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那山,那水,那人〡湘南徐工

文摘   文化   2024-05-26 17:50   广东  

谨以此文礼献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太和镇芙蓉村!

谨以此文献给祖祖辈辈生活在芙蓉村的人们!

谨以此文献给祖籍为芙蓉村如今却在外面工作与生活的人们!

谨以此文献给默默关心芙蓉村的建设并促进其发展的人们!

谨以此文献给曾到芙蓉村观光过及拟打算前往芙蓉村观光的人们!


 

前言

我的母亲是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清和乡(现并入太和镇)溪口村人,在她未嫁人的时候,她有两个玩得相当好的儿时伙伴,因为同村且同姓的缘故,她们三人便结为姐妹,就像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的桃园三结义一样。尽管后来她们各自嫁了人,并拥有了自己的家庭,但念于三姐妹的深厚情谊,彼此之间一直都有往来,进而延续到我们这一代人。

 

在三姐妹中,母亲的年龄最大,于是我叫她们两个为小姨。凑巧的是,我的两个小姨先后都嫁到了一个叫做清和乡芙蓉村的地方,那可是一个拥有丰富煤炭资源的高山地带,也是一个山高路远人口稀少的蛮荒地带。因为亲戚之间互相走动的缘故,于是我便走进了这片土地,进而攀爬过那儿巍峨的高山,沐浴过那儿清冽的河水,也结识了那儿淳朴的人们。


 

1.山之巍峨

过了清和中学往右拐,便有一条通往芙蓉村的公路,但这条公路不再是由沥青所构成的柏油路,而是全由石块和黄泥掺杂在一起的公路。路面坑坑洼洼,崎岖不平,显得相当的难走。很多年前,芙蓉村不通车,山里人若是来清和墟赶集,完完全全靠的是两条腿,一路走过来。每当天空微亮的时候,他们便出发了,或扛,或挑,或背着扁担、笼箕、竹篓、斗篷、蓑衣或谷箩等竹制品,抄小路前往清和墟。大约要走上四五个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待集市结束后,便用挣来的钱购置一些油、盐、酱、牙刷和牙膏之类的生活日用品,然后又是步行回家。当回到家的时候,天空早就夜幕降临了,一个大白天也就这样消失了,而耗在路上的时间却占了绝大部分。

 

后来,芙蓉村通了车,但不是每天都有,而是要碰上清和墟赶集那天才有,一般是每个月以1、4和7为个位数的那一天,也就是说,要隔上三至四天,才有班车开往芙蓉村,且当天只有四趟车,上午两班,下午两班。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曾坐三轮车去过芙蓉村,才真正体会了坐三轮车的辛苦和艰险。所谓三轮车就是那种前面一个轮子后面两个轮子的机动车,这种车功率小,噪音大,爬坡能力也差,而且更重要的是,车的平衡性能也差,故危险程度也高。驾驶室里只能坐一个司机,后面是一个拥有两排座位的车厢。人多的时候,不光在座位上挤满了人,而且在车厢的铁架上也吊满了人。车“突突”地行驶在凹凸不平的公路上,冒着浓浓的黑烟,像一头老牛一样喘着粗气艰难地向前跋涉。山路真是太崎岖了,由于车身的上下颠簸,我竟感觉自己像个弹簧一样,一会儿被人往上使劲拉,一会儿又被人往下使劲压,那个交错往复的感觉真是难受极了。有时,车在爬陡坡的时候,由于所容纳的乘客已超过车的负荷,尽管司机踩足了油门,车还是爬不上去,这时,司机便会叫一些乘客下来,要他们步行上去,待车爬上这段陡坡后,乘客再重新上车。有时,因下雨致使道路泥泞,后面那两个轮胎在一个光溜溜的泥面上直打转,这时,司机便会叫几个男人下车,要他们使点劲用双手推车子一把,待渡过这个难关后,男人们再重新上得车来。再后来,小客车取代了三轮车,故去芙蓉村也就舒服和安全多了。

 

