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张武先生
2019年10月15日,著名作家张武先生在银川去世,享年81岁。
张武,甘肃省渭源县罗家磨人。1938年7月25日出生,2019年10月15日逝世。曾任宁夏文联党组副书记、文联副主席、作协常务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1994年国务院授予有特殊贡献知识分子证书,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在宁夏,张武先生与著名作家张贤亮、戈悟觉被称为“两张一戈”。值此张武先生逝世五周年之际,特刊载赵含宁先生纪念张武先生文章,以示纪念。
一清二白是吾居
——怀念著名作家张武先生
赵含宁
20世纪80年代宁夏文坛人才迭出,最著名的就是号称“二张一戈”的作家张武、张贤亮、戈悟觉。他们像西北高原上的三匹骏马,奔腾驰骋在全国文坛上。他们三人分别出生于1936年、1938年、1937年。
张贤亮的文学成就世所周知,戈悟觉撰写的《金色的小鹿》我倾情拜读过。要论最熟悉,还是作家张武同志,我曾多次与老人家有过直接接触和谈话。三位作家在文坛耕耘50多年,都是宁夏文坛著作等身的大家。三人又先后于2014年78岁、2019年81岁、2023年87岁先后仙逝,成为了宁夏文坛一个时代中的绝唱!
2019年10月15日,作家张武同志挚爱他的读者而去,一晃已经五周年了。
1983年的书房釆访
著名作家张武先生年轻时
初次见到作家张武同志是在他家的小院。他的大儿子张九阳与我是大学四年好友。
1983年暑假的一天,我来到了张九阳家,银川市老城区(现为兴庆区)自治区政府旁西桥巷的一个小院。因为唐徕渠上有西门桥,这个巷子在唐徕渠下面,故称西桥巷。巷子不算太直,九阳家是二间平房
有一个小院,青砖红瓦。院里栽种些西红柿,辣椒和月季。屋子内外干净整洁。我去的这天是一个周末,他父母亲都在家。九阳有二个弟弟。小弟张九鹏那时还很小,胖墩墩的。
两位老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九阳的父亲就是宁夏著名作家张武同志。他穿一身中山装,一头黑发,中等个子,满脸笑容。我口称着张叔,向他问好。
平生第一次见到大作家,说心里话我还是有些紧张,拘谨。九阳晚上留我住在他家里,我的内心非常幸福。
那时张武叔已经在宁夏作协工作了。
20世纪60年代,张武从甘肃临洮农校动物饲养专业毕业,已经在宁夏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他从六十年代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刘师傅》,1965年在《人民文学》上发表小说《红梅和山虎》。新时期的1979年,又在《人民文学》杂志上连中三元,发表了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选举新队委的时候》、《处长的难处》、《看点日记》。
而张九阳这时也在巜朔方》发表了小说《我们的316宿舍》。一时与武汉大学学生喻杉写的《女大学生宿舍》相媲美,被大学生笑称为“男大学生宿舍”。
第二天上午,我走进了张叔的书房,一个书架,上面放着不少书,其中有两套《鲁迅全集》。有一个写字台,上面放着一些手稿,墙壁上挂着几幅画,还有张叔写的诗词书法。
我坐在张叔面前,他和蔼地看着我。我拿着一张纸,向张叔就他的创作提了十个问题。如第一篇小说的发表时间?主要创作经历?下一步的创作计划?张叔一一给我做了解答。他还告诉我,自己每天工作繁忙,只能利用早晨五点起来后的时间,写作、练习书法。
我是有备而来好。作为中文系的学生,我从一本杂志的作家访谈中抄了十个问题,作为我的提问内容。后来,我将这次与张叔的访谈,整理出来,寄给了银南文联杨森翔老师主编的《文苑》杂志,他给我来信说拟釆用发表。后来,《文苑》停刊,手稿也不见了。
现在回想,我太唐突了,也没有告诉张叔我要采访他,就直接向他提问了。
在书房釆访时,我看到书架上有两套《鲁迅全集》,表示自己要买一套,张叔很高兴我爱书,一口答应了我。当时书价不高,我记得是87元。可一个学生,就是一笔巨款了,最终也食言了,今天想来依然觉得惭愧。
一清二白是吾居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坛流派纷呈,各领风骚。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城市文学。现代派文学也大量进入中国。
张武同志没有随波逐流,坚守现实主义文学道路。始终秉持讲话精神,立足于宁夏这片热土,用饱满的情怀描写卫宁平原上的乡土人情。描写普普通通的劳动者,几十年如一日,为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放歌。这一时期也是张武同志创作的黄金时期。
他创作的《看点日记》、《瓜王轶事》、《红豆草》分获宁夏回族自治区一、二、三届文学评比一等奖。
《看点日记》通过省委副书记徐江下乡蹲点,与社员实行三同的事例,描写这个级别的官僚主义者的形象,是当代小说史上的一个创新。
小说发表后,以其针砭积弊,直刺官僚主义者的命门,在全国引起极大的轰动,获当年全国短篇小说奖提名。此时正逢“反对精神污染”运动,领导认为有“精神污染”的嫌疑,遂把已经评选获奖名单中的《看点日记》取下,重选了一篇小说顶替。《看点日记》就与当年的全国短篇小说获奖失之交臂了。(这个奖就是后来的鲁迅文学奖),时也运也!
