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资金短缺的重庆,修建江北机场有多难?

文摘   2024-10-17 16:46   重庆  

江北机场

江北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工程,年底将建成,明年一季度投入使用,中西部最大单体机场呼之欲出,这是江北机场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大规模扩建。随后重庆民航建设的重心将转移到璧山机场,双机场枢纽城市指日可待。

白市驿机场

在江北机场运营之前,白市驿机场担负着重庆对外空中桥梁的作用,早在1939年就开通了重庆经昆明到中国香港以及越南河内、新加坡的航线。新中国最早开通的6条国内航线也有5条和重庆相关。不过,白市驿机场有个重大的缺点:净空条件太差。每到冬春两季大雾弥漫,机场经常关闭,严重影响重庆的对外交通。

1983年以来,随着重庆获批计划单列市,对外交流日益频繁,修建一座全天候的新机场,愿望变得越来越迫切。选址是修建机场第一步。很快重庆机场选址确定在江北县两路镇一块台壁地上。
与选址波澜不惊相比,解决项目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就要曲折多了。自1954年重庆市划归四川省管理以后,财政结余都上缴给四川省,发展受到了很大制约。80年代初,四川省每年上交中央财政5个亿,按贡献大小排在全国第9位。但每年重庆上交四川的却有6个亿。相反,省里分配资源时,往往更向省会成都倾斜。不仅如此,企业修个厕所,搞个1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重庆市都要报给四川省,小项目尚且如此之难,上大项目那更难上加难。

1983年,重庆好不容易成为全国首批计划单列市,享有省一级的经济管理等权限。不过,跟青岛、深圳等计划单列,财政收入直接与中央挂钩,地方收入不需要上缴省级财政不同,重庆市的财政收入按商定比例,一部分上缴四川省,1984年和1985年这个比例分别为13.5%、23.5%,自己留37%。

与此同时,四川省利用省管权限,还陆续推出了一些在重庆市收钱的题目。重庆仍然负重前行。事实上,计划单列的14年间,重庆地区仅扩建了一个西南铝改工程,没有新建一个重大的工业项目。重庆与四川也曾共同申请过不少项目,但项目要么最终落户成都,要么是其它城市,重庆计划每次落空。从某种意义上讲,重庆不但没发展,反而没落了。

当时,厦门机场的修建就是借用科威特的贷款。异曲同工。重庆方面甚至打算效仿厦门的做法,通过外经贸部一起争取国外政府的贷款来修新机场。重庆市上报的项目建议书中,江北机场的投资预算2.6亿元。然而当时,凡是上了2亿的建设项目都要拿到大会上讨论,如此一来将严重耽误江北机场在国家计委立项。
考虑到自1983年起,重庆市跟四川省划分计划基数,并开征了能源交通建设基金,一年有3、4千万,全留给了重庆。认真征收能源交通基金,一年再增加个1、2千万完全没有问题。最后经过争取,国家计委最后给批了1.9亿,剩下7千万由重庆市自筹。

修建机场的另一大困难是征地问题。虽然当时国家计委给重庆批的是一级机场而非国际机场,但是重庆方面放远眼光,立足于建设第一个国际化大机场,把第一跑道、第二跑道的地都预征了,共4450亩土地,涉及1000多户农家的拆迁安置,虽采取建设工厂等措施安置了大部分有劳动力的农民,但还是困难重重,阻力不小。
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1985年11月30日,江北机场开工典礼正式举行。1990年1月22日,正式开航,能满足120万人次的保障需要。


渝跃龙门
用宏观的经济视觉解读重庆 合作加v:cqpy309(注明来意)
 最新文章