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至11月1日,我受邀参加自治区商务厅主办的“岁月沉香·风华新生”2024宁夏老字号创新发展行动之“全民寻访”活动,开启为期3天的老字号探寻之旅。
这天,寻访小组走进银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我立刻被伏兆娥老师技艺精湛和题材丰富的剪纸艺术作品深深吸引,并由衷想到她必然具有不凡的人生阅历和文化积淀才能创作出栩栩如生和构图完美的作品。
伏兆娥老师曾经在银川镇北堡西部影城中为游客剪纸,她的作品深受宁夏区内外及国际友人的喜爱。
著名作家张贤亮先生对伏兆娥老师及其作品给予很高评价:“凡有人居住的地方总会生长出人的真情,像大地上的氤氲苒苒蒸腾。伏兆娥就好像是那片氤氲中一丝袅袅的光彩,常给那里生活的人们一些养目的滋润。那张红纸再不是一张普通的纸了,仿佛是一只只灵动的女性的手,抚摩着观赏者的心。”
著名剪纸艺术家伏兆娥,出生于1960年,原籍宁夏海原县。她六岁时开始跟随姥姥和母亲学习剪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在长期的创作中,她用一把剪刀一剪子一剪子地剪出所见之物,剪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伏兆娥老师的剪纸艺术,和国外的剪纸艺术家不同,后者不只使用剪刀,还用刻刀或是机器制作来完成剪纸作品,作品缺乏生动性和自然感以及温度。而伏兆娥不同,她坚守手工剪纸几十年,将中国的传统剪纸艺术发扬光大,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欣赏伏兆娥老师的作品,我不禁想起自己的姥姥,她从小带我长大,还教童年的我绣花和剪纸。
那时姥姥时常会将包点心的油蜡纸、包喜糖的红纸,或是有颜色的纸捋平并款款收集好,然后在我哭闹时找出两张纸,递给我一把小剪刀,手把手教我剪出些花朵图形或是各样的五角星。
那时,小小的我看着姥姥灵活翻转的剪刀觉得非常神奇。当姥姥放下剪刀一层层打开完成的花形后,我的喜悦和兴奋毫不亚于现在年轻人开盲盒的喜悦。
记得那时,看着自己剪的稚嫩而粗糙的“作品”,虽然与姥姥的成品有天壤之别,但还是有很强的成就感在心中窃喜。
儿子在童年时,我也经常会给他剪一些花和星,他没有和我学着剪,这也没什么遗憾,亲情陪伴成长则是温馨的记忆。如果他和我学着剪,虽然谈不上传承,但却是传递,或许以后他会教他的孩子剪纸。这也就是所谓传递是感情的递进和深化,所谓传承是事业的延续及发展。
面对伏兆娥老师的剪纸作品时,喜爱剪纸的或是有过剪纸记忆的观者,都会有种穿越感或代入感,美好的回忆历历在目,怀念往日温度,感赞当下有缘际会。
伏兆娥老师的剪纸作品题材广泛,图形多样,既有北方的粗犷,也有江南的细腻。她的剪纸技艺高超,能够脱稿剪纸,心里想什么就能剪出什么。
看伏兆娥老师的剪纸过程,就像是在演奏即兴爵士乐,旋律清晰流畅,节奏富于变化并,在即兴发挥中一气呵成。
当我拘谨地坐在伏兆娥老师对面时,她望着我,要为我即兴剪一副肖像作品。
剪纸的时候,伏兆娥老师和我拉家常、谈她的生活体验,一切是那么自然而然,一切是那么惬意自在,那不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那是谈笑间一件艺术品就此诞生。
所谓艺术品在似与不似之间,太像不是剪纸的风格,不像则缺失了生活气息。很多人在看到伏兆娥给自己的人像剪纸后,都会惊喜地说像或是太像了,然后小心翼翼地保管好这件与自己有关的剪纸艺术品,与一生相伴。
伏兆娥老师给我剪纸时,我发现她的右手拇指关节处有一个新添的水泡,右手食指第一关节处的骨头已经凹陷并变形,这是业精于勤、实心用事的体现啊!这让我感动不已、由衷敬佩。我说,伏老师我给您这只钟爱一生剪刀的手拍个照片吧。伏老师就停下灵动的右手,将手摆正在我手机镜头前,欣欣然让我记录这份感动。
