽管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未达到完美的境地,还有许多值得期待的进步空间,包括新治疗药物的研发、心衰管理体系的优化升级、预防策略的强化以及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等。在治疗药物的探索上,随着新药的不断研发与上市,我们有望为心衰患者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突破性药物让心衰治疗迎来新希望

目前心衰治疗推荐早期多通路的理念,尽早联合不同机制的药物以改善患者预后。研究发现一氧化氮(NO)-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环磷酸鸟苷(cGMP)的细胞信号通路损伤,对心肌纤维化、心肌重构产生重要影响,这对临床寻求新的心衰治疗靶点提供了思路。



周京敏教授介绍,新型心衰治疗药物维立西呱作用于“NO-sGC-cGMP”通路,显著改善了患者的心功能和运动耐量,并得到心衰指南的推荐,已成为心衰治疗的重要选择。这条通路的发现者也因“在NO作为信息分子方面的卓越贡献”而荣获1998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在谈到维立西呱的临床应用时,周京敏教授分享了一例印象深刻的治疗案例。一名45岁的男性心衰患者,由于血压偏低伴肌酐水平升高,使得常规心衰治疗药物选择非常有限,不能阻断心衰病情的恶化进程。在给予2.5mg维立西呱后,患者展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后逐渐滴定至10mg,患者心功能状态也逐渐好转。整个治疗期间,患者血压、电解质及肾功能保持稳定。在后续随访中,逐步加用了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心衰治疗药物。如今4年过去了,这位患者的心功能已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周京敏教授指出,由于维立西呱耐受性好,对血压、血钾和肾功能影响小,且与其他药物间相互作用少,这意味着,在加用维立西呱治疗后,随着患者心功能的恢复,临床医生能够更灵活地调整药物组合,提升其他心衰治疗药物的使用。周京敏教授强调,患者确诊心衰后尽早开始使用指南推荐的心衰治疗药物,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耐受情况逐步上调剂量直至最大剂量或可耐受的最大剂量。此外,由于心衰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因此,心衰患者需要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切忌擅自停药。


从VICTORIA到VICTOR,维立西呱在心衰治疗领域持续发力

葛均波院士分享了维立西呱的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其中VICTORIA研究[3]是一项大型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共纳入了5050例左室射血分数<45%的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组前6个月内曾因心衰住院或前3个月内利尿剂静脉给药治疗。入组患者均接受了指南推荐的药物治疗。主要终点分析显示,维立西呱可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心衰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和住院风险。VICTORIA研究在2020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公布以后,同步在新英格兰杂志上发表。自2022年在中国上市以来,维立西呱得到了业内专家的肯定,很快写进了国内的一些临床指南。

葛均波院士进一步指出,在VICTORIA III期研究的基础上,VICTOR研究得以开展,其目的是评估维立西呱在近期没有发生过加重事件,射血分数低于40%的慢性心衰患者中的疗效,将帮助了解维立西呱在早期心衰患者中的表现,以评估其在更广泛心衰人群中的潜在益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VICTOR研究中共有50个中心参与,入组患者370例,全球排名第4。通过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中国临床研究者和国际同行们同台竞技、深入交流,有助于互通有无、共同提高。另一方面,更多中国人群证据,将使更多中国心衰患者获益。作为VICTOR研究中国地区的Leading PI,葛均波院士表示,VICTOR研究结果预计在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公布,他本人非常期待研究成果的早日公布。


焕新出发,百年老药助力泛血管疾病管理

泛血管疾病是以血管病变(其中95%为动脉粥样硬化)为共同病理特征的系统性疾病。


葛均波院士表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病理变化,主要危害心、脑、肾、四肢等重要器官的一组系统性血管疾病。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影响整个血管网络,冠状动脉疾病、外周动脉疾病和脑血管疾病也往往并存。因此,不同于传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疗理念,泛血管疾病强调把患者作为整体看待,进行生活方式改善、危险因素控制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综合性管理。

葛均波院士指出,抗缺血治疗是目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最基本的理念。除血运重建外,抗栓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包括了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以阿司匹林为例,其问世125年来,一直是抗栓领域的基石药物,可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栓事件的发生。葛均波院士强调,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治疗。在这次进博会上,阿司匹林国内焕新包装上市并推出了新的大包装,这非常符合泛血管疾病患者全程管理中抗栓治疗的需求。葛均波院士表示,对于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抗血小板治疗最好采用大包装,以减少医疗浪费和环境污染。希望此次阿司匹林大包装的推出,能够造福广大患者。



总结

此次进博会上,拜耳展台展示了诸多心血管领域成果令人难忘。百年老药阿司匹林,作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基石药物,历经百年,地位不变,而创新药物维立西呱引领心衰领域药物治疗变革。我们深信,随着新老药物的应用不断深入,以及胸痛中心、心衰中心、卒中中心等关键医疗机构的建立与完善,将极大加速我国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下降的拐点到来,为“健康中国2030”宏伟蓝图的实现增添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

[2].中国心衰中心工作报告(2021)——心力衰竭患者的诊疗现况.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22,30(5):328-336

[3].Armstrong PW, et al. N Engl J Med. 2020; 382(20): 1883-1893.





更多心血管精彩内容

快来“医生站网页版”瞧一瞧👇












长按识别二维码

精彩资讯等你来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戳“阅读原文”,学习更多临床技能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感谢关注医学界心血管频道!您可以及时获取心血管领域前沿研究、指南解读、疑难病例等精彩内容,让您足不出户,轻松get新知识!投稿或合作,请联系yxjxxg.yxj.org.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