小说发表45年了,今天重读仍令人感慨。今天党内和社会上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痼疾和腐败现象愈演愈烈。实际上作家的如椽铁笔早已经做了忠实的记录和预言,这就是现实主义文学永恒的魅力。《看点日记》中官僚主义者肖像的塑造成为了新时期文学长㾿的人物形象之一。
天下黄河富宁夏,卫宁平原是宁夏塞上江南富于地域特色的一方土地。张武用小说忠实地记录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劳动者,用流畅的文字,栩栩如生的形象歌颂了劳动者创造新生活的美好图景。《渡口人家》、《三家集能人协会纪事》、《炕头作家外传》、《瓜王轶事》相继问世。
尤其是其中的《瓜王轶事》,描写了卫宁平原常乐镇的市井风俗画。
瓜王王保生在常乐镇半截烟街丁字路上,摆摊卖瓜,那鲜红的哂砂瓜,别具特色的叫卖声:“五大牙子,杀开了也……”,体现出了回族老汉王保生勤劳致富,自种自卖,成为了常乐镇上的街景。
小说中秦腔名角“黑头”,税务员,大队长张奎,婆姨哈玉兰一个个形象向我们活生生的走路。整部小说语言洗.练,都用的是当地农民的方言俚语,很好的体现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特色。
到20世纪末,张武的小说从短篇到中篇、再到长篇,他不停地在文学之路上攀登。长篇小说《涡旋》、《罗马饭店》、《红运》相继问世。
他还出版了《张武散文集》,体现了多方面的文学才华,收录其中的散文巜一清二白是吾居》,首发于《宁夏日报》六盘山栏目。散文通过自己乔迁新居,对房屋的装修理念追求,体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坚守信仰,廉洁自律,追求崇高的思想境界,体现了在当今社会腐败横行,民怨沸腾,一部分党员干部纷纷倒下的情况下,自己的高洁情怀。
时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怀武看了这篇散文,还给张武写了一封长信评价这篇散文写的好,随后还书写一首七律相赠:“文坛耕耘四十年,炕头作家美名传。潇潇春雨滋净土,新闻天地话涡旋。风流小镇黄昏梦,罗马饭店功力显。挂冠了却案牍事,再跃龙门谱新篇。”张怀武同志在诗中回顾了张武同志的创作历程,对他的文学成就给予了恰如其分的评价。
张武同志出生于甘肃省渭源县罗家磨村,自农校毕业分配到中卫县畜牧站,因他勤于写作,在报纸上发表了一些文章,被调到区党委宣传部、组织部工作16年。曾任宁夏区党委副书记专职秘书。
1981年,张武先生调入宁夏区文联,先后任宁夏文联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区作协副主席。在他主持文联工作期间,历经千辛万苦,为宁夏文联盖了新办公楼,让文联有了落脚之处。还为作家们盖了31栋新住房,改善了大家的居住环境。而他自己却近水楼台不得月,仍住在四面漏风的土坯房内。
他还多方联系,创办了宁夏内部刊物《宁夏文艺家》,为作家们交流学习提供了平台。
进入新世纪,张武笔耕不辍,在2012年出版了自传体新作《人生简历》、散文春《光阴碎片》、小说卷《百年人生》、古体诗卷《得一斋吟草》,这些新作均为张武先生退休后所作,充分展示了作家张武同志旺盛的创作力。作家以严肃的创作态度,坚持主旋律,积极向上,秉持讲话精神,赞美新时代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小说大部分为他所擅长的农民、农村题材。尤其是《人生简历》,是张武先生自编年镨式的回忆文章,从自己的童年,坚难求学,分配来宁夏。几十年的风雨岁月,生活琐事,一一展现读者面前,表现了作家清白作人,坚韧不拔,为人民写作一生的豪情。
新作出版后,古稀老人宣布封笔,安度晚年。
2021年9月,宁夏文联主编的塞上文艺名家书系《张武小说选》出版,给读者展现了作家张武同志在小说领域的全景式成就。读着这些亲切的文字,深深感叹张武同志不愧是一代大家。
再过几天就是张武先生逝世5周年了,作为晚辈,想起老人生前的点点滴滴,他的音容笑貌,他对我多年的鼓励,心中痛惜思念,把一切流于笔端,表达一个文学爱好者对前辈的崇敬之情。写的文字纯一己之思,权做一朵白花记奠老人。
2024年10月8日寒露
作者简介:赵含宁,陕西省铜川市人,1985年宁夏大学中文系毕业。历任宁夏公安厅《宁夏公安》杂志编辑、人民公安报宁夏记者站站长、政治部副主任兼宣传处处长、全国公安文联理事、宁夏公安文联副主席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