通往芙蓉村的公路虽然坎坷而崎岖,但两旁的风景还是很养眼的。公路是那样的纤细,虽然不够宽敞,却也能让两辆车擦肩而过。公路是那样的曼妙,像一条舞蹈演员手中挥动的丝带,弯弯曲曲,婀娜多姿。它偎着田垄,傍着山丘,穿过河流,缠绕着山的脊梁,一直往大山的深处延伸而去。虽谈不上山路十八弯,但在某一路段,公路的确像蛇匍匐前行一样呈“S”形地展开,待车开到某个山坡时,若你透过车窗回头一看,才恍然大悟,原来车开始爬坡的起始点其实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但车似乎在这两点一线间游移了许多无谓的路程。当车在过一座桥梁的时候,这时车的前后都是一座似屏障一般的高山,车的左右却是湍急的河流,其场面真是相当的壮观。当车并列着那条河流一起前行的时候,右边是陡峭的山崚,左边是缓缓流动的河水,河流的不远处又是一座青翠欲滴的高山,你可以看见几座位于半山腰上的简易屋舍,你也可以看见山坡上成片成片的竹子。若是在春季,你可以看见那漫山遍野五颜六色的鲜花。若是在下雨之后或是阴天,你可以看见那笼罩在半山腰上的霭霭云雾,或是云烟氤氲中的小村庄。

 

在我们那里,将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落叫庄上。我的二姨和三姨都住在庄上,如果会走小路的话,其实二姨和三姨的家相距并不远,作为亲戚的我当然都去过她们的家。我的二姨住在一个叫做桃元坪的小地方,在芙蓉村麻石组下车后,还需步行一段距离,走过一座桥,往左拐,顺着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爬坡而上,大概步行半个小时便来到一个比较开阔的山腰上,这里便是我二姨所在的小村落。我的三姨住在一个叫作旁罗岭的小地方,在芙蓉村麻石组下车后,同样需步行一段距离。所不同的是,走过那座桥,而是往右拐,穿过麻石组,经过麻石水电站,跨过一条小溪,沿着一条夹在梯田之间的田垄爬坡而上,步行半个小时也就到了。不过,由于和二姨丈不太好相处的缘故,故去三姨家做客的频率明显要多些,住在三姨家的日子自是长些,和三姨家那三个子女的关系当然更亲密些。

 

这里属于南岭山麓骑田岭山系,故在芙蓉村放眼望去尽是高山,一座连着一座,连绵不断,看不到尽头。三姨所在的旁罗岭还只是位于四分之一处的山腰上,在用泥坯砌成的屋舍后面便是一座直耸云天的山峰,它是一个天然的巨大屏障,为这个小村落阻挡寒流,拦截强风,无形之中便影响了这里的气候。山上的植被除了灌木、乔木、花草和荆棘,便是那些不计其数既高大又笔直的竹子。在每座山的山腰、山谷或山凹处可能会有一些小村落,比如旁罗岭就位于山腰处,桃元坪则处于山凹处,还有我亦曾去过的鸭舌冲则位于山谷处,至于位于山脚处与河流相伴的村庄则更多了,比如芙蓉村的中心地带麻石组便是人气最旺的地方,因而芙蓉小学就安置在这里。不用说,这里的植物和动物那是相当的丰富,而且地底下的矿藏也无可限量,现已开采的只有大规模的煤矿,我曾去过一个叫做竹枝水的地方,那里便是开采煤炭的重要场所。那里的煤窑数不胜数,成车成车的煤炭往外运输,于是,煤矿便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和成为当地人生计的重要来源。

 

在高山的山腰上分布着星罗棋布的梯田,这些梯田的面积普遍都很小,大的不过三分地,小的可能只有一个斗笠那么大。这些梯田都是结合当地的地形地势开垦出来的,因而在面积上或大或小,在形状上也是五花八门。我想,若是用每块梯田的外形去匹配中国各个省份的轮廓,相信在这里可以拼凑出一个完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因为这里的气候有点特别,故一年只能种植一次水稻,那就是中稻,而不像我的家乡那样,一年可以种植两季水稻。此外,这里的梯田没有沟渠,更没有引水渠,其所种植的水稻完全仰仗于上苍。若果今年的雨水充沛则收成会好一点,若是今年干旱则有可能颗粒无收。曾记得有一年暑假,我去三姨家做客,她家正在割禾,于是,我也前去帮忙。我们在一天的时间里割了几亩地的水稻,却换了十几个地方,好像在打游击战一样,打一枪便换一个地方。小小的几分水田,几个人三下五除二便将水稻割完了,于是不得不抬着打谷机挑着稻谷赶往下一个阵地。由此可见,这里每户人家所属的梯田是如何小巧而分散。