交流中我才知道,伏兆娥老师的剪纸作品以无可挑剔的剪技著称,她能够通过剪刀和彩纸的巧妙运用,展现出抽象的轮廓,最终呈现出生动传神的人脸肖像。如今,她的剪纸艺术不仅在国内受到认可,还被中国民间剪纸博览会印制为火花集发往世界各地。
在伏兆娥老师的剪纸工作台上,我看到她的四大名著人物肖像剪纸作品集,不仅惟妙惟肖的剪出人物形象,还依据原著剪出了人物的文化特征,是集文学、艺术、趣味、创新和收藏于一体的剪纸艺术作品。伏兆娥老师热情地赠送给我一套《水浒传108将》剪纸作品,同时还说:他人是金子,自己是银子。这句话萦绕在我心头,让我细细品读了很长时间。
其实,伏兆娥老师不仅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了很大成就,还致力于剪纸艺术的传承和推广。她出版了《伏兆娥剪纸集》、《怎样学剪纸》等书籍,并为宁夏的美术老师进行免费培训。此外,她还开设了免费剪纸课程,邀请专业老师到学校授课,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剪纸艺术。她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曾在2019年金凤区首届非遗创意节上赠送长达八米的剪纸作品。
在伏兆娥老师的带动下,女儿李剑也继承了母亲的技艺,并在银川开设了艺盟文创工作室,从事剪纸研发和文创产品开发。
说到传承,伏兆娥老师说自己的孙辈也开始传承剪纸艺术,不仅如此,在她的鼓励和支持下还在学习艺术和书法,这种开放式交融的传承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更是文化自信的写照。
伏兆娥老师在为我剪肖像时,我则速速阅读她写的《怎样学剪纸》这本书,书中详细介绍了剪纸的基本知识,包括50多种花卉、昆虫、人物、山石云水等剪法,以及对称与等角折叠的剪法和常用剪纸形式。
就在这时,伏兆娥老师把我的肖像剪好了,真真地像我啊,围观者也发出了惊叹!
伏兆娥老师说,她现在已经剪一万多张人物肖像,在每剪一个人物肖像时,她会一次剪出两份,赠原型人物一份,自己留一份人物签字版的。幸福啊,我就是这一万多人的其中之一啊!
于是妥妥收好我的人物肖像,与伏兆娥老师依依惜别。走出五十来米,回首,伏兆娥老师向我挥手,我也向她致敬。
我想,今后我会带更多朋友走进银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领略伏兆娥老师剪纸艺术的风采,感受中国非遗文化的魅力,听她谈笑风生且睿智的话语,看她即兴的创作过程。
是啊,五十多年来,伏兆娥老师通过传承剪纸瑰宝艺术为文化赋能,推动文化事业及文创产品贡献了自己毕生的智慧和才艺。她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时刻创新和完善自我,履行公共责任与社会责任,确实是一位德艺双馨并深受大众喜爱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时光印记,不负韶华。岁月沉香,风华新生。珍视当下,前程似锦。坚定文化自信,相信在未来,伏兆娥老师非遗剪纸艺术品及其传承赓续定会与时俱进和薪尽火传。
作者臧新宏,20世纪70年代生人,作家诗人,现居银川。宁夏作协会员,宁夏作协诗歌学会会员。衷情文艺,热爱音乐,致力写作。著有大量诗歌,以及杂文、美食、绘画和音乐评论文章。有诗歌散文在国内多家报刊发表,有诗集《中国先锋诗选》出版。
十日谈写作组:在中山公园坐旋转木马想起银川人民的小时候 / 臧新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