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图书馆的经年往事|马鸿逵、魏鸿发与中山公园里的民众图书馆

文化   2024-10-22 17:39   宁夏  

              马鸿逵、魏鸿发与中山公园里的民众图书馆

    民众图书馆的恍惚追忆

“这是一个无需治理的国度

供奉尘土、思考、迷茫

夕阳撞过窗子

木板被书虫蚀剥

光阴在远处窥视

灵魂压成一张张纸锁住名字

它具有魔力

时间无法左右

剩下的智慧

交给虚拟的某个后来者

一个符号长出肉体

经久不变

这首诗,灵感来自于于对中山公园曾经短暂存在的一所图书馆——民众图书馆的恍惚追忆。

在这样的追忆里,仿佛闪现那些身着长袍马褂的读者,他们持卷伫立的长长身影,在落日的余晖里,使一座多年以前的建筑物苏醒,这是一所带有民国时期的图书馆的模样:高雅华丽的古典风格,房间坐北朝南,狭窄的木楼梯,藏书室阴暗,窗子和房梁上雕着精细花纹……



而今,辉煌一时的民众图书馆在银川中山公园的后门一侧,仅剩下一段黄泥围墙的残垣,随着风吹日晒和雨淋,逐渐缩入泥土,变得越来越小,掩在绿树华盖之下。旁边则是一座青色方砖的门庭,崭新的仿佛就像昨天刚刚建好,失去了时间的痕迹。

而这段穿越宁夏图书馆某段历史的泥墙,却像是一位八旬老人嘴里的牙床,不但没了牙齿,仅剩下的牙床也在萎缩,陷进肉里。

然而,就像牙床必然见证主人的蹉跎岁月一样,这段残存的墙体不仅见证了中山公园的历史,更是亲历了宁夏民众图书馆在中山公园存在的建筑实体。

这段泥墙,在我们眼中,是有生命的,就像长城失去了战争工具的意义,但人们还会赋予它文化的生命一样,它被保留下来,也是因为它代表民国时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它知道的事情不比爷爷、奶奶辈儿的老人少,它使我们展开遐想,跨越空间,将线索连接成线,令宁夏图书馆的历史脉络更加清晰。

                     马鸿逵的政绩工程

马鸿逵马鸿逵及其家人


从民国初期开始,对于图书馆所承担的全民教育义务,已被当时的人们认可和悉知了。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大力提倡创办民众图书馆并推行民众图书馆建设.在继承了北洋政府时期的通俗图书馆建设的基础上,在图书馆界与教育界人士的倡议和支持下,民众图书馆的建设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对当时在广大普通民众中传播文化,开启民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我国近代图书馆史写上了重彩的一笔.

1930年,国民中央政府教育部下发了《图书馆规程》,规定各省及特别市应设立图书馆。

当时,宁夏城还没有一所真正面向大众的图书馆,接到建馆命令后,时任宁夏建设厅厅长的魏鸿发,开始在他的深宅大院里踱步思索,怎么才能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完成上面下达的筹建图书馆的任务呢?

此时,中国国内的局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北方地区,摆脱了左倾路线使革命遭受失败的中国南方,贺龙在湘鄂西把农民游击队组织起来,建立了新的革命武装,整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并在1930年,同鄂西游击总队扩编而成的红六军在湖北公安会师,部队扩大到两万余人,组成红二军团,成立了湘鄂西苏维埃政府。

邓小平和张云逸、韦拔群等人领导一部分广西军队和当地农军先后于192912月和19302月举行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成立红七军和红八军,创立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红军已有十三个军,六万多人,革命的赤色火焰燃烧蔓延起来。

宁夏大地却依然被黑暗笼罩着。1929年,接连不断的几次军阀混战,使宁夏忧患重生,人到中年的魏鸿发对此深深焦虑。他透过疮痍的国势,亲身体验到了政治的黑暗,亲眼看到了人民苦难的深重,但他还有着力挽狂澜之心,怀揣着知识改变命运的救国救民责任。

“设立民众图书馆,以增进国民智识。”正是是这位厅长建馆的初衷,而考察这一时期国内其它地方图书馆的发展,我们则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震撼之感受。几乎所有图书馆在叙述兴办的缘起时,都把“开化风气,开发民智”作为最基本的目的。

1930前后,全国成立了很多民众图书馆,可见当时各地建馆均把普及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作为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来对待,并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这时,民众图书馆在宁夏建设厅厅长魏鸿发积极筹措和努力下,在中山公园正式开馆,馆内藏书不多,三千二百零二册,这个数字相当于现今宁夏图书馆一个很小角落的藏书,它构不成人们心中对图书馆收藏万卷的庞大数字期待。