 

至于高山的纵深腹地,我也是去过的。记得有一年暑假,三姨的二儿子也就是我的表弟带着几个仍是孩子的亲戚去大山深处游玩,我也是其中之一。我们从旁罗岭出发,沿着小道径直走向高山深处。有一句话说得好:其实地上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可以这么说,在那个人迹罕至的山区,那些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都是当地居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用双手开垦出来或是用双脚踩踏出来的。比如说,需要上山砍伐竹子,需要上山采摘蘑菇或野果或粽叶或鲜花,需要上山放牛,需要上山牧羊,更需要小村落和小村落之间的彼此联络。出于种种原因,他们就不得不开山辟路,披荆斩棘,哪怕是开垦出一条只能容纳一个人的狭小通道也好,于是便有了现在这些分布在各个高山之间纵横交错的山路。我们边走边玩,尽情地嬉戏,尽情地远眺巍巍高山的无限胜景。我们时而爬坡,时而下坡,时而穿越在密林之中,时而信步在草丛之上。我们有时小心翼翼地拾级而上,有时则在宽敞的大道上蹦蹦跳跳,有时胆战心惊地走过一条一侧是万丈山壑的小径。一路上,我们看见了野花,采摘了野果,看见了位于山顶上的一座孤零零的青砖瓦房,看见了“咩咩”叫声不绝于耳的一群白色山羊,看见了那些分布在不同角落正冒着炊烟的小村落,甚至还能遇见一两个行色匆匆的当地乡亲。我们像当年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样,从这个山头走到那个山头,又从那个山头走向另一个山头,当我那位土生土长且对周边环境非常熟悉的表弟带领我们走下最后一个山头的时候,蓦然看见了一条河流,才知道我们已经来到了能通车辆的公路上。这条公路位于山脚处,它连接着山区的各个重要乡镇,也是山区人民走出大山通向外面世界的必经之路。最后,我们沿着公路走向芙蓉村麻石组,再走向目的地旁罗岭。这真是一次愉快的旅行,几个少不更事的孩子自发组织成一个旅行观光团,像幽灵一样浩浩荡荡地在高山腹地游荡着,经过一番长途跋涉,我们以脚底起泡双腿疲软的最小代价亲眼目睹了这片茫茫高山的无限风光。我知道,像这种奇趣无穷且温馨浪漫的经历在今后的岁月当中是不会再重演的啦!

 

郴州市有一个仰天湖风景区,它坐落在北湖区南溪乡、永春乡和芙蓉乡这三个乡的交界处。虽说清和乡和南溪乡分属于不同的行政辖区,但其实它们是邻居的关系,尤其是清和乡的芙蓉村就紧紧地毗邻着南溪乡,因而,那片高山便以博大的胸襟将两地深情地拥入怀中。有一年春节,一帮亲戚在三姨家做客,吃完早餐后,表弟决定带我们去附近的仰天湖风景区游玩。下得山来,沿着公路往南溪方向步行,走到一个十个路口,因此处距仰天湖尚很遥远,我们便决定花九十块钱租用三辆摩托车。一路都是爬坡,当摩托车艰难地来到一个地方时,因天气寒冷,高山到了一定的海拔,其地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冰。为了安全起见,摩托车司机说什么也不愿意上去了,我们只得下车,一路步行前进。那是我平生见过的最具规模的冰天雪地,因当时不通车的缘故,公路上全是冰,将道路遮盖得严严实实,看不见泥土,也看不见石块。我们需小心翼翼地不无艰难地往前迈步,一不小心可能就会摔倒。放眼望去,茫茫大地全是冰层,十分厚实,十分光滑,也十分坚硬。山上的植物也被冰严严实实地裹了起来,冰花、冰柱、冰凌俯拾皆是。高山上是相当的寒冷,尽管我们所穿的衣服不算单薄,但觉得全身都不大自然,脚板麻麻的,且冰凉冰凉的。而当一股不知从何处刮来的风迎面袭来的时候,全身上下禁不住打哆嗦。因天气严寒,我们很清楚地看见从自己的鼻孔里呼出的每一缕白白的热气,也能感觉到自己那冰凉的脸庞和几近僵硬的耳朵。为此,我们必须要不停地运动,不断地步行,并不时揉搓那双冰冷的手,这一切真应了“高处不胜寒”那句话。终于来到了仰天湖草原,它位于一个偌大的山凹里,但遗憾的是,我们看不到一丝绿,我们只看到一片白茫茫的山峦和那披上厚厚冰层的湖面。何所谓草原,一马平川,有草有湿地,有绿色充斥眼眶的视界才成其为草原,很显然我们来得不是时候。不过也好,对于仰天湖来说,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它的神韵,而我们却亲眼目睹了它冬日的洁白和冷酷。令人惊讶的是,这里竟还有人在此居住,并为游客提供骑马沿着湖泊兜一圈的服务。年纪小一点的亲戚经受不住诱惑,不顾严寒,只是骑着马在别人的搀扶下乐悠悠地逛了一圈,算是进了一回大草原,并真正体验了一回骑马的滋味。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在仰天湖没有过多的逗留,便结伴下山了。下山时,在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况下,我们沿着来时那条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凭着回家的坚强信念,硬是靠着两条腿,花了五六个小时才抵达山脚。当我们回到旁罗岭的时候,天空已是一团漆黑,而三姨早已做好了晚饭,正焦急地等待着我们的归来。

 

这里的山真雄伟,这里的山很壮观,这里的山特巍峨,我喜欢芙蓉村,我更喜欢芙蓉村的每一座高山。


 

2.水之清冽

从清和墟坐车前往芙蓉村,车驶出一段距离之后,要经过一座拱桥,拱桥之下便是一条宽大的河流。我没有去考证这条河流叫什么名字?也不知它的源头在哪里?它要流经什么地方?反正我只知道,这条河流必定要流经芙蓉村。若果这条河流在芙蓉村那一段算是上游的话,那么这一段充其量只能算是中游。河里的水并不深,但显得有些湍急,若不是在其上游因建了几座电站而拦截了相当一部分水流的话,我相信此时的河流必定气势汹汹,将是一副波澜壮阔的宏伟景象。河里的石头尽是鹅卵石,全是无棱无角的那种,其立体形状五花八门,但其剖面图不外乎椭圆形、圆形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弧形。石头的体积也林林总总,大的状如大型货车的轮胎,甚至比轮胎更大一些,小的状如鸡蛋,甚至可以小到一粒类似于围棋棋子且玲珑剔透的小石块。很显然,它们都是在经受长年累月的流水冲击下才形成这般模样。基于此,难怪有些人在经过一番人生的风雨沧桑之后,将自己的为人处事方式抽象为圆滑,像石头一样的圆滑,无棱无角,令人捉摸不透,感觉城府很深。其实,我的家乡也有河,但没有这条河宽敞,更没有这条河富有气势,而且河里的石块都是一些有棱有角的青石块,凹凸不平,杂乱无章,相比之下,我觉得它们真是丑陋极了。我每一次来到芙蓉村,都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我想驻足观看一阵子,我想脱鞋挽起裤脚涉水而入,我想拾起一粒圆溜溜的小石块好好地把玩一番,我想坐在一个大大的同样圆溜溜的巨石上小憩片刻,我更想一丝不挂地投入河中全身心地融入它的怀抱。

 