但就是这个数字的筹集,也耗费掉魏鸿发的不少精力。不仅是宁夏,此时全国各地的很多图书馆都缺乏独立馆舍,有些地方即便把有限的财力全部用于馆舍建设上,留给藏书的经费也几乎为零,可见兵荒马乱的年代图书事业发展之难。

魏鸿发将民众图书馆馆址设在刚刚建成不久中山公园,是有很深的用意的:这样不但使中山公园的环境和房屋设施得到充分利用,而且节省了建设资金,免去了因建设经费不足对民脂民膏的搜刮。当年民众图书馆与吕母图书馆在相近的时间并存于宁夏府城中山公园,该是这里的一道兀立的风景。

或许当年,正是因为这两所图书馆的存在,使中山公园变得人流不息。不过,我们也不能就此简单的认为图书馆虽然挂着“民众”的牌子就是贫苦百姓可以光顾的文化场所。试想,民国期间可以识文断字的必然是有钱进入学堂之人,这些人中有多少是下层的劳苦大众呢。

据史料记载宁夏省1935年创设省立图书馆,有图书七年余册;此外,还有兰江图书馆、济苍图书馆,其他民众教育馆并各机关学校附设之图书馆或图书室。与此同时,各县均普遍成立民众教育馆,附设在教育局内。1936年创设省立民众教育馆。宁夏全省有民众阅报处四处,职员四人,有民众书报阅览室一处,职员二人;隆德县在县城及市镇设有阅报所。化平县有阅报所一处。

                    民国老人魏鸿发的毕生心愿

中山公园(民国)

中山公园(解放后

今天的中山公园


马鸿逵1933年统治宁夏后,将中山公园变成马家的“后花园”,成为接待政府官员的重要场所,使这里的图书馆成为统治阶级的一个摆设,中山公园的肃静与乱世的人心惶惶形成了鲜明对比,人工景观的假山、湖水、树木造就了舒适的阅读空间,仿佛是与世无争的乐园。

走进民众图书馆,馆内纯正的木质书橱透出特有的木器光泽,与简易的坐凳构成面积不大的图书馆阅览室主体空间,里面陈列的通俗读物无非是《孙中山先生》、《衣食住行》、《迷信的破除》、《怎样做好市民》、《理化常识》、《自然现象》、《常识小丛书》、《民治小丛书》之类的书籍,而像《青年》、《海光报》、《国际月刊》这些当时被定性为中共宣传物的革命书刊绝不会出现在这里。

图书馆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参照呼和浩特1931年设立民众图书馆管理模式大致是这样:“图书馆采用图书馆分类法将书籍分类,编制有卡片目录和表式目录,以方便民众查阅。除周一休息外,每天开馆八小时,书籍借阅须有介绍人或按书价交付押金,每次两本,以一周为限。书报阅览手续简便,仅填写图书券统计表即可。阅览室内的书橱陈列各地赠送的图书,开架阅读,无任何手续……

“同是炎黄后,莫将民意违。风云宜合并,日月发光辉。莫使金瓯缺,厌看铁鸟飞。”从魏鸿发晚年《寄台湾诗一首》中可以看出,当年这位宁夏建设厅厅长始终将国泰民安作为毕生心愿,但是,白色恐怖下民众图书馆最终没能成为他期望的开化民智的场所,他没有看到下层百姓穿梭其间欣然阅读的情景,这所图书馆只成为政府官僚政绩的一个摆设。

最终,魏鸿发在马鸿逵统治中看清了国民政府的黑暗,离开了官衙,回到兰州隐居,从事民间慈善事业,直至1982年去世。民众图书馆是宁夏图书馆史上的存在时间没有超过五年,就被另一个新建的省立图书馆并掉,它像当年中山公园高大坚固的黄胶泥围墙一样曾经喧哗一时,最后只剩下一个沉向大地的名字。现在,人们对它的了解浓缩成一行过于简单的描述。

今天,如果你站在中山公园这段泥墙的残垣旁,身边恰好有一位历经民国沧桑的老人蹒跚走过,他也许会用低沉的嗓音告诉你:民国年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这里有了中山公园,而后设立了民众图书馆,现在,就剩下这段残墙了。往事如烟呐…(作者 瓦楞草 阿尔)


宁夏图书馆的经年往事|民众阅报社的哥德巴赫猜想

宁夏图书馆的经年往事|中山公园文昌阁与吕母图书馆

宁夏图书馆的经年往事|兰江图书馆:宁夏第一所校办图书馆的尘封往事

宁夏图书馆的经年往事之|马福祥和宁夏第一所图书馆

宁夏图书馆的经年往事之|序章: “拯救灵魂之处/瓦楞草 阿尔

银川史记
作家诗人阿尔的文学作品和社会时政美食文章集萃以及其推荐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