在芙蓉村麻石组有一个麻石水电站,因建电站要拦截水流,且要形成一定的落差,故在那儿筑了一个堤坝,从而便为山里孩子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游泳场所。我当然也去那儿游过,趁暑假期间来三姨家做客时,每当傍晚的时候,便和表弟来这里畅游一番。不过,这里的水位比较深,且还有一个让水流一泻千里的闸门,故对我们而言多多少少心存一丝恐惧感。于是,我们更多的时候,还是去一个水位不算太深既安全又舒适的纯天然游泳场所。这个地方就在旁罗岭的山脚下,位于麻石水电站前面几十米处。中午觉得酷热或是傍晚的时候,我们便来此处洗澡。下得山来,脱光衣服,将它们扔在一块巨大的圆石上,便跳入水中尽情地畅游。不过,河流的水温比较低,大概十度左右吧,远远低于室外温度,人泡在水里,虽然十分的舒服和惬意,但时间久了,你可能会受不了,感觉寒气逼人,冷彻肌骨。上得岸来,身体可能会不住地打哆嗦,其生理机能在短时间内一时调节不过来。不管怎么说,水温虽低,水质却是相当的好,水是那样的洁净,也是那样的清冽。在浅水区,你完全可以很清晰地看见水下的石块、河沙或是诸如小鱼、小虾和螃蟹之类的动物;在深水区,当人潜入水中睁开眼睛的时候,你可以看见水面上蓝蓝的天空,也可以看见距你几米之内的任何东西。此外,你的眼睛毫无异样,丝毫没有不舒服的感觉。这才是真正从山涧里流出来的水啊!这才是没有受过任何工业污染和人为破坏的原生态的水啊!

 

在我三姨所居住的旁罗岭的后面有一条小溪,小溪一年四季长流不断,从没有干涸过。乡亲们砍一根粗壮的竹子,截取其中最好的一段,然后掏空里面的竹节,将竹管固定在有着一定落差的小溪上,便做成了一个天然的居于地面之上的井。乡亲们只需将水桶放在竹管下,等待几分钟就可以将水挑回家了,用来洗衣服做饭等等,也可以倒入水缸中,用瓢或水勺舀来直接饮用。这种水是绝对的好,它是天然的山泉水,它富有多种矿物质,它比自来水安全,比蒸馏水有营养,喝上一口,感觉清凉而甘甜,其口感那是绝对要优于矿泉水的。我也不知道这条小溪为什么总是长流不息,也许旁罗岭背后那座巨大的山峰便是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涓涓细水经地表缓缓流动,还有那地下水汩汩溢出,它们汇成沟壑,穿过植被,趟过石块,流经山壑,从上而下,从小到大,由少聚多,最终便汇成了这条稍具规模的山涧。

 

离麻石水电站大约三公里处也有一个水电站,那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每次去芙蓉村,我总要逮个机会去那儿看一看。其实那个水电站与麻石水电站大同小异,之所以吸引我的地方,是它拥有一个位于半山腰的水闸。沿着往南溪方向的公路直走,大概半个小时就到了。公路的左边是水电站的发电设施,而发电设施正好建在那条河流的岸上,公路的右边便是那位于半山腰上的水闸。沿着一条长长的用青石砌成的甬道拾级而上,甬道的右手边便是那大大的铁制水管,一个衔接一个,在衔口处突兀出来,有点类似于竹节。这条甬道既长且陡,大概有一百多米高,估计也有上千个石阶。因长时间无人走动的缘故,上面布满青苔,显得又湿又滑,人走在上面需要小心翼翼,若不然,一个趔趄就可能滚下山去。走在甬道上有一种升天的感觉,也富有一种“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意境,而且你能清晰地听见从右边那些粗铁管里传来的“轰隆隆”的水流声。当你气喘吁吁地爬到目的地时,便是一个红砖小屋,进得小屋,一幕壮观的场面便呈现在你的眼前。在水泥地板的前面是一个方形的深潭,从各座山头流来的水便在这里汇集,其水流洪大且湍急,漩涡高涨且富有声势,其场面看上去那是相当的壮观。不过对于胆小的或是有恐高症的可千万不要去观看,可能你会觉得这里相当的恐怖,或是莫名地胆战心惊,若一不小心跌落下去那是必死无疑,因为在深潭的周围没有安装铁制护拦,这也是水电站在设计方面不够人性化的一点。在深潭的出口处有一个铁筛子,其网孔相当粗大,很显然,这是用来拦截那些诸如树枝和树叶之类的杂物,而所有的水流却像千军万马般迫不及待地往这个唯一的出口奔流而去,顺着那条长长的粗铁管一泻千里,于是在这个不大的空间内便充斥着不绝于耳的“轰隆轰隆”的巨大响声。其声音洪亮且刺耳,也不知有多少分贝,算是一种噪音吧,说真的,在这里呆的时间长了,你的耳朵绝对受不了。走出小屋,目睹脚下这片神奇的土地,有逶迤的高山,有汹涌的河流,有绵长的公路,有雄伟的电站,还有静谧的村落,这一切真是美妙极了,看着这如诗如画的大好河山,胸中的一股豪情油然而生。

 

这里的水真洁净,这里的水很甘甜,这里的水特清冽,我喜欢芙蓉村,我更喜欢芙蓉村的每一条水流。



3.人之淳朴

我不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故对芙蓉村的人谈不上有太多的了解,但作为曾经常往返于芙蓉村的客人,通过我的所见所闻,通过我在旁罗岭一段时间的小住,通过我与三姨一家人的亲密接触,我对芙蓉村的人多少还是有些了解的。

 

这里的人们很封闭。因长年居住在山区,且电视机和电话机尚未普及的缘故,他们无法获取更多的信息,故他们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时事一无所知。他们日出而作,日劳而息,面朝高山背朝天,过着一种简单且有规律的生活。在白天,他们或耕耘梯田,或砍伐树木,或采摘竹笋,或编织竹制品,或捕捉鱼虾,或打捞河沙,或下井挖煤。当太阳从山巅慢慢坠落的时候,在吃完晚饭后他们一般都会熄灯睡觉,生活没有太多的娱乐。他们的眼界也比较狭隘,虽然前往清和墟和县城的机率比较小,但他们却对这片生于斯长于斯亦将殁于斯的土地富有深厚的感情,他们对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乃至每一条小道都了然于胸,他们的足迹遍及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他们是这片绵绵大山真正的主人。

 

这里的人们很贫穷。在芙蓉村这块土地上,我去过旁罗岭、桃元坪和鸭舌冲这三个小村落,在游玩的过程中,亦曾路过若干个叫不出名字的小村落,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几乎都是清一色用泥坯砌成的简易屋舍,地基是用石块垒成的,门框、窗户和房樑则是用树木制成的,上面再盖上一层瓦片,这就是他们祖祖辈辈赖以遮风挡雨的栖身之所。因居住时间久远的缘故,泥坯房已斑驳陆离,像冬日皮肤的皲裂,出现了很多裂缝,不明内情的人会说这是危房,住在里面不安全,但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因这里从不刮强风,故而再住上十几年也是没有问题的。当然,因为地理位置好的缘故,在芙蓉村麻石组也能看见很多漂亮的红砖瓦房。因为贫穷的原因,他们的食谱比较简易,一般很少外出买肉,也很少吃到新鲜的水果。但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于是勤劳智慧的人们便会顺应季节找到属于自己那份可口的美食。比如说,去田畴上挖野菜,上山采摘野果、竹笋或是直接在地下挖掘冬笋,进入深山用土铳猎杀野猪,下河捕捉鱼虾,种植蔬菜,圈养鸡鸭鹅,放牧羊群,林林总总,方法多的是,不需去市场上购买,一样能吃到可口的美味佳肴。因为贫穷的缘故,他们的文化素质普遍低下。我的三姨是一个目不识丁且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我的三姨丈是一个大字不识一箩筐且老实巴交的农民,我的表哥和表弟自小学毕业后便下井挖煤去了,我的表妹自小学毕业后,在家帮父母干了几年农活,便外嫁到同县的另一个乡里去了,虽说嫁给了一个农民,但终究是走出了这座大山。因为贫穷的缘故,这里的成年男子讨老婆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我的表哥因口拙直到三十多岁才娶上老婆,我的表弟倒是比他哥哥机灵一点,他利用在广东打工的时候,直接将一外省的打工妹带回了家。自古女人都不愁嫁,故芙蓉村的女人个个都能早早地嫁出去,但她们嫁到本地的少之又少,她们更愿意嫁到高山之外的世界去,只要能走出这座茫茫高山,她们似乎就心满意足了。因为贫穷的缘故,这里的公路还是那条崎岖不平且全由石块和黄泥掺杂在一起的山路,这里的条条小径还是那条祖辈们用双足踩踏出来的狭窄的羊肠小道。因为贫穷的缘故,早些年,这里的人们很少拥有彩色电视机、电话机和影碟机等家用电器,更别说拥有像手机和电脑之类的高科技时髦产品了,不过,如今随着经济的好转和年轻一代人的不懈努力,这些产品也慢慢地普及到每一个家庭。

 

这里的人们很热情。每次我去三姨家做客的时候,三姨总是笑脸相迎,尽管我们之间有代沟,彼此之间说不上两句正儿八经的话语。虽然三姨家比较穷,收入低下,但亲戚们每每来做客时,他们总是尽己所能好好地招待我们,或是托人去市场上买一些猪肉,或是杀一只圈养的鸡、鸭或羊,或是要孩子们去山上挖掘冬笋,或是要三姨丈去河里捉几条鱼。表哥表弟也很热情,他们会亲自下山在麻石组的小商店买上几瓶啤酒,然后和我们推杯换盏。闲暇之余,表哥表弟表妹会很热情地带我们外出游玩,目睹这个尚未开发的纯天然的自然风光。尽管我和他们三人的文化差异较大,便这丝毫不影响我们之间的交往,我们从孩提时代一直玩到青年时代,故彼此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这也是在所有的地方当中,我最乐意去芙蓉村的原因之一。当然,另一个原因就是这里的山山水水对我来说实在是太富有吸引力了,故而每每暑假或春节期间,我都要找机会前往三姨家做客。

 

这里的人们很善良,当你经过某个小村落时,他们总会对你抱以微笑,虽有点傻傻地憨憨的意味,但那绝对是纯真的不掺杂任何矫揉造作的微笑。山里的孩子们没见过什么世面,当有陌生人经过的时候,他们总是三五成群地十分好奇地打量你,好像你是一个天外来客。当你和他们相处时间久了成为朋友的时候,他们会表现出其童贞的一面,很高兴地听你说话,很兴奋地把玩那些他们没有见过的东西,并尽可能地模仿你的语言和动作。

 

这里的人们很淳朴,他们依靠勤劳和勇敢建设自己的家园,认真地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知足常乐,没有任何歪门邪道。当外人路过此地,若要讨口水喝抑或休憩问路,他们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这里的妇女很朴实,似乎也不大害羞,将男女之事看得很平淡。你不经意路过某个小村落的时候,可能会看到一个妇女正坐在家门口给一个婴儿喂奶,她们几乎都不戴胸罩,将上衣尽情地撩上去,于是那两个硕大的完全下垂的乳房便暴露无遗。

 

这里的人真善良,这里的人很勤劳,这里的人特淳朴,我喜欢芙蓉村,我更喜欢芙蓉村的每一位父老乡亲。


 

尾声

自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在珠江三角洲漂泊不定,为了生存而辛苦地忙碌着。因时间关系,一年到头也难得回一次老家,更别说去一次芙蓉村了。我不知现在的芙蓉村变成了什么模样?旁罗岭那些泥坯房是否还矗立着?三姨一家人过得是否幸福?我想,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当地经济的不断发展,芙蓉村一定会变得更加富有,更加热闹,更加迷人。说不定,当我再次踏进这片热土的时候,我会因找不到过去的记忆而迷茫不已。

 

有朝一日,我要带着我的妻子和两个女儿再一次走进芙蓉村,去拜访我那敬爱的三姨、三姨丈和在当地早已成家立业的表哥表弟们。我要重温旧梦,拾回往日情怀,但愿山还是那般巍峨,水还是那般清冽,人还是那般淳朴,唯一改变的是,当地的人们不再贫穷,不再落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富裕、文明和幸福的现代生活。


湘南徐工
凡是您写不来的,或自认为写不好的,或欲附庸风雅,皆可交给湘南徐工,他是全方位写手,不限白话文、文言文,不限体裁与题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